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降仙奇缘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传宗回到翰林院,听说何治啸病了,请假没来上课,心想:‘这家伙活该,敢打我姐姐的主意,得了教训真是活该。他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次受了教训,以后就不那样张狂了。’想想高雅美丽的姐姐对那些高官子弟一点都不假以颜色,却对自己百依百颙,不由心满意足,得意的很。
这天朱传宗边吃早饭,边看官报,自从从宁治省回到京师之后,他养成了每天都读官报的习惯。一会儿他皱起眉头,心里有些不高兴,原来官报写的是这样一则消息:今天清晨,在百忙当中,左丞相李毅衡大人抽出时间来到京城一处集市,倾听百姓声音,了解民间疾苦。
左丞相大人来到一家粮店,问起店里销售米、面、油的情况。左丞相大人问:“馒头多少钱,涨价了吗?”店小二道:“一个四文钱,没有涨价。”
“面卷呢?”
“也没有涨价!”李大人非常满意,点了点头,接着来到隔壁的豆腐店,问道:“豆腐多少钱?”左丞相指着热气膀膀的新出的豆腐。
店老板道:“九文一斤,价格一直没变。有大人的关心,我们老百姓都很感动啊!”在旁的京师户部侍郎章大人向李大人禀告说:“近几个月来,京师针对部分粮油价格上涨趋势,加大了供应,像老百姓平时需要买的馒头等食品,价格都没有调整。不过,粮食和面粉等价格一度有一定程度的上调。”
“价格上涨,你感觉怎么样?”左丞相李毅衡问正在买米的一位百姓。
“谢谢大人的关心,如今是太平盛世,我们还有一些钱,这点涨价对我们没太大影响。”
那位百姓十分激动地说又道:“我们生活很好。”
“老百姓生活安稳,我就放心!”左丞相李毅衡说。
路过的百姓听说左丞相李毅衡来到店里,都纷纷过来给磕头行礼。
左丞相李毅衡大人嘘寒问暖,和百姓们热情闲聊着,百姓们都对李大人如此关心百姓感到激动,都赞扬皇上圣明,皇恩浩荡。一直开到掌灯为止,左丞相大人才和随从返回官邸。
朱传宗看了新闻,觉得难过,心想:‘现在小老百姓日子越发难过了。那些商人背后都有官府做靠山,心太黑了,李大人看来是个好官,可惜心太软。可恨我现在官太小,要是日后等我掌朝,定把这些吸人血的贪官都杀了。’心里颇觉不爽,便出去散心。
街上非常繁华,人来人往,朱传宗逛了一会儿,他不常来倒也觉得有趣,不觉走累了,便进一间茶馆休息。
茶僮见客人来了,提壶续水,满面春风,热情有加。
这个茶馆很热闹,来喝茶的人中有退职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有在家享清福的官员的父亲等等。因此茶馆设置许多舒适豪华的单间,并且给每个单间起的名字都能表明来者的身份和地位,诸如:翰林、学士、少卿、侍郎等等。
大梁国人都好虚名这点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走路时,除了架子端的十足,恨不得脊背上写明自己是什么官员或者是什么商家富贾,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酒楼饭庄,还是烟花柳巷,都派头十足,讲究所谓的品味。一句话:只要有了虚名,其他可以在所不计。
茶馆老板看准了这点,投其所好,让这些人到茶楼小憩时坐到和他们身份地位相符的雅间里,那种满足感和炫耀感仿佛使他们又回到了春风得意的过去,一边品茶,一边为他人讲述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辉业绩。
朱传宗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茶馆,见各间都是高谈阔论,吹嘘得不得了,和他去过的小地方的茶馆可不一样。这时只听几个退役的士兵,他们到标着“参将”的单间,呵五吆六,吹嘘着当年如何打仗,如何杀敌,以一当百的事情,似乎他们当年都是领兵打仗驰骋疆场的军官似的。
朱传宗见他们的声音唯恐不大,别人听不见似的,大是鄙夷,正想离开,忽然看见薛宏举摇摇晃晃走了进来。
朱传宗连忙叫他,薛宏举到他身边,笑道:“你怎么在这里,我们读书人,应该到那里。”
说着拉着他到写着翰林的雅间去了。茶僮过来上了茶。
薛宏举对茶僮说:“你刚才说‘请喝茶’,严格地说,这‘请喝茶’三字用得不准确,应该是‘请品茶’。虽然是一字之差,‘喝’字俗不可耐,‘品’字耐人寻味,而显其优雅。”
薛宏举不管茶僮听与不听,他还是絮絮叨叨地从某朝视茶为贡品直讲到哪个研究贡茶的制法写成《大观茶论》等等。讲完之后茶僮仍是笑脸相陪,没有走的意思,他才意识到这不是翰林院,茶僮也不是他的门生,所以不走是等着收茶钱。
朱传宗笑着付了钱,道:“老伯,你在哪里喝多了啊?我送你回家去吧!”薛宏举道:“我才没喝多呢,我知道你是翰林的学生,你别瞧不起我老头,我也是中过举人的。要不是我被人冒名顶替,我早就进翰林院啦!现在说不定当什么大官呢!那样的话,光宗耀祖,多么风光啊!”朱传宗听他絮絮叨叨的,觉得厌烦,道:“薛老伯,您家里有什么人啊?这么晚了您还不回家,可要叫他惦记啦!”他曾问过老人家里情况的,不过没留心,早忘记了。
薛宏举笑道:“我只有一个女儿,嘿嘿,说起我女儿,那可真不是吹的。她温良贤淑,美貌赛天仙,不知道多少王公大臣家的公子追求呢!可她就是不愿意。她啊,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针绣绝技,她可会了个十成十。我这女儿啊,心气太高了!”朱传宗哪里肯信,笑道:“你有这样好的女儿,还不赶快回去,省得她惦念。”
说完扶着他走出茶馆。
一路上薛宏举腿上虽然踉跄,可是嘴却不闲着,都是说他的女儿如何如何好。道:“我女儿是天下第一孝顺的女儿,我这么多年来没有事做,都靠她养活,可她从来没说过老头子我一句坏话。”
朱传宗笑道:“那她多大了?”薛宏举掰手指头算了算,道:“十九了,丑时生的,可是大丫头了,该出嫁了。”
朱传宗道:“刚才你还说她养活了你好多年呢!那她几岁开始做活啊?”薛宏举叹道:“她从十三岁就知道养家了,可真是个乖孩子。”
朱传宗本来以为指出他说话的漏洞,他便不再吹了,可听他解释的天衣无缝,看来似乎真有女儿一样,不由狐疑道:“那你说你女儿非常漂亮吗?”薛宏举道:“是啊,她长的像她早死的娘,她娘可是宫女出身,嘿嘿,那模样可是千里挑一。”
朱传宗越听越信,不觉到了他家,可是屋里没人,薛宏举睡了,并将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门关了,朱传宗不敢进去。等了一会儿,天色渐渐黑了,才哑然失笑,心想:‘我真傻,居然信这个酒鬼的话。再说,世上哪有像他说的这么好的人儿?既然有这样的人,模样也一定没他说的那么美。穷人家的女儿,总是要干活,风吹日晒,也美不到哪里去。’便信步回翰林院去了。
不觉日子流逝,眼看就要到重阳节了,京师已经是一派节日的气氛,翰林院的学生们不知道哪里弄来了一艘大船,在运河上游玩。
朱传宗和许多学生一样,也站在船上望着两岸的景致。这天天高气爽,只见两岸景色如画,真让人心中畅快。
游船上翰林院的学生大都以观景色为名,但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一般都来看美女的。凡路过岸边的女子,众人都争相观看。
一会儿游船路过一个码头,一群女子在那里洗衣服,其中一位绝色女子格外出众。只见那女子年纪十八、九岁样子,穿了件藕色外褂,内衬白布衫,下系灰色罗裙,衣服虽然朴素,但是气质高雅,大方中透出一种独立的风骨,而花貌如仙,玉容似雪,不言自笑,面如含露娇花,腰似弱柳,袅娜风流,虽在那里洗衣服,仿佛是在表演舞蹈一般,动作优美大方,游船上学生们都发出惊呼声,有人喊了一声,众学生都看着大笑,朱传宗看痴了,也没听见他们喊什么。
那女子听见声音,抬起头来,见一群人望着她,脸一红,可能衣服也洗完了,便和女伴们转身拿着衣服去了。
朱传宗见她影子消失不见,还是呆呆的。忽听黄其笑道:“你不认得她吗?她可是这里闻名的大美人啊!”朱传宗醒过味来,道:“我怎么不知道呢!此地还有这... -->>
朱传宗回到翰林院,听说何治啸病了,请假没来上课,心想:‘这家伙活该,敢打我姐姐的主意,得了教训真是活该。他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次受了教训,以后就不那样张狂了。’想想高雅美丽的姐姐对那些高官子弟一点都不假以颜色,却对自己百依百颙,不由心满意足,得意的很。
这天朱传宗边吃早饭,边看官报,自从从宁治省回到京师之后,他养成了每天都读官报的习惯。一会儿他皱起眉头,心里有些不高兴,原来官报写的是这样一则消息:今天清晨,在百忙当中,左丞相李毅衡大人抽出时间来到京城一处集市,倾听百姓声音,了解民间疾苦。
左丞相大人来到一家粮店,问起店里销售米、面、油的情况。左丞相大人问:“馒头多少钱,涨价了吗?”店小二道:“一个四文钱,没有涨价。”
“面卷呢?”
“也没有涨价!”李大人非常满意,点了点头,接着来到隔壁的豆腐店,问道:“豆腐多少钱?”左丞相指着热气膀膀的新出的豆腐。
店老板道:“九文一斤,价格一直没变。有大人的关心,我们老百姓都很感动啊!”在旁的京师户部侍郎章大人向李大人禀告说:“近几个月来,京师针对部分粮油价格上涨趋势,加大了供应,像老百姓平时需要买的馒头等食品,价格都没有调整。不过,粮食和面粉等价格一度有一定程度的上调。”
“价格上涨,你感觉怎么样?”左丞相李毅衡问正在买米的一位百姓。
“谢谢大人的关心,如今是太平盛世,我们还有一些钱,这点涨价对我们没太大影响。”
那位百姓十分激动地说又道:“我们生活很好。”
“老百姓生活安稳,我就放心!”左丞相李毅衡说。
路过的百姓听说左丞相李毅衡来到店里,都纷纷过来给磕头行礼。
左丞相李毅衡大人嘘寒问暖,和百姓们热情闲聊着,百姓们都对李大人如此关心百姓感到激动,都赞扬皇上圣明,皇恩浩荡。一直开到掌灯为止,左丞相大人才和随从返回官邸。
朱传宗看了新闻,觉得难过,心想:‘现在小老百姓日子越发难过了。那些商人背后都有官府做靠山,心太黑了,李大人看来是个好官,可惜心太软。可恨我现在官太小,要是日后等我掌朝,定把这些吸人血的贪官都杀了。’心里颇觉不爽,便出去散心。
街上非常繁华,人来人往,朱传宗逛了一会儿,他不常来倒也觉得有趣,不觉走累了,便进一间茶馆休息。
茶僮见客人来了,提壶续水,满面春风,热情有加。
这个茶馆很热闹,来喝茶的人中有退职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有在家享清福的官员的父亲等等。因此茶馆设置许多舒适豪华的单间,并且给每个单间起的名字都能表明来者的身份和地位,诸如:翰林、学士、少卿、侍郎等等。
大梁国人都好虚名这点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走路时,除了架子端的十足,恨不得脊背上写明自己是什么官员或者是什么商家富贾,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酒楼饭庄,还是烟花柳巷,都派头十足,讲究所谓的品味。一句话:只要有了虚名,其他可以在所不计。
茶馆老板看准了这点,投其所好,让这些人到茶楼小憩时坐到和他们身份地位相符的雅间里,那种满足感和炫耀感仿佛使他们又回到了春风得意的过去,一边品茶,一边为他人讲述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辉业绩。
朱传宗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茶馆,见各间都是高谈阔论,吹嘘得不得了,和他去过的小地方的茶馆可不一样。这时只听几个退役的士兵,他们到标着“参将”的单间,呵五吆六,吹嘘着当年如何打仗,如何杀敌,以一当百的事情,似乎他们当年都是领兵打仗驰骋疆场的军官似的。
朱传宗见他们的声音唯恐不大,别人听不见似的,大是鄙夷,正想离开,忽然看见薛宏举摇摇晃晃走了进来。
朱传宗连忙叫他,薛宏举到他身边,笑道:“你怎么在这里,我们读书人,应该到那里。”
说着拉着他到写着翰林的雅间去了。茶僮过来上了茶。
薛宏举对茶僮说:“你刚才说‘请喝茶’,严格地说,这‘请喝茶’三字用得不准确,应该是‘请品茶’。虽然是一字之差,‘喝’字俗不可耐,‘品’字耐人寻味,而显其优雅。”
薛宏举不管茶僮听与不听,他还是絮絮叨叨地从某朝视茶为贡品直讲到哪个研究贡茶的制法写成《大观茶论》等等。讲完之后茶僮仍是笑脸相陪,没有走的意思,他才意识到这不是翰林院,茶僮也不是他的门生,所以不走是等着收茶钱。
朱传宗笑着付了钱,道:“老伯,你在哪里喝多了啊?我送你回家去吧!”薛宏举道:“我才没喝多呢,我知道你是翰林的学生,你别瞧不起我老头,我也是中过举人的。要不是我被人冒名顶替,我早就进翰林院啦!现在说不定当什么大官呢!那样的话,光宗耀祖,多么风光啊!”朱传宗听他絮絮叨叨的,觉得厌烦,道:“薛老伯,您家里有什么人啊?这么晚了您还不回家,可要叫他惦记啦!”他曾问过老人家里情况的,不过没留心,早忘记了。
薛宏举笑道:“我只有一个女儿,嘿嘿,说起我女儿,那可真不是吹的。她温良贤淑,美貌赛天仙,不知道多少王公大臣家的公子追求呢!可她就是不愿意。她啊,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针绣绝技,她可会了个十成十。我这女儿啊,心气太高了!”朱传宗哪里肯信,笑道:“你有这样好的女儿,还不赶快回去,省得她惦念。”
说完扶着他走出茶馆。
一路上薛宏举腿上虽然踉跄,可是嘴却不闲着,都是说他的女儿如何如何好。道:“我女儿是天下第一孝顺的女儿,我这么多年来没有事做,都靠她养活,可她从来没说过老头子我一句坏话。”
朱传宗笑道:“那她多大了?”薛宏举掰手指头算了算,道:“十九了,丑时生的,可是大丫头了,该出嫁了。”
朱传宗道:“刚才你还说她养活了你好多年呢!那她几岁开始做活啊?”薛宏举叹道:“她从十三岁就知道养家了,可真是个乖孩子。”
朱传宗本来以为指出他说话的漏洞,他便不再吹了,可听他解释的天衣无缝,看来似乎真有女儿一样,不由狐疑道:“那你说你女儿非常漂亮吗?”薛宏举道:“是啊,她长的像她早死的娘,她娘可是宫女出身,嘿嘿,那模样可是千里挑一。”
朱传宗越听越信,不觉到了他家,可是屋里没人,薛宏举睡了,并将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门关了,朱传宗不敢进去。等了一会儿,天色渐渐黑了,才哑然失笑,心想:‘我真傻,居然信这个酒鬼的话。再说,世上哪有像他说的这么好的人儿?既然有这样的人,模样也一定没他说的那么美。穷人家的女儿,总是要干活,风吹日晒,也美不到哪里去。’便信步回翰林院去了。
不觉日子流逝,眼看就要到重阳节了,京师已经是一派节日的气氛,翰林院的学生们不知道哪里弄来了一艘大船,在运河上游玩。
朱传宗和许多学生一样,也站在船上望着两岸的景致。这天天高气爽,只见两岸景色如画,真让人心中畅快。
游船上翰林院的学生大都以观景色为名,但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一般都来看美女的。凡路过岸边的女子,众人都争相观看。
一会儿游船路过一个码头,一群女子在那里洗衣服,其中一位绝色女子格外出众。只见那女子年纪十八、九岁样子,穿了件藕色外褂,内衬白布衫,下系灰色罗裙,衣服虽然朴素,但是气质高雅,大方中透出一种独立的风骨,而花貌如仙,玉容似雪,不言自笑,面如含露娇花,腰似弱柳,袅娜风流,虽在那里洗衣服,仿佛是在表演舞蹈一般,动作优美大方,游船上学生们都发出惊呼声,有人喊了一声,众学生都看着大笑,朱传宗看痴了,也没听见他们喊什么。
那女子听见声音,抬起头来,见一群人望着她,脸一红,可能衣服也洗完了,便和女伴们转身拿着衣服去了。
朱传宗见她影子消失不见,还是呆呆的。忽听黄其笑道:“你不认得她吗?她可是这里闻名的大美人啊!”朱传宗醒过味来,道:“我怎么不知道呢!此地还有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