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棣把承安郡主和仪宾郎安排在宫里住下,却不像对前两个仪宾袁容和李让一样按制为他们选址治第。沈若寥虽然住在哪里都行,南宫秋也不以为意,二人却多少还是觉得有些纳闷,毕竟嫁出去的女儿从此就算外人了,又不是入赘女婿,怎么还能反而带着丈夫住在娘家,更何况承安郡主只是认的。燕王朱棣却显然另有一番打算。而这个机密很快就被解开了。
建文元年的三月是一个不安而忙碌的月份。建文皇帝钦点都督宋忠率兵屯守开平,特旨宋都督可以按照魏国公和燕王商定的方案从燕王府护卫亲军中挑选壮士从军而行,同时命令徐凯和老将耿炳文的次子、后军都督佥事耿瓛分别率兵往临清和山海关屯守,与开平的宋忠形成犄角之势。宋忠手握大权,又将驻守北平的永清左卫军调到彰德屯守,永清右卫军调至顺德守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的调动步步为营,就是要挟制燕王,让燕王失去战斗力,只能困在北平,甚至困在燕王宫里。朱棣自然更是心如明镜,但是当着宋忠的面,他以对外一贯风度翩翩尊贵的笑脸欢迎宋都督到他的护卫亲军中,请宋都督随意挑选他相中的将士,千万不要客气,能为朝廷出力,这是他燕王的荣幸。
暗中观察的袁忠彻在燕王退入寝宫后,告诉王爷说,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耿瓛颧骨插鬓,色如飞火,都将死于刀斧之下,给了朱棣不少宽慰。不过,老成的朱棣并未因此放松,而是更加抓紧了时间,借着鸡鸭鹅叫声的掩护,在地道中操练自己私下募集的八百壮士,打造兵器;同时加紧了暗中运作的力度,秘密囤积钱粮军需,悄无声息地扩大了北平垦荒的亩数,分配给街上已经寥寥无几的流离失所的人们,并继续不动声色地把其中的壮劳力招募到自己的军营里训练。诸如发义粮捐资赡养鳏寡孤独废疾等等燕王收买民心的举动,也是十几年如一日地继续毫不张扬地进行着。
对于燕王暗中对抗的手段,朝廷并不是毫无所知,建文皇帝不甘示弱,派出了二十四个朝廷官员充采访使分巡天下,其中北平采访使就派了两个人,一个是刑部尚书暴昭,二十四人中唯一的尚书,品阶最高的官员,另一个户部侍郎夏原吉和其他二十二人一样官阶;醉翁之意自然一目了然。
朱棣接见了暴昭和夏原吉之后,时候已经是三月底。他忙了整整一个月,起早贪黑,一面忙着对付朝廷,一面准备自己起兵诸事,事情繁重却处理得井井有条。沈若寥住在王宫里,发现燕王对事业有着极大的热情,事情越多越急,越是纷繁杂乱,他越是开心,越是投入,可以连日废寝忘食,竟然愈加精神矍铄,一旦完成了一件事情,立刻容光焕发,神清气爽,仿佛比吃了顿饱餐、睡了个好觉更加体力充沛,轻松畅美。
而燕王妃徐氏更是燕王不可或缺的得力贤内助,天天和王爷一起披星戴月,不光在生活起居上照看王爷细致入微,连大小军政之事也时时帮王爷出谋划策,颇有见解,不似一般女流之辈。王爷脾气倔犟,偶尔也会情绪暴躁,没有任何人敢说话,这个时候只要徐妃在旁婉言相劝,王爷却都能听进去,并且心情立刻大为好转。沈若寥对燕王妃暗生敬佩,发现她不仅像传说中太祖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一般温婉贤良,宽忍勤俭,有国母之风,更继承了其父中山王徐达的智慧和才能,做燕王妃真是再合适不过,做皇后则也许更加合适。相比之下,他所见过的另一个王妃娘娘——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则只能做个纯纯粹粹的藩王的王妃了。
四月的第一天,春光灿烂。朱棣把沈若寥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里。燕王怀里抱着两岁大的世孙朱瞻基,正和徐王妃一起教小男孩辨认书案上的文具,见沈若寥进来,便对孩子说道:
“瞻基,看谁来了?”
朱瞻基穿着世子妃专门为他缝制的丝绒的小褂子,看见沈若寥,脆生生地叫道:“若寥姑父——”一面在爷爷怀里扑腾起来,踹着小腿,非要沈若寥抱他。
朱棣把孩子交到沈若寥手臂中,沈若寥却毫无抱小孩子的经验,不知到底该如何是好,又怕把孩子摔了,又怕挤坏了孩子,简直一动不敢动;朱瞻基却毫不拘束,异常胆大,很快顺着他的胳膊爬了上去,骑到了肩膀上,一把将他的头巾扯了下来;吓得沈若寥更是不敢少动,生怕他摔下来,只能听凭他胡为。
一旁的徐妃看到他的狼狈相,走上前来把小男孩拽下来,温和地说道:
“瞻基,不能这么没大没小,都欺负到若寥姑父头上去了,回头秋儿姑姑看见了,又得胳肢你。咱们到这边玩来。”
她把朱瞻基抱到书案上,继续教他认文具。
看到孙子一把抓起一根大毛笔来,燕王和王妃都乐开了花。朱棣笑吟吟地回过头来,当着骆阳和马三保的面,对一边狼狈不堪正在系头巾的沈若寥说道:
“你看看你,怎么连抱孩子都不会?恐怕我整个大明也只有瞻基这样的小不点儿能在你的太岁头上动土了。在这儿住了些日子,感觉如何?有没有受委屈?”
沈若寥系好头巾,满脸通红地看了看一旁撒欢儿的朱瞻基,调侃道:“受谁的委屈?您和娘娘的没有,秋儿的倒是不少。再有就是那个小太岁的。”
“还不都是让你惯的?”朱棣笑道,“秋儿又怎么了,耍郡主脾气了?”
沈若寥道:“是啊,她是堂堂郡主,我拿她有什么办法;不过王爷您和娘娘一定得好好管管她,再这么下去,都要成干柴竹竿了,还天天叫嚣着要减肥;姑娘家瘦瘦巴巴有什么好看?现在远不如原来肉乎乎的可爱。”
朱棣龙眉一扬:“姑娘家的?她还是姑娘吗?”
沈若寥心里一惊,登时满脸涨得通红,张口结舌。徐妃望着他,含笑摇了摇头。不谙世事的朱瞻基也摇头晃脑插嘴道:“秋儿是姑姑,不是姑娘;秋儿姑姑是姑姑。”
朱棣皱眉笑道:“愣小子,你不说我也看得出来。秋儿嫁了你三个月,还跟个娃娃似的一点儿变化没有,走起路来恨不得蹦蹦跳跳的。想世子妃嫁给炽儿三个月的时候,瞻基已经在肚子里了,走到哪儿都小心翼翼的,坐立都有模有样,那才是为人妻子的样子。现在瞻基都这么大了,你看看你的媳妇,你丢不丢人?”
沈若寥难堪地低着头,结结巴巴道:“这不能怪她……”
“我没怪她,知道就是你这个傻小子犯愣整的妖蛾子,”朱棣道,“承安郡主是孤的女儿,一年之内,你得给我抱个外孙儿出来,是男是女我都赏你;瞻基现在太孤独了,有个表弟表妹陪他玩玩多好;要是见不着人,我就打你的屁股。”
沈若寥看着朱瞻基像个可爱的小白团子扶在爷爷奶奶手中,在宽大的书案上攥着毛笔活蹦乱跳,有些无奈地感叹道:“王爷,我都不着急,您着什么急啊……”
朱棣道:“废话;明天你们两个就离开我了,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能不急吗?”
沈若寥微微一愣:“什么?——王爷,您要赶我们走啊?”
朱棣笑道:“怎么,跟老岳丈家里住上瘾了?按制郡主嫁了人,我就该给你们置一座宅院,搬出王宫。永安郡主和永平郡主都是按制办的。袁容和李让也都有仪宾郎应有的俸禄。你倒好,从不跟我开口要钱,堂堂郡主和仪宾郎住在别人家里,还让人赶出来,到现在只能在宫里呆着,你就不能有点儿出息?”
沈若寥无地自容:“王爷,您一句话,我们搬出去就是了,很简单的。不过您还是别给我们置什么宅院了,现在军费开支都这么紧张,您和娘娘节衣缩食的钱不能浪费在这上面,何况秋儿只是有个郡主的名份而已,并没有实际的血统。受您的钱帛,我们于心有愧。”
朱棣道:“你为我做事,我总不能让你两个饿肚子露宿街头吧?这些都是应该的,你就别那么多顾虑了。我已经跟府库和道衍大师都说好了,呆会儿你就去找道衍大师要钱,房子就不再给你单盖了,应天大老远的,孤也不能在天子脚下动土啊。你自己去京师挑一座现成的买下,带着秋儿住进去。剩下的事我就不管了,你们自己安排。一年之内,给我抱个娃娃回来就成。”
沈若寥不可思议地问道:“……应——应天?”
朱棣微笑了:“很吃惊么?我要你带着秋儿去应天,住下来。这个近水楼台的月亮,我可不想拱手让了别人。”
沈若寥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天就动身出发去应天。”
朱棣点头道:“好样的。我给你十锭钞,就是你的全部盘缠加京城买房的资费。精打细算着花,多了没有了。”
“十锭?”沈若寥暗暗算了算,有些为难。十锭钞,曾经可以足够他和吕姜两个人吃三年;可是按照他和秋儿现在郡主仪宾的生活水准,又是在应天京城那般物价高昂的地方,顶多只够两个人活七八个月;他就是拼了命地节省,总不能委屈了爱好繁多又从没吃过苦的秋儿。至于买房子,那无论如何也是异想天开。
徐妃也开口问道:“殿下,十锭钞未免太委屈他们了吧?”
朱棣摇了摇头,望着沈若寥,微笑道:“怎么,为难么?假如你足够有本事的话,不但可以为我做一流的眼线,还可以为我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投入到军费上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沈若寥心里微微一动,豁然开朗:“王爷,您的意思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朱棣微笑道:“这回,你是靠天吃天。”
沈若寥眨眨眼睛,笑道:“既然这样,那您何不多省点儿呢?两锭钞就够啦。”
这回轮到朱棣发愣了。他吃惊地问道:“两锭?”
沈若寥自信地说道:“当然,如果我能成事,两锭足够。如果我不能成事,十锭也是白搭,最终还是都打了水漂浪费。与其多浪费八锭,还不如都给了军费,能增添多少军粮衣物呢。”
朱棣略一沉思,点头笑道:“好;那孤可就真的只给你两锭钞,拭目看我承安仪宾的本事了。”
沈若寥道:“王爷,这么重的担子,您就放心交给我了?济南城外那个故事,您就不觉得悬了马虎的?”
“咦?刚刚不是你夸下海口只要两锭就足能成事的吗?”朱棣惊奇地笑道。
“反正吹牛又不用上税,”沈若寥揶揄地笑道,“实在不行,钱花完了一无所成,两锭钞只当进京玩了一趟也值啊。我和秋儿是什么出息,您又不是不知道。”
朱棣笑道:“你明白就好。孤就知道你们两个进京肯定一门心思只顾玩。只不过你两个就是玩都会玩得和别人不一样,说不定反而更有收获呢。没把握的事情,孤是不会轻易冒险的。不过,你记住了,不管其它事情你做得怎么样,有一个任务,你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地完成。”
“王爷吩咐。”
朱棣缓缓道:“把我三个儿子毫发无伤地弄回来。”
沈若寥早知道先前朱棣在天子和方孝孺面前口口声声说让三个王子在京师学习直至卒业的话是逢场作戏,他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王爷……?”
“三个王子必须回来。”朱棣说道,“这就是你的任务。至于用什么办法,什么手段,你来想辙。需要我配合你做什么,你随时写密信告诉我。”
沈若寥叹道:“好吧,我尽量就是。”
“不是要你尽量,而是要你必须。”朱棣冷淡而威严地说道:“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等着,我要你好受。”
燕王还是第一次给自己下死命令。沈若寥也是长这么大,头一次接到这种死任务。他想了想,点头道:
“我明白。王爷等我的好消息就是。”
朱棣点头道:“这我就放心了。我会派三个人随你到京师,专门负责递送你给我的每一封密报。非到你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三个人平时与你不会有任何往来。你要每十天给我一份报告,该说些什么你心里有数。日夜兼程,快马加鞭,三个人总会有两个在京师待命。所以,遇到紧急事件,特殊情况,你还可以即时连送两份密报给我。至于你们之间怎么联络,用什么样的暗号,你自己和他们商议。你还是很会算计的,我就用不着管那么细了。”
“我明白;王爷放心就是。”
燕王这才放松下来,微笑道:“上一次去应天,你跟着孤该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有什么收获没有?”
沈若寥想了想。“在您身边,确实大开眼界了。不过,咱们会过的那几个朝廷官员,也让我很长见识。原先听说天子手下都是书呆子,一个秀才朝廷不能打理江山。遇到铁鼎石后,我已经觉得这句话颇失其实了。现在又有了比铁鼎石更有才华的卓敬。练子宁、黄观和郭任个个都是人才,方先生也绝对是中坚力量。还有魏国公这样的大将。这个天下,远不是传说中那般易得啊。”
朱棣道:“那是当然;天下岂可轻易得之,来得太容易,就会不知珍惜,反而将万民苍生都拖入长久的灾难,失天下也就会更容易,就好像五代十国一样。”
“不过,以王爷的实力,还是略胜朝廷一筹的,”沈若寥微笑道。
朱棣也微笑了:“我想得的天下,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空壳江山。我要这些治国人才都完好无损地归属我。这是不是不太可能?”
沈若寥想了想。
>
朱棣把承安郡主和仪宾郎安排在宫里住下,却不像对前两个仪宾袁容和李让一样按制为他们选址治第。沈若寥虽然住在哪里都行,南宫秋也不以为意,二人却多少还是觉得有些纳闷,毕竟嫁出去的女儿从此就算外人了,又不是入赘女婿,怎么还能反而带着丈夫住在娘家,更何况承安郡主只是认的。燕王朱棣却显然另有一番打算。而这个机密很快就被解开了。
建文元年的三月是一个不安而忙碌的月份。建文皇帝钦点都督宋忠率兵屯守开平,特旨宋都督可以按照魏国公和燕王商定的方案从燕王府护卫亲军中挑选壮士从军而行,同时命令徐凯和老将耿炳文的次子、后军都督佥事耿瓛分别率兵往临清和山海关屯守,与开平的宋忠形成犄角之势。宋忠手握大权,又将驻守北平的永清左卫军调到彰德屯守,永清右卫军调至顺德守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的调动步步为营,就是要挟制燕王,让燕王失去战斗力,只能困在北平,甚至困在燕王宫里。朱棣自然更是心如明镜,但是当着宋忠的面,他以对外一贯风度翩翩尊贵的笑脸欢迎宋都督到他的护卫亲军中,请宋都督随意挑选他相中的将士,千万不要客气,能为朝廷出力,这是他燕王的荣幸。
暗中观察的袁忠彻在燕王退入寝宫后,告诉王爷说,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耿瓛颧骨插鬓,色如飞火,都将死于刀斧之下,给了朱棣不少宽慰。不过,老成的朱棣并未因此放松,而是更加抓紧了时间,借着鸡鸭鹅叫声的掩护,在地道中操练自己私下募集的八百壮士,打造兵器;同时加紧了暗中运作的力度,秘密囤积钱粮军需,悄无声息地扩大了北平垦荒的亩数,分配给街上已经寥寥无几的流离失所的人们,并继续不动声色地把其中的壮劳力招募到自己的军营里训练。诸如发义粮捐资赡养鳏寡孤独废疾等等燕王收买民心的举动,也是十几年如一日地继续毫不张扬地进行着。
对于燕王暗中对抗的手段,朝廷并不是毫无所知,建文皇帝不甘示弱,派出了二十四个朝廷官员充采访使分巡天下,其中北平采访使就派了两个人,一个是刑部尚书暴昭,二十四人中唯一的尚书,品阶最高的官员,另一个户部侍郎夏原吉和其他二十二人一样官阶;醉翁之意自然一目了然。
朱棣接见了暴昭和夏原吉之后,时候已经是三月底。他忙了整整一个月,起早贪黑,一面忙着对付朝廷,一面准备自己起兵诸事,事情繁重却处理得井井有条。沈若寥住在王宫里,发现燕王对事业有着极大的热情,事情越多越急,越是纷繁杂乱,他越是开心,越是投入,可以连日废寝忘食,竟然愈加精神矍铄,一旦完成了一件事情,立刻容光焕发,神清气爽,仿佛比吃了顿饱餐、睡了个好觉更加体力充沛,轻松畅美。
而燕王妃徐氏更是燕王不可或缺的得力贤内助,天天和王爷一起披星戴月,不光在生活起居上照看王爷细致入微,连大小军政之事也时时帮王爷出谋划策,颇有见解,不似一般女流之辈。王爷脾气倔犟,偶尔也会情绪暴躁,没有任何人敢说话,这个时候只要徐妃在旁婉言相劝,王爷却都能听进去,并且心情立刻大为好转。沈若寥对燕王妃暗生敬佩,发现她不仅像传说中太祖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一般温婉贤良,宽忍勤俭,有国母之风,更继承了其父中山王徐达的智慧和才能,做燕王妃真是再合适不过,做皇后则也许更加合适。相比之下,他所见过的另一个王妃娘娘——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则只能做个纯纯粹粹的藩王的王妃了。
四月的第一天,春光灿烂。朱棣把沈若寥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里。燕王怀里抱着两岁大的世孙朱瞻基,正和徐王妃一起教小男孩辨认书案上的文具,见沈若寥进来,便对孩子说道:
“瞻基,看谁来了?”
朱瞻基穿着世子妃专门为他缝制的丝绒的小褂子,看见沈若寥,脆生生地叫道:“若寥姑父——”一面在爷爷怀里扑腾起来,踹着小腿,非要沈若寥抱他。
朱棣把孩子交到沈若寥手臂中,沈若寥却毫无抱小孩子的经验,不知到底该如何是好,又怕把孩子摔了,又怕挤坏了孩子,简直一动不敢动;朱瞻基却毫不拘束,异常胆大,很快顺着他的胳膊爬了上去,骑到了肩膀上,一把将他的头巾扯了下来;吓得沈若寥更是不敢少动,生怕他摔下来,只能听凭他胡为。
一旁的徐妃看到他的狼狈相,走上前来把小男孩拽下来,温和地说道:
“瞻基,不能这么没大没小,都欺负到若寥姑父头上去了,回头秋儿姑姑看见了,又得胳肢你。咱们到这边玩来。”
她把朱瞻基抱到书案上,继续教他认文具。
看到孙子一把抓起一根大毛笔来,燕王和王妃都乐开了花。朱棣笑吟吟地回过头来,当着骆阳和马三保的面,对一边狼狈不堪正在系头巾的沈若寥说道:
“你看看你,怎么连抱孩子都不会?恐怕我整个大明也只有瞻基这样的小不点儿能在你的太岁头上动土了。在这儿住了些日子,感觉如何?有没有受委屈?”
沈若寥系好头巾,满脸通红地看了看一旁撒欢儿的朱瞻基,调侃道:“受谁的委屈?您和娘娘的没有,秋儿的倒是不少。再有就是那个小太岁的。”
“还不都是让你惯的?”朱棣笑道,“秋儿又怎么了,耍郡主脾气了?”
沈若寥道:“是啊,她是堂堂郡主,我拿她有什么办法;不过王爷您和娘娘一定得好好管管她,再这么下去,都要成干柴竹竿了,还天天叫嚣着要减肥;姑娘家瘦瘦巴巴有什么好看?现在远不如原来肉乎乎的可爱。”
朱棣龙眉一扬:“姑娘家的?她还是姑娘吗?”
沈若寥心里一惊,登时满脸涨得通红,张口结舌。徐妃望着他,含笑摇了摇头。不谙世事的朱瞻基也摇头晃脑插嘴道:“秋儿是姑姑,不是姑娘;秋儿姑姑是姑姑。”
朱棣皱眉笑道:“愣小子,你不说我也看得出来。秋儿嫁了你三个月,还跟个娃娃似的一点儿变化没有,走起路来恨不得蹦蹦跳跳的。想世子妃嫁给炽儿三个月的时候,瞻基已经在肚子里了,走到哪儿都小心翼翼的,坐立都有模有样,那才是为人妻子的样子。现在瞻基都这么大了,你看看你的媳妇,你丢不丢人?”
沈若寥难堪地低着头,结结巴巴道:“这不能怪她……”
“我没怪她,知道就是你这个傻小子犯愣整的妖蛾子,”朱棣道,“承安郡主是孤的女儿,一年之内,你得给我抱个外孙儿出来,是男是女我都赏你;瞻基现在太孤独了,有个表弟表妹陪他玩玩多好;要是见不着人,我就打你的屁股。”
沈若寥看着朱瞻基像个可爱的小白团子扶在爷爷奶奶手中,在宽大的书案上攥着毛笔活蹦乱跳,有些无奈地感叹道:“王爷,我都不着急,您着什么急啊……”
朱棣道:“废话;明天你们两个就离开我了,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能不急吗?”
沈若寥微微一愣:“什么?——王爷,您要赶我们走啊?”
朱棣笑道:“怎么,跟老岳丈家里住上瘾了?按制郡主嫁了人,我就该给你们置一座宅院,搬出王宫。永安郡主和永平郡主都是按制办的。袁容和李让也都有仪宾郎应有的俸禄。你倒好,从不跟我开口要钱,堂堂郡主和仪宾郎住在别人家里,还让人赶出来,到现在只能在宫里呆着,你就不能有点儿出息?”
沈若寥无地自容:“王爷,您一句话,我们搬出去就是了,很简单的。不过您还是别给我们置什么宅院了,现在军费开支都这么紧张,您和娘娘节衣缩食的钱不能浪费在这上面,何况秋儿只是有个郡主的名份而已,并没有实际的血统。受您的钱帛,我们于心有愧。”
朱棣道:“你为我做事,我总不能让你两个饿肚子露宿街头吧?这些都是应该的,你就别那么多顾虑了。我已经跟府库和道衍大师都说好了,呆会儿你就去找道衍大师要钱,房子就不再给你单盖了,应天大老远的,孤也不能在天子脚下动土啊。你自己去京师挑一座现成的买下,带着秋儿住进去。剩下的事我就不管了,你们自己安排。一年之内,给我抱个娃娃回来就成。”
沈若寥不可思议地问道:“……应——应天?”
朱棣微笑了:“很吃惊么?我要你带着秋儿去应天,住下来。这个近水楼台的月亮,我可不想拱手让了别人。”
沈若寥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天就动身出发去应天。”
朱棣点头道:“好样的。我给你十锭钞,就是你的全部盘缠加京城买房的资费。精打细算着花,多了没有了。”
“十锭?”沈若寥暗暗算了算,有些为难。十锭钞,曾经可以足够他和吕姜两个人吃三年;可是按照他和秋儿现在郡主仪宾的生活水准,又是在应天京城那般物价高昂的地方,顶多只够两个人活七八个月;他就是拼了命地节省,总不能委屈了爱好繁多又从没吃过苦的秋儿。至于买房子,那无论如何也是异想天开。
徐妃也开口问道:“殿下,十锭钞未免太委屈他们了吧?”
朱棣摇了摇头,望着沈若寥,微笑道:“怎么,为难么?假如你足够有本事的话,不但可以为我做一流的眼线,还可以为我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投入到军费上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沈若寥心里微微一动,豁然开朗:“王爷,您的意思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朱棣微笑道:“这回,你是靠天吃天。”
沈若寥眨眨眼睛,笑道:“既然这样,那您何不多省点儿呢?两锭钞就够啦。”
这回轮到朱棣发愣了。他吃惊地问道:“两锭?”
沈若寥自信地说道:“当然,如果我能成事,两锭足够。如果我不能成事,十锭也是白搭,最终还是都打了水漂浪费。与其多浪费八锭,还不如都给了军费,能增添多少军粮衣物呢。”
朱棣略一沉思,点头笑道:“好;那孤可就真的只给你两锭钞,拭目看我承安仪宾的本事了。”
沈若寥道:“王爷,这么重的担子,您就放心交给我了?济南城外那个故事,您就不觉得悬了马虎的?”
“咦?刚刚不是你夸下海口只要两锭就足能成事的吗?”朱棣惊奇地笑道。
“反正吹牛又不用上税,”沈若寥揶揄地笑道,“实在不行,钱花完了一无所成,两锭钞只当进京玩了一趟也值啊。我和秋儿是什么出息,您又不是不知道。”
朱棣笑道:“你明白就好。孤就知道你们两个进京肯定一门心思只顾玩。只不过你两个就是玩都会玩得和别人不一样,说不定反而更有收获呢。没把握的事情,孤是不会轻易冒险的。不过,你记住了,不管其它事情你做得怎么样,有一个任务,你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地完成。”
“王爷吩咐。”
朱棣缓缓道:“把我三个儿子毫发无伤地弄回来。”
沈若寥早知道先前朱棣在天子和方孝孺面前口口声声说让三个王子在京师学习直至卒业的话是逢场作戏,他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王爷……?”
“三个王子必须回来。”朱棣说道,“这就是你的任务。至于用什么办法,什么手段,你来想辙。需要我配合你做什么,你随时写密信告诉我。”
沈若寥叹道:“好吧,我尽量就是。”
“不是要你尽量,而是要你必须。”朱棣冷淡而威严地说道:“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等着,我要你好受。”
燕王还是第一次给自己下死命令。沈若寥也是长这么大,头一次接到这种死任务。他想了想,点头道:
“我明白。王爷等我的好消息就是。”
朱棣点头道:“这我就放心了。我会派三个人随你到京师,专门负责递送你给我的每一封密报。非到你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三个人平时与你不会有任何往来。你要每十天给我一份报告,该说些什么你心里有数。日夜兼程,快马加鞭,三个人总会有两个在京师待命。所以,遇到紧急事件,特殊情况,你还可以即时连送两份密报给我。至于你们之间怎么联络,用什么样的暗号,你自己和他们商议。你还是很会算计的,我就用不着管那么细了。”
“我明白;王爷放心就是。”
燕王这才放松下来,微笑道:“上一次去应天,你跟着孤该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有什么收获没有?”
沈若寥想了想。“在您身边,确实大开眼界了。不过,咱们会过的那几个朝廷官员,也让我很长见识。原先听说天子手下都是书呆子,一个秀才朝廷不能打理江山。遇到铁鼎石后,我已经觉得这句话颇失其实了。现在又有了比铁鼎石更有才华的卓敬。练子宁、黄观和郭任个个都是人才,方先生也绝对是中坚力量。还有魏国公这样的大将。这个天下,远不是传说中那般易得啊。”
朱棣道:“那是当然;天下岂可轻易得之,来得太容易,就会不知珍惜,反而将万民苍生都拖入长久的灾难,失天下也就会更容易,就好像五代十国一样。”
“不过,以王爷的实力,还是略胜朝廷一筹的,”沈若寥微笑道。
朱棣也微笑了:“我想得的天下,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空壳江山。我要这些治国人才都完好无损地归属我。这是不是不太可能?”
沈若寥想了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