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尘尘埃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襄河在徐鸳口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拐弯处形成了一大片滩涂,上面覆盖着一层绿油油的作物。弯过来的河道,岸陡水急,一艘没有动力的绿色码头船泊在岸边,每一艘客轮的到来都响起一阵高亢激昂的汽笛声,涌来一排排汹涌拍岸的波涛。一行上上下下的旅客消失后,码头便恢复了孤独和宁静。一条小舢舨在不远处的河面上来回摆渡,将三三两两的渡客送到对岸的渡口。
客船码头的上游半里处,是热热闹闹的货船码头,岸边汨满了大大小小的船驳,岸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上面盖着绿色的厚实的大帆布,我和小伙伴在盖着大帆布的货堆上跳上跳下,然后看搬运工人赶着马车将货物运到堤边,由一名操作手将马车上的一个挂钩挂在牵引车转动的长长的钢丝绳上而被拉上高高的大堤。便捷的水运使徐鸳口成为名符其实的货物集散中心,什么中心货站、中心粮站、中心棉站,围墙砌得又高又长,车来人往注定了那时候徐鸳口的繁华。
丁字形的街道两旁排列着国营饮食店、肉店、粮店、收购站、副食加工厂、农具厂、榨油厂、加工厂、搬运站、医院等。饮食店玻璃柜里的焦黄焦黄的沾着芝麻的黄烧饼,香愤愤的使人馋诞欲滴。三分钱、一两粮票一个黄烧饼,小时候的我囊中空空,只有看的份,而将馋诞往肚内咽。营业的一个老伯伯是湾里的人,他只能对我相视而笑,而不能送一个黄烧饼我吃。有一次天门岳口舅婆家的人到我家走亲戚,买来了十个黄烧饼,被我一口气吃了三个。
百货门市部呈大弧形,日用百货、副食杂货、五金交电、布匹、煤油等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商品交汇后发出淡淡的馨香,小时候的我和小伙伴上街到这里,没有钱买什么东西,闻的就是这种气味。印象中站柜台的故娘们神情倨傲,没让我们少看她们冷漠的眼色。
卖煤油的柜台在门市部的角落,家里的煤油灯所点的煤油就由母亲在这里买回。有一年一位营业员不小心,划火柴时不小心引燃了煤油,使整个百货门市部化为灰烬,我在湾里看到了百货门市部燃烧时的滚滚浓烟。
废品收购站是个热闹的地方,收半夏呀、知了壳呀、地乌龟呀等等,我挖过的半夏和捡下的知了壳都是母亲提到收购站去卖。
丁字形街朝南的街尾是农具厂,门面是木结构的平房,后面是以烘炉和机械锤为主要设备的车间,生产镰刀、锄头、铁锹、钉耙等农具“砰、砰”的金属锤击声传遍了半条街。朝北的街尾是榨油厂,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凭油票买一大罐油,基本吃一年,每餐炒莱只用半茶匙油,我们所吃的蔬莱是闻不到油香的。
徐鸳街上清一色木结构、黑片瓦民居,面街处都是雕梁画栋的木窗和可移动的宽大木门,这是为便于做生意而设计的。有两个理发店,是个人经营的,一把剃头刀、一把理发剪、一块臭肥皂,这就是理发师傅的全部工具。剃一个头一毛钱,我经常自己到这里剃头。理发师傅年纪不大,性情平和,姓丁,丁姓可是徐鸳街上的大姓。
有一条小河从徐鸳街心流过,两岸绿柳氤氲,河水碧清碧清的,一眼可看见河水下的一丛丛绿莹莹的水草和摇头摆尾的小鱼,几只鸭子在水面上悠然自在地浮游。在钢筋水泥桥一侧的河边放有几块白色的大石头,洗衣服的妇女在上面浆洗着衣服。街上桥边的一户人家也是个理发店,一个理发椅长期空着,但一个说书的老人却吸引了众多的听客。我至今忘不了他微闭双眼滔滔不绝说书的口才,更惊讶他对原书如水浒、说唐、惰唐演义、封神演义等整段、整段文字脱口而出的记忆力,字字清晰,句句流利,听的人屏声静气,我更是听得忘了归家。
徐鸳口还有一所同兴中学,在徐毛公路出口处,学校教室掩映在高大、古朴的柏树绿荫中,我在这里度过了二年的初中生活,我忘不了对我很好的教语文的孙光越老师,也许是在他的教育下我的语文成绩较好的缘故吧。
小时候的徐鸳口一年当中有很多戏和电影,戏在襄河大堤下面搭台唱,大多是县里的戏剧团来演出,电影在徐鸳街通顺河闸处的大禾场放映,我和小伙伴少不了来看,才有了现在津津乐道的小时候看电影的故事。
徐鸳口是一个老街,我不能妄说它有多少年历史,它却是古老的,但古老的陈迹己存无几,也没有什么价值。也留传着关于徐鸳口地名的传说,而且这传说还存在着争议,一说是一名徐姓民工防汛时奋不顾身跳进了大堤的穴眼,一说是一名徐姓县官见官帽被一阵风吹进了穴眼,便紧随其后跳了进去。鸳是“淹”的谐音,有纪念和警醒的意味。不过我个人相信民工说,从不少老人口中听到的是民工说,我也更相信民工的献身精神。
由于河运滞后的原因,公路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徐鸳口己是繁华不再了,所以我更怀念起小时候的徐鸳口,也许有一股难忘的童年情结吧!
襄河在徐鸳口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拐弯处形成了一大片滩涂,上面覆盖着一层绿油油的作物。弯过来的河道,岸陡水急,一艘没有动力的绿色码头船泊在岸边,每一艘客轮的到来都响起一阵高亢激昂的汽笛声,涌来一排排汹涌拍岸的波涛。一行上上下下的旅客消失后,码头便恢复了孤独和宁静。一条小舢舨在不远处的河面上来回摆渡,将三三两两的渡客送到对岸的渡口。
客船码头的上游半里处,是热热闹闹的货船码头,岸边汨满了大大小小的船驳,岸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上面盖着绿色的厚实的大帆布,我和小伙伴在盖着大帆布的货堆上跳上跳下,然后看搬运工人赶着马车将货物运到堤边,由一名操作手将马车上的一个挂钩挂在牵引车转动的长长的钢丝绳上而被拉上高高的大堤。便捷的水运使徐鸳口成为名符其实的货物集散中心,什么中心货站、中心粮站、中心棉站,围墙砌得又高又长,车来人往注定了那时候徐鸳口的繁华。
丁字形的街道两旁排列着国营饮食店、肉店、粮店、收购站、副食加工厂、农具厂、榨油厂、加工厂、搬运站、医院等。饮食店玻璃柜里的焦黄焦黄的沾着芝麻的黄烧饼,香愤愤的使人馋诞欲滴。三分钱、一两粮票一个黄烧饼,小时候的我囊中空空,只有看的份,而将馋诞往肚内咽。营业的一个老伯伯是湾里的人,他只能对我相视而笑,而不能送一个黄烧饼我吃。有一次天门岳口舅婆家的人到我家走亲戚,买来了十个黄烧饼,被我一口气吃了三个。
百货门市部呈大弧形,日用百货、副食杂货、五金交电、布匹、煤油等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商品交汇后发出淡淡的馨香,小时候的我和小伙伴上街到这里,没有钱买什么东西,闻的就是这种气味。印象中站柜台的故娘们神情倨傲,没让我们少看她们冷漠的眼色。
卖煤油的柜台在门市部的角落,家里的煤油灯所点的煤油就由母亲在这里买回。有一年一位营业员不小心,划火柴时不小心引燃了煤油,使整个百货门市部化为灰烬,我在湾里看到了百货门市部燃烧时的滚滚浓烟。
废品收购站是个热闹的地方,收半夏呀、知了壳呀、地乌龟呀等等,我挖过的半夏和捡下的知了壳都是母亲提到收购站去卖。
丁字形街朝南的街尾是农具厂,门面是木结构的平房,后面是以烘炉和机械锤为主要设备的车间,生产镰刀、锄头、铁锹、钉耙等农具“砰、砰”的金属锤击声传遍了半条街。朝北的街尾是榨油厂,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凭油票买一大罐油,基本吃一年,每餐炒莱只用半茶匙油,我们所吃的蔬莱是闻不到油香的。
徐鸳街上清一色木结构、黑片瓦民居,面街处都是雕梁画栋的木窗和可移动的宽大木门,这是为便于做生意而设计的。有两个理发店,是个人经营的,一把剃头刀、一把理发剪、一块臭肥皂,这就是理发师傅的全部工具。剃一个头一毛钱,我经常自己到这里剃头。理发师傅年纪不大,性情平和,姓丁,丁姓可是徐鸳街上的大姓。
有一条小河从徐鸳街心流过,两岸绿柳氤氲,河水碧清碧清的,一眼可看见河水下的一丛丛绿莹莹的水草和摇头摆尾的小鱼,几只鸭子在水面上悠然自在地浮游。在钢筋水泥桥一侧的河边放有几块白色的大石头,洗衣服的妇女在上面浆洗着衣服。街上桥边的一户人家也是个理发店,一个理发椅长期空着,但一个说书的老人却吸引了众多的听客。我至今忘不了他微闭双眼滔滔不绝说书的口才,更惊讶他对原书如水浒、说唐、惰唐演义、封神演义等整段、整段文字脱口而出的记忆力,字字清晰,句句流利,听的人屏声静气,我更是听得忘了归家。
徐鸳口还有一所同兴中学,在徐毛公路出口处,学校教室掩映在高大、古朴的柏树绿荫中,我在这里度过了二年的初中生活,我忘不了对我很好的教语文的孙光越老师,也许是在他的教育下我的语文成绩较好的缘故吧。
小时候的徐鸳口一年当中有很多戏和电影,戏在襄河大堤下面搭台唱,大多是县里的戏剧团来演出,电影在徐鸳街通顺河闸处的大禾场放映,我和小伙伴少不了来看,才有了现在津津乐道的小时候看电影的故事。
徐鸳口是一个老街,我不能妄说它有多少年历史,它却是古老的,但古老的陈迹己存无几,也没有什么价值。也留传着关于徐鸳口地名的传说,而且这传说还存在着争议,一说是一名徐姓民工防汛时奋不顾身跳进了大堤的穴眼,一说是一名徐姓县官见官帽被一阵风吹进了穴眼,便紧随其后跳了进去。鸳是“淹”的谐音,有纪念和警醒的意味。不过我个人相信民工说,从不少老人口中听到的是民工说,我也更相信民工的献身精神。
由于河运滞后的原因,公路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徐鸳口己是繁华不再了,所以我更怀念起小时候的徐鸳口,也许有一股难忘的童年情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