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一举成名天下知 (2/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唐朝贵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农耕,却还需要小心一些。
这个时代,因为雨水充沛的缘故,所以大漠的生态还算不错。譬如现在的吐蕃,之所以能在唐朝时壮大,就是因为此时河套一带因为雨水充沛的缘故,所以粮食丰产。
这草原上,大抵也是如此。
可即便如此,还是需要节制,反正大漠有的是土地,因而开垦时还是需要制定一个规矩,最好采取休耕、轮耕的策略。
反正大漠土地广袤,那一望无际的草场,理论上的耕地面积,实际上是关内的许多倍,人口却又稀少,只要控制住耕地的面积,哪怕现在的汉民增长百倍,也是可以养活的。
他大致的拟定了一个休耕的策略,便叫人送了出去。
除此之外……
陈正泰又绘制了一个大致的图纸,凭着记忆,对当下的风车进行了一些改造,再交给匠人们去试制一下,先看看效果。
在大漠,风车绝对是利器,毕竟大漠之中的风大,和关内是不同的。
古代中国早有风车,不过因为关内有数不清的崇山峻岭,阻挡了大风,因而风车在古时并不流行。
反而老祖宗们对水车更有兴致,利用水流产生动力,大大地节省了人力。
而到了大漠的环境,就完全不同了,那地方永远不缺的便是风,毕竟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只要有风,就意味着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是关内所稀缺的。
风车比之水车的欠缺之处就在于,风车大多并不稳定,毕竟风力的大小,是靠老天爷的赏赐。
而水车则动力比较持续一些。毕竟水流是源源不绝的。
当然,水车毕竟得靠水,因而地域的要求比较强。风车不同,寻个空旷处,就可以搭建了,而大漠最不缺的,就是风。
在这个没有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时代,风能的利用,带动的发展是极大的,不但可以借助风能,搭建起磨坊,甚至借此来进行灌溉,若是进行一些改装,甚至可以运用在作坊的生产之中。
此时还是大唐,风车还处于那种最简单的走马灯式时期,这种走马灯式样的风车效率很低,只是达到了勉强能用的水平,用来作为磨坊的活还成,可其他方面的运用,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陈正泰草图之中所绘制的,乃是宋代开始出现的立式风车的结构。
这种结构由平齿轮、立轴和风帆等组成进行回转运动,旋转的轮轴带动磨或水车,以实现齿轮的啮合与分离,起离合器的作用,从而产生风力。
它的好处就在于,比从前的风车,它的风力增强了许多倍,产生的动力更足。
而坏处则是体积庞大,占地面积较多,所以虽然从宋代开始出现,可中原区域实际上大多时候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窘境,既然有这么多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土地的价格又居高不下,这样的风车又有何用?因而,并非真正推广开来。
可把它放到了草原之中,它的这个缺点就不成问题了。
因为草原和中原不同之处就在于,草原是人少地多,因为人力少,所以劳力的价格居高不下,又因为土地广袤,所以占地面积根本就不是问题,若是能推广开,这在草原中,不亚于是出现了第一个蒸汽机一般的意义。
只是陈正泰对这方面自认并不专业,只粗通原理,所以只勉强画出了结构图,至于其他的,却只能交给匠人们一次次的试制和改良了!
如何借助最小的风力,产生更大的动力,这改良结构以及更换材料,都是问题。
当然,陈正泰甚至还想着,利用钢铁所制的滚动轴承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滚动轴承可是真正的宝贝,只是不知钢铁作坊,能否制出这样精细的玩意出来!
一旦能制出,那么未来这大漠的许多东西都可对其进行应用了,单单这风车,就可运用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是这玩意对精度的要求比较高,成与不成,却还需看铁匠们能到什么样的地步。
不过陈正泰最大的爱好,就是绘制各种稀奇古怪的图纸,而后让人交给各处匠作房!
反正陈家有钱,养得起一群吃饱了没事干,专门生产‘废料’的匠人!
让这一群有一些文化,同时技艺精湛的匠人们,暂时脱离生产,专门研究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并不是坏处,这就得用长远的眼光看事情了,陈正泰相信不断的研究,绝对有益于未来的创造!
当然,陈正泰最看重的还是滚动轴承的事。
滚动轴承的结构是很简单的,它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减少摩擦损失。
哪怕到了后世,这等简单的结构,在工业生产中也大规模的进行着运用。
问题的关键,其实还在于精度。
既然陈正泰这个陈家家族看重,匠作房里的上百个能工巧匠们自是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成日对着图纸发呆,有时动手试制出来,而后不断的改良,他们在此前,其实就通过制造其他‘小玩意’而积攒了不少的经验,其实要造出这个东西来不难,只是精度低一些,而且不同的钢材,强度也不同,还需不断的摸索。
于是隔三差五的,他们会送来一些新的试制件来,陈正泰大抵还是对其满意的。
当然……陈正泰还是希望他们能制作得更优异一些,因而不露声色。
这位陈家家主收到了试制件之后居然不吭声,便令匠作房更加惶恐起来,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位衣食父母到底是喜还是怒!
于是他们索性成立了一个专门用来攻关的小组,继续深入研究。
时间流逝,转眼之间到了六月,大考已在即了。
在经历了三十四场模拟考试之后……真正的考试,终于摆在了二皮沟大学堂上下人等们的面前。
陈正泰暂时排除了杂念,兴冲冲的出现在了学堂!
虽然平日他这个师尊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可这个时候出现一下,表示一下鼓励,却还是必须的。
在一番鼓励之后,生员们精神奕奕,带着极大的信心,磨刀霍霍的离开了大学堂。
整个长安城里,早已喧闹起来。
此次乡试,动静极大,毕竟乡试之后,便是举人。
在大唐,举人不但拥有了功名,还等同于一只脚迈入了官场,至少……已有了做官的资格。
这对于许多人而言,意义就非同凡响了。
何况坊间似有流传,吴有静这位名声越来越显赫的大儒,成日带着秀才们读书,其人学问精深,秀才们受益良多,如今已是久负盛名,此番就是奔着打压那二皮沟大学堂去的。
有竞争,就能令人有更多的期待,正因为有了这个期待,倒是不少人对这一场考试翘首相盼起来。
…………
感谢财叔宁成为本书第十五位盟主,拜谢。
农耕,却还需要小心一些。
这个时代,因为雨水充沛的缘故,所以大漠的生态还算不错。譬如现在的吐蕃,之所以能在唐朝时壮大,就是因为此时河套一带因为雨水充沛的缘故,所以粮食丰产。
这草原上,大抵也是如此。
可即便如此,还是需要节制,反正大漠有的是土地,因而开垦时还是需要制定一个规矩,最好采取休耕、轮耕的策略。
反正大漠土地广袤,那一望无际的草场,理论上的耕地面积,实际上是关内的许多倍,人口却又稀少,只要控制住耕地的面积,哪怕现在的汉民增长百倍,也是可以养活的。
他大致的拟定了一个休耕的策略,便叫人送了出去。
除此之外……
陈正泰又绘制了一个大致的图纸,凭着记忆,对当下的风车进行了一些改造,再交给匠人们去试制一下,先看看效果。
在大漠,风车绝对是利器,毕竟大漠之中的风大,和关内是不同的。
古代中国早有风车,不过因为关内有数不清的崇山峻岭,阻挡了大风,因而风车在古时并不流行。
反而老祖宗们对水车更有兴致,利用水流产生动力,大大地节省了人力。
而到了大漠的环境,就完全不同了,那地方永远不缺的便是风,毕竟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只要有风,就意味着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是关内所稀缺的。
风车比之水车的欠缺之处就在于,风车大多并不稳定,毕竟风力的大小,是靠老天爷的赏赐。
而水车则动力比较持续一些。毕竟水流是源源不绝的。
当然,水车毕竟得靠水,因而地域的要求比较强。风车不同,寻个空旷处,就可以搭建了,而大漠最不缺的,就是风。
在这个没有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时代,风能的利用,带动的发展是极大的,不但可以借助风能,搭建起磨坊,甚至借此来进行灌溉,若是进行一些改装,甚至可以运用在作坊的生产之中。
此时还是大唐,风车还处于那种最简单的走马灯式时期,这种走马灯式样的风车效率很低,只是达到了勉强能用的水平,用来作为磨坊的活还成,可其他方面的运用,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陈正泰草图之中所绘制的,乃是宋代开始出现的立式风车的结构。
这种结构由平齿轮、立轴和风帆等组成进行回转运动,旋转的轮轴带动磨或水车,以实现齿轮的啮合与分离,起离合器的作用,从而产生风力。
它的好处就在于,比从前的风车,它的风力增强了许多倍,产生的动力更足。
而坏处则是体积庞大,占地面积较多,所以虽然从宋代开始出现,可中原区域实际上大多时候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窘境,既然有这么多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土地的价格又居高不下,这样的风车又有何用?因而,并非真正推广开来。
可把它放到了草原之中,它的这个缺点就不成问题了。
因为草原和中原不同之处就在于,草原是人少地多,因为人力少,所以劳力的价格居高不下,又因为土地广袤,所以占地面积根本就不是问题,若是能推广开,这在草原中,不亚于是出现了第一个蒸汽机一般的意义。
只是陈正泰对这方面自认并不专业,只粗通原理,所以只勉强画出了结构图,至于其他的,却只能交给匠人们一次次的试制和改良了!
如何借助最小的风力,产生更大的动力,这改良结构以及更换材料,都是问题。
当然,陈正泰甚至还想着,利用钢铁所制的滚动轴承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滚动轴承可是真正的宝贝,只是不知钢铁作坊,能否制出这样精细的玩意出来!
一旦能制出,那么未来这大漠的许多东西都可对其进行应用了,单单这风车,就可运用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是这玩意对精度的要求比较高,成与不成,却还需看铁匠们能到什么样的地步。
不过陈正泰最大的爱好,就是绘制各种稀奇古怪的图纸,而后让人交给各处匠作房!
反正陈家有钱,养得起一群吃饱了没事干,专门生产‘废料’的匠人!
让这一群有一些文化,同时技艺精湛的匠人们,暂时脱离生产,专门研究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并不是坏处,这就得用长远的眼光看事情了,陈正泰相信不断的研究,绝对有益于未来的创造!
当然,陈正泰最看重的还是滚动轴承的事。
滚动轴承的结构是很简单的,它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减少摩擦损失。
哪怕到了后世,这等简单的结构,在工业生产中也大规模的进行着运用。
问题的关键,其实还在于精度。
既然陈正泰这个陈家家族看重,匠作房里的上百个能工巧匠们自是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成日对着图纸发呆,有时动手试制出来,而后不断的改良,他们在此前,其实就通过制造其他‘小玩意’而积攒了不少的经验,其实要造出这个东西来不难,只是精度低一些,而且不同的钢材,强度也不同,还需不断的摸索。
于是隔三差五的,他们会送来一些新的试制件来,陈正泰大抵还是对其满意的。
当然……陈正泰还是希望他们能制作得更优异一些,因而不露声色。
这位陈家家主收到了试制件之后居然不吭声,便令匠作房更加惶恐起来,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位衣食父母到底是喜还是怒!
于是他们索性成立了一个专门用来攻关的小组,继续深入研究。
时间流逝,转眼之间到了六月,大考已在即了。
在经历了三十四场模拟考试之后……真正的考试,终于摆在了二皮沟大学堂上下人等们的面前。
陈正泰暂时排除了杂念,兴冲冲的出现在了学堂!
虽然平日他这个师尊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可这个时候出现一下,表示一下鼓励,却还是必须的。
在一番鼓励之后,生员们精神奕奕,带着极大的信心,磨刀霍霍的离开了大学堂。
整个长安城里,早已喧闹起来。
此次乡试,动静极大,毕竟乡试之后,便是举人。
在大唐,举人不但拥有了功名,还等同于一只脚迈入了官场,至少……已有了做官的资格。
这对于许多人而言,意义就非同凡响了。
何况坊间似有流传,吴有静这位名声越来越显赫的大儒,成日带着秀才们读书,其人学问精深,秀才们受益良多,如今已是久负盛名,此番就是奔着打压那二皮沟大学堂去的。
有竞争,就能令人有更多的期待,正因为有了这个期待,倒是不少人对这一场考试翘首相盼起来。
…………
感谢财叔宁成为本书第十五位盟主,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