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陈木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峰岭,是这次县电视台“劳模风采”专题摄制组要去的最后一站。此地素称林西县的“北大荒”距县城有三百多里路。这里崇山峻岭,极为荒僻,要不是出了个教师劳模,一般谁也不会提出上这个地方来采访。
采访车在弯弯的山路上爬行,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万丈悬崖,大家坐在车上,屏声敛气,心悬到了半空。
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排简陋的建筑物呈现在面前。这就是马峰岭乡政府。
乡政府秘书小王在大门外恭候多时,满脸喜气地把我们迎进办公室,拿凳端茶。寒暄了一阵,我们提出要去学校看看刘老师。“啊呀,不巧,刘老师的老母亲身体不舒服,一放学他就赶着回去了。”小王说。
我们问,刘老师的家离这里近吗?近的话,我们赶到他家拍几个镜头也好。
小王引我们到门口,手指了指对面的大山说:喏,刘老师的家就在山腰上。
我们定睛看了看,果然见对面大山上散落着一些青瓦白墙的民房。大家说这些房子好像是自己飞上去的。
小王说,你们看看这些房子就在眼前,可是隔了几道山梁,走走要半天呢。他还说有户人家对着另外一个山头的人家喊吃中饭,那边的人答应过来了,可等他跑到这边山头的人家时,这边家里的人已在准备吃晚饭了。他接着叹口气说,也难为了刘老师,家里农活要顾上,学校的课却不能拉下。这几十年,他就是这山上山下的跑,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刘老师的劳模,完全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你们要好好宣传宣传他。
当天夜里,我们在乡政府招待所住下,迷迷糊糊中,我老是感觉有一种“铿铿铿”的脚步声在脑子里走动。
第二天一早,我们踏上了山路,文人走山路,停停歇歇,出了一身汗。到达半山腰,看到远远的雾地里,晃动着一个人影,小王领在头里,喊了声:“喂,谁在那呀?”那边粗着喉咙答话过来:“我呢,老刘。”
小王一阵欢喜,边说是老刘,边紧着步子迎上去。我们走近去,才看清是一个老农模样的人在地里忙着活。大家都想不到这个人就是带出了几十个大学生的教师劳模刘石光。从他的身上,唯一能嗅到教师味道的是一双闪着智慧的眼光和一套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的旧中山装。
小王说:“电视台的同志来给你拍录像呢?”
刘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嘿嘿笑了几下,搓着手说:“到屋里去坐。”
刘老师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山里农家,屋里陈设简陋,屋门口的一个土篱笆围成的小院里,一个老太太就是刘老师的母亲,七十多岁了。小王还告诉我们,刘老师的妻子前年得了急病,来不及送医院,死了。他的一个儿子在外面城里打工,一个女儿还在读高中。家里的一切都要老刘一个人撑着。
在文字记者采访刘老师后,我们便把场面稍微布置了一下,让刘老师坐到墙边的桌子旁,手里捏支钢笔,做成批改作业状。这时候摄像师的镜头对准了他,灯光打开了,满屋子照的白晃晃的,摄像师说了一声:“准备,开始。”打开了镜头。老刘忽然一下子跳起来,满脸尴尬相:“我拍不来的,我拍不来的。”我们便劝刘老师放松一点,尽量做到跟平时一样,接着,让他再来一次。可当灯光一打开,他又说:“我拍不来的,我拍不来的。”他伸出一双粗糙的手连连摇摆。我们只好停了下来,让小王去做工作。小王脸胀得通红,满头汗水的把刘老师拉到一边蹲着,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刘老师总算配合了一次,可是最终拍下来的他一脸拘束不自在相。
在出山的路上,大家谈起刚才老刘拍录像的模样,不禁感慨了一番。
回到了县城,大家忙碌了几天“劳模风采”专题节目基本上制作完毕,可碰到刘老师这一节时大家都感到为难。台里领导说:“刘老师的其他镜头都剪掉吧,只要有他一个镜头就行了。”
正当我们准备动手剪掉刘老师的那些难堪镜头时,忽然传来一个消息:刘老师死了。
大家惊骇得说不出话来。刘老师怎么会不是好好的吗?
慢慢的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那天,我们采访组走后,刘老师的老母亲吵着要看看电视里的儿子。刘老师上了电视,他心里也很激动。便盘算着购买一台黑白电视机。那天,他到附近的镇上办事,顺便捎带了一台电视机回来,路上搭了一辆拖拉机回家。不料在这条山岭上,拖拉机翻落进几十米的山沟里。在救出两个小孩后,刘老师却再也上不来了。
采访组的人全流了泪。
大家坐到机房里,拿出那盒录像带,电视里刘老师一双粗糙的手挡在胸前,他说:“我拍不来的,我拍不来的。”
大家把录像带看了一遍又一遍。
马峰岭,是这次县电视台“劳模风采”专题摄制组要去的最后一站。此地素称林西县的“北大荒”距县城有三百多里路。这里崇山峻岭,极为荒僻,要不是出了个教师劳模,一般谁也不会提出上这个地方来采访。
采访车在弯弯的山路上爬行,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万丈悬崖,大家坐在车上,屏声敛气,心悬到了半空。
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排简陋的建筑物呈现在面前。这就是马峰岭乡政府。
乡政府秘书小王在大门外恭候多时,满脸喜气地把我们迎进办公室,拿凳端茶。寒暄了一阵,我们提出要去学校看看刘老师。“啊呀,不巧,刘老师的老母亲身体不舒服,一放学他就赶着回去了。”小王说。
我们问,刘老师的家离这里近吗?近的话,我们赶到他家拍几个镜头也好。
小王引我们到门口,手指了指对面的大山说:喏,刘老师的家就在山腰上。
我们定睛看了看,果然见对面大山上散落着一些青瓦白墙的民房。大家说这些房子好像是自己飞上去的。
小王说,你们看看这些房子就在眼前,可是隔了几道山梁,走走要半天呢。他还说有户人家对着另外一个山头的人家喊吃中饭,那边的人答应过来了,可等他跑到这边山头的人家时,这边家里的人已在准备吃晚饭了。他接着叹口气说,也难为了刘老师,家里农活要顾上,学校的课却不能拉下。这几十年,他就是这山上山下的跑,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刘老师的劳模,完全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你们要好好宣传宣传他。
当天夜里,我们在乡政府招待所住下,迷迷糊糊中,我老是感觉有一种“铿铿铿”的脚步声在脑子里走动。
第二天一早,我们踏上了山路,文人走山路,停停歇歇,出了一身汗。到达半山腰,看到远远的雾地里,晃动着一个人影,小王领在头里,喊了声:“喂,谁在那呀?”那边粗着喉咙答话过来:“我呢,老刘。”
小王一阵欢喜,边说是老刘,边紧着步子迎上去。我们走近去,才看清是一个老农模样的人在地里忙着活。大家都想不到这个人就是带出了几十个大学生的教师劳模刘石光。从他的身上,唯一能嗅到教师味道的是一双闪着智慧的眼光和一套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的旧中山装。
小王说:“电视台的同志来给你拍录像呢?”
刘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嘿嘿笑了几下,搓着手说:“到屋里去坐。”
刘老师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山里农家,屋里陈设简陋,屋门口的一个土篱笆围成的小院里,一个老太太就是刘老师的母亲,七十多岁了。小王还告诉我们,刘老师的妻子前年得了急病,来不及送医院,死了。他的一个儿子在外面城里打工,一个女儿还在读高中。家里的一切都要老刘一个人撑着。
在文字记者采访刘老师后,我们便把场面稍微布置了一下,让刘老师坐到墙边的桌子旁,手里捏支钢笔,做成批改作业状。这时候摄像师的镜头对准了他,灯光打开了,满屋子照的白晃晃的,摄像师说了一声:“准备,开始。”打开了镜头。老刘忽然一下子跳起来,满脸尴尬相:“我拍不来的,我拍不来的。”我们便劝刘老师放松一点,尽量做到跟平时一样,接着,让他再来一次。可当灯光一打开,他又说:“我拍不来的,我拍不来的。”他伸出一双粗糙的手连连摇摆。我们只好停了下来,让小王去做工作。小王脸胀得通红,满头汗水的把刘老师拉到一边蹲着,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刘老师总算配合了一次,可是最终拍下来的他一脸拘束不自在相。
在出山的路上,大家谈起刚才老刘拍录像的模样,不禁感慨了一番。
回到了县城,大家忙碌了几天“劳模风采”专题节目基本上制作完毕,可碰到刘老师这一节时大家都感到为难。台里领导说:“刘老师的其他镜头都剪掉吧,只要有他一个镜头就行了。”
正当我们准备动手剪掉刘老师的那些难堪镜头时,忽然传来一个消息:刘老师死了。
大家惊骇得说不出话来。刘老师怎么会不是好好的吗?
慢慢的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那天,我们采访组走后,刘老师的老母亲吵着要看看电视里的儿子。刘老师上了电视,他心里也很激动。便盘算着购买一台黑白电视机。那天,他到附近的镇上办事,顺便捎带了一台电视机回来,路上搭了一辆拖拉机回家。不料在这条山岭上,拖拉机翻落进几十米的山沟里。在救出两个小孩后,刘老师却再也上不来了。
采访组的人全流了泪。
大家坐到机房里,拿出那盒录像带,电视里刘老师一双粗糙的手挡在胸前,他说:“我拍不来的,我拍不来的。”
大家把录像带看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