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万历永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皇上,这的确是臣的一片苦心。”
张居正很坦诚的答到,他的确是不希望看到万历对钱财一道过份的追求。
“荣宝斋的事,之前已经和先生说过了。先生应该指的是丽人坊吧?”万历接着问道。
“臣的确是不明白,丽人坊所造之物都是妇人闺阁所用之物,这于国于民有什么益处。另外还有那些勋贵们在积极筹措什么水泥厂......”
万历并没有直接回答张居正的问题,而是反问张居正。
“朕想问问先生,大明立国以来,田亩正税最高是多少?”
“皇上,据臣所知是三千九百多万石,那是在永乐年间。”
”那现在全国的税粮定额的总额是多少?”
“二千六百多万石。”
张居正作为首辅,对于这些数据还是清楚的。但他也奇怪,今天万历为什么会问这些数据。
”据朕所知,现在大明的人口比永乐年间增长了近三倍,官员也增长了近五倍。现在只有这么多的税收,那够用吗?能让大明民富国强吗?”
“先生推行考成法,就是把拖欠的税粮收上来。这能解一时之急,但如果拖欠的税粮收清了,以后定额的税粮只有那么多。大明的人口越来越多,国家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大,到时候钱从哪里来?”
万历的这几个问题让张居正沉默了,他不会想不到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提出用加税的办法来增收?那是自己找死。如果不能加税,那钱从哪里来呢?
税粮之所以从永乐年间的三千九百多万石降到了现在的二千六百多万石就是在正德年间顶不住江南地区的舆论压力,调整了税粮定额,而且每年的税粮根本没办法足额收取。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实际并没有从根子上解决大明财政的问题,是不彻底的。
“大明想要民富国强,无非开源与节流并举。节流的事,先生已经在操劳。那开源的事交给谁去做呢?”
“先生放心,朕每天吃喝上花费的银子也不过十两。朕能用多少银子?赚的那些银子,都会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的。”
”皇上,您的意思是?”
“荣宝斋纳税了多少先生已经知道了吧?丽人坊的纳税应该不会比荣宝斋差多少。”
”至于水泥厂同样会足额纳税,而且水泥这东西是有大用处的。有了水泥之后,以后工程营建木料、石料的成本可以降一半。边墙修建的费用也可以省一半......。”
张居正这时呆了,他先是被丽人坊将来也要足额纳税,而且纳税总量将不会低于荣宝斋给震惊。
但最让张居正动心的是水泥,他非常清楚现在工部在工程营建上面木料、石料的花费有多大。如果成本能省一半......。
从工商业下手为国增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原有的工商业都很零散,征收难度也大。现在外戚勋贵能主动纳税,那以后......。
“皇上,如果水泥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是否可以官办一家?”
张居正听说水泥有如此大的用场,想到让工部也办一家。
”张先生,前几日,有一份请求裁撤遵化铁厂的奏疏您还记得吗?”
“官办的遵化铁厂,年产铁二十多万斤,市价折银只有二千多两。但是调用民夫、官军等的年花费超过万两。如果水泥也官办办厂,会不会是另一个遵化铁厂?到时候造出来的水泥用起来会不会比木料和石料还贵?”
此时张居正无言以对了,那份奏折是他亲自票拟的同意裁撤的处理意见。
“张生先,那些外戚勋贵们,也该为国出点力了,开源的事情就让他们先去办吧。朝庭每年都有税收入库,又不用投资担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官办国有,万历才信不过,官办如果不亏掉底裤才怪。现在水泥厂都是采用了股份制那套方法来筹资的,未来将会按照现代企业那套制度来运营。
于是一场对话下来。万历和张居正达成了某种默契,朝政上的事情你放手去干,我支持你。
兴办一些工厂的事情让那些外戚勋贵们去办。只要不违反国家法纪、没有害民残民之事,有足额的税收入库,张居正就保持沉默不主动反对......。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
; “皇上,这的确是臣的一片苦心。”
张居正很坦诚的答到,他的确是不希望看到万历对钱财一道过份的追求。
“荣宝斋的事,之前已经和先生说过了。先生应该指的是丽人坊吧?”万历接着问道。
“臣的确是不明白,丽人坊所造之物都是妇人闺阁所用之物,这于国于民有什么益处。另外还有那些勋贵们在积极筹措什么水泥厂......”
万历并没有直接回答张居正的问题,而是反问张居正。
“朕想问问先生,大明立国以来,田亩正税最高是多少?”
“皇上,据臣所知是三千九百多万石,那是在永乐年间。”
”那现在全国的税粮定额的总额是多少?”
“二千六百多万石。”
张居正作为首辅,对于这些数据还是清楚的。但他也奇怪,今天万历为什么会问这些数据。
”据朕所知,现在大明的人口比永乐年间增长了近三倍,官员也增长了近五倍。现在只有这么多的税收,那够用吗?能让大明民富国强吗?”
“先生推行考成法,就是把拖欠的税粮收上来。这能解一时之急,但如果拖欠的税粮收清了,以后定额的税粮只有那么多。大明的人口越来越多,国家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大,到时候钱从哪里来?”
万历的这几个问题让张居正沉默了,他不会想不到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提出用加税的办法来增收?那是自己找死。如果不能加税,那钱从哪里来呢?
税粮之所以从永乐年间的三千九百多万石降到了现在的二千六百多万石就是在正德年间顶不住江南地区的舆论压力,调整了税粮定额,而且每年的税粮根本没办法足额收取。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实际并没有从根子上解决大明财政的问题,是不彻底的。
“大明想要民富国强,无非开源与节流并举。节流的事,先生已经在操劳。那开源的事交给谁去做呢?”
“先生放心,朕每天吃喝上花费的银子也不过十两。朕能用多少银子?赚的那些银子,都会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的。”
”皇上,您的意思是?”
“荣宝斋纳税了多少先生已经知道了吧?丽人坊的纳税应该不会比荣宝斋差多少。”
”至于水泥厂同样会足额纳税,而且水泥这东西是有大用处的。有了水泥之后,以后工程营建木料、石料的成本可以降一半。边墙修建的费用也可以省一半......。”
张居正这时呆了,他先是被丽人坊将来也要足额纳税,而且纳税总量将不会低于荣宝斋给震惊。
但最让张居正动心的是水泥,他非常清楚现在工部在工程营建上面木料、石料的花费有多大。如果成本能省一半......。
从工商业下手为国增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原有的工商业都很零散,征收难度也大。现在外戚勋贵能主动纳税,那以后......。
“皇上,如果水泥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是否可以官办一家?”
张居正听说水泥有如此大的用场,想到让工部也办一家。
”张先生,前几日,有一份请求裁撤遵化铁厂的奏疏您还记得吗?”
“官办的遵化铁厂,年产铁二十多万斤,市价折银只有二千多两。但是调用民夫、官军等的年花费超过万两。如果水泥也官办办厂,会不会是另一个遵化铁厂?到时候造出来的水泥用起来会不会比木料和石料还贵?”
此时张居正无言以对了,那份奏折是他亲自票拟的同意裁撤的处理意见。
“张生先,那些外戚勋贵们,也该为国出点力了,开源的事情就让他们先去办吧。朝庭每年都有税收入库,又不用投资担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官办国有,万历才信不过,官办如果不亏掉底裤才怪。现在水泥厂都是采用了股份制那套方法来筹资的,未来将会按照现代企业那套制度来运营。
于是一场对话下来。万历和张居正达成了某种默契,朝政上的事情你放手去干,我支持你。
兴办一些工厂的事情让那些外戚勋贵们去办。只要不违反国家法纪、没有害民残民之事,有足额的税收入库,张居正就保持沉默不主动反对......。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