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民生多艰(二) (1/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风起代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莫不是秦军又回来了?”一个念头闪过,魏三心中愈加惶然,二三十年的生活阅历明确告诉他,村庄的宁静不在了。
而每一次宁静的打破,都意味着村里人的一次苦难,征粮、征丁、劫掠……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魏三浑浊的眼睛像是看透了人世间,他将两个孩童紧入怀中,等待着马蹄声的审判。
马蹄声停在田地尽头,百余名骑士纷纷下马,簇拥着一胡服少年迎面走来,不是别人正是拓跋珪。
魏三顿时手脚冰冷,待缓过神,他伸出冰冷的双手捂住两个孩童的眼睛,佝偻的身躯试图挺起,以至于脊椎部位咔咔作响。
时光终不复过往,魏三没能挺起胸膛反倒是伤了脊椎,身躯愈加佝偻。
配着刀弓的骑士近前,魏三心中的惶然转变成无措,原本想好的称呼词忘了个干净。
“此地可是大榆岭”一人沉声发问。
汉话,是汉话,魏三浑浊的眼睛一亮,手脚慢慢回温。
魏三点点头,颤颤巍巍答道:“回贵人的话,此地正是大榆岭,旧时山上榆树颇多,村民以此自称”。
拓跋珪见魏三惊恐的模样,忙安抚道:“老丈莫怕,我不是恶人,我是故去代王的孙子,新的代王”。
魏三努力回想却始终想不起‘代王’是谁,只得茫然的点点头,表示顺从。
“我是北人(鲜卑人自称),以前也在云中,老丈是否还有印象”拓跋珪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
北人,魏三是有印象的,记忆中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喜欢穿土黄色的衣服。
后来,穿着黑色衣服、操着关中口音的秦人打跑了北人,占据了云中。
由于秦军粮秣运输困难,百姓生活比北人统治之时更加困苦,加之魏三亲人死于兵灾,魏三对秦人的仇视更深。
在漆黑的夜晚里,魏三时常想起北人‘什六’‘什七’的王道之政。
北人统治之时,虽然课以重税、偶有欺压,但没有烧杀掳掠、也没有夺人余粮,更多的是放任百姓种田。
乱世之中,能够放任百姓开垦田地,无为而治,在魏三看来已经是王道之政了,至少比祖父、父亲口中的那个‘人相食’的黑暗年代好太多了。
晋国、代国、秦国,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剥削程度的不同。
换言之,任何朝代都不值得赞美,因为没有封建王朝代表人民利益。
魏三猛然抬起头,见来者皆是辫发萦后,带着重重疑惑喃喃道:“北人……他们离开得有十年了吧……”
是的,十年了,十年间物是人非,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拓跋珪仅看老者的身躯、面庞,就能轻易得知云中百姓的生活状况。
拓跋珪苦笑一声,没有为弃守国土作辩解,转移话题:“老丈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魏三这时才想起跪拜,跪下作答:“老汉贱名魏三,有污贵人之耳,家住大榆岭下”。
拓跋珪扶起魏三,站在田垄上又问:“本王一路行来,只见田地荒芜,敢问老丈,是何缘由?”
“故时大榆岭有三百户人家,而今只剩下八十户,百姓一无耕牛二无铁犁,只得以人力耕种,加之天灾、疫病,田地也就渐渐荒芜了”。
拓跋珪闻言静默,短短十年,三分之二人口说没便没,人命如草芥、非是虚言,昭成之时云中农户过万,不知... -->>
“莫不是秦军又回来了?”一个念头闪过,魏三心中愈加惶然,二三十年的生活阅历明确告诉他,村庄的宁静不在了。
而每一次宁静的打破,都意味着村里人的一次苦难,征粮、征丁、劫掠……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魏三浑浊的眼睛像是看透了人世间,他将两个孩童紧入怀中,等待着马蹄声的审判。
马蹄声停在田地尽头,百余名骑士纷纷下马,簇拥着一胡服少年迎面走来,不是别人正是拓跋珪。
魏三顿时手脚冰冷,待缓过神,他伸出冰冷的双手捂住两个孩童的眼睛,佝偻的身躯试图挺起,以至于脊椎部位咔咔作响。
时光终不复过往,魏三没能挺起胸膛反倒是伤了脊椎,身躯愈加佝偻。
配着刀弓的骑士近前,魏三心中的惶然转变成无措,原本想好的称呼词忘了个干净。
“此地可是大榆岭”一人沉声发问。
汉话,是汉话,魏三浑浊的眼睛一亮,手脚慢慢回温。
魏三点点头,颤颤巍巍答道:“回贵人的话,此地正是大榆岭,旧时山上榆树颇多,村民以此自称”。
拓跋珪见魏三惊恐的模样,忙安抚道:“老丈莫怕,我不是恶人,我是故去代王的孙子,新的代王”。
魏三努力回想却始终想不起‘代王’是谁,只得茫然的点点头,表示顺从。
“我是北人(鲜卑人自称),以前也在云中,老丈是否还有印象”拓跋珪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
北人,魏三是有印象的,记忆中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喜欢穿土黄色的衣服。
后来,穿着黑色衣服、操着关中口音的秦人打跑了北人,占据了云中。
由于秦军粮秣运输困难,百姓生活比北人统治之时更加困苦,加之魏三亲人死于兵灾,魏三对秦人的仇视更深。
在漆黑的夜晚里,魏三时常想起北人‘什六’‘什七’的王道之政。
北人统治之时,虽然课以重税、偶有欺压,但没有烧杀掳掠、也没有夺人余粮,更多的是放任百姓种田。
乱世之中,能够放任百姓开垦田地,无为而治,在魏三看来已经是王道之政了,至少比祖父、父亲口中的那个‘人相食’的黑暗年代好太多了。
晋国、代国、秦国,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剥削程度的不同。
换言之,任何朝代都不值得赞美,因为没有封建王朝代表人民利益。
魏三猛然抬起头,见来者皆是辫发萦后,带着重重疑惑喃喃道:“北人……他们离开得有十年了吧……”
是的,十年了,十年间物是人非,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拓跋珪仅看老者的身躯、面庞,就能轻易得知云中百姓的生活状况。
拓跋珪苦笑一声,没有为弃守国土作辩解,转移话题:“老丈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魏三这时才想起跪拜,跪下作答:“老汉贱名魏三,有污贵人之耳,家住大榆岭下”。
拓跋珪扶起魏三,站在田垄上又问:“本王一路行来,只见田地荒芜,敢问老丈,是何缘由?”
“故时大榆岭有三百户人家,而今只剩下八十户,百姓一无耕牛二无铁犁,只得以人力耕种,加之天灾、疫病,田地也就渐渐荒芜了”。
拓跋珪闻言静默,短短十年,三分之二人口说没便没,人命如草芥、非是虚言,昭成之时云中农户过万,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