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千古一帝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非常敬重。刚登上皇帝位,李渊就招萧瑀进长安,授萧瑀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视之为心腹,每次临朝听政,不但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还亲切地称他为“萧郎”。在当朝的诸臣中,萧瑀是最熟识国典朝仪的,加上他又孜孜自勉,对政事很有研究,因而深得李渊信任。每有疑虑,总喜欢请他来问问。李渊见他俩来了,行过君臣之礼,便开口便说:
“隋末无道,上下互相蒙蔽。皇上骄横,臣下谄媚奸佞之徒不断。皇上不知道改正自己的错误,臣子也不为国尽忠。炀帝如是,终使国家危难,自己也死在佞臣之手。现如今,朕拨乱反正,志在安邦定国。平定乱世要用武将,守成治国要靠文臣。只有使他们各尽其才,国家才能安枕无忧,走向繁荣昌盛。现在,四海基本平定,朕要将此事要进一步落实,不知丞相有何看法?”
裴寂听了,却并不象往日那样侃侃作答,而是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半晌也不言语。李渊见了,忍不住高咳一声,意在提醒裴寂快快作答。裴寂又沉默半晌,这才吱吱唔唔地说:“这个事情……臣的头脑,此时实在太乱?”
“乱,头脑?”李渊有些奇怪,裴寂的头脑向来清醒,思维敏捷,怎么会乱?
“丞相是不是病了?”李渊关切地问道。
“没有,只是,只是……”裴寂支支唔唔,竟抬眼看了看身旁的萧瑀。
李渊一见裴寂的动作,立刻明白:他是有大事要说,不想当了萧瑀的面,心中不由有些气愤,便大声说:
“只是什么,快快明言!萧郎又不是外人。”
裴寂被逼无奈,这才开口说道:“适才太子到臣的府上,说了秦王的事情。”
萧瑀在一旁听了,双手一揖说:“既然是说皇上的家事,臣就此告退。”说完缓缓离去。
李渊闻说是太子讲秦王的事,这样的家事,自然是少人知道好一些,于是也不留萧瑀。望着萧瑀离去,李渊心里想着裴寂的话,有些奇怪地在心里问自己:“是什么事情,能让丞相的头脑乱?”
9
李渊万万也没想到:秦王李世民的凯旋,给朝庭带来稳定和宁静气氛,只是表面的;暗地里,却在潜滋暗长一场让他最头痛,最不愿看到,也最难取胜的,新的战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见一向爽快的裴寂还在吱吱唔唔,李渊心中很是不快。瞪了他一眼,李渊快步走出大殿。他抬头远望,只见来时还是如洗的碧空,此时竟然乌云满天。随着一声震耳的响雷,冰冷的秋风,竦竦吹来,李渊不禁打了个寒颤,转过身来,自言自语道:
“适才还是风和日丽,转眼就又要风起云涌了?!”
裴寂刚好慌慌张张跟来,听了李渊的话,不由大吃一惊:“皇上,你都知道了。”
李渊不言语,只把目光牢牢地将裴寂罩住,等他说话。裴寂再不敢吱唔,走进李渊,将太子府上的事情一一道明。
原来,裴寂今天刚刚起床,就有太子府上的王圭来请。裴寂随了王圭来到太子的东宫。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都在那儿等着。见裴寂到来,兄弟俩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热情。俩人一左一右,将裴寂迎进一间豪华的议事厅,献上茶果之后,太子李建成客气地说:“这么早请丞相来,真是有些过意不去。”
裴寂何等精明之人,知道既然太子与齐王一早将他请到东宫,定有事情要说,于是也客气地说:
“太子相邀,是为臣的荣耀,怎言过意不去?太子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宰相乃朝中第一勋臣,本太子怎敢吩咐。请宰相来,只为鲁国公刘文静之事。”
“刘文静?”裴寂有些吃惊。这么些年来,他与刘文静都在李渊手下为臣,只是性情不同,双方都看不得对方。就智谋见解来说,裴寂显然不如刘文静。唯一的两次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裴寂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但就为人处事来讲,刘文静却不如裴寂。特别是对李渊,裴寂深谙其心,投其所好,尽已所能助之,故深得李渊之心。而刘文静自认多谋善断,常常就是提些建议。以李渊之智,自然远出刘文静,因此对他日渐疏远,干脆让他跟着李世民。在浅水原的战事中,刘文静因急于出战而至大败,险些被李渊杀死,亏了秦王求情,这才保住性命。事过境迁,裴寂如今赫赫显贵,对刘文静的那些看不惯,早已不放在心里。没想到太子请他来,竟是说这不走运的刘文静。不由在心里想到:莫不是他到太子面前告我什么刁状?便问太子:“他难道在太子跟前说了我什么?”
太子点点头说:“鲁国公确实说你,只是没有在我跟前,而是在醉仙楼里。”
“醉仙楼里,他说我什么?”
“是齐王亲耳所闻,还是让齐王说给你听。”
听李建成这么说,裴寂把目光转向李元吉。(未完待续)
是,非常敬重。刚登上皇帝位,李渊就招萧瑀进长安,授萧瑀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视之为心腹,每次临朝听政,不但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还亲切地称他为“萧郎”。在当朝的诸臣中,萧瑀是最熟识国典朝仪的,加上他又孜孜自勉,对政事很有研究,因而深得李渊信任。每有疑虑,总喜欢请他来问问。李渊见他俩来了,行过君臣之礼,便开口便说:
“隋末无道,上下互相蒙蔽。皇上骄横,臣下谄媚奸佞之徒不断。皇上不知道改正自己的错误,臣子也不为国尽忠。炀帝如是,终使国家危难,自己也死在佞臣之手。现如今,朕拨乱反正,志在安邦定国。平定乱世要用武将,守成治国要靠文臣。只有使他们各尽其才,国家才能安枕无忧,走向繁荣昌盛。现在,四海基本平定,朕要将此事要进一步落实,不知丞相有何看法?”
裴寂听了,却并不象往日那样侃侃作答,而是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半晌也不言语。李渊见了,忍不住高咳一声,意在提醒裴寂快快作答。裴寂又沉默半晌,这才吱吱唔唔地说:“这个事情……臣的头脑,此时实在太乱?”
“乱,头脑?”李渊有些奇怪,裴寂的头脑向来清醒,思维敏捷,怎么会乱?
“丞相是不是病了?”李渊关切地问道。
“没有,只是,只是……”裴寂支支唔唔,竟抬眼看了看身旁的萧瑀。
李渊一见裴寂的动作,立刻明白:他是有大事要说,不想当了萧瑀的面,心中不由有些气愤,便大声说:
“只是什么,快快明言!萧郎又不是外人。”
裴寂被逼无奈,这才开口说道:“适才太子到臣的府上,说了秦王的事情。”
萧瑀在一旁听了,双手一揖说:“既然是说皇上的家事,臣就此告退。”说完缓缓离去。
李渊闻说是太子讲秦王的事,这样的家事,自然是少人知道好一些,于是也不留萧瑀。望着萧瑀离去,李渊心里想着裴寂的话,有些奇怪地在心里问自己:“是什么事情,能让丞相的头脑乱?”
9
李渊万万也没想到:秦王李世民的凯旋,给朝庭带来稳定和宁静气氛,只是表面的;暗地里,却在潜滋暗长一场让他最头痛,最不愿看到,也最难取胜的,新的战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见一向爽快的裴寂还在吱吱唔唔,李渊心中很是不快。瞪了他一眼,李渊快步走出大殿。他抬头远望,只见来时还是如洗的碧空,此时竟然乌云满天。随着一声震耳的响雷,冰冷的秋风,竦竦吹来,李渊不禁打了个寒颤,转过身来,自言自语道:
“适才还是风和日丽,转眼就又要风起云涌了?!”
裴寂刚好慌慌张张跟来,听了李渊的话,不由大吃一惊:“皇上,你都知道了。”
李渊不言语,只把目光牢牢地将裴寂罩住,等他说话。裴寂再不敢吱唔,走进李渊,将太子府上的事情一一道明。
原来,裴寂今天刚刚起床,就有太子府上的王圭来请。裴寂随了王圭来到太子的东宫。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都在那儿等着。见裴寂到来,兄弟俩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热情。俩人一左一右,将裴寂迎进一间豪华的议事厅,献上茶果之后,太子李建成客气地说:“这么早请丞相来,真是有些过意不去。”
裴寂何等精明之人,知道既然太子与齐王一早将他请到东宫,定有事情要说,于是也客气地说:
“太子相邀,是为臣的荣耀,怎言过意不去?太子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宰相乃朝中第一勋臣,本太子怎敢吩咐。请宰相来,只为鲁国公刘文静之事。”
“刘文静?”裴寂有些吃惊。这么些年来,他与刘文静都在李渊手下为臣,只是性情不同,双方都看不得对方。就智谋见解来说,裴寂显然不如刘文静。唯一的两次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裴寂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但就为人处事来讲,刘文静却不如裴寂。特别是对李渊,裴寂深谙其心,投其所好,尽已所能助之,故深得李渊之心。而刘文静自认多谋善断,常常就是提些建议。以李渊之智,自然远出刘文静,因此对他日渐疏远,干脆让他跟着李世民。在浅水原的战事中,刘文静因急于出战而至大败,险些被李渊杀死,亏了秦王求情,这才保住性命。事过境迁,裴寂如今赫赫显贵,对刘文静的那些看不惯,早已不放在心里。没想到太子请他来,竟是说这不走运的刘文静。不由在心里想到:莫不是他到太子面前告我什么刁状?便问太子:“他难道在太子跟前说了我什么?”
太子点点头说:“鲁国公确实说你,只是没有在我跟前,而是在醉仙楼里。”
“醉仙楼里,他说我什么?”
“是齐王亲耳所闻,还是让齐王说给你听。”
听李建成这么说,裴寂把目光转向李元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