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冰凤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夜月下忆起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皎洁的月光透进了玄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自古以来,月都是一个永恒的母题。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引发了许多人的空灵情怀,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也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诸多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而今夜,在这样柔情绵绵的春夜,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自然引生出无限遐思。情结凝聚在溶溶月色里,禁不住想起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月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由于今夜遥望的是春夜里的一轮海上明月,因此还想起了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想起了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篇以无比清丽的诗句咏月,写景,晶莹剔透,一尘不染,从月生直到月落,月光绵绵,教人思绪完全浸透于玲珑月色之中;写情,婉转凄清,深挚伤感。一串问月之后,开始抒发对远方人儿的思念,情景交融,蝉联复叠,再三咏叹,读罢使人思绪万千,久久不能释怀。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迷于这春江花月夜之中
春夜月下忆起一支关于春天的旧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今夜,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自己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诸葛颖、张子容和温庭筠均作过同一题材的作品。但他们的此类作品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就像喜欢张若虚的这首诗一样,我也特别喜欢春江花月夜的曲子。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音乐意境优美,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把春天的静谧迷人景色,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乃至归舟和尾声的十段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春夜的美妙画卷。而这幅美妙的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春夜月下忆起一位旧时春天共舞的故人
在清幽的春夜里月光下,和着古筝琵琶演奏声,读着張若虛美妙的诗歌,听着婉转优美的春江花月夜,让人陶醉在声情与文情之中,禁不住又忆起了我的第一个知音——我的古典舞蹈启蒙老师。
我的古典舞蹈启蒙老师是湖南永州人,我是在四岁那年春天拜她为师的,她教我跳的第一个古典舞蹈便是春江花月夜,其次才是绿腰。
常人或许不知,已经排练好的古典舞蹈,婀娜轻盈的舞蹈演员轻轻地舒展开纤纤如水溢动的手臂,如瀑漆黑的长发飘逸着,跳跃、飞身、曲臂、沙塞、旋转、旋转那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时,形象总是裙裾婆娑、优美飘逸的,可是学起来却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可能都要反复练习n次。
记起幼时,跟着美丽的她学舞蹈,她怕我因为练功房里单调的背景而厌倦枯燥的训练,经常带我到户外练功。尤其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她时常会带我到潇水河畔去练功。永远也忘不了她在“杨柳青青江水平”的潇水河畔、在绿茵茵的青草地上、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田里轻提素纱领我翩跹起舞时的倩影。
有时我们这对结下忘年之交的知音在潇水河畔舞累了,便会采一些细细的、青青的野葱回家,让养母将野葱和鸡蛋拌在一起炒给我们吃,那香味比普通的葱浓郁多了
春夜月下忆起一些叹月伤春的诗句
今夜,春意融融,月亮格外明朗。
明月是皎洁的,春夜的明月本应更美好。然而正因明月春夜的“美好”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春夜、触景伤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中国文人、乐师看来,枝头上憔悴黯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
尤其是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时物供愁,夜景伤情”[曾瑞双调*折桂令*闺怨]。满目春江,是离人泣血之泪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 -->>
【春夜月下忆起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皎洁的月光透进了玄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自古以来,月都是一个永恒的母题。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引发了许多人的空灵情怀,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也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诸多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而今夜,在这样柔情绵绵的春夜,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自然引生出无限遐思。情结凝聚在溶溶月色里,禁不住想起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月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由于今夜遥望的是春夜里的一轮海上明月,因此还想起了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想起了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篇以无比清丽的诗句咏月,写景,晶莹剔透,一尘不染,从月生直到月落,月光绵绵,教人思绪完全浸透于玲珑月色之中;写情,婉转凄清,深挚伤感。一串问月之后,开始抒发对远方人儿的思念,情景交融,蝉联复叠,再三咏叹,读罢使人思绪万千,久久不能释怀。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迷于这春江花月夜之中
春夜月下忆起一支关于春天的旧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今夜,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自己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诸葛颖、张子容和温庭筠均作过同一题材的作品。但他们的此类作品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就像喜欢张若虚的这首诗一样,我也特别喜欢春江花月夜的曲子。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音乐意境优美,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把春天的静谧迷人景色,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乃至归舟和尾声的十段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春夜的美妙画卷。而这幅美妙的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春夜月下忆起一位旧时春天共舞的故人
在清幽的春夜里月光下,和着古筝琵琶演奏声,读着張若虛美妙的诗歌,听着婉转优美的春江花月夜,让人陶醉在声情与文情之中,禁不住又忆起了我的第一个知音——我的古典舞蹈启蒙老师。
我的古典舞蹈启蒙老师是湖南永州人,我是在四岁那年春天拜她为师的,她教我跳的第一个古典舞蹈便是春江花月夜,其次才是绿腰。
常人或许不知,已经排练好的古典舞蹈,婀娜轻盈的舞蹈演员轻轻地舒展开纤纤如水溢动的手臂,如瀑漆黑的长发飘逸着,跳跃、飞身、曲臂、沙塞、旋转、旋转那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时,形象总是裙裾婆娑、优美飘逸的,可是学起来却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可能都要反复练习n次。
记起幼时,跟着美丽的她学舞蹈,她怕我因为练功房里单调的背景而厌倦枯燥的训练,经常带我到户外练功。尤其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她时常会带我到潇水河畔去练功。永远也忘不了她在“杨柳青青江水平”的潇水河畔、在绿茵茵的青草地上、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田里轻提素纱领我翩跹起舞时的倩影。
有时我们这对结下忘年之交的知音在潇水河畔舞累了,便会采一些细细的、青青的野葱回家,让养母将野葱和鸡蛋拌在一起炒给我们吃,那香味比普通的葱浓郁多了
春夜月下忆起一些叹月伤春的诗句
今夜,春意融融,月亮格外明朗。
明月是皎洁的,春夜的明月本应更美好。然而正因明月春夜的“美好”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春夜、触景伤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中国文人、乐师看来,枝头上憔悴黯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
尤其是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时物供愁,夜景伤情”[曾瑞双调*折桂令*闺怨]。满目春江,是离人泣血之泪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