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故国神游(70)
一夜好雪。
狂风呼啸了一晚上, 有清晰的树杈被压断的声音。四爷半夜听见了,没动地方。桐桐跟八爪鱼似得缠着他,起来难免要惊动的。干脆也没动地方。
早上起来, 果然院子里的葡萄架都被压断了, 幸好暖棚之上还有一层防护,如今弘晖叫人正清理上面的积雪,倒是也没压坏了。
雪没停,出门的时候钱盛清扫过了,倒是没觉得。可一出院子, 林雨桐直接给退回去了。弘晖在外面喊:“您今儿别出来了。雪大的都封门了。”
林雨桐抬头看看天, 雪还照样纷纷扬扬,可也没那么大了,“你们忙你们的,我去女子书院那边看看……”
“主子!”芳嬷嬷赶紧拦了, “和婉公主已经去了,跟奴才交代过了,千万别劳动您。今儿她跟学生一块扫雪呢。先把道儿清理出来再说。”
学院不用我管, 路上也不用我管?
这路不清理出来, 吃的喝的怎么运进来?
这么多人的书院, 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肉和蛋就不是小数目。
四爷将她摁回去, “庄子上存着的吃一年都富足。”
行叭!反正是自从弘晖站在外面像个大人开始, 她基本就处于本清闲的状态。偶尔翻译一些书,然后选了一些资质好的学生上上课。或是医馆那边有处理不了得疑难杂症找她,她就没有别的事可干了。
这几年, 跟洋人做生意做的多了。栋喜比较机灵,只要有机会,他就勾搭洋人。比如有某方面才能的洋人,只要你介绍来,给你一千两白银。这个人来了之后,待遇优厚。要房子给房子,要马车给马车。只要有本事,只管来。
而资本的力量是可怕的,当发现大清需要很多人力资本的时候,广州等地,又出现了昆仑奴。
所以,有时候你推动社会超前的时候,会紧跟着带来许多你能预想到或是压根就预想不到的问题。
中午的时候,只有和婉回来了。这几年,她跟额驸也没变好,但也没有更坏。额驸在书院念了三年的书,念完之后领了差事,常颠簸与京城和蒙古之间。
和婉却淡然的很,一直住在庄子上也没挪动地方。她回来就上坑暖着去了,“都清扫出去了。大路您也放心,我看着都在动……”
道路的维护是分段指给某一户的。这一户人家只要把路维护的好,每年可以从路政司领米粮,不够一家的生活吧,可也差不多。平时要做的就是清理路边的杂草。要是有心呢,路边种点树,维护好树木。下雨有积水,以后这里是不是应该垫上点柴灰或是石子。下雪的话能清理尽量的给清理清理。或许你做的好了没人看得见。但是你这做的不好了,许是很快你这差事就做不成了。因为书信馆在每个县城都有的。书信投递出去,最慢两个月就能到达大清的每个地方。到京城更快。一旦路政司收到的信儿多了,就会有专人去查看。一旦确认属实,那这活不仅干不成了,你家的孩子以后再想找其他差事,估计也有些难了。
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倒是接到过几封信,但叫人查了之后都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发了一通警告,叫他们注意改进之后,就这么着了。
因为先前的规定做的还算是完善,因此一出现情况,后序管理反倒是轻松了。
这几年,路政署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了。这么大的工程量,比如之前工部所管辖的任何一个大工程,都要省心省力。
在此成功的基础上,四爷正在筹划水利署。修整河道,巩固堤坝。不再是私人或是下面朝廷的事情了,该有统一的部门统一的管理。
这个跟路政署还是有些差别的。
路政署现在所修的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修的。这个不用去质疑什么,谁也不及当地的百姓更了解情况。他们经常走的,使用的路,一定是尽可能的近便、安全的。如今才几年工夫?哪有大改的可能?能在基础上做到现在这样就不错了。
一则,如此省时间。二则,减少了占用土地的争端。
规划道路要经过别人的房子田地甚至于祖坟,这怎么办?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因着规避了这些风险,所以路政署一路走来,精打细算的,但也算是把事情按部就班的给推进下去了。
这个水利署就又不一样。
田地的私有与公有并存,问题就很多。尤其是到了用水困难的时候,问题就更多了。以前的问题不外乎这个村子跟那个村子因为用水打起来,或是大户人家劫了水,小户人家压根就用不上。但现在,你得两边兼顾。很多打地主家,人家的土地成片,连周围的小河道都属于他们家的。或者沿河的一段,他们自己出钱将堤坝水渠都修缮好了。你现在想做你的统一标准,想要统一规划布局,是不是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等等。这都是问题。
这是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水利所需要的银钱,比修路可多的多。朝廷愿意出几成,能出几成?乾隆对此的态度如何?这都是急需知道的。
而在此之前,四爷觉得大清律很多东西得改一下。比如说矿产,比如河流,能买卖吗?哪些矿产属于可买卖的,哪些属于不可买卖的?还有河流,你如果有这个河流的拥有权,你是不是就能随便更改河道了?这些有没有必要列入不可私人占有的行列。
在关外推行种稻的时候,就遇到这种问题。因为水田,要引水灌溉,当是就有人不让。为什么?因为那条特别小的支流属于那家买了的。人家就是不让你用水。
事情不大,但从中发现的问题不小。
之前在书院,乾隆偶尔也会来讲一讲,没什么主题,说到哪算哪。讲课的时候,说到相关的了,就又学生提出朝廷不仅该统筹路政,包括水利在内,也应该统筹。
乾隆当时没表态。
之后会不会表态,会怎么表态,现在还不好说。
就在这么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有一封特别的信件,被送到了那位熊夫人的手里。
这封信是熊夫人早年结交的一位闺中密友写来的。如今她虽丈夫在广州,而在广州的她有幸目睹了一场据说很伤风化的举动。
信里详细了描述了洋人商人带来的家眷,穿着如何的暴露,男男女女如何的搂抱在一起。如何见了面亲吻等等。还说了一件事,说是一位官家小姐受邀随母亲一起去了,但是宴会上宾主见面之后,商人家的儿子贴面亲吻了这位官家小姐。这事被那位小姐的夫家知道了,以不守妇德为由,退了亲事。而那位官家小姐,在这事知道,又羞又愧,半夜自己吊死在了房中。
熊夫人当时就瞠目结舌,拿着这信问了裘日修,“老爷,此事可当真吗?”
裘日修看了就点头,“这种的舞会是洋人的交际……贴面就如同咱们见面拱手作揖一样,只是礼节,跟贞洁不贞洁无关……”
熊夫人面都白了,“这太不像话了!在大清要谨守大清的礼仪,像是这般没有底线,可怎么得了?以后谁家还敢叫姑娘出门?不行,说什么都不行。这才是在广州,以后这要是蔓延开来,成什么了?”
裘日修忙着赈灾的事,也没太往心里去。结果熊夫人第二天就去了甘露寺。
这事钮钴禄太后大发雷霆,“只要本宫还是太后,那这事本宫就管到底了。”
可在甘露寺的太后怎么管?连皇宫都回不去。
钮钴禄太后却冷哼一声:“不回去是不想回去,想回去,谁也休想拦着本宫不让回去。”
熊夫人看着太后突然决绝的脸,突然有些心慌。自己这么过来,是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了。
“您要回宫?”熊夫人问完,心里默默的又问了一句:宫里知道吗?
钮钴禄太后转着佛珠,嘴上说的再如何,可其实心里也是没谱的。
熊夫人一看这表情,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知道这位太后如今就剩下嘴硬了。她没多呆,就借口还有事情就告辞出来了。
钮钴禄太后觉得这个义女的心始终向着她,特别难得。正好之前不是接了在汪家守寡的钮钴禄家的老姑娘在这里陪她吗?她就叫了那人称汪五奶奶的姑娘,“你去送送,这路滑,小心着点。”
汪家五奶奶笑着应着,一路扶着人往出走。
其实出门门就有轿子坐的,现在生生硬是得走二路路。熊夫人心说,这姑娘什么毛病,一路扶着往前走。
等地势平坦了,汪家五奶奶才撒手了,“夫人您上轿吧。之前怕是山路,路滑,不得不小心着些。”
熊夫人也没说别的上了轿子就走。这大冷天的,山上的风野的很。正就快撑不住了都。
下山的时候跟两顶轿子擦肩过去了。因着山上不好走,轿夫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轿子外面跟着丫头和婆子,熊夫人就在里面问:“刚才谁家的家眷上山去了?”这里住着太后,等闲人可上不去的。
婆子就接话道:“瞧着眼生,一时还真没认出来。”
倒是丫头道:“之前那个韶华书院,奴婢陪夫人去过一次。刚才瞧见跟着一个丫头有些面熟,像是韶华书院过去的学生。”
哦!熊夫人就没了兴致。那就许是不是找太后的,而是找那位曾经在韶华书院任教的钮钴禄家的老姑娘的。以前这姑娘不让叫汪少奶奶,如今倒是叫人这么称呼了。怕是也知道现在这位太后能给她的不多,反倒是不及汪家的名声好用吧。
若是有人冲着这位太后和汪家而过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这样的人家,都是不起眼的人家,很不必放在心上。
可这次熊夫人还真弄错了,今儿来的人,要说要紧其实也还挺要紧的。
谁呢?
汪少奶奶站在路边,看这缓缓落下的轿子,便迎上去,“蔡夫人,欢迎呐。”
第一台轿子里下来的正是蔡新那位夫人,后面的轿子里出来一位娇俏的少女,见了这位汪少奶奶,开口便叫了一声:“先生。”
汪少奶奶笑了笑,“宝佳来了。这才多久不见,就越发出落的好了。蔡夫人好福气。”
这位蔡夫人这两年很明显的见老了,蔡家一直没接她回去,娘家嫂子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终是住不下去了。最后还是自己拿了这些年在蔡家的体己,在外城买了个不大的院子,前面带着个门脸。那门脸租给一对守寡的母女,两人是做刺绣买卖的,进进出出都是女子。再加上,蔡家也没少了她的月钱,连她置办房子铺子的钱一并给了她了。另外问她,蔡家有庄子,距离京城不远,她若愿意去也行。可她才不去呢,这不远是多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住乡下去,她才不!
于是就这么住下来了。
不回蔡家,就意味着一些交际她没法参加。但是蔡家并没有拦着她不让她见孩子。分开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小,后来跟着蔡家的祖母,那两孩子这两年稍微懂事了,每旬不上课的时候都去看望母亲,月例也省下来补贴母亲,可蔡夫人总觉得这儿子被老太太养坏了,对母亲不亲近了。反倒是这个女儿,处处想着她。如今孩子大了,对孩子的婚事,她得赶紧安排了。要不然,以蔡家老太太的性子,非得把自家宝佳嫁到福建老家去不可。她之前就想着说订给邓家,自己的侄儿。结果还没提了,前段时间这孩子哭着就过来了,说是她父亲来信了,信上给她提了婚事。说是船舶司一个什么大师的儿子,说是手艺特别好,大师年纪大了,以后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云云。家里人口简单,家境殷实。孩子长的也是一表人才,年龄也相当。说是过了年皇上南巡的时候,那小伙子会提前到通州。他要管着船只的维修,肯定得来。到时候见一面。
夸的跟一朵花似得,祖母将自己叫去,还说什么:“你父亲给你找的,必是四角俱全的婚事。”
呸!这算什么好婚事!
工匠乃是贱籍!自己不说配给一个进士举人,难道连一个稍微体面的人家都配不得吗?
父亲就是偏心!看看大姐什么样的婚事,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婚事?他怎么说的出口的。
以前不觉得蔡宝仪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想自从定亲,四时八节的,那位端贝勒都来府里请安。端贝勒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出身,跟那个所谓的大师儿子在一条板凳上吗?
没这么欺负人的!
尤其是自己的姐夫是那个她一眼看中,在她眼里当真是灼灼如艳阳的少年。她这心里的那股子心气就怎么也平复不了。她找了自己的母亲拿主意,可母亲竟然想把她许配给邓家。
邓家?才不要!看见舅母的嘴脸就恶心。
就在这个时候,她在集市上竟然碰到了先生。
先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她陪着太后,还是汪大人家的儿媳妇。回去她就跟母亲说了,母亲高兴坏了,说是不管是钮钴禄家还是汪家,都是极好的去处。可以试着跟先生联系联系,递了帖子之类的,说不定就有门路了。
也因此,她这段时间确实是跟先生来往了起来。她的那些烦心事,在信中都对先生讲了。先生就说,师徒一场,也是她的长辈,怎么能不管呢。
这才有了这一次的甘露寺之行。
 ... -->>
故国神游(70)
一夜好雪。
狂风呼啸了一晚上, 有清晰的树杈被压断的声音。四爷半夜听见了,没动地方。桐桐跟八爪鱼似得缠着他,起来难免要惊动的。干脆也没动地方。
早上起来, 果然院子里的葡萄架都被压断了, 幸好暖棚之上还有一层防护,如今弘晖叫人正清理上面的积雪,倒是也没压坏了。
雪没停,出门的时候钱盛清扫过了,倒是没觉得。可一出院子, 林雨桐直接给退回去了。弘晖在外面喊:“您今儿别出来了。雪大的都封门了。”
林雨桐抬头看看天, 雪还照样纷纷扬扬,可也没那么大了,“你们忙你们的,我去女子书院那边看看……”
“主子!”芳嬷嬷赶紧拦了, “和婉公主已经去了,跟奴才交代过了,千万别劳动您。今儿她跟学生一块扫雪呢。先把道儿清理出来再说。”
学院不用我管, 路上也不用我管?
这路不清理出来, 吃的喝的怎么运进来?
这么多人的书院, 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肉和蛋就不是小数目。
四爷将她摁回去, “庄子上存着的吃一年都富足。”
行叭!反正是自从弘晖站在外面像个大人开始, 她基本就处于本清闲的状态。偶尔翻译一些书,然后选了一些资质好的学生上上课。或是医馆那边有处理不了得疑难杂症找她,她就没有别的事可干了。
这几年, 跟洋人做生意做的多了。栋喜比较机灵,只要有机会,他就勾搭洋人。比如有某方面才能的洋人,只要你介绍来,给你一千两白银。这个人来了之后,待遇优厚。要房子给房子,要马车给马车。只要有本事,只管来。
而资本的力量是可怕的,当发现大清需要很多人力资本的时候,广州等地,又出现了昆仑奴。
所以,有时候你推动社会超前的时候,会紧跟着带来许多你能预想到或是压根就预想不到的问题。
中午的时候,只有和婉回来了。这几年,她跟额驸也没变好,但也没有更坏。额驸在书院念了三年的书,念完之后领了差事,常颠簸与京城和蒙古之间。
和婉却淡然的很,一直住在庄子上也没挪动地方。她回来就上坑暖着去了,“都清扫出去了。大路您也放心,我看着都在动……”
道路的维护是分段指给某一户的。这一户人家只要把路维护的好,每年可以从路政司领米粮,不够一家的生活吧,可也差不多。平时要做的就是清理路边的杂草。要是有心呢,路边种点树,维护好树木。下雨有积水,以后这里是不是应该垫上点柴灰或是石子。下雪的话能清理尽量的给清理清理。或许你做的好了没人看得见。但是你这做的不好了,许是很快你这差事就做不成了。因为书信馆在每个县城都有的。书信投递出去,最慢两个月就能到达大清的每个地方。到京城更快。一旦路政司收到的信儿多了,就会有专人去查看。一旦确认属实,那这活不仅干不成了,你家的孩子以后再想找其他差事,估计也有些难了。
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倒是接到过几封信,但叫人查了之后都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发了一通警告,叫他们注意改进之后,就这么着了。
因为先前的规定做的还算是完善,因此一出现情况,后序管理反倒是轻松了。
这几年,路政署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了。这么大的工程量,比如之前工部所管辖的任何一个大工程,都要省心省力。
在此成功的基础上,四爷正在筹划水利署。修整河道,巩固堤坝。不再是私人或是下面朝廷的事情了,该有统一的部门统一的管理。
这个跟路政署还是有些差别的。
路政署现在所修的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修的。这个不用去质疑什么,谁也不及当地的百姓更了解情况。他们经常走的,使用的路,一定是尽可能的近便、安全的。如今才几年工夫?哪有大改的可能?能在基础上做到现在这样就不错了。
一则,如此省时间。二则,减少了占用土地的争端。
规划道路要经过别人的房子田地甚至于祖坟,这怎么办?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因着规避了这些风险,所以路政署一路走来,精打细算的,但也算是把事情按部就班的给推进下去了。
这个水利署就又不一样。
田地的私有与公有并存,问题就很多。尤其是到了用水困难的时候,问题就更多了。以前的问题不外乎这个村子跟那个村子因为用水打起来,或是大户人家劫了水,小户人家压根就用不上。但现在,你得两边兼顾。很多打地主家,人家的土地成片,连周围的小河道都属于他们家的。或者沿河的一段,他们自己出钱将堤坝水渠都修缮好了。你现在想做你的统一标准,想要统一规划布局,是不是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等等。这都是问题。
这是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水利所需要的银钱,比修路可多的多。朝廷愿意出几成,能出几成?乾隆对此的态度如何?这都是急需知道的。
而在此之前,四爷觉得大清律很多东西得改一下。比如说矿产,比如河流,能买卖吗?哪些矿产属于可买卖的,哪些属于不可买卖的?还有河流,你如果有这个河流的拥有权,你是不是就能随便更改河道了?这些有没有必要列入不可私人占有的行列。
在关外推行种稻的时候,就遇到这种问题。因为水田,要引水灌溉,当是就有人不让。为什么?因为那条特别小的支流属于那家买了的。人家就是不让你用水。
事情不大,但从中发现的问题不小。
之前在书院,乾隆偶尔也会来讲一讲,没什么主题,说到哪算哪。讲课的时候,说到相关的了,就又学生提出朝廷不仅该统筹路政,包括水利在内,也应该统筹。
乾隆当时没表态。
之后会不会表态,会怎么表态,现在还不好说。
就在这么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有一封特别的信件,被送到了那位熊夫人的手里。
这封信是熊夫人早年结交的一位闺中密友写来的。如今她虽丈夫在广州,而在广州的她有幸目睹了一场据说很伤风化的举动。
信里详细了描述了洋人商人带来的家眷,穿着如何的暴露,男男女女如何的搂抱在一起。如何见了面亲吻等等。还说了一件事,说是一位官家小姐受邀随母亲一起去了,但是宴会上宾主见面之后,商人家的儿子贴面亲吻了这位官家小姐。这事被那位小姐的夫家知道了,以不守妇德为由,退了亲事。而那位官家小姐,在这事知道,又羞又愧,半夜自己吊死在了房中。
熊夫人当时就瞠目结舌,拿着这信问了裘日修,“老爷,此事可当真吗?”
裘日修看了就点头,“这种的舞会是洋人的交际……贴面就如同咱们见面拱手作揖一样,只是礼节,跟贞洁不贞洁无关……”
熊夫人面都白了,“这太不像话了!在大清要谨守大清的礼仪,像是这般没有底线,可怎么得了?以后谁家还敢叫姑娘出门?不行,说什么都不行。这才是在广州,以后这要是蔓延开来,成什么了?”
裘日修忙着赈灾的事,也没太往心里去。结果熊夫人第二天就去了甘露寺。
这事钮钴禄太后大发雷霆,“只要本宫还是太后,那这事本宫就管到底了。”
可在甘露寺的太后怎么管?连皇宫都回不去。
钮钴禄太后却冷哼一声:“不回去是不想回去,想回去,谁也休想拦着本宫不让回去。”
熊夫人看着太后突然决绝的脸,突然有些心慌。自己这么过来,是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了。
“您要回宫?”熊夫人问完,心里默默的又问了一句:宫里知道吗?
钮钴禄太后转着佛珠,嘴上说的再如何,可其实心里也是没谱的。
熊夫人一看这表情,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知道这位太后如今就剩下嘴硬了。她没多呆,就借口还有事情就告辞出来了。
钮钴禄太后觉得这个义女的心始终向着她,特别难得。正好之前不是接了在汪家守寡的钮钴禄家的老姑娘在这里陪她吗?她就叫了那人称汪五奶奶的姑娘,“你去送送,这路滑,小心着点。”
汪家五奶奶笑着应着,一路扶着人往出走。
其实出门门就有轿子坐的,现在生生硬是得走二路路。熊夫人心说,这姑娘什么毛病,一路扶着往前走。
等地势平坦了,汪家五奶奶才撒手了,“夫人您上轿吧。之前怕是山路,路滑,不得不小心着些。”
熊夫人也没说别的上了轿子就走。这大冷天的,山上的风野的很。正就快撑不住了都。
下山的时候跟两顶轿子擦肩过去了。因着山上不好走,轿夫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轿子外面跟着丫头和婆子,熊夫人就在里面问:“刚才谁家的家眷上山去了?”这里住着太后,等闲人可上不去的。
婆子就接话道:“瞧着眼生,一时还真没认出来。”
倒是丫头道:“之前那个韶华书院,奴婢陪夫人去过一次。刚才瞧见跟着一个丫头有些面熟,像是韶华书院过去的学生。”
哦!熊夫人就没了兴致。那就许是不是找太后的,而是找那位曾经在韶华书院任教的钮钴禄家的老姑娘的。以前这姑娘不让叫汪少奶奶,如今倒是叫人这么称呼了。怕是也知道现在这位太后能给她的不多,反倒是不及汪家的名声好用吧。
若是有人冲着这位太后和汪家而过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这样的人家,都是不起眼的人家,很不必放在心上。
可这次熊夫人还真弄错了,今儿来的人,要说要紧其实也还挺要紧的。
谁呢?
汪少奶奶站在路边,看这缓缓落下的轿子,便迎上去,“蔡夫人,欢迎呐。”
第一台轿子里下来的正是蔡新那位夫人,后面的轿子里出来一位娇俏的少女,见了这位汪少奶奶,开口便叫了一声:“先生。”
汪少奶奶笑了笑,“宝佳来了。这才多久不见,就越发出落的好了。蔡夫人好福气。”
这位蔡夫人这两年很明显的见老了,蔡家一直没接她回去,娘家嫂子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终是住不下去了。最后还是自己拿了这些年在蔡家的体己,在外城买了个不大的院子,前面带着个门脸。那门脸租给一对守寡的母女,两人是做刺绣买卖的,进进出出都是女子。再加上,蔡家也没少了她的月钱,连她置办房子铺子的钱一并给了她了。另外问她,蔡家有庄子,距离京城不远,她若愿意去也行。可她才不去呢,这不远是多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住乡下去,她才不!
于是就这么住下来了。
不回蔡家,就意味着一些交际她没法参加。但是蔡家并没有拦着她不让她见孩子。分开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小,后来跟着蔡家的祖母,那两孩子这两年稍微懂事了,每旬不上课的时候都去看望母亲,月例也省下来补贴母亲,可蔡夫人总觉得这儿子被老太太养坏了,对母亲不亲近了。反倒是这个女儿,处处想着她。如今孩子大了,对孩子的婚事,她得赶紧安排了。要不然,以蔡家老太太的性子,非得把自家宝佳嫁到福建老家去不可。她之前就想着说订给邓家,自己的侄儿。结果还没提了,前段时间这孩子哭着就过来了,说是她父亲来信了,信上给她提了婚事。说是船舶司一个什么大师的儿子,说是手艺特别好,大师年纪大了,以后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云云。家里人口简单,家境殷实。孩子长的也是一表人才,年龄也相当。说是过了年皇上南巡的时候,那小伙子会提前到通州。他要管着船只的维修,肯定得来。到时候见一面。
夸的跟一朵花似得,祖母将自己叫去,还说什么:“你父亲给你找的,必是四角俱全的婚事。”
呸!这算什么好婚事!
工匠乃是贱籍!自己不说配给一个进士举人,难道连一个稍微体面的人家都配不得吗?
父亲就是偏心!看看大姐什么样的婚事,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婚事?他怎么说的出口的。
以前不觉得蔡宝仪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想自从定亲,四时八节的,那位端贝勒都来府里请安。端贝勒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出身,跟那个所谓的大师儿子在一条板凳上吗?
没这么欺负人的!
尤其是自己的姐夫是那个她一眼看中,在她眼里当真是灼灼如艳阳的少年。她这心里的那股子心气就怎么也平复不了。她找了自己的母亲拿主意,可母亲竟然想把她许配给邓家。
邓家?才不要!看见舅母的嘴脸就恶心。
就在这个时候,她在集市上竟然碰到了先生。
先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她陪着太后,还是汪大人家的儿媳妇。回去她就跟母亲说了,母亲高兴坏了,说是不管是钮钴禄家还是汪家,都是极好的去处。可以试着跟先生联系联系,递了帖子之类的,说不定就有门路了。
也因此,她这段时间确实是跟先生来往了起来。她的那些烦心事,在信中都对先生讲了。先生就说,师徒一场,也是她的长辈,怎么能不管呢。
这才有了这一次的甘露寺之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