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好事多磨 (2/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舛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款曲,重用私人等等。连带的又说了一大堆这些边军将领,惯常就喜欢谎报冒领军功,制置使司还需详加勘验,如有违制应当严惩云云。
总之看起来就是专检不好听的讲,但要说刘宗申这是刻意唱反调也不尽然。虽然他也不是什么秉公执法之辈,但却不至于去找魏兴龙的麻烦。只是因为他看着这事觉得蹊跷,就有啥说啥罢了。
刘宗申这只是无心之举,但开了这个头以后,却又牵出了云顶城守将姚世安,也跟着一块儿上书附和,这就变成有心之举了。
按理说这姚世安也是武人出生,本不应该相互为难,只是他与当时的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的谢方叔之侄多有来往。事情就巧在这个谢方叔与右丞相赵葵不大对付,而这个赵葵正是余玠的老师,说起他俩的矛盾,也不过是眼看郑清之就要退休,都眼巴巴的盯着左丞相的位置罢了。
所以刘宗申跳出来发难只是狐假虎威,而他姚世安跟着附和就是在添乱了。
就这样,本来余相公只是想借着这一事迹,大力宣传一番。
一来提振下军民士气,二来也能为后续的军事行动铺路。决计不希望演变为地方官员拿着话柄,便从中挑刺掰扯。
本来是件喜事,何必搞成了乌烟瘴气的口水战?
所以刘姚二人的表现,自然也令余玠恼火异常。
既然调子定了,肯定就要坚决贯彻,大力执行。所以余相公也不想搭理他们如何说道,心知这种事只要扯上了就会没完没了。干脆便把刘姚二人的札子束之高阁,不再回复。只吩咐账下的参议厅立即派人前往隆庆府,加紧勘验军获,拟出封赏的呈状报给枢院和兵部。
至于旁人如何,等北伐结束,再回来慢慢收拾!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勘验完毕,定下了赏格。
由制置司库出缗钱五千一百七十贯,犒赏魏兴龙所部将士,折抵战马军获。
全军士兵尽迁一资,带伤者迁两资,曹魏二人迁三资,冯庆由于重伤迁四资。及游奕军统制南永忠,副统制段元鉴各迁一资,着游奕军加编一马军指挥员额,由魏兴龙充任正将、曹文宏任副将,算是皆大欢喜的局面。(迁几资,代表散官阶级升几级,武散官从太尉至承信郎为止,共五十二级)
至于宁远,既然刘宗申都看出了不寻常,难道说余玠能没有疑惑?只是这位相公处事老成,不愿挫伤边军将士热情,特别那曹文宏,又属忠烈之后,想来也不至于谎报。这其中的端倪,需得暗中探查,弄明白了才好给出定论。
所以这边参议厅还在忙活军赏的事情,那头余玠已经指使自己的亲信朱文炳,以个人的名义,召宁远至重庆府招贤馆一叙,一来如果这个宁远当真只是个酒囊饭袋,肯定也逃不出朱文炳的法眼,届时由他上书附和刘宗申的意见,自己就顺水推舟罢议此事,以免得罪曹魏二人。
但如果宁远当真有才,就由朱文炳举荐,无论曹文宏的功状有没有水分,都可以重用无妨。因为这招贤馆本来就是余玠亲设的机构,专门用来招揽蜀地人才,回头有了这层关系,还可以把宁远充做自己的门生,何乐而不为?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款曲,重用私人等等。连带的又说了一大堆这些边军将领,惯常就喜欢谎报冒领军功,制置使司还需详加勘验,如有违制应当严惩云云。
总之看起来就是专检不好听的讲,但要说刘宗申这是刻意唱反调也不尽然。虽然他也不是什么秉公执法之辈,但却不至于去找魏兴龙的麻烦。只是因为他看着这事觉得蹊跷,就有啥说啥罢了。
刘宗申这只是无心之举,但开了这个头以后,却又牵出了云顶城守将姚世安,也跟着一块儿上书附和,这就变成有心之举了。
按理说这姚世安也是武人出生,本不应该相互为难,只是他与当时的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的谢方叔之侄多有来往。事情就巧在这个谢方叔与右丞相赵葵不大对付,而这个赵葵正是余玠的老师,说起他俩的矛盾,也不过是眼看郑清之就要退休,都眼巴巴的盯着左丞相的位置罢了。
所以刘宗申跳出来发难只是狐假虎威,而他姚世安跟着附和就是在添乱了。
就这样,本来余相公只是想借着这一事迹,大力宣传一番。
一来提振下军民士气,二来也能为后续的军事行动铺路。决计不希望演变为地方官员拿着话柄,便从中挑刺掰扯。
本来是件喜事,何必搞成了乌烟瘴气的口水战?
所以刘姚二人的表现,自然也令余玠恼火异常。
既然调子定了,肯定就要坚决贯彻,大力执行。所以余相公也不想搭理他们如何说道,心知这种事只要扯上了就会没完没了。干脆便把刘姚二人的札子束之高阁,不再回复。只吩咐账下的参议厅立即派人前往隆庆府,加紧勘验军获,拟出封赏的呈状报给枢院和兵部。
至于旁人如何,等北伐结束,再回来慢慢收拾!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勘验完毕,定下了赏格。
由制置司库出缗钱五千一百七十贯,犒赏魏兴龙所部将士,折抵战马军获。
全军士兵尽迁一资,带伤者迁两资,曹魏二人迁三资,冯庆由于重伤迁四资。及游奕军统制南永忠,副统制段元鉴各迁一资,着游奕军加编一马军指挥员额,由魏兴龙充任正将、曹文宏任副将,算是皆大欢喜的局面。(迁几资,代表散官阶级升几级,武散官从太尉至承信郎为止,共五十二级)
至于宁远,既然刘宗申都看出了不寻常,难道说余玠能没有疑惑?只是这位相公处事老成,不愿挫伤边军将士热情,特别那曹文宏,又属忠烈之后,想来也不至于谎报。这其中的端倪,需得暗中探查,弄明白了才好给出定论。
所以这边参议厅还在忙活军赏的事情,那头余玠已经指使自己的亲信朱文炳,以个人的名义,召宁远至重庆府招贤馆一叙,一来如果这个宁远当真只是个酒囊饭袋,肯定也逃不出朱文炳的法眼,届时由他上书附和刘宗申的意见,自己就顺水推舟罢议此事,以免得罪曹魏二人。
但如果宁远当真有才,就由朱文炳举荐,无论曹文宏的功状有没有水分,都可以重用无妨。因为这招贤馆本来就是余玠亲设的机构,专门用来招揽蜀地人才,回头有了这层关系,还可以把宁远充做自己的门生,何乐而不为?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