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统篇 (1/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复仇,似是动物界天生具有的攻击力,更是人性骨子里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更可怕的是:这种复杂的情绪冲动,越超民族、性别、国界,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能量。
古希腊神话传说里,复仇的故事,就像魔鬼一样,充斥在诸神的世界里。复仇女神无处不在,不管世界是黑暗的还是光明的。从这些神话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复仇的类型:理性以及非理性的。
无论西方或是东方,理性的复仇,似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故事的套路,永远都是好人战胜坏人,正义打败邪恶,世界又恢复了和平与平静。而非理性的复仇,则充满了暴力血腥。他们不为正义而战,只为大小利益或仅仅是为泄愤而砍杀。犹如武林江湖,黑吃黑,白打白,黑打混战,天昏地暗,是非不分。这是悲剧,永恒的悲剧,却不值得丝刻的怜悯。然而有一种非理性复仇,却在西方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悲情…
再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复仇,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国家还没出现之前,或国家还没达到文明理性阶段之前,杀人偿命,血债血还,似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道的。甚至此种暴力行为,不会被吐口水,反而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以上故事,无论是人与命运斗,还是人与人斗,都是个体复仇。这种个体复仇方式,源远流长,影响久远。但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复仇又演变成集团复仇,这才是最具恐怖性质的毁灭行为!
我们就举公孙述造反一事,分析吴汉这种奇怪的社会心理学吧:公孙述和刘秀对抗过程中,双方都是投入老本的。公孙述倾全国之力,刘秀也基本把全国的优秀将领和兵力,都投入到西部战场中去…
战争的游戏规则,古来有一不成文的惯例,即降者不杀,杀降不祥。排除个别像白起、项羽这种不守游戏规则的,大多数人都还是遵守规则的。如王邑率数十万大军攻打昆阳城时,王凤顶不住说要投降,他死都不同意。为什么呢?因王邑知道:如王凤降了,按游戏规则,他就不能屠城了。
我们算算,刘秀和公孙述交上兵后,刘秀劝公孙述投降多少次了?甚至公孙述只剩孤城成都时,刘秀还好言好语的说“只要你肯投降,刺杀来歙和岑彭的事就算了”可公孙述就是不降,骨头简直比石头还硬!
公孙述生前不肯降,延岑也不能代表公孙述。所以吴汉就只有按游戏规则来办事,屠城泄愤。我们可替吴汉想想:如不屠,就此便宜了公孙述,那来歙、岑彭之死,这两笔帐怎么算?还有吴汉自己两次打到成都城下,险些丧命,这笔风险怎么偿还?
当年,公孙述曾征召李业为博士,李业称疾不起。公孙述命尹融带上毒酒,再往征召。最后李业当场服毒自尽。谯玄也是如此,不应公孙述之召而甘受毒酒。谯玄之子谯瑛泣血叩头,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方得幸免。对王皓、王嘉二人。公孙述则是先将其家属扣住,逼令二人出仕。王皓不愿,拔剑自刎。公孙述怒而诛其家属。王嘉听到这个消息,也伏剑自杀。另有费贻漆身为癞,佯狂避仕。任永、冯信则伪托青盲,以辞征命。
此次蜀地平定,刘秀特下诏:追赠当初劝公孙述投降,因公孙述不听而忧死的常少为太常、张隆为光禄勋。表李业之闾。谯玄已去世,以中牢祭祀,将家钱千万还给谯家。为王皓、王嘉申冤。特召费贻、任永、冯信三人。任、冯都已病逝,费贻被任命为合浦太守。还有公孙述的部将程乌、李育,皆有才干,擢用之。
被王莽任命为益州太守的文齐,在辖地训农治兵,降集群夷。公孙述称帝时,文齐固守拒险,公孙述将其家属拘留,并许以“投降便封侯”但文齐始终不降。此次蜀地平定后,被刘秀封为镇远将军、成义侯。
最后西土咸悦,莫不归心。
公孙述走了,一个愚蠢而又可敬的对手就这样离刘秀而去了。现在除了依附匈奴势力,偶尔还会在北方作乱的卢芳之外,天下大势已犹如舞台上的一场大戏,终于戏完鼓停,幕落人散了…
多年前,当刘秀辗转各地卖谷时,他曾思考过何为天意,并决意去破解这个沉重的历史课题。多年后,刘秀觉得自己似破解了这个历史谜团。在他看来,所谓天意,即为民意!建功立业之英雄,不过顺应民心,横空出剑,斩断天下乱魔。
多年前,甘于种田的刘秀,想过卖谷,想过读书,也许还想过别的,但唯独没想过造反。然而造反却像妖怪一样,缠上了他,这一缠就是14年!14年来,他挥舞利剑,横扫天下,群魔尽灭。然而当他回首往事时,心头却没丝毫的兴奋和欣慰。相反却有一种莫名的空虚疲惫,又像一条斩不断的蛇,紧紧地缠住了他。这种对战争的厌倦,或许他骨子里就具有。如不是天下大乱,他还会是个本份保守的农民。群魔摇动,逼得他东征西讨,等只剩下隗嚣、公孙述、卢芳三人时,他就已经开始厌了,不想打仗了。
但隗嚣、公孙述屡屡不听诏,逼他出剑。现在,他们也像天边的一缕云,随风飘散了。仿佛隗嚣和公孙述来到这世间,就是等那一阵风,将他们化为乌有!
&... -->>
复仇,似是动物界天生具有的攻击力,更是人性骨子里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更可怕的是:这种复杂的情绪冲动,越超民族、性别、国界,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能量。
古希腊神话传说里,复仇的故事,就像魔鬼一样,充斥在诸神的世界里。复仇女神无处不在,不管世界是黑暗的还是光明的。从这些神话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复仇的类型:理性以及非理性的。
无论西方或是东方,理性的复仇,似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故事的套路,永远都是好人战胜坏人,正义打败邪恶,世界又恢复了和平与平静。而非理性的复仇,则充满了暴力血腥。他们不为正义而战,只为大小利益或仅仅是为泄愤而砍杀。犹如武林江湖,黑吃黑,白打白,黑打混战,天昏地暗,是非不分。这是悲剧,永恒的悲剧,却不值得丝刻的怜悯。然而有一种非理性复仇,却在西方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悲情…
再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复仇,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国家还没出现之前,或国家还没达到文明理性阶段之前,杀人偿命,血债血还,似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道的。甚至此种暴力行为,不会被吐口水,反而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以上故事,无论是人与命运斗,还是人与人斗,都是个体复仇。这种个体复仇方式,源远流长,影响久远。但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复仇又演变成集团复仇,这才是最具恐怖性质的毁灭行为!
我们就举公孙述造反一事,分析吴汉这种奇怪的社会心理学吧:公孙述和刘秀对抗过程中,双方都是投入老本的。公孙述倾全国之力,刘秀也基本把全国的优秀将领和兵力,都投入到西部战场中去…
战争的游戏规则,古来有一不成文的惯例,即降者不杀,杀降不祥。排除个别像白起、项羽这种不守游戏规则的,大多数人都还是遵守规则的。如王邑率数十万大军攻打昆阳城时,王凤顶不住说要投降,他死都不同意。为什么呢?因王邑知道:如王凤降了,按游戏规则,他就不能屠城了。
我们算算,刘秀和公孙述交上兵后,刘秀劝公孙述投降多少次了?甚至公孙述只剩孤城成都时,刘秀还好言好语的说“只要你肯投降,刺杀来歙和岑彭的事就算了”可公孙述就是不降,骨头简直比石头还硬!
公孙述生前不肯降,延岑也不能代表公孙述。所以吴汉就只有按游戏规则来办事,屠城泄愤。我们可替吴汉想想:如不屠,就此便宜了公孙述,那来歙、岑彭之死,这两笔帐怎么算?还有吴汉自己两次打到成都城下,险些丧命,这笔风险怎么偿还?
当年,公孙述曾征召李业为博士,李业称疾不起。公孙述命尹融带上毒酒,再往征召。最后李业当场服毒自尽。谯玄也是如此,不应公孙述之召而甘受毒酒。谯玄之子谯瑛泣血叩头,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方得幸免。对王皓、王嘉二人。公孙述则是先将其家属扣住,逼令二人出仕。王皓不愿,拔剑自刎。公孙述怒而诛其家属。王嘉听到这个消息,也伏剑自杀。另有费贻漆身为癞,佯狂避仕。任永、冯信则伪托青盲,以辞征命。
此次蜀地平定,刘秀特下诏:追赠当初劝公孙述投降,因公孙述不听而忧死的常少为太常、张隆为光禄勋。表李业之闾。谯玄已去世,以中牢祭祀,将家钱千万还给谯家。为王皓、王嘉申冤。特召费贻、任永、冯信三人。任、冯都已病逝,费贻被任命为合浦太守。还有公孙述的部将程乌、李育,皆有才干,擢用之。
被王莽任命为益州太守的文齐,在辖地训农治兵,降集群夷。公孙述称帝时,文齐固守拒险,公孙述将其家属拘留,并许以“投降便封侯”但文齐始终不降。此次蜀地平定后,被刘秀封为镇远将军、成义侯。
最后西土咸悦,莫不归心。
公孙述走了,一个愚蠢而又可敬的对手就这样离刘秀而去了。现在除了依附匈奴势力,偶尔还会在北方作乱的卢芳之外,天下大势已犹如舞台上的一场大戏,终于戏完鼓停,幕落人散了…
多年前,当刘秀辗转各地卖谷时,他曾思考过何为天意,并决意去破解这个沉重的历史课题。多年后,刘秀觉得自己似破解了这个历史谜团。在他看来,所谓天意,即为民意!建功立业之英雄,不过顺应民心,横空出剑,斩断天下乱魔。
多年前,甘于种田的刘秀,想过卖谷,想过读书,也许还想过别的,但唯独没想过造反。然而造反却像妖怪一样,缠上了他,这一缠就是14年!14年来,他挥舞利剑,横扫天下,群魔尽灭。然而当他回首往事时,心头却没丝毫的兴奋和欣慰。相反却有一种莫名的空虚疲惫,又像一条斩不断的蛇,紧紧地缠住了他。这种对战争的厌倦,或许他骨子里就具有。如不是天下大乱,他还会是个本份保守的农民。群魔摇动,逼得他东征西讨,等只剩下隗嚣、公孙述、卢芳三人时,他就已经开始厌了,不想打仗了。
但隗嚣、公孙述屡屡不听诏,逼他出剑。现在,他们也像天边的一缕云,随风飘散了。仿佛隗嚣和公孙述来到这世间,就是等那一阵风,将他们化为乌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