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蚁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即将调回;打盖州的主力,半月内,就可集结完毕。沈阳、盖州的细作终日不断,我辽阳军中的变动,或许用不了四五日,纳哈出、高家奴就会知晓。高家奴倒也罢了,只这纳哈出,需得防备他前来挑衅。
“盖州未动,沈阳先行。要想打好盖州,沈阳就不能叫它出城一步,你等责任之重大,远甚打盖州之主力。此中关系,军议当天,已经讲的清清楚楚。邓帅,……”
邓舍出列,道:“末将在。”
“调遣高丽军马的军令,昨天已经下,事关重大,你今日再一道如何?”
“是。”邓舍心知,关铎此举是做给潘美看的;爽快答应,道,“请大人勿忧,双城上下,唯以大人之命是从,定不会误了大人大事,半月之内,军马必到鸭绿江畔。”
“甚好。潘将军,你所部人马,调集的如何了?”
“禀大人,末将所部万二千人,昨日下令,今日开始集合、备战,三两日内,就可进入临战状态。”
潘美当他是随口询问,自知昨夜一事,惹了关铎不高兴,毕恭毕敬地,回答的尽量详细,眼瞅着两个侍卫上来,在地上铺开地图。他茫然抬头,关铎按着伤腿,撇着步子走下来,慈眉善目,道:“潘将军麾下,尽是骁兵悍将,年前打辽阳,立的有头功吧?”
潘美心中一沉,暗叫不好,硬着头皮,答道:“打辽阳,末将攻的南门,当时侥幸,第一个登上城头。说来惭愧,没能挡住鞑子反扑;先破城的却不是末将,而是刘平章麾下的汤通、周成两位元帅。”
“老汤和老周,那是军中老人了,经验丰富,深得用兵之道。什么是用兵之道?一张一弛,如此而已。”关铎改换称呼,道,“小潘,你呀,还是年轻,用兵太锐,过张则驰,难免后继乏力。”
“是,大人教训的是。”
“呵呵,什么教训的是。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第一个登上城头的。老夫怎么就登不上?年轻人么,该有点朝气。”关铎拖着腿,绕着地图转了几圈,接过细鞭,随手往上一指,道,“你看,这里怎样?”
邓舍众人看去,都是心中一跳,潘美咽了口唾沫,道:“太子河?”太子河源自东,流经辽阳,汇辽河而入海。它又名东梁河、大梁水,三国时,司马懿斩辽东军阀公孙渊父子于梁水,即此。
关铎点点头,道:“恩,便是太子河。史书上,此水可大大有名。”似乎谈性大,微笑望着诸人,问道:“知道它为何叫太子河么?”
也就邓舍、潘美读过书,两人一个不知,一个怀有鬼胎,都是摇头。关铎不以为意,说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听说过么?……此地别燕丹,壮士冲冠。是了,你们不会没有听说。”他低声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匹夫之勇,孤身入煌煌大秦;图穷匕见,而敢刺天下之君王,何等的豪气,何等的气概?”
他叹了口气,道:“可惜,易水一别,人已没,水犹寒。”他好似意有所指,道,“人呀,再有豪情壮志,欲成大事,也得会分辨情势。呵呵,可惜了荆轲。这太子河,得名便来自燕太子丹,他曾藏匿此水之下。故此得名。”
他摆明了敲打潘美,潘美强自镇定,道:“大人博闻强识,末将受教了。”
关铎呵呵一笑,言归正传,细鞭沿着太子河向上滑动,道:“要防住沈阳,辽阳当为砥柱;西侧的广宁防备搠思监之余,亦可以做为一路奇兵。而仅此两路,稍嫌不够。高丽军马远在鸭绿江畔,中间不能没有一个接应之地,老夫和潘、刘二平章商议决定:潘将军,……”
“末将在。”
“五日后,你即带本部,顺太子河东上,昼伏夜行,抢占东牟山,接应高丽,做为第三路围困沈阳的军马。”东牟山位处沈阳东二十里,山势陡峭,南依太子河,西望广宁府。与辽阳、广宁三地,恰好结成一个等距三角形,包围沈阳在中间。
昨日翻看沈阳文档,东牟山上驻扎有蒙元两千军马,距离沈阳也近,要打下来,殊不容易。可以预料,本非潘美的任务;放在此时,忽然临时任命,端得是雷霆手段。
邓舍微微惕然,再望向关铎,那低眉的菩萨面容之后,隐然藏着一尊怒目的金刚。潘美顿时失色,暗中叫道:“大意了,大意了。老贼的反击来的好快!”
怎能不快?
高丽在手,邓舍表忠,全军退路便在关铎掌握之中,潘诚有所顾忌,不敢翻脸,此其一。打东牟山,并非九死一生的任务,只要潜行得当,奇兵必可制胜,算小小的惩戒,在潘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其二。潘美竟然当着全军,抹关铎的脸面,不给惩戒,如何立威?此其三。
这三条原因倒也罢了,邓舍、潘美稍微一想,也能约莫猜出;最关键的一条,诸人却不知晓。原来,潘诚消息正确,关铎信使迭出,的确是在交通沈阳。
潘诚也猜对了,关铎不会投降,但私下假降呢?
不能白白投降,关铎的条件:要辽南。原因有两个,一为公:高家奴名属元臣,形同割据,实乃大逆不道;一为私:金复盖诸州原已在红巾手中,高家奴趁辽阳被围,悍然窃取,若不杀之,军心不服,难以劝降。
自然,好处大家有,才是真的好。做为交换,关铎也有一份大礼送给纳哈出:潘诚的脑袋、以及潘诚的广宁府。只要纳哈出同意,辽南一定,就两地联手,剿灭潘诚。
纳哈出没有反对。
一灭潘诚,尽得其军。许诺高丽利益归邓舍,命他军马过鸭绿江,趁沈阳空虚,一战夺城。他同时广宁反戈,杀纳哈出,一举除去这根背后的芒刺。
此一计策,大半为姚好古提出,古有一桃杀三士,今有一饵除两敌。纵横开阖,真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在此期间,辽西若是生乱怎办?沙刘二无意辽东,一心只想救驾,大可以借口沈阳不定,难以分心,驱使他坚守不动,足可保辽西安稳。
至于正面的搠思监,官军的战斗力不堪一提,人马再多,乌合之众;而且既降纳哈出,以此麻痹之,中间大有周旋余地,若是顺利,没准儿可以在杀纳哈出时,也顺便拿下。更别忘了,搠思监军队侧翼,上都尚有关铎嫡系万余人马。
沈阳芒刺既去,接下来一方面挟数十万大军威势,裹挟邓舍,缓缓收取高丽;一方面继续驱狼吞虎,定辽西,以沙刘二为先锋,过海插手山东。连横王士诚、续继祖,杀田丰,涉足中原。
到此,拉弓射鹿的,天底下,就又多了关铎一人。
且将视线再放回眼下,总而言之,辽东势力交错,要想平定,敌不在外人,为何?搠思监、辽西、辽南、沈阳四路敌人分隔,聚不得一处;心思不齐,多图自保,看似危急,却是机会。
反观己军:潘诚野心勃勃,屯守广宁,展极快,旬月间,扩军万余,虽为盟友,事事掣肘,久留则成大患,必先杀之。潘诚意在辽东,而沙刘二名为政敌,志不在此,抓其弱点,却可用之。邓舍小儿,给他些许甜头,他又孤身虎穴,谅来不敢违令。
也许,事事不会尽如人意,其中也许出现变局。可,欲大事岂可惜身?问鼎天下,又有谁,有十全的把握?
——
1,大半皆是求活不能的流民。
元末,除了*,阶级矛盾也十分突出。
大官僚、大寺院、大地主等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土地。兹举三例:其一,至正四年,赐脱脱松江田,为立松江等处稻田提领所,可见赐予规模之大。其二,大承天护圣寺,仅十余年内,得元文宗、元顺帝三次赐田,累计三十二万四千四百九十余顷。其三,至正十年,苏州一带的豪门,一家每年收租米有达到数百万斛至多的。
这些田地,表面上说是“闲田”,实则多为强占的民田。原有的田主,有的成为佃户,而当时租额极高,以浙江东阳为例,农民将田中所得二分之一交给地主外,地主还要按亩征丝,“民颇苦之”。
佃户中,有租种官田的,泰定文宗之际,福建一带的职田租额,每亩高达三石至多。当时的亩产量,北方“夏秋入止一石”,夏天收麦一石,秋季收粟一石,即两石;南方产量稍微高点,“为田一亩,岁可得米二石”,这“二石”是宋制,——南斗,合元量为将近三石。也就是说,辛苦一年,一亩地的收获,还不够缴纳租额。卖儿鬻女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的佃户为之破产。
可很多虽然已经破产、失去了土地,“田入他户”,但仍需照样纳税,没法之下,只好“逃之四方”。
侥幸没有成为佃户,也没沦为流民,仍保有土地的自耕农,却因地主豪富为逃避该本身负担的力役,而将之转嫁到自耕农的身上,使得他们本来就沉重的力役负担更加沉重,造成“闾左之民”,“破产无算”。
连有些中小地主,都已经破产,出于没落的境地。沉重的阶级压迫之下,百姓求活不能,无不揭竿而起。刘福通颍上倡,传檄天下,中间有八个字:“穷极江南,富夸塞北”,正是以此做为造反的一个号召。
2,月子弯弯照九州。
南宋吴中流行民歌对山歌,前两句为通用格式。“吴中舟师之歌,更阑月夜,操舟荡桨,抑遏其声而歌之,声甚凄怨。”
3,东牟山。
“唐高宗平高丽,勃海大氏以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唐史》:山东直营州二千里,武后时,*筑城于此居之。其国界南至新罗,以泥河为界,东穷海西契丹。’盖即此山矣。”
即将调回;打盖州的主力,半月内,就可集结完毕。沈阳、盖州的细作终日不断,我辽阳军中的变动,或许用不了四五日,纳哈出、高家奴就会知晓。高家奴倒也罢了,只这纳哈出,需得防备他前来挑衅。
“盖州未动,沈阳先行。要想打好盖州,沈阳就不能叫它出城一步,你等责任之重大,远甚打盖州之主力。此中关系,军议当天,已经讲的清清楚楚。邓帅,……”
邓舍出列,道:“末将在。”
“调遣高丽军马的军令,昨天已经下,事关重大,你今日再一道如何?”
“是。”邓舍心知,关铎此举是做给潘美看的;爽快答应,道,“请大人勿忧,双城上下,唯以大人之命是从,定不会误了大人大事,半月之内,军马必到鸭绿江畔。”
“甚好。潘将军,你所部人马,调集的如何了?”
“禀大人,末将所部万二千人,昨日下令,今日开始集合、备战,三两日内,就可进入临战状态。”
潘美当他是随口询问,自知昨夜一事,惹了关铎不高兴,毕恭毕敬地,回答的尽量详细,眼瞅着两个侍卫上来,在地上铺开地图。他茫然抬头,关铎按着伤腿,撇着步子走下来,慈眉善目,道:“潘将军麾下,尽是骁兵悍将,年前打辽阳,立的有头功吧?”
潘美心中一沉,暗叫不好,硬着头皮,答道:“打辽阳,末将攻的南门,当时侥幸,第一个登上城头。说来惭愧,没能挡住鞑子反扑;先破城的却不是末将,而是刘平章麾下的汤通、周成两位元帅。”
“老汤和老周,那是军中老人了,经验丰富,深得用兵之道。什么是用兵之道?一张一弛,如此而已。”关铎改换称呼,道,“小潘,你呀,还是年轻,用兵太锐,过张则驰,难免后继乏力。”
“是,大人教训的是。”
“呵呵,什么教训的是。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第一个登上城头的。老夫怎么就登不上?年轻人么,该有点朝气。”关铎拖着腿,绕着地图转了几圈,接过细鞭,随手往上一指,道,“你看,这里怎样?”
邓舍众人看去,都是心中一跳,潘美咽了口唾沫,道:“太子河?”太子河源自东,流经辽阳,汇辽河而入海。它又名东梁河、大梁水,三国时,司马懿斩辽东军阀公孙渊父子于梁水,即此。
关铎点点头,道:“恩,便是太子河。史书上,此水可大大有名。”似乎谈性大,微笑望着诸人,问道:“知道它为何叫太子河么?”
也就邓舍、潘美读过书,两人一个不知,一个怀有鬼胎,都是摇头。关铎不以为意,说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听说过么?……此地别燕丹,壮士冲冠。是了,你们不会没有听说。”他低声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匹夫之勇,孤身入煌煌大秦;图穷匕见,而敢刺天下之君王,何等的豪气,何等的气概?”
他叹了口气,道:“可惜,易水一别,人已没,水犹寒。”他好似意有所指,道,“人呀,再有豪情壮志,欲成大事,也得会分辨情势。呵呵,可惜了荆轲。这太子河,得名便来自燕太子丹,他曾藏匿此水之下。故此得名。”
他摆明了敲打潘美,潘美强自镇定,道:“大人博闻强识,末将受教了。”
关铎呵呵一笑,言归正传,细鞭沿着太子河向上滑动,道:“要防住沈阳,辽阳当为砥柱;西侧的广宁防备搠思监之余,亦可以做为一路奇兵。而仅此两路,稍嫌不够。高丽军马远在鸭绿江畔,中间不能没有一个接应之地,老夫和潘、刘二平章商议决定:潘将军,……”
“末将在。”
“五日后,你即带本部,顺太子河东上,昼伏夜行,抢占东牟山,接应高丽,做为第三路围困沈阳的军马。”东牟山位处沈阳东二十里,山势陡峭,南依太子河,西望广宁府。与辽阳、广宁三地,恰好结成一个等距三角形,包围沈阳在中间。
昨日翻看沈阳文档,东牟山上驻扎有蒙元两千军马,距离沈阳也近,要打下来,殊不容易。可以预料,本非潘美的任务;放在此时,忽然临时任命,端得是雷霆手段。
邓舍微微惕然,再望向关铎,那低眉的菩萨面容之后,隐然藏着一尊怒目的金刚。潘美顿时失色,暗中叫道:“大意了,大意了。老贼的反击来的好快!”
怎能不快?
高丽在手,邓舍表忠,全军退路便在关铎掌握之中,潘诚有所顾忌,不敢翻脸,此其一。打东牟山,并非九死一生的任务,只要潜行得当,奇兵必可制胜,算小小的惩戒,在潘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其二。潘美竟然当着全军,抹关铎的脸面,不给惩戒,如何立威?此其三。
这三条原因倒也罢了,邓舍、潘美稍微一想,也能约莫猜出;最关键的一条,诸人却不知晓。原来,潘诚消息正确,关铎信使迭出,的确是在交通沈阳。
潘诚也猜对了,关铎不会投降,但私下假降呢?
不能白白投降,关铎的条件:要辽南。原因有两个,一为公:高家奴名属元臣,形同割据,实乃大逆不道;一为私:金复盖诸州原已在红巾手中,高家奴趁辽阳被围,悍然窃取,若不杀之,军心不服,难以劝降。
自然,好处大家有,才是真的好。做为交换,关铎也有一份大礼送给纳哈出:潘诚的脑袋、以及潘诚的广宁府。只要纳哈出同意,辽南一定,就两地联手,剿灭潘诚。
纳哈出没有反对。
一灭潘诚,尽得其军。许诺高丽利益归邓舍,命他军马过鸭绿江,趁沈阳空虚,一战夺城。他同时广宁反戈,杀纳哈出,一举除去这根背后的芒刺。
此一计策,大半为姚好古提出,古有一桃杀三士,今有一饵除两敌。纵横开阖,真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在此期间,辽西若是生乱怎办?沙刘二无意辽东,一心只想救驾,大可以借口沈阳不定,难以分心,驱使他坚守不动,足可保辽西安稳。
至于正面的搠思监,官军的战斗力不堪一提,人马再多,乌合之众;而且既降纳哈出,以此麻痹之,中间大有周旋余地,若是顺利,没准儿可以在杀纳哈出时,也顺便拿下。更别忘了,搠思监军队侧翼,上都尚有关铎嫡系万余人马。
沈阳芒刺既去,接下来一方面挟数十万大军威势,裹挟邓舍,缓缓收取高丽;一方面继续驱狼吞虎,定辽西,以沙刘二为先锋,过海插手山东。连横王士诚、续继祖,杀田丰,涉足中原。
到此,拉弓射鹿的,天底下,就又多了关铎一人。
且将视线再放回眼下,总而言之,辽东势力交错,要想平定,敌不在外人,为何?搠思监、辽西、辽南、沈阳四路敌人分隔,聚不得一处;心思不齐,多图自保,看似危急,却是机会。
反观己军:潘诚野心勃勃,屯守广宁,展极快,旬月间,扩军万余,虽为盟友,事事掣肘,久留则成大患,必先杀之。潘诚意在辽东,而沙刘二名为政敌,志不在此,抓其弱点,却可用之。邓舍小儿,给他些许甜头,他又孤身虎穴,谅来不敢违令。
也许,事事不会尽如人意,其中也许出现变局。可,欲大事岂可惜身?问鼎天下,又有谁,有十全的把握?
——
1,大半皆是求活不能的流民。
元末,除了*,阶级矛盾也十分突出。
大官僚、大寺院、大地主等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土地。兹举三例:其一,至正四年,赐脱脱松江田,为立松江等处稻田提领所,可见赐予规模之大。其二,大承天护圣寺,仅十余年内,得元文宗、元顺帝三次赐田,累计三十二万四千四百九十余顷。其三,至正十年,苏州一带的豪门,一家每年收租米有达到数百万斛至多的。
这些田地,表面上说是“闲田”,实则多为强占的民田。原有的田主,有的成为佃户,而当时租额极高,以浙江东阳为例,农民将田中所得二分之一交给地主外,地主还要按亩征丝,“民颇苦之”。
佃户中,有租种官田的,泰定文宗之际,福建一带的职田租额,每亩高达三石至多。当时的亩产量,北方“夏秋入止一石”,夏天收麦一石,秋季收粟一石,即两石;南方产量稍微高点,“为田一亩,岁可得米二石”,这“二石”是宋制,——南斗,合元量为将近三石。也就是说,辛苦一年,一亩地的收获,还不够缴纳租额。卖儿鬻女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的佃户为之破产。
可很多虽然已经破产、失去了土地,“田入他户”,但仍需照样纳税,没法之下,只好“逃之四方”。
侥幸没有成为佃户,也没沦为流民,仍保有土地的自耕农,却因地主豪富为逃避该本身负担的力役,而将之转嫁到自耕农的身上,使得他们本来就沉重的力役负担更加沉重,造成“闾左之民”,“破产无算”。
连有些中小地主,都已经破产,出于没落的境地。沉重的阶级压迫之下,百姓求活不能,无不揭竿而起。刘福通颍上倡,传檄天下,中间有八个字:“穷极江南,富夸塞北”,正是以此做为造反的一个号召。
2,月子弯弯照九州。
南宋吴中流行民歌对山歌,前两句为通用格式。“吴中舟师之歌,更阑月夜,操舟荡桨,抑遏其声而歌之,声甚凄怨。”
3,东牟山。
“唐高宗平高丽,勃海大氏以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唐史》:山东直营州二千里,武后时,*筑城于此居之。其国界南至新罗,以泥河为界,东穷海西契丹。’盖即此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