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菩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都之破,破于南门。
李玄度离开后,韩荣昌继续耐心等待。果然,数日后,一个深夜,东都城内东、西、北门三处的卫兵群起生乱,涌向南门,诛杀了把守在那里的刘国舅亲信,随后打开大门,蜂拥出城,有的去投朝廷军,有的趁乱逃走。陈祖德逃匿,刘国舅带着楚王孙也逃跑,被冲进皇宫的乱兵所杀,宫殿遭到洗劫,随后付之一炬。
大火烧了几天,直到天降大雨,方彻底熄灭。昔日的琉璃宫殿,剩一片断瓦残垣。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东都之乱,至此,方彻底终结,韩荣昌带兵入城,控制东都。
姚侯和这几年围聚在他身边的一群亲信,第一时间便经由派在外的探子获悉了这个消息,连夜悄悄聚集到姚府,以黑布蒙紧门窗,在屋内秘密议事。
叛军大势已去,迟早必灭,这一点,在一两个月前,东都这边便就形成了共识,没有人再怀疑。连坊间,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也从一开始的担忧叛军打来,变成等待叛乱何日终结。今日收到这个消息,不过是预判成真,姚侯非但没有任何兴奋,心中反而感到极是不安。
叛乱结束了,李承煜死去,那边的楚王孙也被杀,据说人头都被乱军拿去邀功了。
国不可无君,一旦消息正式传回到京都,朝廷接下来的一件大事,毫无疑问,是立新君抚定天下。
何人可为新君?
自然是当今姚皇后腹中所怀的龙子了。
皇后已大腹便便,再过几个月便生产,到时生出龙子,继承皇位,理所当然。
但姚侯还是忧心忡忡。
他倒不是担忧皇后万一到时生不出龙子。他担忧的,是来自秦王李玄度的威胁。
以李玄度的身份和他如今的威望,朝廷之中,希望能迎他回朝继位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上之前还有消息,河西变乱时,连姜毅也出山,投向了他。
姜毅何许人?姜氏家族当年鼎盛之时的领袖人物。姜家退隐之后,这些年,势力虽淡出了朝廷,但他一旦出山,依然是一呼百应,旧军莫敢不从。当日他不战而拿下靖关,消息传到京都,令姚侯惊惧不已。
更可怕的是,现在朝廷之中,这拨人还有了一个首脑。
那人便是端王。
自东都叛乱开始,朝廷生变,动荡不休。郭朗以年迈体病为由,渐渐退出中枢,不大管事,相应的,端王因其身份显赫,被一部分与姚侯不投的大臣推出来参与议政,端王自己也一反常态,积极参事,到了如今,无论是在宗族或是百官当中,声望日显。
姚侯担忧,端王将会成为皇后腹中龙子继位的最大障碍。而如今,随着东都的覆灭,事情更是迫在眉睫。
他早就暗中有所布置了。
李玄度人不在京都,这是上天赐下的绝佳机会。今夜将心腹召来,便是打算抢在对方有所反应之前,立刻行动。
姚家的这个秘密会议从三更开始,一直持续到将近五更。经过半夜的紧张议事,定下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归纳起来三条。第一,继续拉拢郭朗,让他和自己站在一起。第二,迅速发动兵变,将端王极其同党扣下,阻止议政。第三,控制京都后,召集百官定下皇储,再以平叛之功,厚封李玄度和姜毅等人。
只要将端王一党给牢牢控制住,抢在他拥戴李玄度之前,以朝廷之名先行一步立下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那么,李玄度还想回来争皇位的话,于道义和舆论,他先就输了。
除非他不惧叛逆之名,公然和朝廷对抗,发兵攻打京都。
但即便是沈D,想要篡位,也要先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如今朝廷定下了正统,还对他和姜毅加以厚封,他若继续作乱,人心思平,将成忘恩负义的典型,为天下之共贼。
姜毅身负姜氏整个家族之名,应不会公然和朝廷作对。
而李玄度,少年时就身有污点,若不收敛,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了。
只要自己这边能先渡过目下这个危机,待权力巩固之后,其余之事,可暗中徐徐图之。
姚侯和众心腹在做出今夜三更行动的决定后,又过了一遍计划,不留任何纰漏,务必一击而中。
天光微亮,他命人取下了蒙住门窗的黑布。
虽紧张议事了半宿,此刻,眼底泛出层血丝,但当他望着窗外透入的晨曦,精神却极是亢奋,丝毫不觉疲惫。
众人趁着天早,从姚府后门悄然陆续离开。人散去后,姚侯稍稍小憩了片刻,见时辰差不多了,换上朝服,如往常那样,乘车去往皇宫,主持今日朝议。
这种朝议,自皇帝出京后,每隔一日,举行一次。地点就在长庆宫,不敢占用正殿,设于偏殿。
他入了偏殿,和往常一样,众官员已就位,众人见他到了,纷纷上来,和他寒暄招呼。
殿前三张主位,郭朗那里依然空着,端王已来,正坐在其中。
姚侯如常上前,向端王作揖行礼。
端王起身回礼,姚侯入座,众官员也按照各自的份位归位,肃静后,便是常规的议事内容。
姚侯入座,便想着今夜之事。拟等天黑行动之前,亲自再去一趟郭家,务必将郭朗老儿牢牢和自己绑在一起。他也无心议事,草草应对,完毕,起身正要离开,忽听端王道:“姚相留步!本王这里还有一事,要与姚相以及朝廷诸公商议。”
众官员面露凝重之色,立刻止步,纷纷望了过来。
姚侯迟疑了下,慢慢地坐了回去。
端王环视众人:“诸公不必担心,是件好事。本王昨日得到的消息,东都已破,逆首自上而下,皆覆灭,韩侯正接管东都,恢复秩序。”
实在是最近这一两年,朝廷频生变乱,大臣们杯弓蛇影,方才突然听到端王宣布有事,未免担心,待听到是这件盼望许久的好事,顿时松了口气,无不喜气洋洋,和身边的同僚低声议论了起来。
端王抬手压了压,示... -->>
东都之破,破于南门。
李玄度离开后,韩荣昌继续耐心等待。果然,数日后,一个深夜,东都城内东、西、北门三处的卫兵群起生乱,涌向南门,诛杀了把守在那里的刘国舅亲信,随后打开大门,蜂拥出城,有的去投朝廷军,有的趁乱逃走。陈祖德逃匿,刘国舅带着楚王孙也逃跑,被冲进皇宫的乱兵所杀,宫殿遭到洗劫,随后付之一炬。
大火烧了几天,直到天降大雨,方彻底熄灭。昔日的琉璃宫殿,剩一片断瓦残垣。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东都之乱,至此,方彻底终结,韩荣昌带兵入城,控制东都。
姚侯和这几年围聚在他身边的一群亲信,第一时间便经由派在外的探子获悉了这个消息,连夜悄悄聚集到姚府,以黑布蒙紧门窗,在屋内秘密议事。
叛军大势已去,迟早必灭,这一点,在一两个月前,东都这边便就形成了共识,没有人再怀疑。连坊间,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也从一开始的担忧叛军打来,变成等待叛乱何日终结。今日收到这个消息,不过是预判成真,姚侯非但没有任何兴奋,心中反而感到极是不安。
叛乱结束了,李承煜死去,那边的楚王孙也被杀,据说人头都被乱军拿去邀功了。
国不可无君,一旦消息正式传回到京都,朝廷接下来的一件大事,毫无疑问,是立新君抚定天下。
何人可为新君?
自然是当今姚皇后腹中所怀的龙子了。
皇后已大腹便便,再过几个月便生产,到时生出龙子,继承皇位,理所当然。
但姚侯还是忧心忡忡。
他倒不是担忧皇后万一到时生不出龙子。他担忧的,是来自秦王李玄度的威胁。
以李玄度的身份和他如今的威望,朝廷之中,希望能迎他回朝继位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上之前还有消息,河西变乱时,连姜毅也出山,投向了他。
姜毅何许人?姜氏家族当年鼎盛之时的领袖人物。姜家退隐之后,这些年,势力虽淡出了朝廷,但他一旦出山,依然是一呼百应,旧军莫敢不从。当日他不战而拿下靖关,消息传到京都,令姚侯惊惧不已。
更可怕的是,现在朝廷之中,这拨人还有了一个首脑。
那人便是端王。
自东都叛乱开始,朝廷生变,动荡不休。郭朗以年迈体病为由,渐渐退出中枢,不大管事,相应的,端王因其身份显赫,被一部分与姚侯不投的大臣推出来参与议政,端王自己也一反常态,积极参事,到了如今,无论是在宗族或是百官当中,声望日显。
姚侯担忧,端王将会成为皇后腹中龙子继位的最大障碍。而如今,随着东都的覆灭,事情更是迫在眉睫。
他早就暗中有所布置了。
李玄度人不在京都,这是上天赐下的绝佳机会。今夜将心腹召来,便是打算抢在对方有所反应之前,立刻行动。
姚家的这个秘密会议从三更开始,一直持续到将近五更。经过半夜的紧张议事,定下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归纳起来三条。第一,继续拉拢郭朗,让他和自己站在一起。第二,迅速发动兵变,将端王极其同党扣下,阻止议政。第三,控制京都后,召集百官定下皇储,再以平叛之功,厚封李玄度和姜毅等人。
只要将端王一党给牢牢控制住,抢在他拥戴李玄度之前,以朝廷之名先行一步立下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那么,李玄度还想回来争皇位的话,于道义和舆论,他先就输了。
除非他不惧叛逆之名,公然和朝廷对抗,发兵攻打京都。
但即便是沈D,想要篡位,也要先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如今朝廷定下了正统,还对他和姜毅加以厚封,他若继续作乱,人心思平,将成忘恩负义的典型,为天下之共贼。
姜毅身负姜氏整个家族之名,应不会公然和朝廷作对。
而李玄度,少年时就身有污点,若不收敛,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了。
只要自己这边能先渡过目下这个危机,待权力巩固之后,其余之事,可暗中徐徐图之。
姚侯和众心腹在做出今夜三更行动的决定后,又过了一遍计划,不留任何纰漏,务必一击而中。
天光微亮,他命人取下了蒙住门窗的黑布。
虽紧张议事了半宿,此刻,眼底泛出层血丝,但当他望着窗外透入的晨曦,精神却极是亢奋,丝毫不觉疲惫。
众人趁着天早,从姚府后门悄然陆续离开。人散去后,姚侯稍稍小憩了片刻,见时辰差不多了,换上朝服,如往常那样,乘车去往皇宫,主持今日朝议。
这种朝议,自皇帝出京后,每隔一日,举行一次。地点就在长庆宫,不敢占用正殿,设于偏殿。
他入了偏殿,和往常一样,众官员已就位,众人见他到了,纷纷上来,和他寒暄招呼。
殿前三张主位,郭朗那里依然空着,端王已来,正坐在其中。
姚侯如常上前,向端王作揖行礼。
端王起身回礼,姚侯入座,众官员也按照各自的份位归位,肃静后,便是常规的议事内容。
姚侯入座,便想着今夜之事。拟等天黑行动之前,亲自再去一趟郭家,务必将郭朗老儿牢牢和自己绑在一起。他也无心议事,草草应对,完毕,起身正要离开,忽听端王道:“姚相留步!本王这里还有一事,要与姚相以及朝廷诸公商议。”
众官员面露凝重之色,立刻止步,纷纷望了过来。
姚侯迟疑了下,慢慢地坐了回去。
端王环视众人:“诸公不必担心,是件好事。本王昨日得到的消息,东都已破,逆首自上而下,皆覆灭,韩侯正接管东都,恢复秩序。”
实在是最近这一两年,朝廷频生变乱,大臣们杯弓蛇影,方才突然听到端王宣布有事,未免担心,待听到是这件盼望许久的好事,顿时松了口气,无不喜气洋洋,和身边的同僚低声议论了起来。
端王抬手压了压,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