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生命邀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这首诗是说:“新年头一天,人人都出外拜年。拜年的人,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谒”和“名纸”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友人们前来拜年都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贺年卡)来问候,从早上到现在我的屋中已经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贺年卡)。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里的“简”是省掉、略去的意思;“虚”是不实在,虚套的意思。我也跟随着潮流学吧,向他人投送拜贴,用这种方式拜年,人们只会嫌弃简易,而不会认为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过大年,你忙我也忙,都是文人,交换个“名片”,表个心意,既礼貌,又雅致。礼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简陋。而拜贴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送贺年卡。

    文征明的这首诗记载的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拜年。

    “拜年”,是过年时最隆重、最热烈也是最繁琐的一项礼仪活动。先是按照血缘关系的长幼亲疏来安排亲族内的互拜活动,这是核心任务,此后还要有与姻亲间的互动拜年,真是让人忙得不亦乐乎。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这就是拜年习俗的由来。

    中国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宋代以前,古人的拜年习俗跟现在差不多,亲朋好友带着礼品相互串个门,晚辈给长辈叩个头,说几句平安长寿迎新的话,长辈给晚辈拿点压岁的东西,整个拜年礼仪就算是成了。

    到了宋代,人们拜年一般不进门儿了,流行送“飞贴”,相当与现在的贺卡。朝廷里的士大夫有用飞贴互相拜年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友很广,如果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就用竹木削成条,写上贺词,派仆人送给亲朋好友代为拜年。这种方式一般流行于官场和文人墨客间。

    明代人们还是沿用贺卡的形式,也就是以“投谒”代替拜年。明代时期贺年卡的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卡片上不仅印有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朋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