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剑断灯灭之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楚寻语感觉有人在给自己喂水,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轮廓,咳嗽了一下嗓子,那人惊喜的叫道:“你终于醒了。 ”
楚寻语只感觉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从被子里拿出手捂着额头,现油腻腻的,身上黏糊糊的,看样子也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身上还有些酸痛,但是也不打紧,想要坐起来,身边人立刻扶着自己坐起来了,闻见了一股熟悉的香味,认真再看,竟然是孙濛罄,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是你?我们已经离开南疆来了吗?”
床边有个柜子,上面放着脸盆和热水,孙濛罄拧干毛巾给楚寻语擦擦脸,指了指左边,说道:“放心吧,我们还在南疆。”
楚寻语往左看去,不由得尴尬一笑,原来望尘正盘腿坐在床上,虽然脸上大病初愈的痕迹很明显,但还是挡不住他神采奕奕的和坐在床边的苗不燕说话,苗不燕从食盒里拿出一碗热人参鸡汤递给望尘,望尘啃的正香呢。
“哎?”苗不燕看见楚寻语,对望尘说道,“小哥也醒了。”
“嗯……嗯……”望尘十分“诡异”的回答,“不错,燕子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我说小哥醒了。”苗不燕用手把望尘的脸扳过来。
望尘的床和楚寻语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楚寻语无奈的挥挥手:“你好,我在这里。”
望尘十分惊喜,连忙从床上移过身子来,拿出嘴里正啃着的鸡腿,开心的挥舞道:“终于醒了,都急死我了。”
楚寻语抬头看看望尘那油腻的大嘴,在看看挥舞着的鸡腿,不由得抽了抽嘴角,点点头,望尘连忙把鸡腿递过去:“吃点吗?燕子亲自下厨的。”
“不敢、不敢。”楚寻语赶紧伸手拦住,“我已经感受到您焦急焚心的关切之情了。”
“没事、没事,回头再给你炖一碗。”望尘开心的回头对苗不燕说。
楚寻语摇摇头,看见右边的床铺的空空如也,上面的被子被踢开,问孙濛罄:“八戒呢?”
还没说完,门被一把推开,慕缘湿漉漉的,搭着毛巾开心的走进来,那咋咋呼呼的声音传来:“这水可真热,洗的可真叫一个痛快。”
“你快躺下吧,伤还没痊愈呢。”一个年轻女子扶着慕缘躺下,给他盖好被子,楚寻语再一看,竟然是许久不见的商芊。
楚寻语苦恼的捂着头,孙濛罄连忙问:“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楚寻语没好气的说道:“看来还是没醒,这次的梦做的真差,梦见的都是一帮不正经的家伙,还不如自己家的书房呢。”
“梦?”慕缘一把拍在楚寻语肩膀上,“还没睡醒呢你,这不是梦。”
“嘶——”楚寻语倒吸一口冷气,身上的伤一阵疼痛,回过神来,诧异的自问一句,“做梦应该不会疼的,我为什么会疼。”
“因为我们是真的。”孙濛罄笑着摇摇头。
楚寻语疑惑的抬起头看着她,慢慢伸出手,尝试着摸了摸孙濛罄的肩膀,孙濛罄有些尴尬的回答:“有人看着呢,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楚寻语不管那么多,用手一捏,孙濛罄疼的一下抓住他的胳膊,斥责道:“轻点,你这蛮牛力气太大。”
“原来都是真的。”楚寻语松开手,坐正了看看左右,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着苗不燕,“那应该谢谢教主你放她们入境了。”
所有人一愣,随即苗不燕不好意思的拢了拢头,低声说道:“我已经不是教主了,而且她们也不是我放入境的。”
“哦?”楚寻语一愣。
望尘岔开话题,拿着毛巾站起来说:“让她们告诉你吧,走,轮到我了,我去洗个澡,燕子你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汤了。”
苗不燕笑着点点头,跟着望尘就走出去了,孙濛罄责怪道:“你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楚寻语茫然的摊摊手,问道:“怎么回事?”
众人七嘴八舌的便把这些天来的事情告诉了楚寻语……
原来那天自从楚寻语三人陷入昏迷之后,生了很多事情。因为楚寻语他们成功的净化了那片椎牛万花山给旁人起了大大的提示,后来由中原禅宗佛道大神通者高僧联手施法,遏制住了失控的形势,而后在苗不燕的指引下,又刨开了黄金城,找到了椎牛万花山的根基加以摧毁,但是黄金城遗址已经化为一片地下熔岩火海了,能抢救的古滇国遗物实在不多,而且所谓的椎牛万花山失控的本质其实是因为地下火山熔岩正在吞噬一切,椎牛万花山失去了阵法的控制不过是在“逃命”而已,疯狂的转化一切争夺适合它自己生存的环境,到头来别人还是没办法得到庄蹻留下的宝藏,他带着他的怪物大军和黄粱一梦回到了地底深处。
但是变化最大的还是百中教,百中教在南疆自立这么多年,不归王化,历经几朝,这一次正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汉人来了,就不会走了,此次借着赈灾救援的名义北面蜀中三杰带人前来,东面大海骸谷战舰旗帜飘扬,还有大批的禅宗佛道高人以及其他门派,地面上也有朝廷的正规军队介入救治平民百姓,就是由兵家外门传人,大将军沐英率领的,孙濛罄因为楚寻语的缘故一直在边境,这次也是夹在其中进来的。
等椎牛万花山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收尾事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天上地下,三军齐,重重包围鄯阐城,百中教此次折损人员众多,而且都分布在四面八方赈灾,实在无力阻挡汉人军队前来,等围了个水泄不通的时候,那就坐下来“谈谈”吧,百中教自然慌了神,这一回可没有元蒙能做筹码了,不过也还好,有困难找昆仑,昆仑派了一队使者过来,来的还真及时,正好在这节骨眼上进驻了,昆仑使者团为之人也不一般,朝廷还得买他几分面子,乃堂堂玉虚四子之一段辰雨,他代表昆仑,希望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还得喝杯普洱茶,好多年没喝到了。
此次朝廷兵马全是由大将军沐英率领,谁都没想到百中教会主动求援放汉人一路畅通无阻的进来,而且总坛人数不多,防御松懈,所以朝廷急调附近刚刚平定吐蕃的沐英带大军前来,汉人修真者除了佛道高僧以外,全部奉命配合他行事,沐英本来打算派个使者送个劝降文书进总坛走走过场,因为知道百中教肯定会拒绝,所以就等着号令三军,天上地下,三军齐,已经立下军令状,小小鄯阐城,三天之内,就让它彻底消失,但是没想到昆仑派段辰雨过来打圆场了,昆仑一出,江湖群雄皆罢手,没有修真者的帮助,百中教如果真反抗,那就直接暗杀沐英完事,这仗也没法打了,没办法,所以沐英也只好就地驻扎,连夜呈文八百里加急上递,不到十日,朝廷又派来了一小队人马过来,众人再看,竟然是皇十一子“蜀王”朱椿,朱元璋下圣旨,让他带着公文和使者,从最近的封地蜀境匆匆而来,进驻总坛和百中教彻谈此事。
朱椿是个聪慧通达,博学贤明的皇子,非等闲之辈可比,在蜀山人的护送下一路赶来,在昆仑人主张下,五大寨核心脑全部到召集赶来,但是殊不知,到达教内的第一晚,朱椿把一封朱元璋的亲笔御信悄悄给了苗不燕就离去了。这件事鲜为人知,哪怕望尘他们都不知道,这封信是朱元璋亲手所写,看那歪歪扭扭的一手臭字就知道了。信中,朱元璋清晰的表达了劝降和责怪之意,因为当初是因为常遇春的缘故,才答应苗不燕统领百中教自继续自立,朱元璋深爱常遇春勇将之才,当年,在南疆无主,战争最危急的时候,苗不燕接到刀玉鑫派来的使者要接她回去主持大局,常遇春带着苗不燕来见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想到身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片子竟然贵为百中教教主。
苗不燕答应朱元璋助明军一统天下,不会在后背插上一刀,朱元璋答应给南疆支援粮草辎重,尤为重要的是,苗不燕答应在天下平定之后,将会嫁给常遇春,用“和亲”的方式促使南疆归于一统,这里面主要考虑了南疆异族众多,多少年来对汉人成见太深,天下大定,常遇春必定封王,所以用和亲这种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方式来使南疆归于一统的方式显得更好,一味的用武力征服终究不得民心,很难保证日后再生异变,对少数民族历朝历代君王如汉武帝等等,皆是用和亲一策。试想一下,百中教的草头天子是个姑娘,嫁给了中原王侯,还是手握重兵的中原王侯,足以彰显南疆的地位之重要性。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苗不燕在教内饱受非议,被指责偏向汉人的原因了。
但是天公不作美,做梦也没想到常遇春会英年早逝,朱元璋得知常遇春身陨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了南疆,那时候战局已经好转,但还是派遣了使者来百中教试探苗不燕的口气,苗不燕强忍几年之内连丧父、夫两位至亲的巨大悲痛坚定不移的回答了朱元璋,势必完成诺言,遵守和明军盟约直到天下一统,这里面最大的功劳就要归属于常遇春。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常遇春此人,此人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世人皆知常大将军乃大明元帅,能征善战,和徐达并称明军双壁,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大都是勇武过人,但殊不知,这个山贼出身的没什么文化的泥腿子,却心思极为细腻,要不然也不会被民间百姓称为“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自由家贫,出身草莽,自幼习得刀枪棍棒,身手了得,后来时运不济,落草为寇,赶上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这才开启了他一辈子纵横沙场的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篇章。但熟悉他的人就知道,其实常遇春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没读过书也不丢人,毕竟咱们有一说一,朱元璋带出来的那帮人有几个读过书的?楚寻语当年作为第一批投靠他的修真者那肚子里的墨水都够明军那些人喝一生的,楚寻语虽然跟着徐达的部队北上,但对常遇春此人楚寻语一直有好感,认为此人若是读书明理,堪比岳武穆或者赵子龙,因为他拥有长远的目光和勇敢变革人生的大魄力。
常遇春最早出身在农家,不甘心种一辈子田,正好天下大乱,学了些刀枪便做了强盗,投靠了一股绿林大盗,也算红巾军旗下一支不入流的人马,过了一段时间杀人越货的勾当虽然感觉痛快但总觉得人生无意,恰好朱元璋在附近小打小闹,经过观察现此人能成大事,也不枉为大丈夫一场,所以收拾了东西就投了朱元璋,起初朱元璋是看不上这个响马贼的,自己是起义,还是有区别于这种打家劫舍的强盗,但常遇春不仅作战勇猛,履立战功,还在闲暇之余经常暗自读书,看不懂也得楞看,时常抱着书本往修真者堆里扎,不懂就问,那会有个来自摘星楼的修真者说话刻薄,讥讽的问他,一个打仗的将军攻城拔寨就行了,读书可比杀人难,你多杀几个人就能当大官,荣华富贵,还读什么书?你就算读一辈子书都不一定能当状元,反而越读越穷。常遇春倔强的回答,不,打仗时是靠杀人,但打完仗就要靠读书来当官了。由此可见,此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眼光长远,有自知之明和人生志向,引得楚寻语多看了他几眼。
后来呢,命运弄人,苗不燕和他私定了终生,本来不管自己的事情常遇春也不会多管闲事,但偏偏自己未来的夫人竟然是百中教教主的女儿,所以不得不思考南疆的问题了,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徐达北上,他南下的原因。常遇春知道自己是个粗人,不懂天下大事,于是经常主动接近文臣,他问过朱升,也问过刘伯温,更探过朱元璋的口气,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南疆暂时不得罪,但是没有未来,因为南疆自立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所以经过数年的考虑和商议,决定南疆还是要归于一统,而苗不燕自幼在中原读书,深知中原的繁华,也深受其影响,赞同了这个决定,从而演变出后面的事情展。人常言,常大将军平南方,唯有南疆是例外,但是殊不知,早在数年前,他已经埋下了平定南疆的大计。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最怕南疆倒戈,可苗不燕坚定的完成亡夫的大计,继续帮助明军,朱元璋深爱常遇春,看见百中教的态度一如既往心中稍安,于是也没有动刀动枪,甚至想过,等开了国,在寻一位知书达理的皇子来南疆提亲,继续完成这个和亲大计,但没想到天下刚大定不久,苗不燕就被赶下教主大位离奇的失踪了。此时的朱元璋也不是没动过南疆的脑筋,想趁其羽翼未丰,声剪除这一心头大患,但大多数人都不同意,主要是因为天下战火刚刚熄灭,百姓正在休养生息,此时去攻南疆,势必引得百中教团结一心对外,徒劳甚多,所以只有等南疆自身内乱才有良机,这才又让南疆有了这几年的喘息之机。
... -->>
楚寻语感觉有人在给自己喂水,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轮廓,咳嗽了一下嗓子,那人惊喜的叫道:“你终于醒了。 ”
楚寻语只感觉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从被子里拿出手捂着额头,现油腻腻的,身上黏糊糊的,看样子也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身上还有些酸痛,但是也不打紧,想要坐起来,身边人立刻扶着自己坐起来了,闻见了一股熟悉的香味,认真再看,竟然是孙濛罄,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是你?我们已经离开南疆来了吗?”
床边有个柜子,上面放着脸盆和热水,孙濛罄拧干毛巾给楚寻语擦擦脸,指了指左边,说道:“放心吧,我们还在南疆。”
楚寻语往左看去,不由得尴尬一笑,原来望尘正盘腿坐在床上,虽然脸上大病初愈的痕迹很明显,但还是挡不住他神采奕奕的和坐在床边的苗不燕说话,苗不燕从食盒里拿出一碗热人参鸡汤递给望尘,望尘啃的正香呢。
“哎?”苗不燕看见楚寻语,对望尘说道,“小哥也醒了。”
“嗯……嗯……”望尘十分“诡异”的回答,“不错,燕子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我说小哥醒了。”苗不燕用手把望尘的脸扳过来。
望尘的床和楚寻语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楚寻语无奈的挥挥手:“你好,我在这里。”
望尘十分惊喜,连忙从床上移过身子来,拿出嘴里正啃着的鸡腿,开心的挥舞道:“终于醒了,都急死我了。”
楚寻语抬头看看望尘那油腻的大嘴,在看看挥舞着的鸡腿,不由得抽了抽嘴角,点点头,望尘连忙把鸡腿递过去:“吃点吗?燕子亲自下厨的。”
“不敢、不敢。”楚寻语赶紧伸手拦住,“我已经感受到您焦急焚心的关切之情了。”
“没事、没事,回头再给你炖一碗。”望尘开心的回头对苗不燕说。
楚寻语摇摇头,看见右边的床铺的空空如也,上面的被子被踢开,问孙濛罄:“八戒呢?”
还没说完,门被一把推开,慕缘湿漉漉的,搭着毛巾开心的走进来,那咋咋呼呼的声音传来:“这水可真热,洗的可真叫一个痛快。”
“你快躺下吧,伤还没痊愈呢。”一个年轻女子扶着慕缘躺下,给他盖好被子,楚寻语再一看,竟然是许久不见的商芊。
楚寻语苦恼的捂着头,孙濛罄连忙问:“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楚寻语没好气的说道:“看来还是没醒,这次的梦做的真差,梦见的都是一帮不正经的家伙,还不如自己家的书房呢。”
“梦?”慕缘一把拍在楚寻语肩膀上,“还没睡醒呢你,这不是梦。”
“嘶——”楚寻语倒吸一口冷气,身上的伤一阵疼痛,回过神来,诧异的自问一句,“做梦应该不会疼的,我为什么会疼。”
“因为我们是真的。”孙濛罄笑着摇摇头。
楚寻语疑惑的抬起头看着她,慢慢伸出手,尝试着摸了摸孙濛罄的肩膀,孙濛罄有些尴尬的回答:“有人看着呢,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楚寻语不管那么多,用手一捏,孙濛罄疼的一下抓住他的胳膊,斥责道:“轻点,你这蛮牛力气太大。”
“原来都是真的。”楚寻语松开手,坐正了看看左右,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着苗不燕,“那应该谢谢教主你放她们入境了。”
所有人一愣,随即苗不燕不好意思的拢了拢头,低声说道:“我已经不是教主了,而且她们也不是我放入境的。”
“哦?”楚寻语一愣。
望尘岔开话题,拿着毛巾站起来说:“让她们告诉你吧,走,轮到我了,我去洗个澡,燕子你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汤了。”
苗不燕笑着点点头,跟着望尘就走出去了,孙濛罄责怪道:“你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楚寻语茫然的摊摊手,问道:“怎么回事?”
众人七嘴八舌的便把这些天来的事情告诉了楚寻语……
原来那天自从楚寻语三人陷入昏迷之后,生了很多事情。因为楚寻语他们成功的净化了那片椎牛万花山给旁人起了大大的提示,后来由中原禅宗佛道大神通者高僧联手施法,遏制住了失控的形势,而后在苗不燕的指引下,又刨开了黄金城,找到了椎牛万花山的根基加以摧毁,但是黄金城遗址已经化为一片地下熔岩火海了,能抢救的古滇国遗物实在不多,而且所谓的椎牛万花山失控的本质其实是因为地下火山熔岩正在吞噬一切,椎牛万花山失去了阵法的控制不过是在“逃命”而已,疯狂的转化一切争夺适合它自己生存的环境,到头来别人还是没办法得到庄蹻留下的宝藏,他带着他的怪物大军和黄粱一梦回到了地底深处。
但是变化最大的还是百中教,百中教在南疆自立这么多年,不归王化,历经几朝,这一次正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汉人来了,就不会走了,此次借着赈灾救援的名义北面蜀中三杰带人前来,东面大海骸谷战舰旗帜飘扬,还有大批的禅宗佛道高人以及其他门派,地面上也有朝廷的正规军队介入救治平民百姓,就是由兵家外门传人,大将军沐英率领的,孙濛罄因为楚寻语的缘故一直在边境,这次也是夹在其中进来的。
等椎牛万花山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收尾事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天上地下,三军齐,重重包围鄯阐城,百中教此次折损人员众多,而且都分布在四面八方赈灾,实在无力阻挡汉人军队前来,等围了个水泄不通的时候,那就坐下来“谈谈”吧,百中教自然慌了神,这一回可没有元蒙能做筹码了,不过也还好,有困难找昆仑,昆仑派了一队使者过来,来的还真及时,正好在这节骨眼上进驻了,昆仑使者团为之人也不一般,朝廷还得买他几分面子,乃堂堂玉虚四子之一段辰雨,他代表昆仑,希望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还得喝杯普洱茶,好多年没喝到了。
此次朝廷兵马全是由大将军沐英率领,谁都没想到百中教会主动求援放汉人一路畅通无阻的进来,而且总坛人数不多,防御松懈,所以朝廷急调附近刚刚平定吐蕃的沐英带大军前来,汉人修真者除了佛道高僧以外,全部奉命配合他行事,沐英本来打算派个使者送个劝降文书进总坛走走过场,因为知道百中教肯定会拒绝,所以就等着号令三军,天上地下,三军齐,已经立下军令状,小小鄯阐城,三天之内,就让它彻底消失,但是没想到昆仑派段辰雨过来打圆场了,昆仑一出,江湖群雄皆罢手,没有修真者的帮助,百中教如果真反抗,那就直接暗杀沐英完事,这仗也没法打了,没办法,所以沐英也只好就地驻扎,连夜呈文八百里加急上递,不到十日,朝廷又派来了一小队人马过来,众人再看,竟然是皇十一子“蜀王”朱椿,朱元璋下圣旨,让他带着公文和使者,从最近的封地蜀境匆匆而来,进驻总坛和百中教彻谈此事。
朱椿是个聪慧通达,博学贤明的皇子,非等闲之辈可比,在蜀山人的护送下一路赶来,在昆仑人主张下,五大寨核心脑全部到召集赶来,但是殊不知,到达教内的第一晚,朱椿把一封朱元璋的亲笔御信悄悄给了苗不燕就离去了。这件事鲜为人知,哪怕望尘他们都不知道,这封信是朱元璋亲手所写,看那歪歪扭扭的一手臭字就知道了。信中,朱元璋清晰的表达了劝降和责怪之意,因为当初是因为常遇春的缘故,才答应苗不燕统领百中教自继续自立,朱元璋深爱常遇春勇将之才,当年,在南疆无主,战争最危急的时候,苗不燕接到刀玉鑫派来的使者要接她回去主持大局,常遇春带着苗不燕来见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想到身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片子竟然贵为百中教教主。
苗不燕答应朱元璋助明军一统天下,不会在后背插上一刀,朱元璋答应给南疆支援粮草辎重,尤为重要的是,苗不燕答应在天下平定之后,将会嫁给常遇春,用“和亲”的方式促使南疆归于一统,这里面主要考虑了南疆异族众多,多少年来对汉人成见太深,天下大定,常遇春必定封王,所以用和亲这种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方式来使南疆归于一统的方式显得更好,一味的用武力征服终究不得民心,很难保证日后再生异变,对少数民族历朝历代君王如汉武帝等等,皆是用和亲一策。试想一下,百中教的草头天子是个姑娘,嫁给了中原王侯,还是手握重兵的中原王侯,足以彰显南疆的地位之重要性。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苗不燕在教内饱受非议,被指责偏向汉人的原因了。
但是天公不作美,做梦也没想到常遇春会英年早逝,朱元璋得知常遇春身陨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了南疆,那时候战局已经好转,但还是派遣了使者来百中教试探苗不燕的口气,苗不燕强忍几年之内连丧父、夫两位至亲的巨大悲痛坚定不移的回答了朱元璋,势必完成诺言,遵守和明军盟约直到天下一统,这里面最大的功劳就要归属于常遇春。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常遇春此人,此人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世人皆知常大将军乃大明元帅,能征善战,和徐达并称明军双壁,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大都是勇武过人,但殊不知,这个山贼出身的没什么文化的泥腿子,却心思极为细腻,要不然也不会被民间百姓称为“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自由家贫,出身草莽,自幼习得刀枪棍棒,身手了得,后来时运不济,落草为寇,赶上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这才开启了他一辈子纵横沙场的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篇章。但熟悉他的人就知道,其实常遇春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没读过书也不丢人,毕竟咱们有一说一,朱元璋带出来的那帮人有几个读过书的?楚寻语当年作为第一批投靠他的修真者那肚子里的墨水都够明军那些人喝一生的,楚寻语虽然跟着徐达的部队北上,但对常遇春此人楚寻语一直有好感,认为此人若是读书明理,堪比岳武穆或者赵子龙,因为他拥有长远的目光和勇敢变革人生的大魄力。
常遇春最早出身在农家,不甘心种一辈子田,正好天下大乱,学了些刀枪便做了强盗,投靠了一股绿林大盗,也算红巾军旗下一支不入流的人马,过了一段时间杀人越货的勾当虽然感觉痛快但总觉得人生无意,恰好朱元璋在附近小打小闹,经过观察现此人能成大事,也不枉为大丈夫一场,所以收拾了东西就投了朱元璋,起初朱元璋是看不上这个响马贼的,自己是起义,还是有区别于这种打家劫舍的强盗,但常遇春不仅作战勇猛,履立战功,还在闲暇之余经常暗自读书,看不懂也得楞看,时常抱着书本往修真者堆里扎,不懂就问,那会有个来自摘星楼的修真者说话刻薄,讥讽的问他,一个打仗的将军攻城拔寨就行了,读书可比杀人难,你多杀几个人就能当大官,荣华富贵,还读什么书?你就算读一辈子书都不一定能当状元,反而越读越穷。常遇春倔强的回答,不,打仗时是靠杀人,但打完仗就要靠读书来当官了。由此可见,此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眼光长远,有自知之明和人生志向,引得楚寻语多看了他几眼。
后来呢,命运弄人,苗不燕和他私定了终生,本来不管自己的事情常遇春也不会多管闲事,但偏偏自己未来的夫人竟然是百中教教主的女儿,所以不得不思考南疆的问题了,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徐达北上,他南下的原因。常遇春知道自己是个粗人,不懂天下大事,于是经常主动接近文臣,他问过朱升,也问过刘伯温,更探过朱元璋的口气,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南疆暂时不得罪,但是没有未来,因为南疆自立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所以经过数年的考虑和商议,决定南疆还是要归于一统,而苗不燕自幼在中原读书,深知中原的繁华,也深受其影响,赞同了这个决定,从而演变出后面的事情展。人常言,常大将军平南方,唯有南疆是例外,但是殊不知,早在数年前,他已经埋下了平定南疆的大计。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最怕南疆倒戈,可苗不燕坚定的完成亡夫的大计,继续帮助明军,朱元璋深爱常遇春,看见百中教的态度一如既往心中稍安,于是也没有动刀动枪,甚至想过,等开了国,在寻一位知书达理的皇子来南疆提亲,继续完成这个和亲大计,但没想到天下刚大定不久,苗不燕就被赶下教主大位离奇的失踪了。此时的朱元璋也不是没动过南疆的脑筋,想趁其羽翼未丰,声剪除这一心头大患,但大多数人都不同意,主要是因为天下战火刚刚熄灭,百姓正在休养生息,此时去攻南疆,势必引得百中教团结一心对外,徒劳甚多,所以只有等南疆自身内乱才有良机,这才又让南疆有了这几年的喘息之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