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池上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渤海日出
凌晨四点,北戴河已是窗曙微现,和我同住一室的孙君匆忙将我唤醒了:“看日出!看日出!”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昨晚我们就相约今晨去海边观日出,本来在这宾馆阳台上也可以观日出的,但我们向往的是去海边。海边观日出可以给人更生动更兴奋的感觉哩。
据友人告诉我,每年的五月二十日是渤海第一次观日出的最佳日子,正好今天是五月二十日。来到北戴河几天,一直都是阴沉天气,今天真的能够看到日出么?我将信将疑。走到大门边问警卫战士,今天有日出么?一脸稚气的小战士抬头望了望天,天仍然罩在夜的大幕下面,但夜色显然淡了许多。他点点头肯定地回答,应该有的吧。我对他笑笑,点点头向他表示感激,似乎这观日出的机缘是他赐给我的。
我们的住所距海边不过百米远,片刻间就走到了。长长的沙滩上已稀稀落落地聚集起了四十多人,一位手里拿着像机的中年妇女走近我跟前,极力撺掇我和日出照张合影,我摆摆手,她大声说:“日出并不是每天都日出的!”这话把我逗笑了,难道有哪一天没有日出么?我向她解释我们带有像机,她失望地走开,又去缠着另一位游客磨咕开了。
东边的海空上微微露出了薄薄的晨曦,起初光晕一点点,慢慢便融化成一片了。随着光晕的渐渐张大,整个天空也开始慢慢明朗了起来。我紧张地注视着那海天相接的光晕处,此时旭日正在那片光晕中无声地进行着最后的海底洗礼。仿佛就一刹那间功夫,圆圆的小半个旭日便陡然露头了,可能是海上有雾的原因吧,这小半个旭日呈淡白色,被一片氤氲罩住,使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刚出生的婴儿。渐渐地,这淡白转为淡黄,又变为橙黄了。旭日的整个轮廓也愈见鲜明,被远处的海平线一分为二,一半浮在海面,一半藏在海里。在我们的视线内,这旭日两边恰好一边停着一只打鱼船,远远地浮在海面上,像是两个守职的产科医生正静静地守候着这鲜嫩的婴儿出世似的。最令人心荡神驰的一刻来到了,但见那浑如一颗鸡蛋核的金黄色旭日猛地一跃冲出了海面,在同一时刻,海里的那半轮旭日也如闪电般瞬息间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恍然感觉到那旭日像是被两边的打鱼船同时用力从水中猛然一下子给牵出来一般,那旭日的上面分明还带有飞溅的点点浪花哩。我急看腕上的手表,此时时针正指向四时四十五分。
离开海平面的旭日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四时五十二分它就升起海面半竿子高了。浑圆的一轮金黄色小球远远地挂在东方的天际,那光是柔和温馨的,像是悬在天穹上的一盏灯笼。不知不觉间,沙滩上已聚集起了一两百人,挎着像机的游客都在兴匆匆地各自选点互相托日照像了。这托日照像颇具浪漫意味,被照的人背对旭日,伸开一手,让手心与旭日成一条线齐,仿佛那轮小巧玲珑般的旭日被托在手心似的。孙君见我正凝视着旭日出神,急着一个劲地招呼我赶快照像,我也效仿着周围游客着托日状留了一张影,孙君自然也一法泡制。由于闪光灯效果不佳,事后冲洗出来整个画面上人物只有影子,唯那轮托在手心的旭日成一圆圆的闪光点了。
五时整,随着旭日继续东升,那原本柔和的一团橙黄的光亮渐渐变成了一团白炽的光芒,开始有点刺眼,令人不能直视了。对着旭日直线看去,那团光芒仿佛又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闪着光辉的金线,正穿波逐浪向我奔来。这根金线仿佛有生命似的,我向南走它也跟着向南走,我向北来它也跟着向北来,颇似调皮地与我捉迷藏般。我干脆迎着这条金线走去,趟过绵软的沙滩,一直走到水里,弯下腰来拨弄它,它又散成为一团碎金了。
海风轻轻在吹,海浪轻轻在摇。朦朦胧胧可看到左边很远的海面上有只小船,船上有一渔人正在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打着双桨。右边不远的海边则是前日我刚登过的碧螺塔,这碧螺塔造型别致,浑似一只放大了不知多少倍的田螺,高高耸立在海边,俯瞰着宽阔的海面。沙滩上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人声也渐渐喧哗起来。几乎到处都是身着夏装的男女游客,有的仍在抢拍日出镜头,有的正在弯腰拣着贝壳,有的则在沙滩上追逐嬉闹。不远处有几位中年妇女正在吆喝着兜售用贝壳和珍珠制成的各类工艺品。饶有意思的是有一对醒目的俄罗斯年轻夫妻,男的魁梧,女的窈窕,身边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不过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相依着静静地坐在沙滩上,正凝神注视着冉冉升起的旭日。那样子极是虔诚,看来观日出也是需要虔诚的。
五时十分,橙黄的旭日已完全演变成一轮白炽的朝阳,显得更加耀眼了。海面上起了风,浪花也开始拍岸有声。这时,有一位五十左右仅着短裤的壮健男子印入我的眼帘,他独自一人走下海边,迎着浪头走进波涛,继后俯下身从容不迫开始游泳了,他用的是点头蛙式,但见那只谢顶的头在水中时起时入,向着日出的方向渐渐远去,一直游出了我的视野。
秦皇行宫遗址的沉思
来北戴河的当天,孙君便特地购买了一幅秦皇岛市地图,他像个将军似的扒在地图上左看右看,一个点一个点地边画着圆圈边和我打着商量:这里要抽空去看看,那里也要抽空去走走。平素的他是不戴老光眼镜的,看地图时却非要戴上才看得明白。我见他这副认真的样子憋不住笑了,早就听说孙君对工作一向出奇的认真,但凡工作认真的人干什么都是认真的。我随便瞟了一下他画的圆圈,只见靠海边的一个圆圈尤其醒目:秦皇行宫遗址。
呵秦皇,这千古一帝的秦皇,这为整个中华民族称颂又诅咒了多少个世纪的秦皇,美丽的秦皇岛市,不正是因为他而神奇地出现在了这浩瀚的渤海边的么?
地图上的秦皇行宫遗址座落在北戴河金山嘴南边临海处,离我们的住地不过一公里之遥。吃过晚饭,我和孙君边散步边聊天,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这声名遐迩的秦皇行宫遗址从外表上看实在没有什么动人可观之处,除了围墙大门边的一块石碑上赫然标着遗址名号并特地说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外,其他就只剩下一片空旷的被平整过的遗址房基了。这一片房基布局整齐,洋洋洒洒,房基由长方柱础石砌就,房间排列井然有序,使人可以想见当年宫殿的轮廓和规模。据考古学者考证,像这样的秦皇行宫遗址在秦皇岛一带还有多处,不过金山嘴为规模之最。金山嘴现已成了中央军委休养所的所在地。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有考古学者在此地发现过秦汉砖瓦、古墙遗迹和箭簇等物。在休养所建筑之前的一九八四年,当地有关部门曾在这里发现并收集到菱格纹空心砖块、加贝卷云纹瓦当、夔纹大瓦当、直径20厘米的饕餮纹半瓦当、直径180厘米的大陶井和巨大的柱础石等秦代宫殿建筑构件。以秦皇岛为中心,东北20多公里是石碑地,西南20来公里是金山嘴。石碑地以东还有止锚湾,以西还有黑山头。金山嘴以北还有鸽子窝,以西有莲蓬山。如果把这几处已被认定的秦皇行宫遗址连起来看,就可以发现这是一组颇似阿房宫式的覆压300余里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这种行宫布局和规模很令我惊讶了,秦皇真不愧为一位大手笔的皇帝,须知他统一六国称始皇帝是在公元前221年,而他五次东巡在第四次住进这秦皇岛行宫时是在公元前215年。只短短五年多时间,在离秦都咸阳千里之隔的渤海岸边就耸立起又一个“阿房宫三百里”!又一个五年后秦皇去世。史料告诉我们,就在秦皇统一六国后的这短短十一年内,他又是修筑万里长城,又是营建阿房宫,又是修建驰道网络,又是兴建行宫,同时还在建筑至今还埋在地下的神秘的骊山始皇陵。可以说是一刻也未停止过搞全国性的大兴土木,而这些大兴土木又无一不是以工程特别浩大著称。统一之前他穷兵黩武,统一之后他劳民伤财,当时的秦朝到底有多大的国力和民力供他这样无休止地驱使和挥霍呢?
我久久地徜徉在秦皇行宫空旷的遗址上,环视着这一大片黄色的土地,眺望着蓝天白云下面的渤海。昔日这里的金碧辉煌早已随着悠悠岁月逝去,惟有永不知疲倦的海浪年复一年在浅吟低唱着古老的歌谣。这歌谣里究竟有几分是对秦皇的称颂,又有几分是对秦皇的诅咒?后人曾有词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秦皇的暴政之下,当时百姓的悲惨境况可想而知,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正集中地反映了这种天怒民怨。像这样饱浸着血和泪的故事秦皇难道就一点也没有耳闻和心动过么?
如果就秦皇当时所致力的这些大兴土木所带给百姓的深重苦难,加上他焚书坑儒尽失人心的政治举措,后世的人们将秦皇说成是暴君殊不过份。但倘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想想,倘若置身秦皇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来想想,他之所以一意孤行这样做难道就没有一点他这样做的道理么?换一句话来讲:他当时只能这样做,他不能不这样做!一代又一代的秦王变法苦斗,好不容易才在他手里实现了“六王毕,四海一”他必然铁了心要千方百计巩固他祖祖辈辈接力赛般努力才打下的江山。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不可能知道政权的巩固关键还在人心的向背,他不懂得久经战乱后的人民当时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他固执地以为用武力建立政权也只能用武力来巩固政权。他是个极端的崇尚武力主义者,他始终把假想敌放在了“攘外”方面,却不知他的暴政使活不下去了的臣民最终都变成了他的敌人。他的虎狼之师能灭掉同样凶狠的六国铁骑,却终奈何不了未经过多少战阵的陈涉吴广。可以说他毕生都在为巩固他的政权在作努力,其执着其辛劳其建树均可圈可点,但到头来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他的悲剧。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述的秦皇来秦皇岛的动机:“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碣石究竟是指的哪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引用了三个注解,一为班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郡骊成县西南。文颖曰:碣石在辽西郡巩县。郦道元曰:濡水至巩县碣石山。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钜海之中,名天桥柱。现代的专家们则认为:秦皇所至碣石,当是指秦皇岛这一带无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肯定地指出:“山海关东有墙子里(即石碑地)秦皇遗址,金山嘴也有秦皇遗址,这是一回事。秦皇‘之碣石’其思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中国海岸连成一条线,东南是线,这里是个门。有这个门,就有一个统一大帝国的地位。”碣石的千古之谜之争看来有结果了,如果我们认可这个结论的话,碣石就不仅仅只是指海洋中某一块孤立的石头,而是指的整个秦皇岛这个地域大概念。那么“始皇之碣石”难道真的就如司马迁所说,只是仅仅为了求长生不老药么?错了!自古帝王梦寐以求的无非主要有两点,一为万代之基,一为万岁之身。秦皇希求长生不死广求仙药当然是客观事实有史可查的,这自有北戴河“秦皇求仙入海处”为证。但我并不认为秦皇之碣石仅仅只带有这一个目的,他当时考虑更多的可能还是如何巩固他的万代之基,即统一大帝国的地位。正如苏秉琦教授所言:“这里是个门”是个通向海外的大门。雄视千古的秦皇自以为统一了六国,而且他已“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他不惧怕也不相信域内还会有人造反。对陆上有可能来自北匈奴的威胁,他也做到了未雨绸缪,建长城、修驰道当为他整体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他在“之碣石”不久又即派了大将蒙恬亲率三十万大军北镇边陲。我们可以肯定地大胆假设他当时所隐忧的主要还是海外。在航海和通讯都极不发达、自然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的那个时代,他既然是那么笃信海外有仙人和长生不死之药,他又怎能不担心海外有那些不为他所知但可能存在的更为强大的敌人?碣石“是个门”他之所以要在这里大兴土木再造“阿房宫三百里”正有力地说明了他对这个“门”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倘若他真的能长生不死,他将还会有十次、百次的东巡,而在这里滞留的时间恐怕不会亚于千里之外的咸阳宫和阿房宫。
在我的想像力的敷演之下,眼前的秦皇行宫遗址恍惚突然间重现了当年的巍峨,风尘仆仆... -->>
渤海日出
凌晨四点,北戴河已是窗曙微现,和我同住一室的孙君匆忙将我唤醒了:“看日出!看日出!”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昨晚我们就相约今晨去海边观日出,本来在这宾馆阳台上也可以观日出的,但我们向往的是去海边。海边观日出可以给人更生动更兴奋的感觉哩。
据友人告诉我,每年的五月二十日是渤海第一次观日出的最佳日子,正好今天是五月二十日。来到北戴河几天,一直都是阴沉天气,今天真的能够看到日出么?我将信将疑。走到大门边问警卫战士,今天有日出么?一脸稚气的小战士抬头望了望天,天仍然罩在夜的大幕下面,但夜色显然淡了许多。他点点头肯定地回答,应该有的吧。我对他笑笑,点点头向他表示感激,似乎这观日出的机缘是他赐给我的。
我们的住所距海边不过百米远,片刻间就走到了。长长的沙滩上已稀稀落落地聚集起了四十多人,一位手里拿着像机的中年妇女走近我跟前,极力撺掇我和日出照张合影,我摆摆手,她大声说:“日出并不是每天都日出的!”这话把我逗笑了,难道有哪一天没有日出么?我向她解释我们带有像机,她失望地走开,又去缠着另一位游客磨咕开了。
东边的海空上微微露出了薄薄的晨曦,起初光晕一点点,慢慢便融化成一片了。随着光晕的渐渐张大,整个天空也开始慢慢明朗了起来。我紧张地注视着那海天相接的光晕处,此时旭日正在那片光晕中无声地进行着最后的海底洗礼。仿佛就一刹那间功夫,圆圆的小半个旭日便陡然露头了,可能是海上有雾的原因吧,这小半个旭日呈淡白色,被一片氤氲罩住,使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刚出生的婴儿。渐渐地,这淡白转为淡黄,又变为橙黄了。旭日的整个轮廓也愈见鲜明,被远处的海平线一分为二,一半浮在海面,一半藏在海里。在我们的视线内,这旭日两边恰好一边停着一只打鱼船,远远地浮在海面上,像是两个守职的产科医生正静静地守候着这鲜嫩的婴儿出世似的。最令人心荡神驰的一刻来到了,但见那浑如一颗鸡蛋核的金黄色旭日猛地一跃冲出了海面,在同一时刻,海里的那半轮旭日也如闪电般瞬息间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恍然感觉到那旭日像是被两边的打鱼船同时用力从水中猛然一下子给牵出来一般,那旭日的上面分明还带有飞溅的点点浪花哩。我急看腕上的手表,此时时针正指向四时四十五分。
离开海平面的旭日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四时五十二分它就升起海面半竿子高了。浑圆的一轮金黄色小球远远地挂在东方的天际,那光是柔和温馨的,像是悬在天穹上的一盏灯笼。不知不觉间,沙滩上已聚集起了一两百人,挎着像机的游客都在兴匆匆地各自选点互相托日照像了。这托日照像颇具浪漫意味,被照的人背对旭日,伸开一手,让手心与旭日成一条线齐,仿佛那轮小巧玲珑般的旭日被托在手心似的。孙君见我正凝视着旭日出神,急着一个劲地招呼我赶快照像,我也效仿着周围游客着托日状留了一张影,孙君自然也一法泡制。由于闪光灯效果不佳,事后冲洗出来整个画面上人物只有影子,唯那轮托在手心的旭日成一圆圆的闪光点了。
五时整,随着旭日继续东升,那原本柔和的一团橙黄的光亮渐渐变成了一团白炽的光芒,开始有点刺眼,令人不能直视了。对着旭日直线看去,那团光芒仿佛又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闪着光辉的金线,正穿波逐浪向我奔来。这根金线仿佛有生命似的,我向南走它也跟着向南走,我向北来它也跟着向北来,颇似调皮地与我捉迷藏般。我干脆迎着这条金线走去,趟过绵软的沙滩,一直走到水里,弯下腰来拨弄它,它又散成为一团碎金了。
海风轻轻在吹,海浪轻轻在摇。朦朦胧胧可看到左边很远的海面上有只小船,船上有一渔人正在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打着双桨。右边不远的海边则是前日我刚登过的碧螺塔,这碧螺塔造型别致,浑似一只放大了不知多少倍的田螺,高高耸立在海边,俯瞰着宽阔的海面。沙滩上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人声也渐渐喧哗起来。几乎到处都是身着夏装的男女游客,有的仍在抢拍日出镜头,有的正在弯腰拣着贝壳,有的则在沙滩上追逐嬉闹。不远处有几位中年妇女正在吆喝着兜售用贝壳和珍珠制成的各类工艺品。饶有意思的是有一对醒目的俄罗斯年轻夫妻,男的魁梧,女的窈窕,身边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不过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相依着静静地坐在沙滩上,正凝神注视着冉冉升起的旭日。那样子极是虔诚,看来观日出也是需要虔诚的。
五时十分,橙黄的旭日已完全演变成一轮白炽的朝阳,显得更加耀眼了。海面上起了风,浪花也开始拍岸有声。这时,有一位五十左右仅着短裤的壮健男子印入我的眼帘,他独自一人走下海边,迎着浪头走进波涛,继后俯下身从容不迫开始游泳了,他用的是点头蛙式,但见那只谢顶的头在水中时起时入,向着日出的方向渐渐远去,一直游出了我的视野。
秦皇行宫遗址的沉思
来北戴河的当天,孙君便特地购买了一幅秦皇岛市地图,他像个将军似的扒在地图上左看右看,一个点一个点地边画着圆圈边和我打着商量:这里要抽空去看看,那里也要抽空去走走。平素的他是不戴老光眼镜的,看地图时却非要戴上才看得明白。我见他这副认真的样子憋不住笑了,早就听说孙君对工作一向出奇的认真,但凡工作认真的人干什么都是认真的。我随便瞟了一下他画的圆圈,只见靠海边的一个圆圈尤其醒目:秦皇行宫遗址。
呵秦皇,这千古一帝的秦皇,这为整个中华民族称颂又诅咒了多少个世纪的秦皇,美丽的秦皇岛市,不正是因为他而神奇地出现在了这浩瀚的渤海边的么?
地图上的秦皇行宫遗址座落在北戴河金山嘴南边临海处,离我们的住地不过一公里之遥。吃过晚饭,我和孙君边散步边聊天,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这声名遐迩的秦皇行宫遗址从外表上看实在没有什么动人可观之处,除了围墙大门边的一块石碑上赫然标着遗址名号并特地说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外,其他就只剩下一片空旷的被平整过的遗址房基了。这一片房基布局整齐,洋洋洒洒,房基由长方柱础石砌就,房间排列井然有序,使人可以想见当年宫殿的轮廓和规模。据考古学者考证,像这样的秦皇行宫遗址在秦皇岛一带还有多处,不过金山嘴为规模之最。金山嘴现已成了中央军委休养所的所在地。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有考古学者在此地发现过秦汉砖瓦、古墙遗迹和箭簇等物。在休养所建筑之前的一九八四年,当地有关部门曾在这里发现并收集到菱格纹空心砖块、加贝卷云纹瓦当、夔纹大瓦当、直径20厘米的饕餮纹半瓦当、直径180厘米的大陶井和巨大的柱础石等秦代宫殿建筑构件。以秦皇岛为中心,东北20多公里是石碑地,西南20来公里是金山嘴。石碑地以东还有止锚湾,以西还有黑山头。金山嘴以北还有鸽子窝,以西有莲蓬山。如果把这几处已被认定的秦皇行宫遗址连起来看,就可以发现这是一组颇似阿房宫式的覆压300余里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这种行宫布局和规模很令我惊讶了,秦皇真不愧为一位大手笔的皇帝,须知他统一六国称始皇帝是在公元前221年,而他五次东巡在第四次住进这秦皇岛行宫时是在公元前215年。只短短五年多时间,在离秦都咸阳千里之隔的渤海岸边就耸立起又一个“阿房宫三百里”!又一个五年后秦皇去世。史料告诉我们,就在秦皇统一六国后的这短短十一年内,他又是修筑万里长城,又是营建阿房宫,又是修建驰道网络,又是兴建行宫,同时还在建筑至今还埋在地下的神秘的骊山始皇陵。可以说是一刻也未停止过搞全国性的大兴土木,而这些大兴土木又无一不是以工程特别浩大著称。统一之前他穷兵黩武,统一之后他劳民伤财,当时的秦朝到底有多大的国力和民力供他这样无休止地驱使和挥霍呢?
我久久地徜徉在秦皇行宫空旷的遗址上,环视着这一大片黄色的土地,眺望着蓝天白云下面的渤海。昔日这里的金碧辉煌早已随着悠悠岁月逝去,惟有永不知疲倦的海浪年复一年在浅吟低唱着古老的歌谣。这歌谣里究竟有几分是对秦皇的称颂,又有几分是对秦皇的诅咒?后人曾有词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秦皇的暴政之下,当时百姓的悲惨境况可想而知,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正集中地反映了这种天怒民怨。像这样饱浸着血和泪的故事秦皇难道就一点也没有耳闻和心动过么?
如果就秦皇当时所致力的这些大兴土木所带给百姓的深重苦难,加上他焚书坑儒尽失人心的政治举措,后世的人们将秦皇说成是暴君殊不过份。但倘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想想,倘若置身秦皇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来想想,他之所以一意孤行这样做难道就没有一点他这样做的道理么?换一句话来讲:他当时只能这样做,他不能不这样做!一代又一代的秦王变法苦斗,好不容易才在他手里实现了“六王毕,四海一”他必然铁了心要千方百计巩固他祖祖辈辈接力赛般努力才打下的江山。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不可能知道政权的巩固关键还在人心的向背,他不懂得久经战乱后的人民当时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他固执地以为用武力建立政权也只能用武力来巩固政权。他是个极端的崇尚武力主义者,他始终把假想敌放在了“攘外”方面,却不知他的暴政使活不下去了的臣民最终都变成了他的敌人。他的虎狼之师能灭掉同样凶狠的六国铁骑,却终奈何不了未经过多少战阵的陈涉吴广。可以说他毕生都在为巩固他的政权在作努力,其执着其辛劳其建树均可圈可点,但到头来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他的悲剧。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述的秦皇来秦皇岛的动机:“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碣石究竟是指的哪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引用了三个注解,一为班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郡骊成县西南。文颖曰:碣石在辽西郡巩县。郦道元曰:濡水至巩县碣石山。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钜海之中,名天桥柱。现代的专家们则认为:秦皇所至碣石,当是指秦皇岛这一带无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肯定地指出:“山海关东有墙子里(即石碑地)秦皇遗址,金山嘴也有秦皇遗址,这是一回事。秦皇‘之碣石’其思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中国海岸连成一条线,东南是线,这里是个门。有这个门,就有一个统一大帝国的地位。”碣石的千古之谜之争看来有结果了,如果我们认可这个结论的话,碣石就不仅仅只是指海洋中某一块孤立的石头,而是指的整个秦皇岛这个地域大概念。那么“始皇之碣石”难道真的就如司马迁所说,只是仅仅为了求长生不老药么?错了!自古帝王梦寐以求的无非主要有两点,一为万代之基,一为万岁之身。秦皇希求长生不死广求仙药当然是客观事实有史可查的,这自有北戴河“秦皇求仙入海处”为证。但我并不认为秦皇之碣石仅仅只带有这一个目的,他当时考虑更多的可能还是如何巩固他的万代之基,即统一大帝国的地位。正如苏秉琦教授所言:“这里是个门”是个通向海外的大门。雄视千古的秦皇自以为统一了六国,而且他已“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他不惧怕也不相信域内还会有人造反。对陆上有可能来自北匈奴的威胁,他也做到了未雨绸缪,建长城、修驰道当为他整体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他在“之碣石”不久又即派了大将蒙恬亲率三十万大军北镇边陲。我们可以肯定地大胆假设他当时所隐忧的主要还是海外。在航海和通讯都极不发达、自然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的那个时代,他既然是那么笃信海外有仙人和长生不死之药,他又怎能不担心海外有那些不为他所知但可能存在的更为强大的敌人?碣石“是个门”他之所以要在这里大兴土木再造“阿房宫三百里”正有力地说明了他对这个“门”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倘若他真的能长生不死,他将还会有十次、百次的东巡,而在这里滞留的时间恐怕不会亚于千里之外的咸阳宫和阿房宫。
在我的想像力的敷演之下,眼前的秦皇行宫遗址恍惚突然间重现了当年的巍峨,风尘仆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