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大礼 (1/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唐朝贵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世民今日的心情不甚好,因为他发现陈正泰竟没有入朝。
却不知这家伙跑去哪里躲懒了。
又听有人有事要奏,瞥眼一看,是个御史,便淡淡地道:“卿有何事要奏?”
此人便正色道:“陛下,晋始泰年间时,有一人叫石崇,此人家财万贯,他修一园林,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这石崇又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海外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因而斗富之风便自这石崇而始,愈演愈烈,无法遏制。而今朝中又有一人,此人也是家财万贯,生活奢靡无度,今臣见他坐一车,此车宽大,足有寻常车驾的一倍有余,且下有四轮,装饰堂皇,这车顶形似华盖……”
听到车顶形似华盖,李世民就皱眉起来了。
因为这有僭越的嫌疑了,华盖是什么,华盖是皇帝才能用的东西。
李世民便不耐烦地道:“你说的此人,可是陈正泰吧。”
“正是。”
李世民听到此处,就拉下脸来:“什么叫做形似华盖?是就是,不是便不是,朕还可说你形似赵高呢,是不是现在要治你的罪,将你诛杀了?”
这御史懵了:“……”
这有点不符合他的设想呀,他脸色骤变之下,心里不禁想说,我作为一个御史,不过是捕风捉影一下嘛,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呀,陛下你怎么还较真了?这师徒二人的性子真是一样急!
这御史便只好道:“臣有万死之罪。”
李世民脸色稍缓了一点,却是道:“既你今见他行车而至,何以朝会不见他的踪影?”
于是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
拜托,他们又不是陈正泰的跟屁虫,怎么知道那家伙跑哪了!
李世民看他们都不说话,便看向一旁的张千。
张千会意,连忙疾步出去询问。
等张千走了的功夫,李世民而后呷了口茶,便慢悠悠的又道:“虞卿家乃是主考官,这一场大考,还没有音讯吗?”
“陛下。”认真的回答道:“陛下有明旨,科考之事,皇帝不可过问。”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禁露出微笑。
这旨意,他是记得的,既然决定了科举取士,想要让天下的读书人纷纷参加科考,那么最重要的便是维持科举的公平性!
他这一道旨意,表面上是做个样子,可实际上,却也表明了这科举不会受任何人影响,完全是公平公正。
李世民便辩解道:“朕不过是急着放榜而已,朕听人言,说是今日次大考,试题极难,已到了让人畏之如虎的地步,此事可是有的吗?”
李世民既然提起了这一次的科考,似乎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因而大家也轻松了许多,民部尚书戴胄笑道:“臣也有这个耳闻,后来也确实去了解了一些内情,虞公果然非同凡响,竟是出了一个极刁钻的考题出来。这考题……说实话,便是臣乍听之下,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此题难就难在出其不意,短短两个时辰,要将文章做出来,对于考生而言,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李世民对此很有兴趣,其实试题,他也看过,不过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喜欢作文章的人,只晓得这题的厉害之处,但是万万想不到,连戴胄都对此题报之以苦笑。
于是他又笑道:“这样说来,岂不是今岁的大考,虞卿家给这读书人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文臣们虽然对于这科举,起初是有些不满的,可既然说到了做文章,毕竟大家都对此颇有一些兴趣,倒都兴致盎然起来。
考试结束之后,这题便传遍了长安,不少人都是报之以苦笑,于是这时有人插嘴道:“臣也苦思冥想过,两个时辰,要做出这个题,确实难如登天。不过……勉强写出一篇文章倒还是可以的,只是也只是勉强而已,只怕未必能切合题意。”
一群武臣们,则大多数大眼瞪小眼,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读书人的这些道道,尤其是程咬金,索性阖着目,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与其听他们这些废话,还不如补个觉呢!
李世民不禁道:“若卿家们都觉得难,看来考生们也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了。”
“陛下,这考试,总会有好有坏,科举取这更好一些的,便可榜上有名,倒是不必担心因为没有好文章出来,而无法取士。”杜如晦笑吟吟地道。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是这个道理,只取其长即可。只是这科举,若是题目太难,也未必都是好处。下一次,还是不要出这样的难题了,如若不然,教考生们如何?”
众臣纷纷颔首,觉得李世民的话不无道理。
现在这考官出题,倒是和考生们有仇似的,若是风气助长下去,岂不是这考官往后要苦思冥想出各种怪题出来,专门刁难考生?
当然,也有人有着其他的看法,若是不出难题,又怎么显出考生的水平呢?
此时,李世民却是心念一动,口里道:“却是不知二皮沟大学堂那里考的如何。”
众臣又沉默了,陛下对于陈正泰的偏爱,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写在了脸上,这让人不免心里不悦。
于是,此前那御史就道:“只怕并不好,臣听贡院里的人说,考试结束之后,大学堂的考生,便灰溜溜的回学堂去了,若是考得好,何至如此呢?”
其实坊间有许多的传言,或许是出自于某些人想要奚落大学堂的心理,所以有不少人对于大学堂编排了无数的流言蜚语,这些流言蜚语一直传播,在许多人的添油加醋之下,已衍生出了无数的版本。
李世民听到此处,不禁显出几分失望之色。
可他心里想,正泰乃是朕的弟子,此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
“不过……”这时那御史继续道:“臣倒是听闻,这些日子,学而书铺那里,不少秀才聚集在那,倒有不少秀才面露喜色,似乎……是因为有人文章做的还算不错。”
&nb... -->>
李世民今日的心情不甚好,因为他发现陈正泰竟没有入朝。
却不知这家伙跑去哪里躲懒了。
又听有人有事要奏,瞥眼一看,是个御史,便淡淡地道:“卿有何事要奏?”
此人便正色道:“陛下,晋始泰年间时,有一人叫石崇,此人家财万贯,他修一园林,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这石崇又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海外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因而斗富之风便自这石崇而始,愈演愈烈,无法遏制。而今朝中又有一人,此人也是家财万贯,生活奢靡无度,今臣见他坐一车,此车宽大,足有寻常车驾的一倍有余,且下有四轮,装饰堂皇,这车顶形似华盖……”
听到车顶形似华盖,李世民就皱眉起来了。
因为这有僭越的嫌疑了,华盖是什么,华盖是皇帝才能用的东西。
李世民便不耐烦地道:“你说的此人,可是陈正泰吧。”
“正是。”
李世民听到此处,就拉下脸来:“什么叫做形似华盖?是就是,不是便不是,朕还可说你形似赵高呢,是不是现在要治你的罪,将你诛杀了?”
这御史懵了:“……”
这有点不符合他的设想呀,他脸色骤变之下,心里不禁想说,我作为一个御史,不过是捕风捉影一下嘛,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呀,陛下你怎么还较真了?这师徒二人的性子真是一样急!
这御史便只好道:“臣有万死之罪。”
李世民脸色稍缓了一点,却是道:“既你今见他行车而至,何以朝会不见他的踪影?”
于是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
拜托,他们又不是陈正泰的跟屁虫,怎么知道那家伙跑哪了!
李世民看他们都不说话,便看向一旁的张千。
张千会意,连忙疾步出去询问。
等张千走了的功夫,李世民而后呷了口茶,便慢悠悠的又道:“虞卿家乃是主考官,这一场大考,还没有音讯吗?”
“陛下。”认真的回答道:“陛下有明旨,科考之事,皇帝不可过问。”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禁露出微笑。
这旨意,他是记得的,既然决定了科举取士,想要让天下的读书人纷纷参加科考,那么最重要的便是维持科举的公平性!
他这一道旨意,表面上是做个样子,可实际上,却也表明了这科举不会受任何人影响,完全是公平公正。
李世民便辩解道:“朕不过是急着放榜而已,朕听人言,说是今日次大考,试题极难,已到了让人畏之如虎的地步,此事可是有的吗?”
李世民既然提起了这一次的科考,似乎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因而大家也轻松了许多,民部尚书戴胄笑道:“臣也有这个耳闻,后来也确实去了解了一些内情,虞公果然非同凡响,竟是出了一个极刁钻的考题出来。这考题……说实话,便是臣乍听之下,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此题难就难在出其不意,短短两个时辰,要将文章做出来,对于考生而言,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李世民对此很有兴趣,其实试题,他也看过,不过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喜欢作文章的人,只晓得这题的厉害之处,但是万万想不到,连戴胄都对此题报之以苦笑。
于是他又笑道:“这样说来,岂不是今岁的大考,虞卿家给这读书人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文臣们虽然对于这科举,起初是有些不满的,可既然说到了做文章,毕竟大家都对此颇有一些兴趣,倒都兴致盎然起来。
考试结束之后,这题便传遍了长安,不少人都是报之以苦笑,于是这时有人插嘴道:“臣也苦思冥想过,两个时辰,要做出这个题,确实难如登天。不过……勉强写出一篇文章倒还是可以的,只是也只是勉强而已,只怕未必能切合题意。”
一群武臣们,则大多数大眼瞪小眼,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读书人的这些道道,尤其是程咬金,索性阖着目,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与其听他们这些废话,还不如补个觉呢!
李世民不禁道:“若卿家们都觉得难,看来考生们也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了。”
“陛下,这考试,总会有好有坏,科举取这更好一些的,便可榜上有名,倒是不必担心因为没有好文章出来,而无法取士。”杜如晦笑吟吟地道。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是这个道理,只取其长即可。只是这科举,若是题目太难,也未必都是好处。下一次,还是不要出这样的难题了,如若不然,教考生们如何?”
众臣纷纷颔首,觉得李世民的话不无道理。
现在这考官出题,倒是和考生们有仇似的,若是风气助长下去,岂不是这考官往后要苦思冥想出各种怪题出来,专门刁难考生?
当然,也有人有着其他的看法,若是不出难题,又怎么显出考生的水平呢?
此时,李世民却是心念一动,口里道:“却是不知二皮沟大学堂那里考的如何。”
众臣又沉默了,陛下对于陈正泰的偏爱,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写在了脸上,这让人不免心里不悦。
于是,此前那御史就道:“只怕并不好,臣听贡院里的人说,考试结束之后,大学堂的考生,便灰溜溜的回学堂去了,若是考得好,何至如此呢?”
其实坊间有许多的传言,或许是出自于某些人想要奚落大学堂的心理,所以有不少人对于大学堂编排了无数的流言蜚语,这些流言蜚语一直传播,在许多人的添油加醋之下,已衍生出了无数的版本。
李世民听到此处,不禁显出几分失望之色。
可他心里想,正泰乃是朕的弟子,此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
“不过……”这时那御史继续道:“臣倒是听闻,这些日子,学而书铺那里,不少秀才聚集在那,倒有不少秀才面露喜色,似乎……是因为有人文章做的还算不错。”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