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抢救大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靖难之役的缘故,明朝的勋贵集团就分了南北两派。北派的核心是靖难功臣,在朱棣迁都北京后主要集中在北京。南派的核心当然就是残存的建文旧臣,在朱棣北迁后留在南京,这群人以魏国公徐家为首,守着东南的地盘过自己的小日子,二百多年来倒也安分。
当然了,所谓的勋贵集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体,可不仅仅是一群拥有爵位的贵族。
在明朝封爵是比较困难的,异姓基本不可能封王,就算封了也是追封。爵位就是国公、侯、伯三等,三等之内还有世袭和流袭之分——世袭就是世袭罔替,流袭则要降等而袭。前者是封给功臣的,后者是封给亲贵的。
不过封爵困难并不等于朱元璋亏待功臣,后世往往有这样的印象,以为朱元璋太小家子气,亏待功臣,杀戮功臣,还有炮打功臣楼之类的传说。
而这样的印象和实际情况是相反的!实际上,明朝很可能是中国历代对功臣最为优厚的王朝。而明朝对功臣的优待并不体现在少数高级功臣身比如开国六公二十八侯身上,而是体现在对广大的中低级功臣的优待上。
朱元璋的军队好几十万人呢!六公二十八侯加一块儿才三十四人。谁也不能以三十四家的遭遇去否定朱元璋对几万乃至十几万有功将士的优待吧?
而朱元璋优待有功将士的方法,其实就是军户制!
军户制是优待吗?军户制不是变相的农奴制吗?其实军户制既是优待,也是变相的农奴制!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功将士不是最底层的农奴军户,而是卫所军官!
明朝有三百多个卫啊!得有多少指挥、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总旗、小旗?这些卫所官职都是代代世袭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跟随朱元璋开国的有功将士的子孙,到了明末仍然有个卫所官可以当,至少在众多子孙之中,有一部分还可以当官。
能够朱元璋的军户制相比的,大约也就是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和清朝的八旗一样,明朝的卫所军官在传承了二百多年后,也趋于腐朽,不仅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还瓜分了卫所土地。
而在失去战斗力的同时,军户子弟的书倒读得不错,在明朝的科场上颇为得意,军籍进士的数量平均下来可以达到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他们在官场上的势力也很大。
比如现在正商量要怎么对付朱慈烺的史可法和马士英就都是军籍出身。
所以朱慈烺在登莱整顿卫所的行动,就相当于在清朝废除铁杆庄稼了!这事儿可是犯着南方勋贵和世袭武官的底线了!
“当然不能让他们置身事外了!”马士英皱着眉头道:“留都的勋贵本不会过多掺和朝廷的事情,但是太子既然要动卫所,他们就不会视而不见。东南一百多个卫,不就是他们的盘中之餐吗?太子爷是要刨他们的根啊!没有了这些卫,他们还怎么当勋贵?得让他们出人出力,还得让他们联名给朝廷上奏!”
卫所军民合一,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也是勋贵们的根本!一旦失去了卫所,留都勋贵就会变成无根飘萍,任由朱慈烺拿捏了。
“他们会站在咱们一边吗?”史可法扭头看着朱国弼问。
朱国弼本人并不是留都勋贵,但他已经参与了勤王,还带来了少量的军队(运粮军的精锐),又把本来应该运往登州的二十万两银子以勤王军费的名义呑了,所以下不了贼船了。
“史部堂,本爵走一堂留都吧!”抚宁侯提督漕运朱国弼道,“我亲自去说,他们一定会和咱们一块儿干的,至少能上一道联名的奏章请太子归政皇上。”
史可法问:“忻城伯也会和咱们一块儿?””
现在管理南京守备事忻城伯赵之龙同样也不是留都勋贵。他们都是北京勋贵,现在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家产和所控制的人口、土地,成了没有根基的勋贵......自己的根没了,当然就得抱紧朱慈烺的大腿了。而挖东南勋贵的根,对他们而言也是有利无害的。因为在挖别人根的过程中,自己肯定能捞不少啊!要不然以后怎么活?乞食与东南勋贵... -->>
因为靖难之役的缘故,明朝的勋贵集团就分了南北两派。北派的核心是靖难功臣,在朱棣迁都北京后主要集中在北京。南派的核心当然就是残存的建文旧臣,在朱棣北迁后留在南京,这群人以魏国公徐家为首,守着东南的地盘过自己的小日子,二百多年来倒也安分。
当然了,所谓的勋贵集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体,可不仅仅是一群拥有爵位的贵族。
在明朝封爵是比较困难的,异姓基本不可能封王,就算封了也是追封。爵位就是国公、侯、伯三等,三等之内还有世袭和流袭之分——世袭就是世袭罔替,流袭则要降等而袭。前者是封给功臣的,后者是封给亲贵的。
不过封爵困难并不等于朱元璋亏待功臣,后世往往有这样的印象,以为朱元璋太小家子气,亏待功臣,杀戮功臣,还有炮打功臣楼之类的传说。
而这样的印象和实际情况是相反的!实际上,明朝很可能是中国历代对功臣最为优厚的王朝。而明朝对功臣的优待并不体现在少数高级功臣身比如开国六公二十八侯身上,而是体现在对广大的中低级功臣的优待上。
朱元璋的军队好几十万人呢!六公二十八侯加一块儿才三十四人。谁也不能以三十四家的遭遇去否定朱元璋对几万乃至十几万有功将士的优待吧?
而朱元璋优待有功将士的方法,其实就是军户制!
军户制是优待吗?军户制不是变相的农奴制吗?其实军户制既是优待,也是变相的农奴制!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功将士不是最底层的农奴军户,而是卫所军官!
明朝有三百多个卫啊!得有多少指挥、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总旗、小旗?这些卫所官职都是代代世袭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跟随朱元璋开国的有功将士的子孙,到了明末仍然有个卫所官可以当,至少在众多子孙之中,有一部分还可以当官。
能够朱元璋的军户制相比的,大约也就是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和清朝的八旗一样,明朝的卫所军官在传承了二百多年后,也趋于腐朽,不仅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还瓜分了卫所土地。
而在失去战斗力的同时,军户子弟的书倒读得不错,在明朝的科场上颇为得意,军籍进士的数量平均下来可以达到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他们在官场上的势力也很大。
比如现在正商量要怎么对付朱慈烺的史可法和马士英就都是军籍出身。
所以朱慈烺在登莱整顿卫所的行动,就相当于在清朝废除铁杆庄稼了!这事儿可是犯着南方勋贵和世袭武官的底线了!
“当然不能让他们置身事外了!”马士英皱着眉头道:“留都的勋贵本不会过多掺和朝廷的事情,但是太子既然要动卫所,他们就不会视而不见。东南一百多个卫,不就是他们的盘中之餐吗?太子爷是要刨他们的根啊!没有了这些卫,他们还怎么当勋贵?得让他们出人出力,还得让他们联名给朝廷上奏!”
卫所军民合一,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也是勋贵们的根本!一旦失去了卫所,留都勋贵就会变成无根飘萍,任由朱慈烺拿捏了。
“他们会站在咱们一边吗?”史可法扭头看着朱国弼问。
朱国弼本人并不是留都勋贵,但他已经参与了勤王,还带来了少量的军队(运粮军的精锐),又把本来应该运往登州的二十万两银子以勤王军费的名义呑了,所以下不了贼船了。
“史部堂,本爵走一堂留都吧!”抚宁侯提督漕运朱国弼道,“我亲自去说,他们一定会和咱们一块儿干的,至少能上一道联名的奏章请太子归政皇上。”
史可法问:“忻城伯也会和咱们一块儿?””
现在管理南京守备事忻城伯赵之龙同样也不是留都勋贵。他们都是北京勋贵,现在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家产和所控制的人口、土地,成了没有根基的勋贵......自己的根没了,当然就得抱紧朱慈烺的大腿了。而挖东南勋贵的根,对他们而言也是有利无害的。因为在挖别人根的过程中,自己肯定能捞不少啊!要不然以后怎么活?乞食与东南勋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