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千古一帝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妻时,兄弟仨已跪在他的面前,伏地行大礼。李渊唤他们起身,声音竟有些颤抖。李世民听出来了,抬头去看父亲,只见他眼圈红红的,不由大吃一惊。
“父皇!”李世民担心地望着李渊,呼唤着。
“没什么,朕看到你们兄弟仨人,一个个这么有出息,这么亲密,朕想到了你们的母后。”李渊说完,忍不住流下眼泪。
三个儿子,一时都静静地望着父亲。李世民突然举起酒杯,说:“父皇,大哥,四弟,我们都来为母后,干杯!”
父子四人,默默地喝下这杯酒,相互看了看,都长长地松了口气。好似他们都见到了那位逝去的女人,同她共饮了一杯。酒过三巡之后,李渊对世民说:
“对于这次战事的部署,我很满意。就按你们秦王府高参们议定的办:深沟高垒,疲敌后击。你就放心地按照这个思路去征剿,父皇等你的好消息。”
“孩儿谨遵父命!”李世民朗然地回答。
李渊笑了,他的哥、弟都笑了,父子四人,这么亲密地聚在一起,这么些年,还是头一回。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聊自己,问亲人,直到天亮,他们还没有停止。李世民望着窗上有了白日的光亮,望着亲密交谈的父兄弟,忍不住又提起母亲,说:“如果母亲在,该多好。”
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听了,顿时都收住了笑意,露出一脸的悲气。李世民见了,眼圈微发红。
“好了,天已亮了,大家都去休息吧!”李渊说着站了起来。
5
率军出长安城这一天,正是一个炎炎的好夏日。炙热的骄阳,凌空高悬,照着这古都长安,照着成千上万的军人,身穿凯甲,手握长枪,威风凛凛地一排排走过刚刚新建的长安城门。满长安城的百姓,更有那些官员绅士都拥挤在道路的两旁,热情地欢送出城西征的唐军。
长长的欢送队伍,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前进的部队也仿佛是江水般,怎么也流不尽。西讨元帅李世民高高地坐在一匹雪白的千里驹上,饱尝了受百姓们夹道欢迎的滋味。在他看来,这一次热烈的程度,远远地超过将近一年前,他们李氏家族进驻长安。那时,他只能跟在父亲与大哥的身后。而现在,李世民的身边,已经有了左翊卫大将军柴绍、车骑将军侯君集,行军典签长孙无忌、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右光禄大夫刘弘基、谋士房玄龄、参军杜如晦,陈郡公殷开山、乐游府骠骑将军段志玄、纳言刘文静、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三卫李靖,等一般文臣武将。
李世民虽然还年轻,而且太过年轻。或许是生在那样的军事世家,或者是已经历了太多的磨励,他却没有一点小青年那种得意。英俊的脸上,虽然露出笑意,但这笑意中却明显有一种沉静。
“我感到我身上的担子很重。”他微微地向左扭头对妹夫柴绍说。
“大家一起挑,会轻一些。”他右旁的房玄龄立刻鼓励地看着他,低声说。
李世民点点头,策马走出城外。广阔的关中平原,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他的面前。李世民昂起头来,望着莽莽的原野,心中无限感慨。他想到了即将奔赴的战场——泾州。对于这场战争的具体打法,在他的秦王府中,就早已经讨论得清清楚楚。现在,只要去将想法付诸于实现就行了。记得在讨论此次战略时,开始是众说纷纭,最后是参军杜如晦的分析,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更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
“我大唐如今据有关中,巴蜀和山西等地,物产丰富,储粮丰足,民户稠密,兵源多多;薛举的陇右一带属于游牧之地,民户稀少,兵源全无。如此看来,只要我们深沟高垒,避而不战,稍待时日,敌军不战自退,到时乘势追杀,定可一战而功成。”
想到杜如晦的分析,李世民脸上露出微微地笑意,不由得回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杜如晦。然后一扬马鞭,飞驰而去。身旁的一群文臣武将见了,相互一笑,紧跟向前。
兵至高墌,只见这儿果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避敌不战,深沟高垒以疲敌人的好地方。李世民心中高兴,下令安营扎寨。打了这么多次仗以后,如今的李世民,心里已有了一个成熟的经验:如果要做一个好的士兵,就应该认真地考虑如何杀死敌人;如果要做一个好的军事统帅,就应该认真地考虑如何更好地保存自己的部队。从这个经验来看,如今的战事安排,是非常合理的。
入夜,明月如钩,李世民带了几个随从,踏着夜色,前去先锋刘弘基的营房。快到时,听得几个夜巡人员在议论这场战事。
“听说,薛举父子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士卒人人善骑射,一个个都是不好对付的。”
“再怎么不好对付,也是我们元帅手下败将。”
“不见得,真要是的话,元帅就不会下令坚守不出。”
“是啊,我也这么认为。别人来侵犯我们,我们坚守不出,就是害怕,在士气上就输了一回。长此这么下去,敌人的士气会越来越旺盛,而我们的士兵,会一个个都吓破了胆……”
李世民听到这里,呼吸急促起来。他皱了皱眉头,迈开大步回到自己的元帅大帐。想了想,令人传来刘文静、殷开山、刘弘基等人。在讨论战事时,这几个人,都是主张积极应战的。
“我看,我们还是应该出击一下。”李世民征询地问大家。
半夜三更,正是睡梦正酣时,大家被传到元帅大帐来,听到的却李世民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愣了好一阵子,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在秦王府讨论战术时,元帅不是主张深沟高垒的吗?他们有些不明白地望着李世民。
“你们是怎么啦,我在问你们,现在我们是不是该出击一下?”
刘文静便第一个开口附合说:
“是应该出击一下,我们不可能打不赢他薛举,狠狠地出击,只会缩短战争的时间。”刘文静第一个开口说。在秦王府讨论时,他就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如今一点也没有变。
“我也是这么认为,就象上次打扶风郡一样,斩下他上万的人头来。”
“就是,让他们知难而退……”
原几个主战的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世民为之精神大振,立即出命令:
着刘文静与殷开山明日率军西南出城,布阵迎战秦军。
薛举本为金城郡富豪,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他本也想报效国家,却因炀帝不恤百姓,天下大乱,便散尽巨万家产,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大业十三年,薛举与子仁果起兵,先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迅速占有陇西、西平、天水诸郡后,已拥兵十三万之众,于是自称“秦帝”。因其所居的陇右地区,一直是隋与突厥和吐谷浑长期冲突之地,固属下都久经沙场,能征善战之士。最近这么些年来,薛举出战,从来还没有输过。他的部下,士气一直非常高昂,听说要打仗,一个个摩拳擦掌、兴高采烈的,就仿佛要去娶新娘。薛举这次来犯唐境,见唐军坚守不出,心中非常焦虑。正烦躁不安时,忽闻唐军已在坡前摆开战场,于是大喜,命令全军,倾巢出动,冲杀唐阵。
这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沟渠。秦军虽然死伤惨重,唐军更是损失十之五六,最后终抵不住秦军的冲杀,全线溃退,一直退回长安,方才稳住阵脚。负责断后的刘弘基、慕容罗侯、李远安等大将军生生被擒,成千上万的唐军躺在血泊里。
主帅李世民,自长安起兵以来,征战无数,所向披靡,还从来没有遇上这么凶猛狠毒的军队。在众将军的簇拥下,他一边逃跑,一边不服气地往后看。
终于,看到了敌人如虹的气势,不由得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对自己说: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失败,也应该是最后的一次失败。
5(未完待续)
妻时,兄弟仨已跪在他的面前,伏地行大礼。李渊唤他们起身,声音竟有些颤抖。李世民听出来了,抬头去看父亲,只见他眼圈红红的,不由大吃一惊。
“父皇!”李世民担心地望着李渊,呼唤着。
“没什么,朕看到你们兄弟仨人,一个个这么有出息,这么亲密,朕想到了你们的母后。”李渊说完,忍不住流下眼泪。
三个儿子,一时都静静地望着父亲。李世民突然举起酒杯,说:“父皇,大哥,四弟,我们都来为母后,干杯!”
父子四人,默默地喝下这杯酒,相互看了看,都长长地松了口气。好似他们都见到了那位逝去的女人,同她共饮了一杯。酒过三巡之后,李渊对世民说:
“对于这次战事的部署,我很满意。就按你们秦王府高参们议定的办:深沟高垒,疲敌后击。你就放心地按照这个思路去征剿,父皇等你的好消息。”
“孩儿谨遵父命!”李世民朗然地回答。
李渊笑了,他的哥、弟都笑了,父子四人,这么亲密地聚在一起,这么些年,还是头一回。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聊自己,问亲人,直到天亮,他们还没有停止。李世民望着窗上有了白日的光亮,望着亲密交谈的父兄弟,忍不住又提起母亲,说:“如果母亲在,该多好。”
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听了,顿时都收住了笑意,露出一脸的悲气。李世民见了,眼圈微发红。
“好了,天已亮了,大家都去休息吧!”李渊说着站了起来。
5
率军出长安城这一天,正是一个炎炎的好夏日。炙热的骄阳,凌空高悬,照着这古都长安,照着成千上万的军人,身穿凯甲,手握长枪,威风凛凛地一排排走过刚刚新建的长安城门。满长安城的百姓,更有那些官员绅士都拥挤在道路的两旁,热情地欢送出城西征的唐军。
长长的欢送队伍,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前进的部队也仿佛是江水般,怎么也流不尽。西讨元帅李世民高高地坐在一匹雪白的千里驹上,饱尝了受百姓们夹道欢迎的滋味。在他看来,这一次热烈的程度,远远地超过将近一年前,他们李氏家族进驻长安。那时,他只能跟在父亲与大哥的身后。而现在,李世民的身边,已经有了左翊卫大将军柴绍、车骑将军侯君集,行军典签长孙无忌、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右光禄大夫刘弘基、谋士房玄龄、参军杜如晦,陈郡公殷开山、乐游府骠骑将军段志玄、纳言刘文静、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三卫李靖,等一般文臣武将。
李世民虽然还年轻,而且太过年轻。或许是生在那样的军事世家,或者是已经历了太多的磨励,他却没有一点小青年那种得意。英俊的脸上,虽然露出笑意,但这笑意中却明显有一种沉静。
“我感到我身上的担子很重。”他微微地向左扭头对妹夫柴绍说。
“大家一起挑,会轻一些。”他右旁的房玄龄立刻鼓励地看着他,低声说。
李世民点点头,策马走出城外。广阔的关中平原,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他的面前。李世民昂起头来,望着莽莽的原野,心中无限感慨。他想到了即将奔赴的战场——泾州。对于这场战争的具体打法,在他的秦王府中,就早已经讨论得清清楚楚。现在,只要去将想法付诸于实现就行了。记得在讨论此次战略时,开始是众说纷纭,最后是参军杜如晦的分析,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更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
“我大唐如今据有关中,巴蜀和山西等地,物产丰富,储粮丰足,民户稠密,兵源多多;薛举的陇右一带属于游牧之地,民户稀少,兵源全无。如此看来,只要我们深沟高垒,避而不战,稍待时日,敌军不战自退,到时乘势追杀,定可一战而功成。”
想到杜如晦的分析,李世民脸上露出微微地笑意,不由得回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杜如晦。然后一扬马鞭,飞驰而去。身旁的一群文臣武将见了,相互一笑,紧跟向前。
兵至高墌,只见这儿果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避敌不战,深沟高垒以疲敌人的好地方。李世民心中高兴,下令安营扎寨。打了这么多次仗以后,如今的李世民,心里已有了一个成熟的经验:如果要做一个好的士兵,就应该认真地考虑如何杀死敌人;如果要做一个好的军事统帅,就应该认真地考虑如何更好地保存自己的部队。从这个经验来看,如今的战事安排,是非常合理的。
入夜,明月如钩,李世民带了几个随从,踏着夜色,前去先锋刘弘基的营房。快到时,听得几个夜巡人员在议论这场战事。
“听说,薛举父子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士卒人人善骑射,一个个都是不好对付的。”
“再怎么不好对付,也是我们元帅手下败将。”
“不见得,真要是的话,元帅就不会下令坚守不出。”
“是啊,我也这么认为。别人来侵犯我们,我们坚守不出,就是害怕,在士气上就输了一回。长此这么下去,敌人的士气会越来越旺盛,而我们的士兵,会一个个都吓破了胆……”
李世民听到这里,呼吸急促起来。他皱了皱眉头,迈开大步回到自己的元帅大帐。想了想,令人传来刘文静、殷开山、刘弘基等人。在讨论战事时,这几个人,都是主张积极应战的。
“我看,我们还是应该出击一下。”李世民征询地问大家。
半夜三更,正是睡梦正酣时,大家被传到元帅大帐来,听到的却李世民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愣了好一阵子,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在秦王府讨论战术时,元帅不是主张深沟高垒的吗?他们有些不明白地望着李世民。
“你们是怎么啦,我在问你们,现在我们是不是该出击一下?”
刘文静便第一个开口附合说:
“是应该出击一下,我们不可能打不赢他薛举,狠狠地出击,只会缩短战争的时间。”刘文静第一个开口说。在秦王府讨论时,他就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如今一点也没有变。
“我也是这么认为,就象上次打扶风郡一样,斩下他上万的人头来。”
“就是,让他们知难而退……”
原几个主战的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世民为之精神大振,立即出命令:
着刘文静与殷开山明日率军西南出城,布阵迎战秦军。
薛举本为金城郡富豪,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他本也想报效国家,却因炀帝不恤百姓,天下大乱,便散尽巨万家产,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大业十三年,薛举与子仁果起兵,先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迅速占有陇西、西平、天水诸郡后,已拥兵十三万之众,于是自称“秦帝”。因其所居的陇右地区,一直是隋与突厥和吐谷浑长期冲突之地,固属下都久经沙场,能征善战之士。最近这么些年来,薛举出战,从来还没有输过。他的部下,士气一直非常高昂,听说要打仗,一个个摩拳擦掌、兴高采烈的,就仿佛要去娶新娘。薛举这次来犯唐境,见唐军坚守不出,心中非常焦虑。正烦躁不安时,忽闻唐军已在坡前摆开战场,于是大喜,命令全军,倾巢出动,冲杀唐阵。
这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沟渠。秦军虽然死伤惨重,唐军更是损失十之五六,最后终抵不住秦军的冲杀,全线溃退,一直退回长安,方才稳住阵脚。负责断后的刘弘基、慕容罗侯、李远安等大将军生生被擒,成千上万的唐军躺在血泊里。
主帅李世民,自长安起兵以来,征战无数,所向披靡,还从来没有遇上这么凶猛狠毒的军队。在众将军的簇拥下,他一边逃跑,一边不服气地往后看。
终于,看到了敌人如虹的气势,不由得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对自己说: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失败,也应该是最后的一次失败。
5(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