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戏剧影视文学作为一项专业科目,以研究戏曲、舞台剧(包括话剧、小品等)、电影、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创作为核心,侧重于培养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老一辈的编剧大部分非科班出身,或者是从事写作行业的优秀作家,缺少专业院校的培养,而中国电影艺术,电视剧以及舞台剧艺术的创作瓶颈就在于缺少“写故事的人”。所以,中国高校近些年纷纷新开设或在中文类专业中拆分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力图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戏剧影视文学存在于传统文学的基础之上,传统的文学形式以及发展,为影视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网络文学的出现,除了它自身的特点,它的发展也日益趋向于影视作品的方向,近些年数不胜数的影视作品改编自网络小说,从最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搬上电视荧幕,到最近一个时期《后宫·甄嬛传》的热播,期间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电影作品的改编,如《失恋33天》、《遍地狼烟》,也包括多年前《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再次改编,优秀的作品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也不忌讳面临改编的处境,而读者与观众是极为崇尚经典的,他们的挑剔考验着一部作品的生命力。网络文学由出现到融入日常生活是一个为时不长的阶段,它的存在性与文学性也是最基本的话题之一,然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网络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的关系,这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性与文学性
我们通常不会将戏剧影视文学区别成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来进行探究,就网络文学与之关系的研究而言,戏剧影视文学更多的是趋向于电影及电视剧作品。
目前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存在两种对影视文学的观点,一是指就影视剧本而言的语言文字部分,二是专指通过语言文字、声画等形式反映出来的艺术形象、表情达意与影视艺术结合所呈现的文学样式。但事实上,“在电影的多媒介竞争中,‘定调媒介’一般是镜头画面,因为画面是连绵不断的,语言、音乐、声响等为辅”。所以戏剧影视文学不论是被视为文学剧本还是被当做交织在影视艺术中的独立的文学形态,都不影响它受镜头画面的支配,所以影视文学相对于网络文学,缺乏了一种相对独立性,但它所显现出来的另外两个重要特性是专业性与文学性,这也是网络文学需要深入挖掘的两个重点。
用语言符号书写、印刷来传达观点、情感的文学具备传统的艺术特质,也被称作是“语言的艺术”,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性与文学性就体现在此。一部优秀的作品,基本构造的第一步骤就是成熟的剧本,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创作剧本应是从构思故事大纲开始,撰写人物小传,在剧中人物性格、形象上下大工夫,安排故事线索,至少双线推进的故事情节,埋伏笔、抖包袱,故事在不断地发现与突转中前进着,在不同容量的故事中安排合理的**段落与过场戏等,都是写剧本必须掌握且运用纯熟的技巧。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创作剧本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创作者的素养,有编剧对剧本的文学性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认为剧本应该有文学性也就是可读性,认为“拍摄台本”是导演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编剧可以写具备“文学性”的剧本,而不是光秃秃一个“分镜头剧本”,姜文出过一本书叫做《一部电影的诞生》,为纪念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作,其中提及的电影剧本就分别有“分镜头脚本”和“文学本”。剧本的文学性涉及作者创作剧本的态度,作者希望传递给读者和观众什么样的观点,从这个层面考虑,对于剧本的文学性是有严格的考量标准的。曹禺先生的《雷雨》则是难以超越、永恒不变的经典,这也是戏剧影视文学传统特质的魅力所在。但由于文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影视文学不过百年历史,因此有数据统计表明早在几部著名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就有近一半是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如《教父》、《美丽心灵》、《辛德勒的名单》、《指环王》等,反之,这些成功的改编,通过电影的传播,又为此类文学经典扩大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原创的网络文学可以称其为传统印刷文学的数字网络版本,它也同样具备“语言艺术”的独立性,但较之于戏剧影视文学,它的特质更为复杂,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传统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主要是为了提升艺术性和审美性,从而促进影视产业发展,使得文学和影视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而在目前看来,中国这场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运动的动机,艺术和审美似乎不是主要来源,能明显观察到的是,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文化产业所实施的运作行为。
二、由网络文学的本体论探究其存在性与文学性
有人提出,“网络文学”这个词语的产生本身就存在疑问,“文学”源自创作者的内心,而不是产生于网络,“网络”只是人们用来抒情和自我陶醉的路径。余华认为:“仅仅有传播媒体的不同,构不成文学的本质区别。”李洁非和闻树国都认为:
“所谓网络文学应该叫‘网络写作’或者‘网络文体’。”然而,对“网络文学”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表示网络文学的出现是文学的新入口,王朔称:“网络使每个才子都不会被埋没,今后的伟大作家就将出在这其中。”赵宪章认为:“网络文学的高自由度、非功利性、超文本等,已经成为人类写作活动的新形式。”而事实上,网络文学的确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以上相反意见,且无需极端地选择立场和进行评判。
从根源上探讨网络文学,则会涉及它的本原论问题,即是否将网络文学拆分为“网络”加“文学”来追问。有网络写手认为网络文学必须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因此“网络”是父亲,“文学”是母亲,又有人说“网络”作为一种技术... -->>
戏剧影视文学作为一项专业科目,以研究戏曲、舞台剧(包括话剧、小品等)、电影、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创作为核心,侧重于培养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老一辈的编剧大部分非科班出身,或者是从事写作行业的优秀作家,缺少专业院校的培养,而中国电影艺术,电视剧以及舞台剧艺术的创作瓶颈就在于缺少“写故事的人”。所以,中国高校近些年纷纷新开设或在中文类专业中拆分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力图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戏剧影视文学存在于传统文学的基础之上,传统的文学形式以及发展,为影视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网络文学的出现,除了它自身的特点,它的发展也日益趋向于影视作品的方向,近些年数不胜数的影视作品改编自网络小说,从最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搬上电视荧幕,到最近一个时期《后宫·甄嬛传》的热播,期间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电影作品的改编,如《失恋33天》、《遍地狼烟》,也包括多年前《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再次改编,优秀的作品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也不忌讳面临改编的处境,而读者与观众是极为崇尚经典的,他们的挑剔考验着一部作品的生命力。网络文学由出现到融入日常生活是一个为时不长的阶段,它的存在性与文学性也是最基本的话题之一,然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网络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的关系,这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性与文学性
我们通常不会将戏剧影视文学区别成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来进行探究,就网络文学与之关系的研究而言,戏剧影视文学更多的是趋向于电影及电视剧作品。
目前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存在两种对影视文学的观点,一是指就影视剧本而言的语言文字部分,二是专指通过语言文字、声画等形式反映出来的艺术形象、表情达意与影视艺术结合所呈现的文学样式。但事实上,“在电影的多媒介竞争中,‘定调媒介’一般是镜头画面,因为画面是连绵不断的,语言、音乐、声响等为辅”。所以戏剧影视文学不论是被视为文学剧本还是被当做交织在影视艺术中的独立的文学形态,都不影响它受镜头画面的支配,所以影视文学相对于网络文学,缺乏了一种相对独立性,但它所显现出来的另外两个重要特性是专业性与文学性,这也是网络文学需要深入挖掘的两个重点。
用语言符号书写、印刷来传达观点、情感的文学具备传统的艺术特质,也被称作是“语言的艺术”,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性与文学性就体现在此。一部优秀的作品,基本构造的第一步骤就是成熟的剧本,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创作剧本应是从构思故事大纲开始,撰写人物小传,在剧中人物性格、形象上下大工夫,安排故事线索,至少双线推进的故事情节,埋伏笔、抖包袱,故事在不断地发现与突转中前进着,在不同容量的故事中安排合理的**段落与过场戏等,都是写剧本必须掌握且运用纯熟的技巧。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创作剧本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创作者的素养,有编剧对剧本的文学性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认为剧本应该有文学性也就是可读性,认为“拍摄台本”是导演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编剧可以写具备“文学性”的剧本,而不是光秃秃一个“分镜头剧本”,姜文出过一本书叫做《一部电影的诞生》,为纪念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作,其中提及的电影剧本就分别有“分镜头脚本”和“文学本”。剧本的文学性涉及作者创作剧本的态度,作者希望传递给读者和观众什么样的观点,从这个层面考虑,对于剧本的文学性是有严格的考量标准的。曹禺先生的《雷雨》则是难以超越、永恒不变的经典,这也是戏剧影视文学传统特质的魅力所在。但由于文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影视文学不过百年历史,因此有数据统计表明早在几部著名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就有近一半是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如《教父》、《美丽心灵》、《辛德勒的名单》、《指环王》等,反之,这些成功的改编,通过电影的传播,又为此类文学经典扩大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原创的网络文学可以称其为传统印刷文学的数字网络版本,它也同样具备“语言艺术”的独立性,但较之于戏剧影视文学,它的特质更为复杂,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传统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主要是为了提升艺术性和审美性,从而促进影视产业发展,使得文学和影视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而在目前看来,中国这场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运动的动机,艺术和审美似乎不是主要来源,能明显观察到的是,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文化产业所实施的运作行为。
二、由网络文学的本体论探究其存在性与文学性
有人提出,“网络文学”这个词语的产生本身就存在疑问,“文学”源自创作者的内心,而不是产生于网络,“网络”只是人们用来抒情和自我陶醉的路径。余华认为:“仅仅有传播媒体的不同,构不成文学的本质区别。”李洁非和闻树国都认为:
“所谓网络文学应该叫‘网络写作’或者‘网络文体’。”然而,对“网络文学”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表示网络文学的出现是文学的新入口,王朔称:“网络使每个才子都不会被埋没,今后的伟大作家就将出在这其中。”赵宪章认为:“网络文学的高自由度、非功利性、超文本等,已经成为人类写作活动的新形式。”而事实上,网络文学的确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以上相反意见,且无需极端地选择立场和进行评判。
从根源上探讨网络文学,则会涉及它的本原论问题,即是否将网络文学拆分为“网络”加“文学”来追问。有网络写手认为网络文学必须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因此“网络”是父亲,“文学”是母亲,又有人说“网络”作为一种技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