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贫农大魔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妮儿诧异地望着姚爷爷,这些话也敢嘀咕出来,敢质疑伟大的政策,他不是应该如其他人一样超级狂热吗?
妮儿小大人似的,拍拍他的肩膀,奶声奶气地叫道,“爷爷……”
“呃……”姚爷爷回过神儿来,“现在话都不能随便说了。”
“妮儿!饿不饿!爷爷给你拿核桃酥。”姚爷爷转身拉开炕头柜的抽屉,从里面拿出核桃酥,递给了妮儿,“吃吧!”
妮儿没有接,却说,“一半儿。”
“好好,掰一半。”姚爷爷把核桃酥掰开一半,一半递给了妮儿。
“这是你娘教你的一半吗?”姚爷爷摇头轻笑道。
“爷爷吃!”妮儿奶声奶气地说道。
“好好,你也吃。”姚爷爷笑着把手中的另一半放回了炕头柜里。
这个连幼梅给妮儿吃点心、糕点,都是掰开了一半儿,一来怕她吃不完,二来点心不是正餐,吃多了就无法吃正餐了,不能惯她这个坏毛病。
妮儿乖乖的咬了了一口,核桃酥属干性点心,酥,脆,甜好吃。核桃酥可是南北老少皆宜,其实更得老人的欢喜,不费牙口。
吃,是春节的重要内容,再“革命”,百姓仍是要吃的。物质严重匮乏年月,政府用不着提倡“节约”,百姓也非常“节约”,一家几口人,买上二斤肉、几斤萝卜白菜,再加上平时攒下的鸡蛋,七拼八凑,做上几个菜,饱餐一顿,就算过了年。杀上一只鸡,钓上两条鱼,哦!很奢侈哟。
今儿还有了意外之喜,过年了这个不能买。那个不能要,只能在吃上下点儿功夫了。
姚长海托人买了一个猪头,这个可是稀罕物,很难买的。一家子围坐在炕桌上整整吃了一个年关。餐桌上有猪耳朵、猪舌头、猪头肉,配上几个素菜,再加上姚爷爷酿的苞谷酒,觉得非常丰盛。猪头比猪肉便宜,一个十来斤重的猪头,只需几块钱,真是价廉味丰,物超所值。
刘姥爷叹道:“今年这个春节,算是过足肉瘾了。”
“是啊!吃菜、吃菜。”姚爷爷招呼道。
姚湾村家家户户点上了煤油灯,漆黑的夜里。扬扬洒洒的雪花飘落,为春节点上一抹亮色。
这一年祖国上下,全国人民都是响应“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在厂里参加“大会战”的。就是“革命群众”三十儿晚上不休息,义务加班大干快上抓生产。
县城里的刘淑英点着灯,傍晚独自包饺子。吃饺子,吃完了还得去邮局值班。
可真是冷清啊!城里家家户户都这样,家里人多还能感觉热乎些,人少就没有一点人气,不如农村热闹。虽然是革命化的春节,但该杀猪杀猪,该准备的还得准备。虽然没啥好吃好喝的。人气不缺。
但是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过年的气氛。家家大门上不贴“招财进宝”和“福”字。没有哪家敢在年夜饭前为家里的祖先点烛焚香,摆上碗筷,供上六七个菜,磕头祭祖。
虽然不准放鞭炮,但鞭炮买了孩子们拿了出去。拆成一个个的,有了第一个放鞭炮,就有其他的跟随者。
且大人们睁一眼闭一眼,鞭炮这玩意儿应节的且又不耐放,受潮了。可就废了。
所以村子里响起单个蹦的鞭炮声,虽然这个年冷清,但孩子们最开心,他们从来没有放鞭炮放的这么过瘾。
过年虽然和以前比冷清了许多,但家里的大人还是尽量的让孩子们这个年过得热闹。
姚湾村没有通电,吃完了团圆饭和饺子,姚爷爷就拿出一小段、珍贵的、平时不舍得用的“洋蜡”,大家把蜡烛叫作洋蜡,把火柴叫作洋火,把压井叫作洋井,把白铁叫作洋铁,把香烟叫作洋烟,粘到一个空罐头瓶子里,然后拴上绳子木棍,一个透明的、简简单单的灯笼就做成了。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这时,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开始三五成群的跑到一起,嬉戏着,追逐着,放着小鞭炮,掏出自家用野甜菜熬制的“糖稀”,相互显摆着,再吵吵闹闹接近半夜,才回家守夜。
尽管不如以前的年过的热闹,但孩子们年依然过的热闹、有趣,且永远不会忘记。
刚刚解放后的春节是庆祝国人站起来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春节,50年代的春节是“劳动最美”,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四要四不要”的春节。而进入60年代,“革命化春节”成了流行语,年味儿也充满了革命。
年三十的守夜,革命歌曲显然比去年唱得更多,嗓门也响亮,村子里一个赛一个。
今年就连姚爷爷、姚奶奶也唱了起来。
“太... -->>
妮儿诧异地望着姚爷爷,这些话也敢嘀咕出来,敢质疑伟大的政策,他不是应该如其他人一样超级狂热吗?
妮儿小大人似的,拍拍他的肩膀,奶声奶气地叫道,“爷爷……”
“呃……”姚爷爷回过神儿来,“现在话都不能随便说了。”
“妮儿!饿不饿!爷爷给你拿核桃酥。”姚爷爷转身拉开炕头柜的抽屉,从里面拿出核桃酥,递给了妮儿,“吃吧!”
妮儿没有接,却说,“一半儿。”
“好好,掰一半。”姚爷爷把核桃酥掰开一半,一半递给了妮儿。
“这是你娘教你的一半吗?”姚爷爷摇头轻笑道。
“爷爷吃!”妮儿奶声奶气地说道。
“好好,你也吃。”姚爷爷笑着把手中的另一半放回了炕头柜里。
这个连幼梅给妮儿吃点心、糕点,都是掰开了一半儿,一来怕她吃不完,二来点心不是正餐,吃多了就无法吃正餐了,不能惯她这个坏毛病。
妮儿乖乖的咬了了一口,核桃酥属干性点心,酥,脆,甜好吃。核桃酥可是南北老少皆宜,其实更得老人的欢喜,不费牙口。
吃,是春节的重要内容,再“革命”,百姓仍是要吃的。物质严重匮乏年月,政府用不着提倡“节约”,百姓也非常“节约”,一家几口人,买上二斤肉、几斤萝卜白菜,再加上平时攒下的鸡蛋,七拼八凑,做上几个菜,饱餐一顿,就算过了年。杀上一只鸡,钓上两条鱼,哦!很奢侈哟。
今儿还有了意外之喜,过年了这个不能买。那个不能要,只能在吃上下点儿功夫了。
姚长海托人买了一个猪头,这个可是稀罕物,很难买的。一家子围坐在炕桌上整整吃了一个年关。餐桌上有猪耳朵、猪舌头、猪头肉,配上几个素菜,再加上姚爷爷酿的苞谷酒,觉得非常丰盛。猪头比猪肉便宜,一个十来斤重的猪头,只需几块钱,真是价廉味丰,物超所值。
刘姥爷叹道:“今年这个春节,算是过足肉瘾了。”
“是啊!吃菜、吃菜。”姚爷爷招呼道。
姚湾村家家户户点上了煤油灯,漆黑的夜里。扬扬洒洒的雪花飘落,为春节点上一抹亮色。
这一年祖国上下,全国人民都是响应“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在厂里参加“大会战”的。就是“革命群众”三十儿晚上不休息,义务加班大干快上抓生产。
县城里的刘淑英点着灯,傍晚独自包饺子。吃饺子,吃完了还得去邮局值班。
可真是冷清啊!城里家家户户都这样,家里人多还能感觉热乎些,人少就没有一点人气,不如农村热闹。虽然是革命化的春节,但该杀猪杀猪,该准备的还得准备。虽然没啥好吃好喝的。人气不缺。
但是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过年的气氛。家家大门上不贴“招财进宝”和“福”字。没有哪家敢在年夜饭前为家里的祖先点烛焚香,摆上碗筷,供上六七个菜,磕头祭祖。
虽然不准放鞭炮,但鞭炮买了孩子们拿了出去。拆成一个个的,有了第一个放鞭炮,就有其他的跟随者。
且大人们睁一眼闭一眼,鞭炮这玩意儿应节的且又不耐放,受潮了。可就废了。
所以村子里响起单个蹦的鞭炮声,虽然这个年冷清,但孩子们最开心,他们从来没有放鞭炮放的这么过瘾。
过年虽然和以前比冷清了许多,但家里的大人还是尽量的让孩子们这个年过得热闹。
姚湾村没有通电,吃完了团圆饭和饺子,姚爷爷就拿出一小段、珍贵的、平时不舍得用的“洋蜡”,大家把蜡烛叫作洋蜡,把火柴叫作洋火,把压井叫作洋井,把白铁叫作洋铁,把香烟叫作洋烟,粘到一个空罐头瓶子里,然后拴上绳子木棍,一个透明的、简简单单的灯笼就做成了。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这时,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开始三五成群的跑到一起,嬉戏着,追逐着,放着小鞭炮,掏出自家用野甜菜熬制的“糖稀”,相互显摆着,再吵吵闹闹接近半夜,才回家守夜。
尽管不如以前的年过的热闹,但孩子们年依然过的热闹、有趣,且永远不会忘记。
刚刚解放后的春节是庆祝国人站起来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春节,50年代的春节是“劳动最美”,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四要四不要”的春节。而进入60年代,“革命化春节”成了流行语,年味儿也充满了革命。
年三十的守夜,革命歌曲显然比去年唱得更多,嗓门也响亮,村子里一个赛一个。
今年就连姚爷爷、姚奶奶也唱了起来。
“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