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穿到古代当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中府不愧是陕西有数的富裕繁华之所, 越近码头,水面上的船只熙攘, 声音越发嘈杂热闹。码头上人来车往, 货物流水价从停泊的大船上运上运下,声音沸扬, 一派繁荣景象。
杨大人所乘的船泊入港口, 从船上搭了跳版到码头上, 客人们便收拾行李依次下船。
他年纪虽大了几岁, 却身轻如燕, 踏上跳板几步就走到码头上, 反而随行的师爷与挑着行李的军士们都走得颤巍巍, 不敢快步, 叫他远远地落在后头。
他大步流星踏上港口坚实的土地,下意识地看向西北烟起之地,而后环顾四周情景。
也还不到两个月没见, 这码头好像又比他上回所见繁华了些:码头附近从前那些衣衫褴褛的乞儿仿佛见不着了。原先到处是为了抢活计厮争得面红耳赤、乃至要动手的力夫, 满面尘灰麻木等着活计的脚夫,如今看着似乎人人都在干着什么活计,少见有为此争抢打架的了。
他离开不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光景, 这座码头怎么会有这么大变化?
他往那里站定, 四下打量的模样,一看就像是外地人。立刻就有些往酒楼客栈拉客人的闲汉上来问他要不要打尖、住店,需不需要雇脚力、租滑杆、轿子、马车。
随侍杨大人的家人、士兵都没跟上来,他索性也放下身段, 亲自问这汉子:“我今日乘船从沔江过来,看见那边数十里外有一片作坊,说是本地知府建的‘汉江经济中心’,那是什么地方?”
那闲汉也看向上游方向,笑着说:“那是我们大人收容留民的地方。就四月间建起来的,也没多久,如今日夜碾石烧窑,据说烧的还都是给王爷修房子的灰、炭,弄好的流水价往城里送。那些流民在园子里干活,按时给三顿吃食,还给衣裳头巾,倒强我们这些本地百姓,在码头上苦挣一天,也未必挣得齐衣食呢!”
杨大人诧异道:“那园子里能容下多少人,一天烧多少灰?凭些灰炭之类,也供不起这么多人生活吧?难不成他自己供养着流民?”
那闲汉摇了摇头,撇着嘴说:“老先生看着也像个读过书的处士,怎么还不及我们百姓明白?咱们大老爷是京里翰林院出来的高官,考中了三元及第,见过皇上的人物,他做官能和一般的官人一样吗?反正他就是有这本事……”
他不仅肯养一园子外地逃来的流民,还不肯叫那些流民下死力气干活,特地让人在园中立了漏壶计时,好叫他们按时做按时歇呢。
听那些流民说,这位大人还曾亲手试干过流民的活计,亲自教他们怎么干活省力、干到多累时应当休息。那些流民吃的又饱,干活也不甚累,在园区里又有房子可住,本地穷苦百姓都不及他们过得好了!
他越说越神奇,杨大人听着直如话本故事一样。
堂堂状元之身、翰林编修、汉中知府……亲手干些流民苦力干的活计?他做了快三十年官,将这陕西诸府将将走遍,也从未见过天下有这样的官员,有这样的读书人。
杨侍郎轻嗤一声,也不与那闲汉争辩,只问:“你从何处知道这些的?难不成你也曾到经济园中做过工?”
那闲汉竟没被他问住,反倒挺了挺胸,面有得色地说:“小的虽没进去过,家里却有个兄弟在那园子外头卖酱菜,那些流民出来买他的菜时亲口说的!”
不是说宋知府供他们衣食么,那园子里的流民也出来买东西?
闲汉笑道:“那里几百口人做事吃饭,还有妻儿老小在左近盖了房子住,什么东西不要买?原先只在杨庄、刘庄等几处乡里卖杂货的货郎如今都爱往那边跑,有时还能收着宋大人给园子里力夫置办的大花头巾呢。”
杨大人猜不到花头巾有什么用,却能想到流民能出来买东西,那园子定然就不像寻常名家园林那么严密,要去看看也方便。
他的师爷心惊胆战地叫人从船头扶上码头,穿过喧嚷人群找着大人的时候,便听他说:“先找客栈把行李放下,子丰陪我去那汉中经济园看一眼。”
码头附近没有驿站,杨大人上回过来时就住过一间福兴客栈,这回照旧定那处的房子,先叫人把行李安顿下去,他们两人……再带几个军士,到那园区里看看。
其实那里有人做工、卖东西,倒不是什么危险地方,如今又还未过午,天色正明,他与师爷两人过去本来也可以。不过因他身上带着关防、路引,丢了可是要命的事,还是多带些人更安心些。
他索性就要那闲汉替他们雇车,一行四人乘着辆只覆了层青油顶蓬的双轮小马车,摇摇晃晃驶向山中。
路上倒还看见有连顶都不带的平板车,上头围坐着一圈人,当中堆着各色筐笼,有的上头微微冒着白色烟气,浓浓的咸香随着白气冒出,被风带向他们这方向。
师爷刚从船上摇下来,时近中午,闻见这香气倒有些饿了,精神微微振奋,问那车夫:“这些人便是去经济园卖吃食的?”
那辆车上的小贩主动答应:“听几位口音像是外地来的客人,是听说了我们汉中府经济中心的名声来的?我看你们是读书人打扮,莫不是想投靠我们大老爷和桓老大人,在书院里当个先生?”
要是给他们府尊大人教书的,那他就白送个馍给两位先生,再厚厚涂上一层大酱,不要钱。
百姓如此纯朴,白面馍香气扑鼻,江师爷不忍辜负,摸向钱袋,打算问他买几个吃。
&n... -->>
汉中府不愧是陕西有数的富裕繁华之所, 越近码头,水面上的船只熙攘, 声音越发嘈杂热闹。码头上人来车往, 货物流水价从停泊的大船上运上运下,声音沸扬, 一派繁荣景象。
杨大人所乘的船泊入港口, 从船上搭了跳版到码头上, 客人们便收拾行李依次下船。
他年纪虽大了几岁, 却身轻如燕, 踏上跳板几步就走到码头上, 反而随行的师爷与挑着行李的军士们都走得颤巍巍, 不敢快步, 叫他远远地落在后头。
他大步流星踏上港口坚实的土地,下意识地看向西北烟起之地,而后环顾四周情景。
也还不到两个月没见, 这码头好像又比他上回所见繁华了些:码头附近从前那些衣衫褴褛的乞儿仿佛见不着了。原先到处是为了抢活计厮争得面红耳赤、乃至要动手的力夫, 满面尘灰麻木等着活计的脚夫,如今看着似乎人人都在干着什么活计,少见有为此争抢打架的了。
他离开不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光景, 这座码头怎么会有这么大变化?
他往那里站定, 四下打量的模样,一看就像是外地人。立刻就有些往酒楼客栈拉客人的闲汉上来问他要不要打尖、住店,需不需要雇脚力、租滑杆、轿子、马车。
随侍杨大人的家人、士兵都没跟上来,他索性也放下身段, 亲自问这汉子:“我今日乘船从沔江过来,看见那边数十里外有一片作坊,说是本地知府建的‘汉江经济中心’,那是什么地方?”
那闲汉也看向上游方向,笑着说:“那是我们大人收容留民的地方。就四月间建起来的,也没多久,如今日夜碾石烧窑,据说烧的还都是给王爷修房子的灰、炭,弄好的流水价往城里送。那些流民在园子里干活,按时给三顿吃食,还给衣裳头巾,倒强我们这些本地百姓,在码头上苦挣一天,也未必挣得齐衣食呢!”
杨大人诧异道:“那园子里能容下多少人,一天烧多少灰?凭些灰炭之类,也供不起这么多人生活吧?难不成他自己供养着流民?”
那闲汉摇了摇头,撇着嘴说:“老先生看着也像个读过书的处士,怎么还不及我们百姓明白?咱们大老爷是京里翰林院出来的高官,考中了三元及第,见过皇上的人物,他做官能和一般的官人一样吗?反正他就是有这本事……”
他不仅肯养一园子外地逃来的流民,还不肯叫那些流民下死力气干活,特地让人在园中立了漏壶计时,好叫他们按时做按时歇呢。
听那些流民说,这位大人还曾亲手试干过流民的活计,亲自教他们怎么干活省力、干到多累时应当休息。那些流民吃的又饱,干活也不甚累,在园区里又有房子可住,本地穷苦百姓都不及他们过得好了!
他越说越神奇,杨大人听着直如话本故事一样。
堂堂状元之身、翰林编修、汉中知府……亲手干些流民苦力干的活计?他做了快三十年官,将这陕西诸府将将走遍,也从未见过天下有这样的官员,有这样的读书人。
杨侍郎轻嗤一声,也不与那闲汉争辩,只问:“你从何处知道这些的?难不成你也曾到经济园中做过工?”
那闲汉竟没被他问住,反倒挺了挺胸,面有得色地说:“小的虽没进去过,家里却有个兄弟在那园子外头卖酱菜,那些流民出来买他的菜时亲口说的!”
不是说宋知府供他们衣食么,那园子里的流民也出来买东西?
闲汉笑道:“那里几百口人做事吃饭,还有妻儿老小在左近盖了房子住,什么东西不要买?原先只在杨庄、刘庄等几处乡里卖杂货的货郎如今都爱往那边跑,有时还能收着宋大人给园子里力夫置办的大花头巾呢。”
杨大人猜不到花头巾有什么用,却能想到流民能出来买东西,那园子定然就不像寻常名家园林那么严密,要去看看也方便。
他的师爷心惊胆战地叫人从船头扶上码头,穿过喧嚷人群找着大人的时候,便听他说:“先找客栈把行李放下,子丰陪我去那汉中经济园看一眼。”
码头附近没有驿站,杨大人上回过来时就住过一间福兴客栈,这回照旧定那处的房子,先叫人把行李安顿下去,他们两人……再带几个军士,到那园区里看看。
其实那里有人做工、卖东西,倒不是什么危险地方,如今又还未过午,天色正明,他与师爷两人过去本来也可以。不过因他身上带着关防、路引,丢了可是要命的事,还是多带些人更安心些。
他索性就要那闲汉替他们雇车,一行四人乘着辆只覆了层青油顶蓬的双轮小马车,摇摇晃晃驶向山中。
路上倒还看见有连顶都不带的平板车,上头围坐着一圈人,当中堆着各色筐笼,有的上头微微冒着白色烟气,浓浓的咸香随着白气冒出,被风带向他们这方向。
师爷刚从船上摇下来,时近中午,闻见这香气倒有些饿了,精神微微振奋,问那车夫:“这些人便是去经济园卖吃食的?”
那辆车上的小贩主动答应:“听几位口音像是外地来的客人,是听说了我们汉中府经济中心的名声来的?我看你们是读书人打扮,莫不是想投靠我们大老爷和桓老大人,在书院里当个先生?”
要是给他们府尊大人教书的,那他就白送个馍给两位先生,再厚厚涂上一层大酱,不要钱。
百姓如此纯朴,白面馍香气扑鼻,江师爷不忍辜负,摸向钱袋,打算问他买几个吃。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