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1908远东狂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张友堂马上明白那栈房是用来做什么的了。
自从袁世凯就任“摄政大臣”以来,这天津就出现了送礼地队伍,袁世凯不缺银子,所以这礼要送得特别,两广总督张人骏送的是珊瑚树,山东巡抚袁树勋送的是德国大洋马,安徽巡抚朱家保送的是周代青铜鼎,立宪会领袖张送的是西洋镏金马车
这紫禁城里的皇帝还没换人,各地诸侯就开始巴结袁世凯了,显然,徐昌也不想错过这个套交情的机会,于是派人也送来了东三省的“土货”想必是这批“土货”数量太多,不好直接拉到摄政官邸,只能暂存在官仓里。
虽说袁世凯做摄政还没几天,可这天津卫的官员们已开始议论起谁的礼送得好了,如今这年头,官场上没有不透风地墙,张友堂身居官场,自然也是消息灵通,只可惜没有路子巴结上袁摄政,只能看着别人鸡犬升天。
袁世凯手里有北洋军,洋人也支持他出面收拾乱局,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这朝廷上以后就是他做主了,也难怪官员们都去奉承了。
可奉承归奉承,袁世凯到底打得什么主意却是谁也猜不透,明明已动了兵谏,可偏偏还要上表请朝廷正式给个名义,军国大事都还要派专人捧着奏折去京城禀明。
事到如今,难道他还想做忠臣么?
朝廷也是一样的高深莫测,明明袁世凯已经反了,可偏偏朝廷连一句袁世凯的坏话都没说,还正式委任他做了“摄政大臣”这朝廷,莫非真如百姓所说的,已是怯懦到了极点么?
反倒是各地的封疆大吏有些骨气,纷纷自行举起勤王义旗,不过他们到底是真的打算勤王还是打着勤王的幌子捞着自己的好处,却也看不明白。
“咳咳!张大人,张大人。”那王见张友堂拿着他地名片呆,于是咳嗽两声。
“王参议有话请讲。”张友堂回过神来。
“这批货你得派些得力官差盯着,倘有差池,你我二人绝对担待不起。”王提醒道。
“王参议放心便是,官府的栈房,还没什么人敢打主意。”张友堂拍着胸脯保证,心中也是好奇,不知徐世昌到底送来了多少礼物。
就在张友堂领着手下将王带来的那上百口大木箱一一登记搬入仓库的时候,在距离官仓不远的直隶总督衙门里,一班风雅之士却正对着一幅大字摇头晃脑,大声赞颂。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妙!实在是妙!”
“前两句可见袁摄政之博大胸襟,后两句又可见袁摄政堪比天高之志向,实在是好诗!”
“听说这诗乃是袁摄政避居租界时所做,其时天下汹汹,或许也只有袁摄政才能看得如此高远,如此明白。”
“那是自然,试问天下可有什么人比袁摄政更明白?行新政,倡立宪,诸般开明举措深得民心,卫邦交,固国本,更得外国公使齐声称颂,如此人间俊杰,岂是那班革命党比得了的?”
“此言在理,此言在理。革命不好,君宪好,改良好。”
那幅大字是袁世凯在天津租界所写,现在已装裱起来,挂在直隶总督衙门前院东厢房里,正在赞颂这幅字的却是一帮立宪派代表。
这些立宪派人士是江苏立宪会派到天津的,一来是向袁世凯表表忠心,二来则是为了筹备立宪国会,今日袁世凯打算接见他们,这些人便早早赶到摄政公署,等候袁摄政的召见,其间百无聊赖,一群人聚在博古架前赏玩古董,另一群人则站在那幅字前,东扯西拉。
没等众人议论完那幅字,厢房门上人影一晃,又走进来两人,其中一人是个仆役,另一人却眼熟的很,正是“立宪奇才”杨度。
“皙子,看你风尘仆仆,莫非也是刚到天津?这里还有空位,便坐这里吧。前几日刚从江宁夫子庙弄到只翠玉鼻烟壶,你也来鉴赏鉴赏。
”有人向杨度打招呼。杨度也不客气,走过去与几位熟人见礼,但没等坐下,又一仆役匆匆走来,站在门边朗声喊道:“袁摄政有请杨皙子杨老爷。”
众人颇感诧异,他们已等了半天,袁世凯尚未召见,可杨度刚进门,袁世凯就立即派人来召,这“圣眷”只怕是非同一般。
杨度倒不似旁人那般惊讶,只略微整了整衣冠,接过仆役递过去地一只鸡毛掸子,掸了掸长衫下摆,蹭掉鞋底的泥,向众人告了个罪,便随着那仆役走出东厢,顺着回廊往后院赶去。
袁世凯此刻并不在签押房,而在总督衙门后院地一间小书房里,而且也不是一个人,几名北洋军官正陪侍一旁,端着茶盏坐在凳上有一口没一口的品着,除了这几人之外,还有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男子,身穿正二品的武官朝服,顶戴上的翎管与袁世凯头上那顶一样,也是秃地,此人却不是坐着,而是大剌剌的站在门边,手里还拎着根马鞭,第一个看见杨度走来。
杨度进了书房,举头一望,却见袁世凯正拿着毛笔在书桌上写字,书桌前站着两人,左手边是长子袁克定,右手边是次子袁克文,兄弟俩头也没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杆移动着的毛笔。
“皙子,不必见礼了,你稍坐片刻。”袁世凯头也不抬地说道。
由于书桌被人挡着,杨度看不见那桌上是什么,只好在那几位北洋军官身边坐下,仆役奉上香茗,杨度只是捧在手里,品也没品,扭过头去仔细打量身边那几名军官,却都眼生的很,从军衔来看,都是中级军官,不知为何却能登堂入室,坐在袁摄政身边饮茶。
至于那位站在门后地二品武官,杨度也是琢磨不到他的来历,有心上前结交,可偏偏这书房里静得厉害,却也不方便处理私人交情。
其他人也与杨度一般模样,都是一副想说话却不敢说话的表情,只能捧着茶一口一口的品着,只是这龙井的味道却是淡得厉害,也不知是否是放久的缘故。
杨度抬起头,望了望那面放在角落里的屏风,惊讶的现那屏风竟是御赐的那面,上头绘着百鸟朝凤图,这面屏风原本是摆放在京城锡拉胡同袁世凯寓所的,当初赵北在九江拍“迥电”之后,杨度就是在这面屏风旁边给袁世凯下跪的,当时他苦苦哀求袁大人兵谏,可是袁大人却不为所动,后来袁世凯逃出京城,这屏风就留在了寓所,现在却不知为何又来到了天津,摆放在了摄政大臣公署的书房里。
“世事无常啊。”杨度叹了口气
; ”张友堂马上明白那栈房是用来做什么的了。
自从袁世凯就任“摄政大臣”以来,这天津就出现了送礼地队伍,袁世凯不缺银子,所以这礼要送得特别,两广总督张人骏送的是珊瑚树,山东巡抚袁树勋送的是德国大洋马,安徽巡抚朱家保送的是周代青铜鼎,立宪会领袖张送的是西洋镏金马车
这紫禁城里的皇帝还没换人,各地诸侯就开始巴结袁世凯了,显然,徐昌也不想错过这个套交情的机会,于是派人也送来了东三省的“土货”想必是这批“土货”数量太多,不好直接拉到摄政官邸,只能暂存在官仓里。
虽说袁世凯做摄政还没几天,可这天津卫的官员们已开始议论起谁的礼送得好了,如今这年头,官场上没有不透风地墙,张友堂身居官场,自然也是消息灵通,只可惜没有路子巴结上袁摄政,只能看着别人鸡犬升天。
袁世凯手里有北洋军,洋人也支持他出面收拾乱局,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这朝廷上以后就是他做主了,也难怪官员们都去奉承了。
可奉承归奉承,袁世凯到底打得什么主意却是谁也猜不透,明明已动了兵谏,可偏偏还要上表请朝廷正式给个名义,军国大事都还要派专人捧着奏折去京城禀明。
事到如今,难道他还想做忠臣么?
朝廷也是一样的高深莫测,明明袁世凯已经反了,可偏偏朝廷连一句袁世凯的坏话都没说,还正式委任他做了“摄政大臣”这朝廷,莫非真如百姓所说的,已是怯懦到了极点么?
反倒是各地的封疆大吏有些骨气,纷纷自行举起勤王义旗,不过他们到底是真的打算勤王还是打着勤王的幌子捞着自己的好处,却也看不明白。
“咳咳!张大人,张大人。”那王见张友堂拿着他地名片呆,于是咳嗽两声。
“王参议有话请讲。”张友堂回过神来。
“这批货你得派些得力官差盯着,倘有差池,你我二人绝对担待不起。”王提醒道。
“王参议放心便是,官府的栈房,还没什么人敢打主意。”张友堂拍着胸脯保证,心中也是好奇,不知徐世昌到底送来了多少礼物。
就在张友堂领着手下将王带来的那上百口大木箱一一登记搬入仓库的时候,在距离官仓不远的直隶总督衙门里,一班风雅之士却正对着一幅大字摇头晃脑,大声赞颂。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妙!实在是妙!”
“前两句可见袁摄政之博大胸襟,后两句又可见袁摄政堪比天高之志向,实在是好诗!”
“听说这诗乃是袁摄政避居租界时所做,其时天下汹汹,或许也只有袁摄政才能看得如此高远,如此明白。”
“那是自然,试问天下可有什么人比袁摄政更明白?行新政,倡立宪,诸般开明举措深得民心,卫邦交,固国本,更得外国公使齐声称颂,如此人间俊杰,岂是那班革命党比得了的?”
“此言在理,此言在理。革命不好,君宪好,改良好。”
那幅大字是袁世凯在天津租界所写,现在已装裱起来,挂在直隶总督衙门前院东厢房里,正在赞颂这幅字的却是一帮立宪派代表。
这些立宪派人士是江苏立宪会派到天津的,一来是向袁世凯表表忠心,二来则是为了筹备立宪国会,今日袁世凯打算接见他们,这些人便早早赶到摄政公署,等候袁摄政的召见,其间百无聊赖,一群人聚在博古架前赏玩古董,另一群人则站在那幅字前,东扯西拉。
没等众人议论完那幅字,厢房门上人影一晃,又走进来两人,其中一人是个仆役,另一人却眼熟的很,正是“立宪奇才”杨度。
“皙子,看你风尘仆仆,莫非也是刚到天津?这里还有空位,便坐这里吧。前几日刚从江宁夫子庙弄到只翠玉鼻烟壶,你也来鉴赏鉴赏。
”有人向杨度打招呼。杨度也不客气,走过去与几位熟人见礼,但没等坐下,又一仆役匆匆走来,站在门边朗声喊道:“袁摄政有请杨皙子杨老爷。”
众人颇感诧异,他们已等了半天,袁世凯尚未召见,可杨度刚进门,袁世凯就立即派人来召,这“圣眷”只怕是非同一般。
杨度倒不似旁人那般惊讶,只略微整了整衣冠,接过仆役递过去地一只鸡毛掸子,掸了掸长衫下摆,蹭掉鞋底的泥,向众人告了个罪,便随着那仆役走出东厢,顺着回廊往后院赶去。
袁世凯此刻并不在签押房,而在总督衙门后院地一间小书房里,而且也不是一个人,几名北洋军官正陪侍一旁,端着茶盏坐在凳上有一口没一口的品着,除了这几人之外,还有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男子,身穿正二品的武官朝服,顶戴上的翎管与袁世凯头上那顶一样,也是秃地,此人却不是坐着,而是大剌剌的站在门边,手里还拎着根马鞭,第一个看见杨度走来。
杨度进了书房,举头一望,却见袁世凯正拿着毛笔在书桌上写字,书桌前站着两人,左手边是长子袁克定,右手边是次子袁克文,兄弟俩头也没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杆移动着的毛笔。
“皙子,不必见礼了,你稍坐片刻。”袁世凯头也不抬地说道。
由于书桌被人挡着,杨度看不见那桌上是什么,只好在那几位北洋军官身边坐下,仆役奉上香茗,杨度只是捧在手里,品也没品,扭过头去仔细打量身边那几名军官,却都眼生的很,从军衔来看,都是中级军官,不知为何却能登堂入室,坐在袁摄政身边饮茶。
至于那位站在门后地二品武官,杨度也是琢磨不到他的来历,有心上前结交,可偏偏这书房里静得厉害,却也不方便处理私人交情。
其他人也与杨度一般模样,都是一副想说话却不敢说话的表情,只能捧着茶一口一口的品着,只是这龙井的味道却是淡得厉害,也不知是否是放久的缘故。
杨度抬起头,望了望那面放在角落里的屏风,惊讶的现那屏风竟是御赐的那面,上头绘着百鸟朝凤图,这面屏风原本是摆放在京城锡拉胡同袁世凯寓所的,当初赵北在九江拍“迥电”之后,杨度就是在这面屏风旁边给袁世凯下跪的,当时他苦苦哀求袁大人兵谏,可是袁大人却不为所动,后来袁世凯逃出京城,这屏风就留在了寓所,现在却不知为何又来到了天津,摆放在了摄政大臣公署的书房里。
“世事无常啊。”杨度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