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楚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前接连不断传递回来的信报,所记载的消息总是有限,韩豹、王辙、霍厉他们回来,韩谦当然要将他们找过来,更详细询问他们此行的所见所闻,以便能对河朔及中原战局形势的发展,能有更直观的印象。
郭荣、冯缭、林海峥、冯宣、赵无忌、韩东虎、奚发儿等人,这时候也都放下手头的事务,围坐过来,听韩豹他们说起沿途看到蒙兀骑兵的军容,也都禁不住动容。
此时在河朔地区冰雪消融、春雨绵绵的时节,骑兵能快速推进,也意味着后勤保障能力的强大。
这一聊不知不觉间暮色降临,韩谦便让人安排晚餐,留韩豹、王辙、霍厉他们边吃边谈。
目前兵马规模日益扩大,像韩豹、霍厉这样枭勇善战,又有头脑的武将,乃是军中急需,韩谦还是要安排他们到军中任职、统领兵卒。
此外,韩谦这次决定要在军情参谋司正式成立一个部门,专司对中原及河朔腹地的情报进行系统的搜集,或者说将这部分之前做得不够深入、全面的工作独立出来进行加强。
而后续对云和公主、沈鹏、赵慈等人的看管、移交,也暂时并到这个部门处置。
这个部门由王辙以参军事衔主事,接受奚发儿的领导。
王辙之前在棠邑享受的侍遇不低,但那些都是虚的,更像是一个高级侍从,平时有什么事情交待下来,便负责处理一下,没有实权,手下也没有固定的人手调用。
就算是王樘去给孔熙荣当副将,实际上也是参赞军务之职,地位不会比统领一都兵马的副都虞候更高。
而王衍能直接到潢川任县令,那也是王衍在他们几个人当中阅历最丰、年龄最长,今年都三十六岁了。
王辙到这一步才算是真正进入棠邑将吏的核心圈子之中,不提对中原地区情报搜集的意义,仅凭这次初战告捷的战果,谁都清楚这个即将新成立的部门不会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用餐时,韩谦记得韩豹在最初传回的信报里,有提及途中收编了两名逃兵,便在闲聊时问了一声。
虽说张士贵、张士民有逃营的劣迹,但除了他们本身就是胆大心细、气力极壮之人外,这四五个月来,韩豹亲自带领他们,传授他们拳脚刀弓、军情刺探潜伏以及旗令军队指挥等事,成长极快。
韩豹心想以后即便他能将他们留在身边,也需要从头从普通兵卒干起,后续还需要建立战功才得提拔升任,当下便壮着胆子,替他们说了不少好话。
王辙也想着将这两人讨过去。
军情参谋司新设立部门,会将之前负责这一块的人员都划进去,但之前对中原及河朔腹地的潜伏、刺探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才会在年前临时将韩豹、石如海等人抽调出来派去河朔。
目前在中原及河朔地区,仅有十数人就地潜伏下去,而韩豹、石如海、霍厉等人完成这一次的任务,返回淮西,还是更想着能有机会统领兵马冲锋陷阵。
王辙后续还要挑选新的人手潜伏到中原及河朔地区,负责刺探、联络等事,张士贵、张士民是两个极合用的人手,他怎么都要争取。
“他们能跟着去河朔刺探情报,便功罪相抵,后续的功绩,还是要给他们叙上,至于他们去哪里,你们还是要问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韩谦说道,他这也是要司军监对张士贵、张士民网开一面,减免逃营的惩罚,直接提拔到合适的职位上任用起来。
当年的家兵子弟、奚氏子弟、匠师子弟都陆续成长起来了,军中这些年也一直积极的培养基层将吏,使得韩谦在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之后,就能直接从叙州抽调大量的将吏,组建棠邑军。
不过,棠邑军扩张太快了,短短两年时间,兵马从最初的一万两千余众,扩编到此时的六万余众,相当于扩大了五倍;基层武官的需求规模也就相当于扩大了五倍。
除了军队之外,棠邑在淮西统辖的县,从最初的棠邑孤城增加到现在的二十五个,后续还要考虑在巢州城外恢复两个县的设置,差不多就是当年天佑帝任淮南节度使时起家的地盘了。
而要打破依赖于世家乡豪治理地方基层的传统,每个县就还要设立六到八个乡,全境差不多有近二百个乡巡检司。
县乡衙司都需要制置府直接委任官吏,韩谦才能确保他的意志真正的贯彻下去;而仅这一点就至少需要四到六百名有处理地方事务经验的吏员。
因此,只要有机会,韩谦都会积极从基层选拔人才。
至于逃营之罪,在其他军中或者是需要杀之以震慑其他将卒的死罪,但在棠邑军则会依照后果严重程度的不同,施以不同程度的惩罚。
当然,最严重的逃营也会判处斩首,而张士贵、张士民兄弟二人,原本就是俘兵,思归逃营,同时在逃营过程中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即便是逮住,也是处以为期三年以下的役刑。
而对于服役刑的轻刑囚徒,在紧急情况时需要进行动员征用,就会直接进行相应的赦免,而非立功之后以功抵罪。
韩谦制定这样的军令,高绍、冯缭都担心御军太宽,特别是乌金岭大捷之后收俘两万多降卒,没有足够震慑力的酷刑伺候,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逃亡。
而事实上截止到今日,两万多降卒仅有不到一百例逃卒,比例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用过餐后,韩谦就放韩豹、霍厉、王辙他们先离开。
韩豹倒也罢了,直接住到韩东虎的营房里,他们的母亲及小妹都在叙州,也不可能告假回叙州休养。
霍厉、王辙有家室都在东湖,韩谦给他们几天假回东湖与家室团聚,但要求他们三个人都要在休假期间就这次北行任务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交到军情参谋司作为重要资料存档。
这是韩谦作为一项硬性规定,最受下面将吏反对跟抵触的。
王辙、霍厉还好一些,即便是霍厉不善文事,也从小受过严格的教育,但韩豹这些年会读会写的字都没满一千呢,
走出牙帐,便缠住王辙要他写好报告借他抄一遍。
王辙后续要负责后续对中原及河朔地区的情报刺探、联络,韩谦也明确对云和公主等人的看管、移交等事都交给他具体负责,他还没有办法真就跟暂时没有差遣在身的霍厉那般,拍拍屁股就赶回东湖跟家人团聚去。
事实上他回到驿馆,刚将张士贵、张士民兄弟二人喊过去询问他们的去留意愿,郭荣便派人找他过去。
王辙顾不上吃一口饭,就带着愿意跟随他留在军情参谋司任事的张士民去见郭荣。
张士民年少时读过两年私塾,识得一些字,对韩豹、石如海所描述接踵而来、有如地狱般的识字班、脱盲班、讲武学堂培训不是很忤;听说进军情参谋司对文化水平的要求更高,张士贵更愿意跟随韩豹到军中,心想着哪怕是给韩豹当亲卫、扛刀执辔,也比留在军情参谋司受折磨要好。
奏禀俘获云和公主等事的奏疏,郭荣已吩咐手下草拟好,但有些措辞妥当与否都要找王辙这个当事人商议一下;而这封奏折也会直接派王辙送往京中,由王辙代表棠邑,跟京中具体交涉这件事,有些事还要跟他进行交待。
在郭荣处,王辙才看到多日未见的霍肖;霍肖此时在都厅司任司吏,他笔力极健、文采卓然,便给郭荣抓住专司公私函文的草拟。
奏折已然草拟好,看过之后王辙还是大吃一惊,禁不住问郭荣:“郭大人,大人真是要将此事原委,如实奏禀于朝廷?所谓不复胡虏铁骑蹂躏中原百年之悲剧重演而存梁军于一息,朝堂上下怕是绝不会认这样的理由啊?”
此时不管朝堂如何猜测,即便将云和公主、沈鹏等人交出去,王辙都以为棠邑咬死不承认给陈昆通风报信之事,却没有想到在这本新拟写的奏折里,不仅将整件事原原本本的禀明,甚至并不避讳的奏明韩谦做这些决策的意图就希望梁军能缓一口气,避免蒙兀人的太过轻易的占领河朔地区,而淮西后续的战略安排,也是消化、巩固目前新收复的十二县为主,暂时不会急于对退守寿春、凤台等淮滨城池的寿州军发动攻势。
王辙愣怔了片晌,忍不住提出他的建议。
他虽然之前都没有入仕,但叔祖王积雄致仕前后,有两年时间他都留在叔祖王积雄身边伺候,后来也是在叔祖王积雄的建议下,他才有游历天下的心思,并在诸国战事未息之时付诸于行。
他对大楚朝堂的认识,要比普通人深刻,知道朝堂上下乃至普通军民,都认定梁军才是大楚的死敌,蒙兀骑兵铁蹄不过是缥缈莫测的威胁而已。
再说了,大楚据江淮为根基,中原地区被蒙兀人蹂躏,在绝大多数大楚军民的心里是正合他们意愿的事情。不要说魏晋之后胡族长期统御中原是四五百年前的历史,再说了那段历史里,南方江淮地区还是始终处在汉人的统治之下。
王辙觉得即便是在朝堂之上,大多数将臣都巴不得蒙兀骑... -->>
之前接连不断传递回来的信报,所记载的消息总是有限,韩豹、王辙、霍厉他们回来,韩谦当然要将他们找过来,更详细询问他们此行的所见所闻,以便能对河朔及中原战局形势的发展,能有更直观的印象。
郭荣、冯缭、林海峥、冯宣、赵无忌、韩东虎、奚发儿等人,这时候也都放下手头的事务,围坐过来,听韩豹他们说起沿途看到蒙兀骑兵的军容,也都禁不住动容。
此时在河朔地区冰雪消融、春雨绵绵的时节,骑兵能快速推进,也意味着后勤保障能力的强大。
这一聊不知不觉间暮色降临,韩谦便让人安排晚餐,留韩豹、王辙、霍厉他们边吃边谈。
目前兵马规模日益扩大,像韩豹、霍厉这样枭勇善战,又有头脑的武将,乃是军中急需,韩谦还是要安排他们到军中任职、统领兵卒。
此外,韩谦这次决定要在军情参谋司正式成立一个部门,专司对中原及河朔腹地的情报进行系统的搜集,或者说将这部分之前做得不够深入、全面的工作独立出来进行加强。
而后续对云和公主、沈鹏、赵慈等人的看管、移交,也暂时并到这个部门处置。
这个部门由王辙以参军事衔主事,接受奚发儿的领导。
王辙之前在棠邑享受的侍遇不低,但那些都是虚的,更像是一个高级侍从,平时有什么事情交待下来,便负责处理一下,没有实权,手下也没有固定的人手调用。
就算是王樘去给孔熙荣当副将,实际上也是参赞军务之职,地位不会比统领一都兵马的副都虞候更高。
而王衍能直接到潢川任县令,那也是王衍在他们几个人当中阅历最丰、年龄最长,今年都三十六岁了。
王辙到这一步才算是真正进入棠邑将吏的核心圈子之中,不提对中原地区情报搜集的意义,仅凭这次初战告捷的战果,谁都清楚这个即将新成立的部门不会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用餐时,韩谦记得韩豹在最初传回的信报里,有提及途中收编了两名逃兵,便在闲聊时问了一声。
虽说张士贵、张士民有逃营的劣迹,但除了他们本身就是胆大心细、气力极壮之人外,这四五个月来,韩豹亲自带领他们,传授他们拳脚刀弓、军情刺探潜伏以及旗令军队指挥等事,成长极快。
韩豹心想以后即便他能将他们留在身边,也需要从头从普通兵卒干起,后续还需要建立战功才得提拔升任,当下便壮着胆子,替他们说了不少好话。
王辙也想着将这两人讨过去。
军情参谋司新设立部门,会将之前负责这一块的人员都划进去,但之前对中原及河朔腹地的潜伏、刺探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才会在年前临时将韩豹、石如海等人抽调出来派去河朔。
目前在中原及河朔地区,仅有十数人就地潜伏下去,而韩豹、石如海、霍厉等人完成这一次的任务,返回淮西,还是更想着能有机会统领兵马冲锋陷阵。
王辙后续还要挑选新的人手潜伏到中原及河朔地区,负责刺探、联络等事,张士贵、张士民是两个极合用的人手,他怎么都要争取。
“他们能跟着去河朔刺探情报,便功罪相抵,后续的功绩,还是要给他们叙上,至于他们去哪里,你们还是要问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韩谦说道,他这也是要司军监对张士贵、张士民网开一面,减免逃营的惩罚,直接提拔到合适的职位上任用起来。
当年的家兵子弟、奚氏子弟、匠师子弟都陆续成长起来了,军中这些年也一直积极的培养基层将吏,使得韩谦在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之后,就能直接从叙州抽调大量的将吏,组建棠邑军。
不过,棠邑军扩张太快了,短短两年时间,兵马从最初的一万两千余众,扩编到此时的六万余众,相当于扩大了五倍;基层武官的需求规模也就相当于扩大了五倍。
除了军队之外,棠邑在淮西统辖的县,从最初的棠邑孤城增加到现在的二十五个,后续还要考虑在巢州城外恢复两个县的设置,差不多就是当年天佑帝任淮南节度使时起家的地盘了。
而要打破依赖于世家乡豪治理地方基层的传统,每个县就还要设立六到八个乡,全境差不多有近二百个乡巡检司。
县乡衙司都需要制置府直接委任官吏,韩谦才能确保他的意志真正的贯彻下去;而仅这一点就至少需要四到六百名有处理地方事务经验的吏员。
因此,只要有机会,韩谦都会积极从基层选拔人才。
至于逃营之罪,在其他军中或者是需要杀之以震慑其他将卒的死罪,但在棠邑军则会依照后果严重程度的不同,施以不同程度的惩罚。
当然,最严重的逃营也会判处斩首,而张士贵、张士民兄弟二人,原本就是俘兵,思归逃营,同时在逃营过程中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即便是逮住,也是处以为期三年以下的役刑。
而对于服役刑的轻刑囚徒,在紧急情况时需要进行动员征用,就会直接进行相应的赦免,而非立功之后以功抵罪。
韩谦制定这样的军令,高绍、冯缭都担心御军太宽,特别是乌金岭大捷之后收俘两万多降卒,没有足够震慑力的酷刑伺候,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逃亡。
而事实上截止到今日,两万多降卒仅有不到一百例逃卒,比例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用过餐后,韩谦就放韩豹、霍厉、王辙他们先离开。
韩豹倒也罢了,直接住到韩东虎的营房里,他们的母亲及小妹都在叙州,也不可能告假回叙州休养。
霍厉、王辙有家室都在东湖,韩谦给他们几天假回东湖与家室团聚,但要求他们三个人都要在休假期间就这次北行任务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交到军情参谋司作为重要资料存档。
这是韩谦作为一项硬性规定,最受下面将吏反对跟抵触的。
王辙、霍厉还好一些,即便是霍厉不善文事,也从小受过严格的教育,但韩豹这些年会读会写的字都没满一千呢,
走出牙帐,便缠住王辙要他写好报告借他抄一遍。
王辙后续要负责后续对中原及河朔地区的情报刺探、联络,韩谦也明确对云和公主等人的看管、移交等事都交给他具体负责,他还没有办法真就跟暂时没有差遣在身的霍厉那般,拍拍屁股就赶回东湖跟家人团聚去。
事实上他回到驿馆,刚将张士贵、张士民兄弟二人喊过去询问他们的去留意愿,郭荣便派人找他过去。
王辙顾不上吃一口饭,就带着愿意跟随他留在军情参谋司任事的张士民去见郭荣。
张士民年少时读过两年私塾,识得一些字,对韩豹、石如海所描述接踵而来、有如地狱般的识字班、脱盲班、讲武学堂培训不是很忤;听说进军情参谋司对文化水平的要求更高,张士贵更愿意跟随韩豹到军中,心想着哪怕是给韩豹当亲卫、扛刀执辔,也比留在军情参谋司受折磨要好。
奏禀俘获云和公主等事的奏疏,郭荣已吩咐手下草拟好,但有些措辞妥当与否都要找王辙这个当事人商议一下;而这封奏折也会直接派王辙送往京中,由王辙代表棠邑,跟京中具体交涉这件事,有些事还要跟他进行交待。
在郭荣处,王辙才看到多日未见的霍肖;霍肖此时在都厅司任司吏,他笔力极健、文采卓然,便给郭荣抓住专司公私函文的草拟。
奏折已然草拟好,看过之后王辙还是大吃一惊,禁不住问郭荣:“郭大人,大人真是要将此事原委,如实奏禀于朝廷?所谓不复胡虏铁骑蹂躏中原百年之悲剧重演而存梁军于一息,朝堂上下怕是绝不会认这样的理由啊?”
此时不管朝堂如何猜测,即便将云和公主、沈鹏等人交出去,王辙都以为棠邑咬死不承认给陈昆通风报信之事,却没有想到在这本新拟写的奏折里,不仅将整件事原原本本的禀明,甚至并不避讳的奏明韩谦做这些决策的意图就希望梁军能缓一口气,避免蒙兀人的太过轻易的占领河朔地区,而淮西后续的战略安排,也是消化、巩固目前新收复的十二县为主,暂时不会急于对退守寿春、凤台等淮滨城池的寿州军发动攻势。
王辙愣怔了片晌,忍不住提出他的建议。
他虽然之前都没有入仕,但叔祖王积雄致仕前后,有两年时间他都留在叔祖王积雄身边伺候,后来也是在叔祖王积雄的建议下,他才有游历天下的心思,并在诸国战事未息之时付诸于行。
他对大楚朝堂的认识,要比普通人深刻,知道朝堂上下乃至普通军民,都认定梁军才是大楚的死敌,蒙兀骑兵铁蹄不过是缥缈莫测的威胁而已。
再说了,大楚据江淮为根基,中原地区被蒙兀人蹂躏,在绝大多数大楚军民的心里是正合他们意愿的事情。不要说魏晋之后胡族长期统御中原是四五百年前的历史,再说了那段历史里,南方江淮地区还是始终处在汉人的统治之下。
王辙觉得即便是在朝堂之上,大多数将臣都巴不得蒙兀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