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世界级安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朝(前202—220年[1])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2-3],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4],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传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5]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文帝、汉景帝采取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6],史称“孝宣中兴”[7]。8年,王莽篡汉,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8]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9]。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10],东汉国力达到极盛[11]。中期发生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于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12-13]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14]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15]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16],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17]
汉代文化统一、四夷宾服,促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型,华夏族自汉以后也逐渐改称为汉族[18],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19]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2]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自称中汉,[21-23]又称后汉;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自称季汉,又称西蜀;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炎汉开国
参见: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开创四百年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开创四百年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25-26]
秦二世元年(前209),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26]
秦朝灭亡以后,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27],汉朝就此开始。[28]休养生息
参见:布衣将相、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吕后专权、诸吕之乱
吕后
吕后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29]。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30]的誓言。[31]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32],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33]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即汉惠帝,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34]
文景之治
参见: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南越国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36]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37]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38]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39]
汉武盛世
参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酎金夺爵、盐铁官营、汉武盛世、汉匈百年战争、丝绸之路、巫蛊之祸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画像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41]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42]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42]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起点。[43]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4]
昭宣中兴
参见:霍光辅政、盐铁论、昭宣中兴、西域都护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45]
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46]
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47],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48]。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49]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46]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治国摒弃不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51],在位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52],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以此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53],又设置常平仓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54],并多次下诏扶助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人群[55-57]。经汉宣帝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西汉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孝宣之治”[58]。
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于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汉廷政令得以颁行于西域。[59]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南匈奴臣服于汉朝。[60]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61],并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62],自此汉匈战争告一段落。[6]新莽篡汉
参见:王莽篡汉、新朝、王莽改制
新朝建立者王莽
新朝建立者王莽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死后,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有断袖之癖,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64]
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去世。8月17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刘衎。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但是,汉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6年2月3日,年仅14岁的汉平帝病死,王莽立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任“摄皇帝”。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65]
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参见:绿林军、赤眉军、东汉统一战争、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新莽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更始帝。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66]
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室宗亲刘秀在鄗县[67]之南称帝,诛杀刘玄,登基称帝,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68],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定关中,降铜马,灭赤眉,复两京,后又消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69]
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9]。[70]
明章之治
参见:明章之治、汉传佛教、白虎观会议、班超经营西域
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国力恢复期,史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六年(73年),汉明帝遣窦固率军攻伐北匈奴,窦固大破呼衍王于天山并占据伊吾[71],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72]然而不久焉耆、龟兹复叛攻陷西域都护府,汉章帝即位后,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73]。[74]
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刘炟
章和二年(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史称燕然勒功。[75]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窦宪再次率军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单于主力,北匈奴仓皇逃窜不知所踪。[76]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戚宦之争的序幕。[77]
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哀牢国[78]于永平十二年(69年)内附中国,汉明帝于其地设永昌郡[79],初步奠定了中国对整个云南的统治,使古哀牢境内的各民族从此融入中国。
明、章两帝共统治三十一年(57年—88年),秉承光武帝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80-84]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85],号称“明章之治”。[86-87]
戚宦之争
参见:戚宦之争、第一次宦官时代、跋扈将军
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刘肇
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88]窦氏戚族的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扫灭窦氏戚族,后汉和帝重用郑众、蔡伦等贤宦,[89]故《后汉书》称“中官用权,自众始焉“。[90]汉和帝亲政后,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91]任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92]、减免赋税[93]、安置流民[94]、勿违农时[95]、招纳贤士[96],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97]。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98],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99],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100]。永兴元年(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101]汉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10-11]
元兴元年(105年)冬12月,年仅二十七岁的汉和帝病逝。[102]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刘隆即位,是为殇帝。[103]汉殇帝在位8个月后离世,又迎立汉章帝之孙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由太后邓绥临朝听政。邓太后勤俭节约、任用贤良,使东汉度过“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但对宦官势力有所纵容。[104]
被外戚毒杀的汉质帝
被外戚毒杀的汉质帝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逝世,汉安帝亲政,族灭邓氏戚族[105]。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宠信奸臣,肆意妄为,朝政日益腐败。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刘懿,史称汉前少帝,[106]但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了。[107]
少帝死后,阎氏家族密谋再... -->>
汉朝(前202—220年[1])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2-3],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4],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传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5]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文帝、汉景帝采取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6],史称“孝宣中兴”[7]。8年,王莽篡汉,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8]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9]。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10],东汉国力达到极盛[11]。中期发生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于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12-13]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14]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15]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16],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17]
汉代文化统一、四夷宾服,促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型,华夏族自汉以后也逐渐改称为汉族[18],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19]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2]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自称中汉,[21-23]又称后汉;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自称季汉,又称西蜀;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炎汉开国
参见: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开创四百年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开创四百年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25-26]
秦二世元年(前209),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26]
秦朝灭亡以后,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27],汉朝就此开始。[28]休养生息
参见:布衣将相、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吕后专权、诸吕之乱
吕后
吕后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29]。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30]的誓言。[31]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32],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33]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即汉惠帝,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34]
文景之治
参见: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南越国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36]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37]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38]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39]
汉武盛世
参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酎金夺爵、盐铁官营、汉武盛世、汉匈百年战争、丝绸之路、巫蛊之祸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画像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41]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42]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42]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起点。[43]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4]
昭宣中兴
参见:霍光辅政、盐铁论、昭宣中兴、西域都护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45]
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46]
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47],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48]。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49]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46]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治国摒弃不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51],在位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52],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以此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53],又设置常平仓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54],并多次下诏扶助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人群[55-57]。经汉宣帝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西汉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孝宣之治”[58]。
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于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汉廷政令得以颁行于西域。[59]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南匈奴臣服于汉朝。[60]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61],并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62],自此汉匈战争告一段落。[6]新莽篡汉
参见:王莽篡汉、新朝、王莽改制
新朝建立者王莽
新朝建立者王莽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死后,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有断袖之癖,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64]
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去世。8月17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刘衎。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但是,汉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6年2月3日,年仅14岁的汉平帝病死,王莽立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任“摄皇帝”。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65]
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参见:绿林军、赤眉军、东汉统一战争、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新莽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更始帝。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66]
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室宗亲刘秀在鄗县[67]之南称帝,诛杀刘玄,登基称帝,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68],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定关中,降铜马,灭赤眉,复两京,后又消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69]
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9]。[70]
明章之治
参见:明章之治、汉传佛教、白虎观会议、班超经营西域
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国力恢复期,史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六年(73年),汉明帝遣窦固率军攻伐北匈奴,窦固大破呼衍王于天山并占据伊吾[71],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72]然而不久焉耆、龟兹复叛攻陷西域都护府,汉章帝即位后,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73]。[74]
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刘炟
章和二年(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史称燕然勒功。[75]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窦宪再次率军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单于主力,北匈奴仓皇逃窜不知所踪。[76]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戚宦之争的序幕。[77]
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哀牢国[78]于永平十二年(69年)内附中国,汉明帝于其地设永昌郡[79],初步奠定了中国对整个云南的统治,使古哀牢境内的各民族从此融入中国。
明、章两帝共统治三十一年(57年—88年),秉承光武帝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80-84]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85],号称“明章之治”。[86-87]
戚宦之争
参见:戚宦之争、第一次宦官时代、跋扈将军
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刘肇
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88]窦氏戚族的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扫灭窦氏戚族,后汉和帝重用郑众、蔡伦等贤宦,[89]故《后汉书》称“中官用权,自众始焉“。[90]汉和帝亲政后,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91]任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92]、减免赋税[93]、安置流民[94]、勿违农时[95]、招纳贤士[96],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97]。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98],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99],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100]。永兴元年(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101]汉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10-11]
元兴元年(105年)冬12月,年仅二十七岁的汉和帝病逝。[102]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刘隆即位,是为殇帝。[103]汉殇帝在位8个月后离世,又迎立汉章帝之孙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由太后邓绥临朝听政。邓太后勤俭节约、任用贤良,使东汉度过“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但对宦官势力有所纵容。[104]
被外戚毒杀的汉质帝
被外戚毒杀的汉质帝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逝世,汉安帝亲政,族灭邓氏戚族[105]。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宠信奸臣,肆意妄为,朝政日益腐败。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刘懿,史称汉前少帝,[106]但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了。[107]
少帝死后,阎氏家族密谋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