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岳关凭吊英烈后,武汉国际网?天楚论坛采风团队随车来到通往天岳村的路口。通城麦市镇天岳村原名牮楼咀,位处湖北省最南边,因此亦称湖北“南极村”
天岳村的路口正处于三岔路口上,有一路标,往路标左上山,9。5km处是“一脚踏三省”9。8km处是“只角楼”;顺公路前行5km处是“天岳关”9。5km处是黄龙避暑山庄;通往天岳村的标识标有“天岳村”、“黄龙牮纸传承基地”、“牮楼桥”、“古驿道”的字样。
天岳村牮楼咀距麦市镇镇中心21公里,山清水秀,辖8个村民小组,236户,1100人。村民多沿用汉代作坊工艺,仍使用水车水碓碾料,古代纸槽,以楠竹为原料,生产牮纸。
顺着通村公路行驶百来米后,便可看到一条溪流——索溪。湖北黄龙山旅游公司董事长许强就曾沿着溪边石级小路攀登上山。一路尽情领略青山与林木,乱石与溪水、白云与蓝天组成的美景,体验攀至黄龙山顶峰一览无限风光的喜悦心情。
就是这经年流淌的索溪和那满山遍野的楠竹,滋养着“南极村”的儿女,家家户户生产牮纸。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5月,我曾前往汉中洋县参观过蔡伦墓祠,了解蔡伦的生平和古代造纸工艺。美国一位历史学家micha lhatt对历史最影响的100个人物,将蔡伦排在第7位。书中说:“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黄龙山牮楼咀自北宋初年,便沿用汉代作坊始产火牮纸。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征杨幺,过通邑,憩崇仙里”称赞“牮纸可通黄道”称赞“牮纸,可通黄道。”从此通城牮纸历代相传,成为了当地手工业主流产品畅销于湘、鄂、赣三省边区。民国三十二年八月(1943年),时任县长万廉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改善牮市经营造纸方法,并推广销路”(摘自中华民国通城县政府三十二年,案卷122号)。民国通城县政府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县长汪援华在县政府行政概况报告中云:“改良牮市造纸工业”(摘自湖北省政府秘书处案卷1000号)。解放前夕,仅小坳、大坳一带有纸槽20多家,解放后,牮纸生产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兴起,牮纸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倍受欢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牮纸制作得到迅速发展,造纸工艺传遍该县黄龙、麦市、云溪、马港、塘湖等地。
顺溪而上,一座名为牮楼桥的拱筑石桥出现在眼前,她沟通着有长达30余里的古驿道,也为茶麻古道。黑黝黝的桥身爬满植物,郁郁葱葱。不同凡响古香古色的桥上石塔,增添了人们对那弯弯曲曲茶麻古道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致。桥下溪涧流水叮咚,使古桥更显出饱经风霜的感觉。
通村路还保留的茶麻古道遗下低矮的石栏护着那有些沧桑的石铺路,路边那棵老态龙钟的大树,彰显着这条路上当时的繁忙和荣华。数家以黄泥干打垒作墙,以厚重麻石作门坎,以同样厚重长方型麻石作门档的农户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后是苍翠的高山峻岭,村前是潺潺溪流。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生产牮纸的作坊。他们就地取材,沿袭蔡伦造纸法,以山中楠竹为原料,经过撕片泡浆、发酵蒸煮、水碓舂麻、荡料入帘、覆帘压纸、晾晒焙干等多道工序,用人工最原始最环保的方法制造出牮纸,色泽淡黄,细腻平滑,吸水力强。
这使我想到两月前,襄阳拾穗者文保志愿者团队成员、中国记忆网网友行者赠给我,做工细腻、厚薄均匀、表面平整,约40厘米宽、1米长的彰纸,还有那绘图精美、做工精细的藏书票,真使人爱不释手。
数年来,襄阳拾穗者文保志愿者团队,协助陈氏古造纸作坊传承人,对彰纸制造工艺进行改造,努力提升其附加值,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之路。
今天所看到的牮纸生产工艺,已列湖北省第3批非物质保护名录,天岳村家家户户有造纸小作坊,这些条件均优于彰纸工坊。通城县能否在帮助牮纸生产工艺传人进一步改进工艺,使牮纸更多用于绘画、拓碑等,成为宣纸的替代品,进而用牮纸制成藏书票、国画、年画,成为具有黄龙山特色的旅游产品。使牮纸生产工艺列为国家非遗文化名录,使湖北“南极村”真正成为文化明星村、热门旅游村。
天岳关凭吊英烈后,武汉国际网?天楚论坛采风团队随车来到通往天岳村的路口。通城麦市镇天岳村原名牮楼咀,位处湖北省最南边,因此亦称湖北“南极村”
天岳村的路口正处于三岔路口上,有一路标,往路标左上山,9。5km处是“一脚踏三省”9。8km处是“只角楼”;顺公路前行5km处是“天岳关”9。5km处是黄龙避暑山庄;通往天岳村的标识标有“天岳村”、“黄龙牮纸传承基地”、“牮楼桥”、“古驿道”的字样。
天岳村牮楼咀距麦市镇镇中心21公里,山清水秀,辖8个村民小组,236户,1100人。村民多沿用汉代作坊工艺,仍使用水车水碓碾料,古代纸槽,以楠竹为原料,生产牮纸。
顺着通村公路行驶百来米后,便可看到一条溪流——索溪。湖北黄龙山旅游公司董事长许强就曾沿着溪边石级小路攀登上山。一路尽情领略青山与林木,乱石与溪水、白云与蓝天组成的美景,体验攀至黄龙山顶峰一览无限风光的喜悦心情。
就是这经年流淌的索溪和那满山遍野的楠竹,滋养着“南极村”的儿女,家家户户生产牮纸。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5月,我曾前往汉中洋县参观过蔡伦墓祠,了解蔡伦的生平和古代造纸工艺。美国一位历史学家micha lhatt对历史最影响的100个人物,将蔡伦排在第7位。书中说:“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黄龙山牮楼咀自北宋初年,便沿用汉代作坊始产火牮纸。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征杨幺,过通邑,憩崇仙里”称赞“牮纸可通黄道”称赞“牮纸,可通黄道。”从此通城牮纸历代相传,成为了当地手工业主流产品畅销于湘、鄂、赣三省边区。民国三十二年八月(1943年),时任县长万廉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改善牮市经营造纸方法,并推广销路”(摘自中华民国通城县政府三十二年,案卷122号)。民国通城县政府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县长汪援华在县政府行政概况报告中云:“改良牮市造纸工业”(摘自湖北省政府秘书处案卷1000号)。解放前夕,仅小坳、大坳一带有纸槽20多家,解放后,牮纸生产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兴起,牮纸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倍受欢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牮纸制作得到迅速发展,造纸工艺传遍该县黄龙、麦市、云溪、马港、塘湖等地。
顺溪而上,一座名为牮楼桥的拱筑石桥出现在眼前,她沟通着有长达30余里的古驿道,也为茶麻古道。黑黝黝的桥身爬满植物,郁郁葱葱。不同凡响古香古色的桥上石塔,增添了人们对那弯弯曲曲茶麻古道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致。桥下溪涧流水叮咚,使古桥更显出饱经风霜的感觉。
通村路还保留的茶麻古道遗下低矮的石栏护着那有些沧桑的石铺路,路边那棵老态龙钟的大树,彰显着这条路上当时的繁忙和荣华。数家以黄泥干打垒作墙,以厚重麻石作门坎,以同样厚重长方型麻石作门档的农户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后是苍翠的高山峻岭,村前是潺潺溪流。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生产牮纸的作坊。他们就地取材,沿袭蔡伦造纸法,以山中楠竹为原料,经过撕片泡浆、发酵蒸煮、水碓舂麻、荡料入帘、覆帘压纸、晾晒焙干等多道工序,用人工最原始最环保的方法制造出牮纸,色泽淡黄,细腻平滑,吸水力强。
这使我想到两月前,襄阳拾穗者文保志愿者团队成员、中国记忆网网友行者赠给我,做工细腻、厚薄均匀、表面平整,约40厘米宽、1米长的彰纸,还有那绘图精美、做工精细的藏书票,真使人爱不释手。
数年来,襄阳拾穗者文保志愿者团队,协助陈氏古造纸作坊传承人,对彰纸制造工艺进行改造,努力提升其附加值,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之路。
今天所看到的牮纸生产工艺,已列湖北省第3批非物质保护名录,天岳村家家户户有造纸小作坊,这些条件均优于彰纸工坊。通城县能否在帮助牮纸生产工艺传人进一步改进工艺,使牮纸更多用于绘画、拓碑等,成为宣纸的替代品,进而用牮纸制成藏书票、国画、年画,成为具有黄龙山特色的旅游产品。使牮纸生产工艺列为国家非遗文化名录,使湖北“南极村”真正成为文化明星村、热门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