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4-2023)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点透视
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
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将会迎来几个重要的转折点: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跃居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行业;整个服务业比重将在2017年左右突破50%;2022年前后,社会服务业比重也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
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升级、民生财政投入加大等因素的推动下,2014年中国服务业在新的台阶上将延续较快发展势头,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47.2%左右。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服务业提速发展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营改增”作为贯穿“十二五”及更长时间的改革举措,将会降低服务行业总体税负,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投资意愿,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本章根据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新变化,对长期预测进行了修正,并展望了未来十年服务业增长前景及2014年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章还对“营改增”目前的试点情况及未来全面完成后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回顾
在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的背景下,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服务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这是继2011年服务业上升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之后,服务业发展迈上的又一新台阶。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长态势非常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62204亿元,同比增长8.3%,分别比GDP和第二产业增速高出0.6和0.5个百分点,实现了近年来难得的“双超越”。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是新世纪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三二一”的格局。
“营改增”试点双扩围助推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经过一年多试点,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正式在全国推开,广播影视服务也被纳入试点范围。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共有试点纳税人259.4万户,其中一般纳税人46.7万户、小规模纳税人212.7万户;合计减税1025.1亿元,其中前7个月先期试点的9省市减税507.5亿元、试点扩围后4个月减税517.6亿元。预计2013年减税总额超过1200亿元。
“营改增”后,试点纳税人购进原材料、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大大提高了企业更新设备、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13年,不少试点行业的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其中,管道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9%、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7%,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7和4.7个百分点;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8月份以后转负为正,全年同比增长8.2%。
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业态进一步发展
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服务业内部分工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中衍生出许多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业态。
以其中发展较快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为例,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0.7万亿,同比增长33.5%。其中网购交易额1.8万亿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与往年不同,2013年是传统企业走向电子商务的爆发期,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已现雏形。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成为最活跃的增长热点。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059.8亿元,同比增幅达81.2%。在这其中,手机搜索、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移动教育、移动医疗、手机在线支付、可穿戴设备等呈高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服务业在不同领域、层面的拓展延伸,推动了这一新兴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还催生出很多专业化分工并蕴含网络效应的新兴服务业态。
除此之外,健康服务业、节能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同时,地理信息、O2O(Online to Offline)、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并获得快速发展。
部分新兴服务贸易呈快速发展势头
2013年1~11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增速高于货物贸易,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预计2013年全年超过5200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三位。
从贸易结构看,尽管传统服务贸易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且仍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逆差来源。但部分新兴服务贸易增长更为迅猛。前11个月,咨询服务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192亿美元和191亿美元,同比增幅均为16%。这些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培育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展望
根据2013年新的变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长期预测进行修正,预计2017年前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突破50%,2023年上升至57.2%左右。
分析框架的修正及更新
对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是依据典型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典型事实,结合中国人均GDP(以1990年国际元衡量)的预测值,对照这些国家在相近收入水平上的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以其均值作为中国该四类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基本走势。在此基础上,综合影响这四类服务业的其他主要因素(二次产业的比重、城镇化率等),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和修正。最后,加总前述的四类服务业比重预测值,得到整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动趋势。
由于采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后,统计口径将会有所调整,目前还无法获得完整的服务业分行业统计数据,无法归类得到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只能利用已公布的服务业内部代表性行业占GDP的比重,结合其在四类服务业中占比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推算。
2013年,流通性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快,占GDP的比重达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重为4.8%,也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增速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为5.9%,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以社会服务业为主、也包含了部分个人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其他服务业占GDP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个人服务业中的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比重为2%,与上年持平。
总体来看,与2013年初的预测相比,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实际水平大体符合预期,流通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实际水平则比预测值稍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态势进一步确立。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7%。尽管经济仍在可承受的增长“下限”之上,但工业增长动力疲弱,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回落1.4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随二产比重的回落而快速上升。二是部分服务行业“营改增”的影响。根据试点地区的效果估算,试点行业全国扩围后,对于2013年四季度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服务相对价格涨幅更为明显。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相对缓慢,因此许多服务行业的工资上涨更多地表现为价格较快上涨,即所谓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2013年,不少服务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工成本明显上升;但同时PPI则持续低迷,全年同比下跌1.9%。服务部门与工业部门价格走势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扩大了以现价增加值衡量的服务产出比重。
以2013年修正后的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为基准,按照前述分析框架,预测2014~202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
2014~2023年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从结果上看,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2017年前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突破50%,2023年达到57.2%左右。流通性服务业比重小幅上升后趋于回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预计2014年超过前者,成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行业;个人服务业比重稳中微升;社会服务业比重则呈逐步提高的趋势,预计2022年前后,社会服务业比重也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
2014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
2014年,受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升级、民生财政投入加大等因素的推动,中国服务业在新的台阶上将延续较快发展势头,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47.2%左右。
深化改革将进一步催生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将为服务业提速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特别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会逐步理顺服务业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将会促进各类服务主体的充分竞争,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及社会治理体制,将会加快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业态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业生产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也将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积累新经验。
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被纳入了“营改... -->>
要点透视
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
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将会迎来几个重要的转折点: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跃居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行业;整个服务业比重将在2017年左右突破50%;2022年前后,社会服务业比重也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
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升级、民生财政投入加大等因素的推动下,2014年中国服务业在新的台阶上将延续较快发展势头,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47.2%左右。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服务业提速发展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营改增”作为贯穿“十二五”及更长时间的改革举措,将会降低服务行业总体税负,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投资意愿,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本章根据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新变化,对长期预测进行了修正,并展望了未来十年服务业增长前景及2014年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章还对“营改增”目前的试点情况及未来全面完成后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回顾
在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的背景下,201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服务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这是继2011年服务业上升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之后,服务业发展迈上的又一新台阶。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长态势非常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62204亿元,同比增长8.3%,分别比GDP和第二产业增速高出0.6和0.5个百分点,实现了近年来难得的“双超越”。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是新世纪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三二一”的格局。
“营改增”试点双扩围助推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经过一年多试点,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正式在全国推开,广播影视服务也被纳入试点范围。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共有试点纳税人259.4万户,其中一般纳税人46.7万户、小规模纳税人212.7万户;合计减税1025.1亿元,其中前7个月先期试点的9省市减税507.5亿元、试点扩围后4个月减税517.6亿元。预计2013年减税总额超过1200亿元。
“营改增”后,试点纳税人购进原材料、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大大提高了企业更新设备、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13年,不少试点行业的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其中,管道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9%、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7%,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7和4.7个百分点;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8月份以后转负为正,全年同比增长8.2%。
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业态进一步发展
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服务业内部分工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中衍生出许多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业态。
以其中发展较快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为例,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0.7万亿,同比增长33.5%。其中网购交易额1.8万亿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与往年不同,2013年是传统企业走向电子商务的爆发期,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已现雏形。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成为最活跃的增长热点。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059.8亿元,同比增幅达81.2%。在这其中,手机搜索、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移动教育、移动医疗、手机在线支付、可穿戴设备等呈高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服务业在不同领域、层面的拓展延伸,推动了这一新兴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还催生出很多专业化分工并蕴含网络效应的新兴服务业态。
除此之外,健康服务业、节能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同时,地理信息、O2O(Online to Offline)、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并获得快速发展。
部分新兴服务贸易呈快速发展势头
2013年1~11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增速高于货物贸易,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预计2013年全年超过5200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三位。
从贸易结构看,尽管传统服务贸易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且仍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逆差来源。但部分新兴服务贸易增长更为迅猛。前11个月,咨询服务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192亿美元和191亿美元,同比增幅均为16%。这些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培育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展望
根据2013年新的变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长期预测进行修正,预计2017年前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突破50%,2023年上升至57.2%左右。
分析框架的修正及更新
对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是依据典型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典型事实,结合中国人均GDP(以1990年国际元衡量)的预测值,对照这些国家在相近收入水平上的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以其均值作为中国该四类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基本走势。在此基础上,综合影响这四类服务业的其他主要因素(二次产业的比重、城镇化率等),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和修正。最后,加总前述的四类服务业比重预测值,得到整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动趋势。
由于采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后,统计口径将会有所调整,目前还无法获得完整的服务业分行业统计数据,无法归类得到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只能利用已公布的服务业内部代表性行业占GDP的比重,结合其在四类服务业中占比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推算。
2013年,流通性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快,占GDP的比重达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重为4.8%,也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增速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为5.9%,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以社会服务业为主、也包含了部分个人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其他服务业占GDP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个人服务业中的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比重为2%,与上年持平。
总体来看,与2013年初的预测相比,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实际水平大体符合预期,流通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实际水平则比预测值稍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态势进一步确立。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7%。尽管经济仍在可承受的增长“下限”之上,但工业增长动力疲弱,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回落1.4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随二产比重的回落而快速上升。二是部分服务行业“营改增”的影响。根据试点地区的效果估算,试点行业全国扩围后,对于2013年四季度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服务相对价格涨幅更为明显。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相对缓慢,因此许多服务行业的工资上涨更多地表现为价格较快上涨,即所谓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2013年,不少服务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工成本明显上升;但同时PPI则持续低迷,全年同比下跌1.9%。服务部门与工业部门价格走势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扩大了以现价增加值衡量的服务产出比重。
以2013年修正后的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为基准,按照前述分析框架,预测2014~2023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
2014~2023年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从结果上看,未来十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2017年前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突破50%,2023年达到57.2%左右。流通性服务业比重小幅上升后趋于回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预计2014年超过前者,成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行业;个人服务业比重稳中微升;社会服务业比重则呈逐步提高的趋势,预计2022年前后,社会服务业比重也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
2014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
2014年,受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升级、民生财政投入加大等因素的推动,中国服务业在新的台阶上将延续较快发展势头,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47.2%左右。
深化改革将进一步催生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将为服务业提速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特别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会逐步理顺服务业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将会促进各类服务主体的充分竞争,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及社会治理体制,将会加快新兴服务行业和服务业态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业生产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也将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积累新经验。
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被纳入了“营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