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池上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年前,我曾经借在党校学习的机会和学员们一起专程去过一次兰考,那是一次对口学习。临结业前,几名班委在一起议论:去什么地方考察一次为好?当时我是副班长,我提出去兰考吧,去看看焦裕禄的墓,看看焦裕禄的家。我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那天是周六,我们在市交警支队借了一辆大交通车,凌晨六点就出发登程了。
说起焦裕禄,今天的年轻人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格外亲切。四十年前,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从穆青、冯健、周原那篇著名通讯和齐越那催人泪下的播音里,知道了并从此记住了焦裕禄。焦裕禄“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崇高品德,焦裕禄敢“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顽强意志,焦裕禄“坐在破椅子上”艰苦奋斗的宽广胸怀,是那样强烈地感染并深深教育了我们。焦裕禄堪称做人的一部大书,更是一部颇值得所有号称公仆们的从政教科书。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部教科书并没有过时,而且也永远不会过时。
焦裕禄的墓座落在兰考县城的北河大堤上,已和整个城关融为了一体。焦裕禄临终前曾恳求组织上将他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要亲眼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淳朴的兰考人民遵照他的嘱咐做了,却不忍心让他们敬爱的焦书记独处寂寞。他们精心为焦裕禄建造了陵园。陵园门正对县城大街,周围环以县直各单位的房屋建筑。兰考人民要和他们衷心爱戴的焦书记世世代代陪伴在一起。
我们齐集在焦裕禄墓前,一种肃穆、凝重的感觉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的眼前分明一幕一幕地展现出当年焦裕禄拼命工作的图像:焦裕禄拄着拐杖冒着寒风和部属们一起探沙;焦裕禄深更半夜带着全体县委常委到火车站看望出外逃荒的灾民;焦裕禄访贫问苦到老大娘病榻前自称“我是你的儿子”;焦裕禄强忍着肝癌的剧痛听取汇报手中的烟掉到了地下也浑然不觉
兰考隶属开封,开封曾是出过著名的包拯的地方。历史上的包拯和现实中的焦裕禄都是开封人民的骄傲。但包拯和焦裕禄却都并不是开封人,他们都是异地做官,以献身的精神和不凡的政绩在开封人民中留下了口碑。使我深感诧异的是,焦裕禄和包拯任职的时间却惊人的巧合:都恰恰是一年零三个月。包拯于宋嘉右(差衣旁)二年三月知开封府,到次年六月离任,任职刚刚一年零三个月时间。焦裕禄从调到开封地区兰考任县委副书记到继任书记,再到他身患绝症辞世,任职也正好是一年零三个月。一年零三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在人的一生中也不算长。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却并没有在这段时间里尸位素餐,更没有去“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将权力和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殚精竭虑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包拯知开封府时间虽短,却是他一生中最负盛名的时期“包青天”、“包龙图”、“包待制”等几个响当当的名称一直传颂至今。焦裕禄任县委书记尽管时间不长,却是他一生中忘我精神的集中凝聚“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感人事迹从此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扬。
焦裕禄墓左侧矗立着一座焦裕禄纪念馆,走进大厅,但见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七个镌字铺满了正面墙壁,壁前摆放着焦裕禄的半身塑像,塑像下面摆放着中共中央委员会送的花圈,挽词上端端正正写着“深切怀念焦裕禄同志”它代表了全党的心声。纪念馆内陈列着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展览和遗物,遗物中有一把已经被汗水渍得变了颜色的藤椅,很是引人注目。这是焦裕禄生前办公时坐的藤椅,焦裕禄患病后仍然不愿休息,他就是坐在这把藤椅上一手撑着疼痛的肝部听取工作汇报的。久而久之,藤椅被顶破了一个大洞,它是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物证明。
从焦裕禄陵园出来,我们从县政府一位看门老人口里打听到了焦裕禄的家,焦裕禄的家就在陵园对面一个僻静的小胡同里。我们买了一点补品和水果罐头,像常人走亲戚一样,一行三十多人高高兴兴地穿过马路,僻静的小胡同因我们一行的到来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时已晌午,焦裕禄家的大门紧闭着,热心的邻居帮我们叩门,大声对着门缝喊:“徐主任,有人来看你来了!”徐主任就是焦裕禄的爱人,名叫徐俊雅,退休前曾担任过兰考县人大副主任。片刻功夫,门内传来了脚步声,好像是在问:“是谁呀?”“是湖北来的客人!”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正是徐俊雅,穿着一身普通的制服,身材微胖,个子不高。她见我们这么多人站在门口,脸上始现惊异神色,很快就浮现出慈详的笑容,连声招呼我们“请进”我们鱼贯进入堂屋,堂屋空间不大,进来十多个人就挤得满满的。堂屋里摆放着一条简易长沙发和茶几。我们将老人扶在沙发上坐好,我们在周围站着围成一圈。徐俊雅几次不安地起座说:“大家没地方坐咋办呀?”那眼神里分明含着无比的歉意。
徐俊雅告诉我们,她已66岁,和小儿子保刚住在一起。保刚工作忙经常不在家。她说到这里时情不自禁笑了:“我这是给保刚守房子呀。”焦裕禄生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务事很少过问,一家人的吃喝穿戴缝补浆洗几乎都是徐俊雅包了。焦裕禄病逝时,徐俊雅还只36岁,六个子女全靠她一手抚养成人。她自己也有工作要做,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十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专门发过一篇报道焦裕禄的儿女们。焦裕禄的六个子女都很长进,尤其是三子跃进,当时正担任着一个乡的党委书记,颇有乃父之风。
谈到焦裕禄,徐俊雅的脸色一下子暗淡了下来,语调也低沉了:“我没有照顾好老焦,他总说他工作忙,没有时间治病,我也没有及时催他去治病。我是知道他得了病的呀!”老人不语了,那神态里分明充满了自责。我们也都很难过,老人的话更勾起了我们对焦裕禄深切的怀念。
当徐俊雅听说我们这一行人都是不同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特地到兰考来向焦裕禄学习时,老人脸上又恢复了慈详的笑容。她一面逐个环视着我们每个人的脸,一面连声说好。她是看到我们中的有些同志那么年轻接班有人,还是看到焦裕禄未竟的事业后有来者才流露出那份欣慰?我想两者皆而有之。我们的领队市委组织部长亲热地贴进老人耳边对她说:“焦裕禄的精神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您老放心,焦裕禄的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老人含笑点头。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当年寻访焦裕禄的情景常常还萦绕在脑际,令我终生不能忘怀。这十年来,我常常以焦裕禄为镜子对照我自己,但还是经常地感到内疚。我的思想境界没有焦裕禄那么高,我的吃苦精神没有焦裕禄那样强,我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也没有焦裕禄那么深,我的工作业绩更没有焦裕禄那样好。我知道焦裕禄我这一辈子是学不完的。但我并不泄气,只因我心中有焦裕禄这个学习目标,我会不断努力下去,直到永远。
2003年5月5日
注:5月14日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逝世纪念日,特撰写此文以作纪念。
&nb... -->>
十年前,我曾经借在党校学习的机会和学员们一起专程去过一次兰考,那是一次对口学习。临结业前,几名班委在一起议论:去什么地方考察一次为好?当时我是副班长,我提出去兰考吧,去看看焦裕禄的墓,看看焦裕禄的家。我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那天是周六,我们在市交警支队借了一辆大交通车,凌晨六点就出发登程了。
说起焦裕禄,今天的年轻人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格外亲切。四十年前,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从穆青、冯健、周原那篇著名通讯和齐越那催人泪下的播音里,知道了并从此记住了焦裕禄。焦裕禄“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崇高品德,焦裕禄敢“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顽强意志,焦裕禄“坐在破椅子上”艰苦奋斗的宽广胸怀,是那样强烈地感染并深深教育了我们。焦裕禄堪称做人的一部大书,更是一部颇值得所有号称公仆们的从政教科书。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部教科书并没有过时,而且也永远不会过时。
焦裕禄的墓座落在兰考县城的北河大堤上,已和整个城关融为了一体。焦裕禄临终前曾恳求组织上将他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要亲眼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淳朴的兰考人民遵照他的嘱咐做了,却不忍心让他们敬爱的焦书记独处寂寞。他们精心为焦裕禄建造了陵园。陵园门正对县城大街,周围环以县直各单位的房屋建筑。兰考人民要和他们衷心爱戴的焦书记世世代代陪伴在一起。
我们齐集在焦裕禄墓前,一种肃穆、凝重的感觉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的眼前分明一幕一幕地展现出当年焦裕禄拼命工作的图像:焦裕禄拄着拐杖冒着寒风和部属们一起探沙;焦裕禄深更半夜带着全体县委常委到火车站看望出外逃荒的灾民;焦裕禄访贫问苦到老大娘病榻前自称“我是你的儿子”;焦裕禄强忍着肝癌的剧痛听取汇报手中的烟掉到了地下也浑然不觉
兰考隶属开封,开封曾是出过著名的包拯的地方。历史上的包拯和现实中的焦裕禄都是开封人民的骄傲。但包拯和焦裕禄却都并不是开封人,他们都是异地做官,以献身的精神和不凡的政绩在开封人民中留下了口碑。使我深感诧异的是,焦裕禄和包拯任职的时间却惊人的巧合:都恰恰是一年零三个月。包拯于宋嘉右(差衣旁)二年三月知开封府,到次年六月离任,任职刚刚一年零三个月时间。焦裕禄从调到开封地区兰考任县委副书记到继任书记,再到他身患绝症辞世,任职也正好是一年零三个月。一年零三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在人的一生中也不算长。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却并没有在这段时间里尸位素餐,更没有去“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将权力和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殚精竭虑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包拯知开封府时间虽短,却是他一生中最负盛名的时期“包青天”、“包龙图”、“包待制”等几个响当当的名称一直传颂至今。焦裕禄任县委书记尽管时间不长,却是他一生中忘我精神的集中凝聚“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感人事迹从此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扬。
焦裕禄墓左侧矗立着一座焦裕禄纪念馆,走进大厅,但见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七个镌字铺满了正面墙壁,壁前摆放着焦裕禄的半身塑像,塑像下面摆放着中共中央委员会送的花圈,挽词上端端正正写着“深切怀念焦裕禄同志”它代表了全党的心声。纪念馆内陈列着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展览和遗物,遗物中有一把已经被汗水渍得变了颜色的藤椅,很是引人注目。这是焦裕禄生前办公时坐的藤椅,焦裕禄患病后仍然不愿休息,他就是坐在这把藤椅上一手撑着疼痛的肝部听取工作汇报的。久而久之,藤椅被顶破了一个大洞,它是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物证明。
从焦裕禄陵园出来,我们从县政府一位看门老人口里打听到了焦裕禄的家,焦裕禄的家就在陵园对面一个僻静的小胡同里。我们买了一点补品和水果罐头,像常人走亲戚一样,一行三十多人高高兴兴地穿过马路,僻静的小胡同因我们一行的到来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时已晌午,焦裕禄家的大门紧闭着,热心的邻居帮我们叩门,大声对着门缝喊:“徐主任,有人来看你来了!”徐主任就是焦裕禄的爱人,名叫徐俊雅,退休前曾担任过兰考县人大副主任。片刻功夫,门内传来了脚步声,好像是在问:“是谁呀?”“是湖北来的客人!”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正是徐俊雅,穿着一身普通的制服,身材微胖,个子不高。她见我们这么多人站在门口,脸上始现惊异神色,很快就浮现出慈详的笑容,连声招呼我们“请进”我们鱼贯进入堂屋,堂屋空间不大,进来十多个人就挤得满满的。堂屋里摆放着一条简易长沙发和茶几。我们将老人扶在沙发上坐好,我们在周围站着围成一圈。徐俊雅几次不安地起座说:“大家没地方坐咋办呀?”那眼神里分明含着无比的歉意。
徐俊雅告诉我们,她已66岁,和小儿子保刚住在一起。保刚工作忙经常不在家。她说到这里时情不自禁笑了:“我这是给保刚守房子呀。”焦裕禄生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务事很少过问,一家人的吃喝穿戴缝补浆洗几乎都是徐俊雅包了。焦裕禄病逝时,徐俊雅还只36岁,六个子女全靠她一手抚养成人。她自己也有工作要做,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十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专门发过一篇报道焦裕禄的儿女们。焦裕禄的六个子女都很长进,尤其是三子跃进,当时正担任着一个乡的党委书记,颇有乃父之风。
谈到焦裕禄,徐俊雅的脸色一下子暗淡了下来,语调也低沉了:“我没有照顾好老焦,他总说他工作忙,没有时间治病,我也没有及时催他去治病。我是知道他得了病的呀!”老人不语了,那神态里分明充满了自责。我们也都很难过,老人的话更勾起了我们对焦裕禄深切的怀念。
当徐俊雅听说我们这一行人都是不同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特地到兰考来向焦裕禄学习时,老人脸上又恢复了慈详的笑容。她一面逐个环视着我们每个人的脸,一面连声说好。她是看到我们中的有些同志那么年轻接班有人,还是看到焦裕禄未竟的事业后有来者才流露出那份欣慰?我想两者皆而有之。我们的领队市委组织部长亲热地贴进老人耳边对她说:“焦裕禄的精神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您老放心,焦裕禄的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老人含笑点头。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当年寻访焦裕禄的情景常常还萦绕在脑际,令我终生不能忘怀。这十年来,我常常以焦裕禄为镜子对照我自己,但还是经常地感到内疚。我的思想境界没有焦裕禄那么高,我的吃苦精神没有焦裕禄那样强,我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也没有焦裕禄那么深,我的工作业绩更没有焦裕禄那样好。我知道焦裕禄我这一辈子是学不完的。但我并不泄气,只因我心中有焦裕禄这个学习目标,我会不断努力下去,直到永远。
2003年5月5日
注:5月14日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逝世纪念日,特撰写此文以作纪念。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