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薄玉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七月流火、骄阳如炙、热浪扑面。我蜗居在家中,或坐、或卧、或立、或踱,尽享室内生活的安宁、恬澹和清凉。饮一杯沁心冰茶,啜两口时令鲜果,翻数页杂谈、随笔,读几篇小说、散文。咏几阙唐诗、宋词,阅几章通鉴、古史。或竟吼几腔八不着调的歌曲、戏剧,听几段陶情冶性的古今名曲,看几折不紧不慢的电视剧,阅几篇世象杂陈的博客文一切皆以心之所欲、率性而为。闲情淡意、无拘无束,竟浑然忘却了室外的如火如荼、热浪滔天、酷暑逼人!所谓室小乾坤大、性定意气闲、神清暑热消、心静自然凉。
越来越适应、习惯、甚至眷恋这种随意、散漫、闲淡、慵懒的孤独生活。也越来越适应、习惯、甚至眷恋这种孤独中的寂寥、寂寥中的落寞、落寞中的清静、和清静中的惬意。
人生也许注定是孤独、寂寞的。无论是鲍参军的“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李太白的“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还是南怀瑾论语别裁书中所言的“享受寂寞”都毫无例外地涉及到这个话题。圣贤尚且如此,更何况凡夫俗子的我们。
在我国,孔子可谓声名显赫!被后人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代人伦之表,享尽了身后的殊荣。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的地位是何等的登峰造极、高不可攀、难以动摇。而其余荫更是绵绵久长、恩泽子孙后世,一直延续至近代。甚至在民主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情况下,尊孔兴儒的浪潮,依然会在全球范围内一波波地涌动。但是,谁又能够想到,就这么一个近似神化的孔丘孔老夫子,在那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有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馊主意之前,却有整整500多年的时间,他老人家以及他的被后代无数孔米、孔粉、孔丝们推崇的美轮美奂、甚至认为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神话高度的儒家学说,却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沉睡。所以,南怀瑾教授称孔老先生这一睡500余年的历史大跨越,是在默默地“享受着寂寞”
试想,彪炳千秋的孔老夫子尚且如此,吼吼!其它的、包括愚鲁如吾辈者的芸芸众生们,其宿命若何,自是昭然若揭、显而易见、可想而知的了。而且不仅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以我孤陋寡闻的浅薄学识所知,也还有诸如哥白尼、伽利略、尼采、凡高等等不胜枚举的圣贤或非圣贤、高人或非高人、名人或非名人们,多数也都是在辞世多年以后,其人品、学说或作品,才最终为世人所认同、所称道、从而赢得了身后之赫赫声名。而其生前,则大都是潦倒一生、极其落寞惆怅、郁郁不得志。正如金镶玉嵌、贵不可言的纳兰公子也会哀叹的那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唉!真可谓声声哽咽、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读啦!我想,此,也许并非纯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或竟是人生在世的一种常态、一种大无奈也未可知。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之音最难觅”的千年叹息,才会有虽拥有数以亿计狂热粉丝的大文豪鲁迅,却不无悲凉地对瞿秋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所蕴含的无尽感慨。想想这些、看看这些,已足以告诉我们,人生是何等的孤独和寂寞了!嗟乎,古人、圣人、名人、伟人尚且如此,何况庸庸碌碌若吾辈者乎!?
孤独既有可能是一种常态、那么寂寞也就会成为一种境界。有时,它也许又是人格独立的标志、或人生自由的象征。就像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也许会有交集,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差异。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和他人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独立的个体。其遗传基因、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学识修养、志趣境界、才学品位等等都必然不尽相同。这是一种客观而又真实的现实存在。不管我们认不认同,都必须客观地去面对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也就是说,完全相同或相通的两颗心是不可能真正存在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除下“变”不变以外,所有的一切,还都在永远地、一刻不停地、不断地在变。
既然除下“变”以外,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不被、或不完全被他人认同、接纳或理解;都有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某种孤独、寂寥和落寞... -->>
七月流火、骄阳如炙、热浪扑面。我蜗居在家中,或坐、或卧、或立、或踱,尽享室内生活的安宁、恬澹和清凉。饮一杯沁心冰茶,啜两口时令鲜果,翻数页杂谈、随笔,读几篇小说、散文。咏几阙唐诗、宋词,阅几章通鉴、古史。或竟吼几腔八不着调的歌曲、戏剧,听几段陶情冶性的古今名曲,看几折不紧不慢的电视剧,阅几篇世象杂陈的博客文一切皆以心之所欲、率性而为。闲情淡意、无拘无束,竟浑然忘却了室外的如火如荼、热浪滔天、酷暑逼人!所谓室小乾坤大、性定意气闲、神清暑热消、心静自然凉。
越来越适应、习惯、甚至眷恋这种随意、散漫、闲淡、慵懒的孤独生活。也越来越适应、习惯、甚至眷恋这种孤独中的寂寥、寂寥中的落寞、落寞中的清静、和清静中的惬意。
人生也许注定是孤独、寂寞的。无论是鲍参军的“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李太白的“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还是南怀瑾论语别裁书中所言的“享受寂寞”都毫无例外地涉及到这个话题。圣贤尚且如此,更何况凡夫俗子的我们。
在我国,孔子可谓声名显赫!被后人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代人伦之表,享尽了身后的殊荣。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的地位是何等的登峰造极、高不可攀、难以动摇。而其余荫更是绵绵久长、恩泽子孙后世,一直延续至近代。甚至在民主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情况下,尊孔兴儒的浪潮,依然会在全球范围内一波波地涌动。但是,谁又能够想到,就这么一个近似神化的孔丘孔老夫子,在那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有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馊主意之前,却有整整500多年的时间,他老人家以及他的被后代无数孔米、孔粉、孔丝们推崇的美轮美奂、甚至认为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神话高度的儒家学说,却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沉睡。所以,南怀瑾教授称孔老先生这一睡500余年的历史大跨越,是在默默地“享受着寂寞”
试想,彪炳千秋的孔老夫子尚且如此,吼吼!其它的、包括愚鲁如吾辈者的芸芸众生们,其宿命若何,自是昭然若揭、显而易见、可想而知的了。而且不仅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以我孤陋寡闻的浅薄学识所知,也还有诸如哥白尼、伽利略、尼采、凡高等等不胜枚举的圣贤或非圣贤、高人或非高人、名人或非名人们,多数也都是在辞世多年以后,其人品、学说或作品,才最终为世人所认同、所称道、从而赢得了身后之赫赫声名。而其生前,则大都是潦倒一生、极其落寞惆怅、郁郁不得志。正如金镶玉嵌、贵不可言的纳兰公子也会哀叹的那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唉!真可谓声声哽咽、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读啦!我想,此,也许并非纯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或竟是人生在世的一种常态、一种大无奈也未可知。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之音最难觅”的千年叹息,才会有虽拥有数以亿计狂热粉丝的大文豪鲁迅,却不无悲凉地对瞿秋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所蕴含的无尽感慨。想想这些、看看这些,已足以告诉我们,人生是何等的孤独和寂寞了!嗟乎,古人、圣人、名人、伟人尚且如此,何况庸庸碌碌若吾辈者乎!?
孤独既有可能是一种常态、那么寂寞也就会成为一种境界。有时,它也许又是人格独立的标志、或人生自由的象征。就像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也许会有交集,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差异。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和他人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独立的个体。其遗传基因、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学识修养、志趣境界、才学品位等等都必然不尽相同。这是一种客观而又真实的现实存在。不管我们认不认同,都必须客观地去面对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也就是说,完全相同或相通的两颗心是不可能真正存在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除下“变”不变以外,所有的一切,还都在永远地、一刻不停地、不断地在变。
既然除下“变”以外,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不被、或不完全被他人认同、接纳或理解;都有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某种孤独、寂寥和落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