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智囊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庞仲达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仲达先到侯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儿孙伏于户下。主薄白以为倨,仲达曰:“彼欲晓太守耳。水者,欲吾清;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叹息而还,自是抑强扶弱,果以惠政得民。
译文
东汉的宠仲达在为汉阳太守时,听说本郡人任棠气节高尚,是一位奇人,现隐居在乡间以教书为生,到任后就先去看望、拜访他。可任棠却对庞太守没说一句话,只是在门口的屏风前放置了一大棵菜和一盆水,并抱着自己的孩子趴在门下。随从的主簿认为他倨傲无礼,庞仲达却说:“他这是在晓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孤弱呀!”于是,庞太守感叹不已,返身回府。自此后抑强扶弱,公正清廉,果然以惠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张安道
富郑公自毫移汝,过南京。张安道留守,公来见,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难知也!”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往年方平知贡举,或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方平恶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尝与语也。”富公有愧色。
(评注:曲逆之宰天下,始于一肉;荆公之纷天下,兆于一院。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寇准不识丁谓,而王旦识之,富弼、曾公亮不识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李师中识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论,谓安石“不近人情”-则以沽激,师中则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或荐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无一人是者。”已而莒公果相,景文竟终于翰长。若非昭陵之早识,景文得志,何减荆公!)
译文
北宋中期,丞相富弼封郑国公。当时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富弼因政见不合,先贬毫州,又判汝州,在他赴汝州任途中,经过南京,即现在的商邱。时张安道(名方平)为南京留守,富郑公来见张安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话。富郑公叹了一口气,慢慢他说:“人是很难了解的啊!”张安道说:“你说的莫非是王安石吗?这又怎么难以了解了。往年我主持贡举时,有人举荐王安石有文才,可以征召为考校,我姑且同意了。但王安石来就任后,对整个翰林院的事情都想一一更改。我厌恶这个人了,就发出文告,把他赶了出去,从此后就再也不曾与他说过话。”
富郑公听后,脸有愧色。
陈-
陈忠肃公因朝会,见蔡京视日,久而不瞬,每语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贵,然矜其禀赋,敢敌太阳,吾恐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欲,无君自肆矣。”及居谏省,遂攻其恶。时京典辞命,奸恶未彰,众咸谓公言已甚,京亦因所亲以自解。公诵杜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攻之愈力。后京得志,人始追思公言。
译文
北宋陈忠肃(陈-的谥号)在朝会的时候,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常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会擅私逞欲,目无君王。”等到徽宗初年,陈-任职司谏后,就多次进言,大张蔡京的恶习。当时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执掌起草朝廷的诏诰,其各种恶行还未显露,所以人们都认为陈-的言语太过份,蔡京对此也到处向人解释。对此,陈-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对蔡京的攻击更加起劲。
后来,到蔡京得志,独揽朝政,罪恶昭彰时,人们开始追思陈王-的言语了。
王禹-
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禹偶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如其言。
译文
宋朝诗人丁谓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当时的大文人王禹俗读过此诗句后,说道:“入诸侯国君之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门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辈!”
后来,丁谓果然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何心隐
何心隐,隆、嘉间大侠也,而以讲学为名,善御史耿定向,游京师与处。适翰林张居正来访,何望见便走匿。张闻何在耿所,请见之,何辞以疾。张少坐,不及深语而去。耿问不见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耿曰:“何为也?”何曰:“此人能躁天下大柄。”耿不谓然。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评注:心隐一见江陵,便知其必能躁柄,又知其当杀我,可谓智矣,卒以放浪不检,自陷罟获,何哉?王-州朝野异闻载,心隐尝游吴兴,几诱其豪为不轨,又其友吕光年多游蛮中,以兵法教其酋长,然则心隐之死非在也。而李卓吾犹以不能容心隐为江陵罪,岂正论乎!
李临川先生见闻杂记云:陆公树声在家日久,方出为大宗伯,不数月,引疾归。沈太史一贯当晚携-报国寺访之,讶公略无病意,问其亟归之故。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阁中具饭,甚盛意也。第饭间,江陵从者持鬃抿刷双鬓者再,更换所穿衣服数四,此等举动,必非端人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陆公可谓“见几而作”矣!)
译文
何心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人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在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隐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称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张居正的原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人。”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何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他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学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属下把他捕杀了。
潘-
武陵郡樊伯尝诱诸夷作乱,州督请以万人讨之。孙权召问潘-,-曰:“易与耳,五千人足矣。”权曰:“卿何轻之甚也?”-曰:“-虽弄唇吻而无实才,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佛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即遣-,果以五千人斩。
译文
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荆州并归东吴以后,武陵郡的樊-,曾经诱导附近的各异族作乱,州都督请求以万人的兵力去讨伐他们,为此,东吴君主孙权召问潘。潘-说:“这容易对付,五千人就足够了。”孙权说:“你怎么这么样轻视他呢?”潘-回答说:“樊-善于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真才实学。有一次,他曾经设置酒宴招待州义来的官员,可是等到日至中天,还没见酒饭到来,他十几次站起来观望。这也是从一个小节问题上验证出他是个侏儒。”孙权听了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率兵出征,果然用五千兵力斩了樊。
卓敬
建文初,燕王来朝,户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徒燕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见奏大惊。翌日,语敬曰:“燕邸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对曰:“杨广、隋文非父子那?”
(评注: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使此议果行,靖难之师亦何名而起?)
译文
明朝的建文,是惠帝朱允-的年号,他即位的初期,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这时,户部侍郎卓敬向惠帝秘密地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几,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的叫势。势如不发展到顶头是不容易被断绝的。几如不非常明显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惠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说话!”卓敬回答说:“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朱仙镇书生
朱仙镇之败,兀术欲弃汴而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调可守?”生日:“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成功乎?”兀术悟,遂留。
(评注:以此书生而为兀术用,亦贼桧驱之也。)
译文
南宋初年,金国太子兀术在朱仙镇战败后,想要放弃汴京撤军回国,有一个书生在金兀术的马前行礼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岳飞)快要退兵了。”金兀术不相信,说:“岳少保用五百兵力打败了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的到来,我凭什么能守得住汴京呢?”书生说:“自古以来,没有专权的大臣在朝而大将军能够在疆场立功的。岳少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何况成功地收复汴京呢?”金兀术恍然大悟,于是没有撤军。
沈诸梁
楚太子建废,杀于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沈诸梁闻之,见于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置之境。”子高曰:“不可,吾闻之,胜也诈而乱,彼其父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洁,若其狷也,不忘旧怨,而不以洁梭德,思报怨而已。夫造胜之怨者,皆不在矣。若来而无宠,速其怒也。若其宠之,贪而无厌,思旧怨以修其心,苟国有衅,必不居矣。吾闻国家将败,必有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龠,犹恐其至也,是之谓日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弗从,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后败吴师,请以战备献,遂作乱,杀于西、子期于朝。
译文
春秋末期,楚国的太子建被废黜,他辗转逃匿,最后在郑国被杀,太子建有个儿子,名胜,在吴国做事。楚国的令尹子西想把他召回国来,楚国的叶县县尹沈诸梁听说后,来见子西说:“听说您要召王孙胜(胜为楚平王之孙,故为王孙胜)回国,有这回事吗?”子西说:“有。”子高(沈诸梁的字)说:“将怎样用他?”子西回答说:“我听说,胜正直而刚烈,准备让他去驻守楚吴边境。”子高说:“不可以这样。我听说,王孙胜陰险狡诈,心术不正。他的父亲是因为楚因而被杀的,他胸怀狭隘、不守正道。如果他心胸狭窄,不忘记楚国的旧怨,而且不以正道改正自己的品行,必不甘心居于人下、洁身自好。现在,造成胜之怨的人,都不在了。假如他来后没有受到重用,会越发促其怨怒之心。假如他来后受到重用,便会贪得无厌,更思念楚国王孙的地位,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心思,如果我们国家一旦有难,他必定不会安居其位。我听说国家将要败落,必会出现奸人,就象嗜贪那种易于引起疾病的食物一样,这和您做的这件事是一样的呀!谁都会遇到生病或遇灾等类的事情,有能耐的人能够早早地把它消除。旧怨,就象能灭宗亡国的疾病和灾难一样,让怀有这种情绪的人去把守国家的关隘,恐怕能使这种情绪更加膨涨,对此是要日夜警惕、不可掉以轻心的。若是我们把王孙脸召来重用,将离亡国不远了!”
子西对沈诸梁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仍然召来王孙胜,让他驻守在吴、楚边境,成为白公。后来,吴国战败,白公请求把战利品献给楚王,不久又发动了叛乱,把子西和子西的弟弟子期都杀掉了。
孙坚皇甫郦
孙坚尝参张温军事。温以诏书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词对颇傲。坚前耳语温曰:“卓负大罪而敢鸱张大言,其中不测。宜以‘召不时至’按军法斩之。”温不从,卓后果横不能制。
中平二年,董卓拜并州牧,诏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从。时嵩从子郦在军中,(边批:此子可用。)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唯大人耳。今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是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有罪,专诛亦有责,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自裁。”(边批:此时用道学语不着。)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几不免。
(评注:观此二条,方知哥舒翰诛张擢,李光弼斩崔众是大手段、大见识,事见威克部。)
译文
东汉未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而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不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制。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晋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篙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篙,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曹玮
河西首领赵元昊反,上问边备,辅臣皆不能对。明日,枢密四人皆罢,王-谪虢州。翰林学士苏公仪与-善,出城见之-谓公仪曰:“-之此行,前十年已有人言之。”公仪曰:“此术士也。”-曰:“非也。昔时为三司盐铁副使,疏决狱囚至河北,是时曹南院自陕西谪官初起为定帅-至定,治事毕,玮谓-曰:‘公事已毕,自此当还,明日愿少留一日,欲有所言。’-既爱其雄材,又闻欲有所言,遂为之留。明日,具馔甚简俭,食罢,屏左右,曰:‘公满面权骨,不为枢辅即边帅,或谓公当作相,则不能也。不十年,必总枢于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搜阅人材,不然无以应卒。’-曰:‘四境之事,唯公知之,何以见教?’曹曰:‘玮在陕西日,河西赵德明尝使以马易于中国,怒其息微,欲杀之,莫可谏止,德明有一子,年方十余岁,极谏不已:以战马资邻国已是失计,今更以资杀边人,则谁肯为我用者!玮闻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异志!闻其常往来于市中,玮欲一识之,屡使人诱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画者图其貌,既至观之,真英物也!此子必为边患,计其时节,正在公秉政之日,公其勉之!-是时殊未以为然,今知其所画,乃元昊也。”
(评注:李温陵日:“对王-谈兵,如对假道学淡学也。对耳不相闻,况能用之于掌本兵之后乎!既失官矣,乃更思前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译文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寻问边防的准备情况,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被谪放到了貌州。临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说:“那是术士们胡说的。”王-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刚起用为定帅。我到了他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对你说。’我平时既喜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屏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围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经是失计了,现在更要国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的人民,是必定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有办到,于是让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当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
齐神武
齐神武自洛阳还,倾产结客。亲友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那!”自是有澄清天下之志。
(评注:莽杀子灭后家,而三纲绝;魏不治宿卫羽林之乱,而五刑隳。退则为梅福之挂冠浮海,进则为神武之散财结客。)
译文
高欢是东魏丞相,他审时度势,独揽朝政,培养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子废东魏而建立了北齐政权,高欢也被后代尊为北齐神武帝。他早年就有大志。公元519年,他还未入仕途,一次,他从洛阳回到家里,拿出全部家产来交结宾客。亲友们感到奇怪,就去问他,他回答说:“我到洛阳,看到宿卫羽林军士相继焚烧领军张彝的房舍。朝廷害怕他们作乱而不加过问。国家的政治已到了这般地步,其前途也就可以知道了。财物岂是可以常守的吗?”从此后,他产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
任文公
王莽居摄,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乱将作,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疾走,日数十回。人莫知其故。后四方兵起,逃亡鲜脱者,唯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免。
(评注:张教蔡家儿学走,本此。)
——用角替换兴字的八。
译文
西汉未年,王莽摄揽朝政,巴郡的任文公善于占卜术,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于是,他按照一定的标准,督促家人们背负百斤重的东西,环绕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每天都要跑上几十次。人们都不知这是为了什么。后来,兵蜂四起,天下大乱,外出避难的人很少有逃脱的,只有任文公家无论大人小孩儿都能背着粮食而快速奔跑,才都幸免于难。
东院主者
唐未,岐、梁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日以菽粟作粉,为土堑,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为狂。乱既作,食尽樵绝,民所窖藏为李氏所夺,皆饿死,主沃粟为糜,毁木为薪,以免。
译文
唐朝未年,岐王李茂贞和梁王朱温互相争斗,人称“岐、梁争长。”当时,皇帝行宫的东院,有一个负责管理、维修的人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整天把豆子、谷子等粮食磨成粉,挖出土沟埋在里面,再在上面涂抹以掩盖,并在上面盖上房屋,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满院的人都讥笑他,以为他发疯癫了。等到大乱到来以后,粮食尽,木柴绝,百姓们连藏在地窖里的东西也被岐王李茂贞夺走,许许多多的人都被饿死了。这时,东院主者扒掉房屋上的木料劈成木柴,挖开土沟拿出粮食,拌上水熬成粥,使不少人得以幸免。
第五轮魏相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五轮上疏曰:“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骄佚所自生也。议者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醒当以酒也。愿陛下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宪果以骄纵败。
(评注:永元(和帝年号。)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夺沁水公主田园及杀都乡侯畅之后,跋扈已著,未若轮疏之先见也。)魏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宰。今霍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陰谋,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评注: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谋,魏相已用之早矣。
隽不疑传云: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敢当,久之病免。刘德传云:大将军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后免为庶人,屏居田间。霍光皆欲以女归二公而二公不受,当炙手炎炎之际,乃能避远权势,甘心摈弃,非有高识,孰能及此!观范明友之祸,益信二公之见为不可及。)
译文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轮(复姓第五,名轮)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滢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也应当用窦氏贵戚的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象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以后,窦宪果然以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
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不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来,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宫,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陰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
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明“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预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马援二条
建武中,诸王皆在京师,竟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吕种曰:“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果有告诸王宾客生乱,帝诏捕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数千。种亦与祸,叹曰:“马将军神人也!”
援又尝谓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可使贱,如卿等当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译文
东汉建武年间,诸王子都居住在京师,他们竟相在士大夫中培植树立自己的声誉,并招揽许多四方游士。伏波将军马援为此告诉自己的司马吕种说道:“国家的各个王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而以往诸如诸王子不得常住京师、不许交结宾客等法规制度未能存在并执行。如果他们再这样的多结宾客,则要有大批的人坐监牢了。你们千万要相互告诫呀!”后来果然发生了有人上告诸王宾客生乱的事情,光武帝诏令搜捕诸王宾客,又相互牵连的越来越多,为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吕种也被牵连在其中而蒙受了灾难,他感叹他说:“马将军真是神人!”
马援又曾经告诉光武帝的两个女婿梁松、窦固说:“一般的平凡人得到富贵,应当可以重回到贫贱的生活中去,而你们当不可重蹈贫践,居高位的人要有坚强的自控能力,请你们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粗浅的言论吧。”梁松以后果然因为自满于地位显贵,犯诽谤罪而死于狱中,窦固也受兄牵连而几乎不能幸免。
申屠蟠
申屠蟠生于汉未,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大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替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肠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评注: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译文
申屠蟠是一个博贯五经、名重士林的饱学之士,他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汝南范滂等名士都横议朝政,抨击宦官专权,自公卿大夫以下的许多达官贵人都纷纷折节下文,对他们礼以上宾。太学生们也争慕其风,以为孔孟儒学将要兴起,平民身份的儒士也会重新任用。只有申屠蟠独自叹息道:“过去战国的时候,平民参与政治,非贵族的‘士’可横议朝政是非,列国之王,甚至亲自洒扫道路以迎接他们,终于在后来有了坑儒烧书之祸,现在的所谓也是一样啊!”于是他绝迹于梁场山之间,用树为柱栋,盖成房屋居住,将自己扮成了一个平庸之人。居住二年之后,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到了党锢之祸,或者被杀,或者受刑,唯有申屠蟠超然免于疑为范滂党人之罪。
张翰等
齐王专政,顾荣、张翰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日引去。(边批:有托而逃,不显其,高甚。)荣故酣饮,不省府事,以废职徒为中书侍郎。颖川处士庚衮闻!”期年不朝,叹曰:“晋室卑矣,祸乱将兴!”帅妻子逃林虑山中。
——用儿替换同的一。
译文
西晋时齐王司马专政,顾荣、张翰等名士都怕遭到灾祸。张翰因为看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旅菰莼羹鲈鱼脍,感慨地说:“人生贵在舒心适意而已,富贵有何用!”当天就辞职回乡了。
顾荣故意整天酗酒,不处理府中政事。因为荒废职守,被贬为中书侍郎。
颖川的隐士庚衮听说齐王司马一年中都没有朝见过皇帝,便叹息他说:“晋王室衰败了,祸乱就要发生了!”于是带领妻子儿女躲进了河南林虑山中。
穆生
楚元王初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边批:择交要决。)吾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滢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舂于市。
译文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之弟,他少时非常敬重申公、穆生、白生等人,对他们也很礼貌周到。穆生不喝酒,刘交每次设置酒宴时,都常常为穆生另外准备味淡的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楚王刘戊即位之后,开始还仍然设甜酒,以后就渐渐忘记准备了。穆生因此返了回去,说:“可以离开这里了!甜酒不再准备,说明楚王已经有怠慢的意思,再不离开这里,楚国人将要对我象犯人一样铁具钳颈游于市了啊!”回去就佯称有病卧床不起。
申公和白生知道后,硬把穆生拉了起来,说:“你难道就不念及楚元王对我们的恩德吗?现在的楚王仅仅在一些小事上有所失礼,你为何值得这样!”穆生说道:“易经称‘知几其神’。几,是指事物细微的变动,也是指吉凶祸福的预兆。君子能够见几而作,不会只去等待事情的结果。楚元王之所以周到地礼待我们三人,是为了存道,现在的楚王忽视了我们,是忘道。对忘道之人,怎么可以与之久
sp; 庞仲达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仲达先到侯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儿孙伏于户下。主薄白以为倨,仲达曰:“彼欲晓太守耳。水者,欲吾清;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叹息而还,自是抑强扶弱,果以惠政得民。
译文
东汉的宠仲达在为汉阳太守时,听说本郡人任棠气节高尚,是一位奇人,现隐居在乡间以教书为生,到任后就先去看望、拜访他。可任棠却对庞太守没说一句话,只是在门口的屏风前放置了一大棵菜和一盆水,并抱着自己的孩子趴在门下。随从的主簿认为他倨傲无礼,庞仲达却说:“他这是在晓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孤弱呀!”于是,庞太守感叹不已,返身回府。自此后抑强扶弱,公正清廉,果然以惠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张安道
富郑公自毫移汝,过南京。张安道留守,公来见,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难知也!”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往年方平知贡举,或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方平恶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尝与语也。”富公有愧色。
(评注:曲逆之宰天下,始于一肉;荆公之纷天下,兆于一院。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寇准不识丁谓,而王旦识之,富弼、曾公亮不识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李师中识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论,谓安石“不近人情”-则以沽激,师中则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或荐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无一人是者。”已而莒公果相,景文竟终于翰长。若非昭陵之早识,景文得志,何减荆公!)
译文
北宋中期,丞相富弼封郑国公。当时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富弼因政见不合,先贬毫州,又判汝州,在他赴汝州任途中,经过南京,即现在的商邱。时张安道(名方平)为南京留守,富郑公来见张安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话。富郑公叹了一口气,慢慢他说:“人是很难了解的啊!”张安道说:“你说的莫非是王安石吗?这又怎么难以了解了。往年我主持贡举时,有人举荐王安石有文才,可以征召为考校,我姑且同意了。但王安石来就任后,对整个翰林院的事情都想一一更改。我厌恶这个人了,就发出文告,把他赶了出去,从此后就再也不曾与他说过话。”
富郑公听后,脸有愧色。
陈-
陈忠肃公因朝会,见蔡京视日,久而不瞬,每语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贵,然矜其禀赋,敢敌太阳,吾恐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欲,无君自肆矣。”及居谏省,遂攻其恶。时京典辞命,奸恶未彰,众咸谓公言已甚,京亦因所亲以自解。公诵杜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攻之愈力。后京得志,人始追思公言。
译文
北宋陈忠肃(陈-的谥号)在朝会的时候,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常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会擅私逞欲,目无君王。”等到徽宗初年,陈-任职司谏后,就多次进言,大张蔡京的恶习。当时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执掌起草朝廷的诏诰,其各种恶行还未显露,所以人们都认为陈-的言语太过份,蔡京对此也到处向人解释。对此,陈-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对蔡京的攻击更加起劲。
后来,到蔡京得志,独揽朝政,罪恶昭彰时,人们开始追思陈王-的言语了。
王禹-
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禹偶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如其言。
译文
宋朝诗人丁谓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当时的大文人王禹俗读过此诗句后,说道:“入诸侯国君之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门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辈!”
后来,丁谓果然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何心隐
何心隐,隆、嘉间大侠也,而以讲学为名,善御史耿定向,游京师与处。适翰林张居正来访,何望见便走匿。张闻何在耿所,请见之,何辞以疾。张少坐,不及深语而去。耿问不见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耿曰:“何为也?”何曰:“此人能躁天下大柄。”耿不谓然。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评注:心隐一见江陵,便知其必能躁柄,又知其当杀我,可谓智矣,卒以放浪不检,自陷罟获,何哉?王-州朝野异闻载,心隐尝游吴兴,几诱其豪为不轨,又其友吕光年多游蛮中,以兵法教其酋长,然则心隐之死非在也。而李卓吾犹以不能容心隐为江陵罪,岂正论乎!
李临川先生见闻杂记云:陆公树声在家日久,方出为大宗伯,不数月,引疾归。沈太史一贯当晚携-报国寺访之,讶公略无病意,问其亟归之故。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阁中具饭,甚盛意也。第饭间,江陵从者持鬃抿刷双鬓者再,更换所穿衣服数四,此等举动,必非端人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陆公可谓“见几而作”矣!)
译文
何心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人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在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隐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称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张居正的原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人。”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何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他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学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属下把他捕杀了。
潘-
武陵郡樊伯尝诱诸夷作乱,州督请以万人讨之。孙权召问潘-,-曰:“易与耳,五千人足矣。”权曰:“卿何轻之甚也?”-曰:“-虽弄唇吻而无实才,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佛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即遣-,果以五千人斩。
译文
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荆州并归东吴以后,武陵郡的樊-,曾经诱导附近的各异族作乱,州都督请求以万人的兵力去讨伐他们,为此,东吴君主孙权召问潘。潘-说:“这容易对付,五千人就足够了。”孙权说:“你怎么这么样轻视他呢?”潘-回答说:“樊-善于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真才实学。有一次,他曾经设置酒宴招待州义来的官员,可是等到日至中天,还没见酒饭到来,他十几次站起来观望。这也是从一个小节问题上验证出他是个侏儒。”孙权听了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率兵出征,果然用五千兵力斩了樊。
卓敬
建文初,燕王来朝,户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徒燕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见奏大惊。翌日,语敬曰:“燕邸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对曰:“杨广、隋文非父子那?”
(评注: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使此议果行,靖难之师亦何名而起?)
译文
明朝的建文,是惠帝朱允-的年号,他即位的初期,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这时,户部侍郎卓敬向惠帝秘密地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几,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的叫势。势如不发展到顶头是不容易被断绝的。几如不非常明显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惠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说话!”卓敬回答说:“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朱仙镇书生
朱仙镇之败,兀术欲弃汴而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调可守?”生日:“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成功乎?”兀术悟,遂留。
(评注:以此书生而为兀术用,亦贼桧驱之也。)
译文
南宋初年,金国太子兀术在朱仙镇战败后,想要放弃汴京撤军回国,有一个书生在金兀术的马前行礼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岳飞)快要退兵了。”金兀术不相信,说:“岳少保用五百兵力打败了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的到来,我凭什么能守得住汴京呢?”书生说:“自古以来,没有专权的大臣在朝而大将军能够在疆场立功的。岳少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何况成功地收复汴京呢?”金兀术恍然大悟,于是没有撤军。
沈诸梁
楚太子建废,杀于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沈诸梁闻之,见于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置之境。”子高曰:“不可,吾闻之,胜也诈而乱,彼其父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洁,若其狷也,不忘旧怨,而不以洁梭德,思报怨而已。夫造胜之怨者,皆不在矣。若来而无宠,速其怒也。若其宠之,贪而无厌,思旧怨以修其心,苟国有衅,必不居矣。吾闻国家将败,必有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龠,犹恐其至也,是之谓日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弗从,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后败吴师,请以战备献,遂作乱,杀于西、子期于朝。
译文
春秋末期,楚国的太子建被废黜,他辗转逃匿,最后在郑国被杀,太子建有个儿子,名胜,在吴国做事。楚国的令尹子西想把他召回国来,楚国的叶县县尹沈诸梁听说后,来见子西说:“听说您要召王孙胜(胜为楚平王之孙,故为王孙胜)回国,有这回事吗?”子西说:“有。”子高(沈诸梁的字)说:“将怎样用他?”子西回答说:“我听说,胜正直而刚烈,准备让他去驻守楚吴边境。”子高说:“不可以这样。我听说,王孙胜陰险狡诈,心术不正。他的父亲是因为楚因而被杀的,他胸怀狭隘、不守正道。如果他心胸狭窄,不忘记楚国的旧怨,而且不以正道改正自己的品行,必不甘心居于人下、洁身自好。现在,造成胜之怨的人,都不在了。假如他来后没有受到重用,会越发促其怨怒之心。假如他来后受到重用,便会贪得无厌,更思念楚国王孙的地位,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心思,如果我们国家一旦有难,他必定不会安居其位。我听说国家将要败落,必会出现奸人,就象嗜贪那种易于引起疾病的食物一样,这和您做的这件事是一样的呀!谁都会遇到生病或遇灾等类的事情,有能耐的人能够早早地把它消除。旧怨,就象能灭宗亡国的疾病和灾难一样,让怀有这种情绪的人去把守国家的关隘,恐怕能使这种情绪更加膨涨,对此是要日夜警惕、不可掉以轻心的。若是我们把王孙脸召来重用,将离亡国不远了!”
子西对沈诸梁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仍然召来王孙胜,让他驻守在吴、楚边境,成为白公。后来,吴国战败,白公请求把战利品献给楚王,不久又发动了叛乱,把子西和子西的弟弟子期都杀掉了。
孙坚皇甫郦
孙坚尝参张温军事。温以诏书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词对颇傲。坚前耳语温曰:“卓负大罪而敢鸱张大言,其中不测。宜以‘召不时至’按军法斩之。”温不从,卓后果横不能制。
中平二年,董卓拜并州牧,诏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从。时嵩从子郦在军中,(边批:此子可用。)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唯大人耳。今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是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有罪,专诛亦有责,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自裁。”(边批:此时用道学语不着。)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几不免。
(评注:观此二条,方知哥舒翰诛张擢,李光弼斩崔众是大手段、大见识,事见威克部。)
译文
东汉未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而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不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制。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晋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篙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篙,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曹玮
河西首领赵元昊反,上问边备,辅臣皆不能对。明日,枢密四人皆罢,王-谪虢州。翰林学士苏公仪与-善,出城见之-谓公仪曰:“-之此行,前十年已有人言之。”公仪曰:“此术士也。”-曰:“非也。昔时为三司盐铁副使,疏决狱囚至河北,是时曹南院自陕西谪官初起为定帅-至定,治事毕,玮谓-曰:‘公事已毕,自此当还,明日愿少留一日,欲有所言。’-既爱其雄材,又闻欲有所言,遂为之留。明日,具馔甚简俭,食罢,屏左右,曰:‘公满面权骨,不为枢辅即边帅,或谓公当作相,则不能也。不十年,必总枢于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搜阅人材,不然无以应卒。’-曰:‘四境之事,唯公知之,何以见教?’曹曰:‘玮在陕西日,河西赵德明尝使以马易于中国,怒其息微,欲杀之,莫可谏止,德明有一子,年方十余岁,极谏不已:以战马资邻国已是失计,今更以资杀边人,则谁肯为我用者!玮闻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异志!闻其常往来于市中,玮欲一识之,屡使人诱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画者图其貌,既至观之,真英物也!此子必为边患,计其时节,正在公秉政之日,公其勉之!-是时殊未以为然,今知其所画,乃元昊也。”
(评注:李温陵日:“对王-谈兵,如对假道学淡学也。对耳不相闻,况能用之于掌本兵之后乎!既失官矣,乃更思前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译文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寻问边防的准备情况,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被谪放到了貌州。临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说:“那是术士们胡说的。”王-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刚起用为定帅。我到了他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对你说。’我平时既喜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屏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围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经是失计了,现在更要国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的人民,是必定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有办到,于是让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当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
齐神武
齐神武自洛阳还,倾产结客。亲友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那!”自是有澄清天下之志。
(评注:莽杀子灭后家,而三纲绝;魏不治宿卫羽林之乱,而五刑隳。退则为梅福之挂冠浮海,进则为神武之散财结客。)
译文
高欢是东魏丞相,他审时度势,独揽朝政,培养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子废东魏而建立了北齐政权,高欢也被后代尊为北齐神武帝。他早年就有大志。公元519年,他还未入仕途,一次,他从洛阳回到家里,拿出全部家产来交结宾客。亲友们感到奇怪,就去问他,他回答说:“我到洛阳,看到宿卫羽林军士相继焚烧领军张彝的房舍。朝廷害怕他们作乱而不加过问。国家的政治已到了这般地步,其前途也就可以知道了。财物岂是可以常守的吗?”从此后,他产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
任文公
王莽居摄,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乱将作,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疾走,日数十回。人莫知其故。后四方兵起,逃亡鲜脱者,唯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免。
(评注:张教蔡家儿学走,本此。)
——用角替换兴字的八。
译文
西汉未年,王莽摄揽朝政,巴郡的任文公善于占卜术,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于是,他按照一定的标准,督促家人们背负百斤重的东西,环绕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每天都要跑上几十次。人们都不知这是为了什么。后来,兵蜂四起,天下大乱,外出避难的人很少有逃脱的,只有任文公家无论大人小孩儿都能背着粮食而快速奔跑,才都幸免于难。
东院主者
唐未,岐、梁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日以菽粟作粉,为土堑,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为狂。乱既作,食尽樵绝,民所窖藏为李氏所夺,皆饿死,主沃粟为糜,毁木为薪,以免。
译文
唐朝未年,岐王李茂贞和梁王朱温互相争斗,人称“岐、梁争长。”当时,皇帝行宫的东院,有一个负责管理、维修的人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整天把豆子、谷子等粮食磨成粉,挖出土沟埋在里面,再在上面涂抹以掩盖,并在上面盖上房屋,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满院的人都讥笑他,以为他发疯癫了。等到大乱到来以后,粮食尽,木柴绝,百姓们连藏在地窖里的东西也被岐王李茂贞夺走,许许多多的人都被饿死了。这时,东院主者扒掉房屋上的木料劈成木柴,挖开土沟拿出粮食,拌上水熬成粥,使不少人得以幸免。
第五轮魏相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五轮上疏曰:“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骄佚所自生也。议者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醒当以酒也。愿陛下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宪果以骄纵败。
(评注:永元(和帝年号。)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夺沁水公主田园及杀都乡侯畅之后,跋扈已著,未若轮疏之先见也。)魏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宰。今霍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陰谋,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评注: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谋,魏相已用之早矣。
隽不疑传云: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敢当,久之病免。刘德传云:大将军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后免为庶人,屏居田间。霍光皆欲以女归二公而二公不受,当炙手炎炎之际,乃能避远权势,甘心摈弃,非有高识,孰能及此!观范明友之祸,益信二公之见为不可及。)
译文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轮(复姓第五,名轮)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滢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也应当用窦氏贵戚的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象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以后,窦宪果然以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
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不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来,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宫,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陰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
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明“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预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马援二条
建武中,诸王皆在京师,竟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吕种曰:“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果有告诸王宾客生乱,帝诏捕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数千。种亦与祸,叹曰:“马将军神人也!”
援又尝谓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可使贱,如卿等当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译文
东汉建武年间,诸王子都居住在京师,他们竟相在士大夫中培植树立自己的声誉,并招揽许多四方游士。伏波将军马援为此告诉自己的司马吕种说道:“国家的各个王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而以往诸如诸王子不得常住京师、不许交结宾客等法规制度未能存在并执行。如果他们再这样的多结宾客,则要有大批的人坐监牢了。你们千万要相互告诫呀!”后来果然发生了有人上告诸王宾客生乱的事情,光武帝诏令搜捕诸王宾客,又相互牵连的越来越多,为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吕种也被牵连在其中而蒙受了灾难,他感叹他说:“马将军真是神人!”
马援又曾经告诉光武帝的两个女婿梁松、窦固说:“一般的平凡人得到富贵,应当可以重回到贫贱的生活中去,而你们当不可重蹈贫践,居高位的人要有坚强的自控能力,请你们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粗浅的言论吧。”梁松以后果然因为自满于地位显贵,犯诽谤罪而死于狱中,窦固也受兄牵连而几乎不能幸免。
申屠蟠
申屠蟠生于汉未,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大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替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肠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评注: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译文
申屠蟠是一个博贯五经、名重士林的饱学之士,他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汝南范滂等名士都横议朝政,抨击宦官专权,自公卿大夫以下的许多达官贵人都纷纷折节下文,对他们礼以上宾。太学生们也争慕其风,以为孔孟儒学将要兴起,平民身份的儒士也会重新任用。只有申屠蟠独自叹息道:“过去战国的时候,平民参与政治,非贵族的‘士’可横议朝政是非,列国之王,甚至亲自洒扫道路以迎接他们,终于在后来有了坑儒烧书之祸,现在的所谓也是一样啊!”于是他绝迹于梁场山之间,用树为柱栋,盖成房屋居住,将自己扮成了一个平庸之人。居住二年之后,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到了党锢之祸,或者被杀,或者受刑,唯有申屠蟠超然免于疑为范滂党人之罪。
张翰等
齐王专政,顾荣、张翰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日引去。(边批:有托而逃,不显其,高甚。)荣故酣饮,不省府事,以废职徒为中书侍郎。颖川处士庚衮闻!”期年不朝,叹曰:“晋室卑矣,祸乱将兴!”帅妻子逃林虑山中。
——用儿替换同的一。
译文
西晋时齐王司马专政,顾荣、张翰等名士都怕遭到灾祸。张翰因为看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旅菰莼羹鲈鱼脍,感慨地说:“人生贵在舒心适意而已,富贵有何用!”当天就辞职回乡了。
顾荣故意整天酗酒,不处理府中政事。因为荒废职守,被贬为中书侍郎。
颖川的隐士庚衮听说齐王司马一年中都没有朝见过皇帝,便叹息他说:“晋王室衰败了,祸乱就要发生了!”于是带领妻子儿女躲进了河南林虑山中。
穆生
楚元王初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边批:择交要决。)吾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滢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舂于市。
译文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之弟,他少时非常敬重申公、穆生、白生等人,对他们也很礼貌周到。穆生不喝酒,刘交每次设置酒宴时,都常常为穆生另外准备味淡的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楚王刘戊即位之后,开始还仍然设甜酒,以后就渐渐忘记准备了。穆生因此返了回去,说:“可以离开这里了!甜酒不再准备,说明楚王已经有怠慢的意思,再不离开这里,楚国人将要对我象犯人一样铁具钳颈游于市了啊!”回去就佯称有病卧床不起。
申公和白生知道后,硬把穆生拉了起来,说:“你难道就不念及楚元王对我们的恩德吗?现在的楚王仅仅在一些小事上有所失礼,你为何值得这样!”穆生说道:“易经称‘知几其神’。几,是指事物细微的变动,也是指吉凶祸福的预兆。君子能够见几而作,不会只去等待事情的结果。楚元王之所以周到地礼待我们三人,是为了存道,现在的楚王忽视了我们,是忘道。对忘道之人,怎么可以与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