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重生之神级备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帝,他不是糊涂人,他是明白人。他马上就明白了曹操的这样一份用心。当然这个时候我估计汉献帝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的。怎么理解的:大大的忠臣,这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忠臣,看来我们汉家的这个国运恐怕是要仪仗曹某人了。这是我猜测的,我觉得这个猜测还是合逻辑的。他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动和这样一种想法。
曹操的殷勤让汉献帝十分感动。他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这虽然是虚衔,但曹操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做事情师出有名,在政治上大大地捞了一把。这让其他诸侯十分眼红。那么,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袁绍又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呢?
袁绍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反应慢,我们将来讲官渡之战的时候我还要讲这一点,袁绍和曹操比他的反应总是晚半拍。曹操一抢先袁绍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以后仗着他人多势众,他也提出来说他也要迎奉皇帝,他说皇帝不能住在洛阳,洛阳已经被董卓毁掉了;也不能住在许县,许县那个地方不好,地势很低,很潮湿,我们皇上住那儿不舒服,应该把他移到甄城来,就是移到袁绍的地盘来,准备和曹操共享这一张王牌。曹操听了以后肚子里好笑,我到手的肥肉说分一口给你,有这么好的事吗?嘴巴上不能这样说,于是曹操用皇帝的名义下一道诏书,一本正经地教训了袁绍一番,说袁绍啊,你确实兵多将广,你也确实实力雄厚,那么朕流离失所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你来勤王啊?怎么一天到晚看见你不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攻击别人啊?你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何在啊?袁绍也清楚这个东西就是曹操写的,那不会是皇帝写的,但是是皇帝的名义盖了皇帝的印发出来,只好写一封检讨书。你说这不是政治上他又吃了一亏吗?
......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汉献帝建安元年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的曹操我个人认为,他还刚刚完成一个转变,就是由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将领,转变为一个政治成熟的乱世英雄。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个时候的曹操还不是奸雄,是英雄,他还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为了这一点,他要维护现任皇帝,因为现任皇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但是你要说曹操这个时候是一点个人野心都没有,这个恐怕也不实事求是。据一条不太可靠的史料是这样说的,当时有一个太史令,就是王朝的史官,叫做王立的,就老去跟汉献帝说,说天命是要更改的啊,我是历史学家啊,我懂历史,历史的规律就是什么呢?就是天命靡长,这个老天爷它不会总是喜欢某些人的,或者某个家族的,据我这个懂历史的人看呢,这个天命现在要由汉移到魏了,将来能够安天下的不是姓刘的是姓曹的了。老在说,结果曹操有一天就把他请到旁边,拉着他的手说,说我知道先生是一个忠臣,但是天道微妙,天机不可泄漏,还是少说一点吧。那么这条材料我认为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如果就有人说是魏要取代汉,我总觉得不太可靠,但是你说曹操这个时候一丁点这个心思都没有,恐怕也很难讲。总而言之,就是曹操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盘里面,自己位居三公以后,随着他的实力的强大,随着他敌人逐渐地消亡,他的野心也是开始在膨胀。估计曹操后来变得越来越专横,越来越跋扈,越来越霸道,越来越不把皇帝当皇帝,于是终于发生了衣带诏案件。
这个事情的案发时间是建安五年的正月,挑头的人就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据说董承从汉献帝手上接过了一个腰带,腰带里有一封密诏,密诏要他去杀了曹操。这个事情后来被曹操发现了以后,把董承这一伙全部杀了,刘备逃之夭夭,刘备据说也是参加了密谋的。那么这个事情,《三国演义》是大做了文章的,因为《三国演义》它是要反曹操的,逮住这个事情章的,但是正史上只有寥寥几行字,而且也有历史学家提出质疑。那么我觉得至少这个事情可以说明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形同虚设的皇帝他还是管用的,当时这些人要做什么事情他都要打皇帝的旗号,在朝的像曹操这样的人他就逼着皇帝下达对自己有利的诏书,那些反对曹操的人只好宣称自己有皇帝的密诏,反正曹操手上拿的是公开的诏书,反对派手上拿的是秘密的诏书,每个人都说我得到了皇帝的授权,可见皇帝还是有用的。第二个说明了曹操这个时候野心开始膨胀,对皇帝的侍奉和尊崇已经开始变得言不由衷。
那么这个过程完全是曹操有计划、有预谋地在完成呢,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呢?这个实话说,也搞不清。如果确有衣带诏一事,说明汉献帝恐怕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为这个皇帝从来没有过过舒坦日子,应该说是早就学会了忍气吞声,如果不是太不像话,他不至于冒此风险。那么这件事情往往是用来证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证据,既然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够很清楚地把它坐实了,我们也不能够很清楚地坐实曹操这个时候究竟是奉天子还是挟天子。
其实在我看来,奉天子和挟天子在曹操这里不矛盾,而且曹操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利用这面旗帜,或者说利用这张王牌来最大限度地广纳人才,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全国招贤。而当时国内的人才基本上都愿意到许都去,因为毕竟到许都去说起来是在中央做事情,它至少第一个有面子,第二个比较名正言顺。结果是什么样呢?是官位是国家的,人才是自己的,曹操做了一笔大大合算的买卖。现在我们知道曹操把现任皇帝弄到他的地盘上以后,他就获得了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源,他的本钱翻倍地增长。于是,他一支手高高地举起维护王室、保卫皇帝这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另一只手从背后悄悄地拔出了刀子,而且出手极快,他要用这把刀荡平四海、一统九州,实现他九合诸侯、统一中国的理想。那么曹操他顺利吗?请看下集,鬼使神差。
而易中添,在这一集中,也是非常巧妙的阐述了,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各地军阀在乱世中,对待皇帝的方式,会引发如何的后果。
而事实证明。曹操无疑是利用这一点,在战争中为自己谋取到了很多利益。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一系列图谋,也是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未完待续。。)--+15551163-->
帝,他不是糊涂人,他是明白人。他马上就明白了曹操的这样一份用心。当然这个时候我估计汉献帝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的。怎么理解的:大大的忠臣,这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忠臣,看来我们汉家的这个国运恐怕是要仪仗曹某人了。这是我猜测的,我觉得这个猜测还是合逻辑的。他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动和这样一种想法。
曹操的殷勤让汉献帝十分感动。他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这虽然是虚衔,但曹操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做事情师出有名,在政治上大大地捞了一把。这让其他诸侯十分眼红。那么,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袁绍又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呢?
袁绍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反应慢,我们将来讲官渡之战的时候我还要讲这一点,袁绍和曹操比他的反应总是晚半拍。曹操一抢先袁绍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以后仗着他人多势众,他也提出来说他也要迎奉皇帝,他说皇帝不能住在洛阳,洛阳已经被董卓毁掉了;也不能住在许县,许县那个地方不好,地势很低,很潮湿,我们皇上住那儿不舒服,应该把他移到甄城来,就是移到袁绍的地盘来,准备和曹操共享这一张王牌。曹操听了以后肚子里好笑,我到手的肥肉说分一口给你,有这么好的事吗?嘴巴上不能这样说,于是曹操用皇帝的名义下一道诏书,一本正经地教训了袁绍一番,说袁绍啊,你确实兵多将广,你也确实实力雄厚,那么朕流离失所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你来勤王啊?怎么一天到晚看见你不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攻击别人啊?你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何在啊?袁绍也清楚这个东西就是曹操写的,那不会是皇帝写的,但是是皇帝的名义盖了皇帝的印发出来,只好写一封检讨书。你说这不是政治上他又吃了一亏吗?
......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汉献帝建安元年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的曹操我个人认为,他还刚刚完成一个转变,就是由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将领,转变为一个政治成熟的乱世英雄。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个时候的曹操还不是奸雄,是英雄,他还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为了这一点,他要维护现任皇帝,因为现任皇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但是你要说曹操这个时候是一点个人野心都没有,这个恐怕也不实事求是。据一条不太可靠的史料是这样说的,当时有一个太史令,就是王朝的史官,叫做王立的,就老去跟汉献帝说,说天命是要更改的啊,我是历史学家啊,我懂历史,历史的规律就是什么呢?就是天命靡长,这个老天爷它不会总是喜欢某些人的,或者某个家族的,据我这个懂历史的人看呢,这个天命现在要由汉移到魏了,将来能够安天下的不是姓刘的是姓曹的了。老在说,结果曹操有一天就把他请到旁边,拉着他的手说,说我知道先生是一个忠臣,但是天道微妙,天机不可泄漏,还是少说一点吧。那么这条材料我认为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如果就有人说是魏要取代汉,我总觉得不太可靠,但是你说曹操这个时候一丁点这个心思都没有,恐怕也很难讲。总而言之,就是曹操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盘里面,自己位居三公以后,随着他的实力的强大,随着他敌人逐渐地消亡,他的野心也是开始在膨胀。估计曹操后来变得越来越专横,越来越跋扈,越来越霸道,越来越不把皇帝当皇帝,于是终于发生了衣带诏案件。
这个事情的案发时间是建安五年的正月,挑头的人就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据说董承从汉献帝手上接过了一个腰带,腰带里有一封密诏,密诏要他去杀了曹操。这个事情后来被曹操发现了以后,把董承这一伙全部杀了,刘备逃之夭夭,刘备据说也是参加了密谋的。那么这个事情,《三国演义》是大做了文章的,因为《三国演义》它是要反曹操的,逮住这个事情章的,但是正史上只有寥寥几行字,而且也有历史学家提出质疑。那么我觉得至少这个事情可以说明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形同虚设的皇帝他还是管用的,当时这些人要做什么事情他都要打皇帝的旗号,在朝的像曹操这样的人他就逼着皇帝下达对自己有利的诏书,那些反对曹操的人只好宣称自己有皇帝的密诏,反正曹操手上拿的是公开的诏书,反对派手上拿的是秘密的诏书,每个人都说我得到了皇帝的授权,可见皇帝还是有用的。第二个说明了曹操这个时候野心开始膨胀,对皇帝的侍奉和尊崇已经开始变得言不由衷。
那么这个过程完全是曹操有计划、有预谋地在完成呢,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呢?这个实话说,也搞不清。如果确有衣带诏一事,说明汉献帝恐怕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为这个皇帝从来没有过过舒坦日子,应该说是早就学会了忍气吞声,如果不是太不像话,他不至于冒此风险。那么这件事情往往是用来证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证据,既然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够很清楚地把它坐实了,我们也不能够很清楚地坐实曹操这个时候究竟是奉天子还是挟天子。
其实在我看来,奉天子和挟天子在曹操这里不矛盾,而且曹操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利用这面旗帜,或者说利用这张王牌来最大限度地广纳人才,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全国招贤。而当时国内的人才基本上都愿意到许都去,因为毕竟到许都去说起来是在中央做事情,它至少第一个有面子,第二个比较名正言顺。结果是什么样呢?是官位是国家的,人才是自己的,曹操做了一笔大大合算的买卖。现在我们知道曹操把现任皇帝弄到他的地盘上以后,他就获得了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源,他的本钱翻倍地增长。于是,他一支手高高地举起维护王室、保卫皇帝这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另一只手从背后悄悄地拔出了刀子,而且出手极快,他要用这把刀荡平四海、一统九州,实现他九合诸侯、统一中国的理想。那么曹操他顺利吗?请看下集,鬼使神差。
而易中添,在这一集中,也是非常巧妙的阐述了,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各地军阀在乱世中,对待皇帝的方式,会引发如何的后果。
而事实证明。曹操无疑是利用这一点,在战争中为自己谋取到了很多利益。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一系列图谋,也是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未完待续。。)--+1555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