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吕司的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末的一些情况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的就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汤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庶族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方面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
从国家制度层面而言,汉朝末年的社会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阶层*,阶层对立,制度分裂成为必然。
从各方势力而言,主弱臣强,各方诸侯割据,拥兵自重,相互征伐,地域分裂成为必然。
从社会民心而言,为政者政令不通,失了民心,同时阻碍了一批有志上升者的道路,各个利益集团心态不一,人心分裂成为必然。
综合以上制度、地域、人心的分裂形势,最终形成了汉朝末年烽烟四起,诸侯割据几十年,天下三分几十年的形态。
汉末天下分代表了王朝周期律的一种典型。
东汉末年,张角张宝张梁三人于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发动黄巾起义,汉灵帝为维护其统治地位,通告全天下令诸侯镇压黄巾起义,于是在镇压黄巾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代表地主阶级的豪强。
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把持朝政后,曹操占据兖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太守刘恢占幽州(正统,汉朝先帝封的);袁术占据南阳及淮南地区;孙坚占江东部分地区,领长沙太守;公孙瓒占平原地区(这个平原是地名);徐州牧陶谦占徐州(正统,汉朝先帝封的);刘勋占江东地区的皖城一带(正统,汉朝先帝封的);镇西将军马腾占西凉地区(正统,汉朝先帝封的);益州牧刘璋拥天府之国益州(正统,汉朝先帝封的);荆州牧刘表拥荆襄九郡(正统,汉朝先帝封的);张鲁占据汉中地区。
后来曹操发布讨贼檄文要讨伐董卓,组成18镇诸侯并推举袁绍为盟主,袁术统管讨伐军全军粮草,经过这一仗董卓被打得大败,董卓火烧洛阳后挟天子百官西逃并强行“迁都”到长安,孙坚军进入洛阳后无意中发现大汉的传国玉玺,大喜之下的孙坚想立马回江东,不想被袁绍知道了此事,于是孙坚在回江东的途中遭到早已接到袁绍书信的荆州刘表的截击,不幸战死,经此役孙氏元气大伤,孙氏原有的地盘几乎全部失去,长子孙策也被迫投靠袁术。。。没过多久吕布为了美女貂蝉杀死了董卓,董卓旧部狗急跳墙从西凉边关杀进长安,吕布逃脱。
后来袁绍为扩大势力拿下了公孙瓒的平原地区以及幽州,但在官渡之战... -->>
汉末的一些情况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的就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汤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庶族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方面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
从国家制度层面而言,汉朝末年的社会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阶层*,阶层对立,制度分裂成为必然。
从各方势力而言,主弱臣强,各方诸侯割据,拥兵自重,相互征伐,地域分裂成为必然。
从社会民心而言,为政者政令不通,失了民心,同时阻碍了一批有志上升者的道路,各个利益集团心态不一,人心分裂成为必然。
综合以上制度、地域、人心的分裂形势,最终形成了汉朝末年烽烟四起,诸侯割据几十年,天下三分几十年的形态。
汉末天下分代表了王朝周期律的一种典型。
东汉末年,张角张宝张梁三人于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发动黄巾起义,汉灵帝为维护其统治地位,通告全天下令诸侯镇压黄巾起义,于是在镇压黄巾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代表地主阶级的豪强。
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把持朝政后,曹操占据兖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太守刘恢占幽州(正统,汉朝先帝封的);袁术占据南阳及淮南地区;孙坚占江东部分地区,领长沙太守;公孙瓒占平原地区(这个平原是地名);徐州牧陶谦占徐州(正统,汉朝先帝封的);刘勋占江东地区的皖城一带(正统,汉朝先帝封的);镇西将军马腾占西凉地区(正统,汉朝先帝封的);益州牧刘璋拥天府之国益州(正统,汉朝先帝封的);荆州牧刘表拥荆襄九郡(正统,汉朝先帝封的);张鲁占据汉中地区。
后来曹操发布讨贼檄文要讨伐董卓,组成18镇诸侯并推举袁绍为盟主,袁术统管讨伐军全军粮草,经过这一仗董卓被打得大败,董卓火烧洛阳后挟天子百官西逃并强行“迁都”到长安,孙坚军进入洛阳后无意中发现大汉的传国玉玺,大喜之下的孙坚想立马回江东,不想被袁绍知道了此事,于是孙坚在回江东的途中遭到早已接到袁绍书信的荆州刘表的截击,不幸战死,经此役孙氏元气大伤,孙氏原有的地盘几乎全部失去,长子孙策也被迫投靠袁术。。。没过多久吕布为了美女貂蝉杀死了董卓,董卓旧部狗急跳墙从西凉边关杀进长安,吕布逃脱。
后来袁绍为扩大势力拿下了公孙瓒的平原地区以及幽州,但在官渡之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