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麟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待到萧宸年纪渐长,萧琰便开始带着他看书认字。认字的「道具」依旧是他御案上仿佛永远批不完的奏折,而他也总会在教导爱儿认字的同时尽量用浅显的字句说一些朝堂上的事,间或对上奏之人的书法做个简单的品评。萧宸本就生得聪慧,有他这样带着,便也懵懵懂懂地知晓了何谓家国、何谓天下,然后在父皇写满期许的目光中一点一点明白了自己日后将要背负的责任。
简而言之:在还不知道「太子」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萧宸便已有身为一国储君的自觉了。
萧琰是克复江山的中兴之主,众所公认的明君,有他言传身教,众臣需要担心的也只是这位小殿下会不会被宠坏了而已。萧琰同样在意这一点,所以心下便有不舍,却还是在爱子信誓旦旦地说要「长大」、「独立」时同意他搬了出去,却不想因此让人钻了空子,让爱子吃下了那盘掺毒的桂花糕。
以萧宸出事之后的身体状况,再想让他继承大位便不是眷宠、而是催命符了。是故萧琰纵有不甘,却仍只得做出了相应的姿态,开始将视线往其余诸子身上放,又迎了小楼氏入宫,只盼能多一人好好照拂这个因他的轻忽而失去了健康的爱子。
而对育有皇子的后宫妃嫔而言,萧宸既已无缘大位,便不再构成威胁,自然也乐得在明面上与这个圣宠不衰的皇二子为善。
可萧琰虽暂时熄了让爱子继位的心,却始终不曾放弃找寻治愈爱子的方法──在他想来,萧宸就算只做一个闲散王爷,也得有个健康的身子才能活得开开心心。如此十年下来,萧宸自个儿都已经认了命,他却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寻寻觅觅十年后终于找到了能够治愈爱儿的奇人异士。
据高人所言,因当年的余毒滞留身体太久,萧宸就算康复,身子骨也依旧比常人更禁不起劳累。但相比之前见不得风、受不得凉,且一劳累就会高烧不退的状态,这样的状况无疑已经好上太多太多了,是以父子二人都颇觉惊喜,更有几分难以言说的庆幸。
──那个时候,不论是萧琰还是萧宸,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好事」,最后会反过来成为萧宸的催命符。
回想前生、对照今时,萧宸固然对自己又一次着了那盘桂花糕的道──尽管吃下点心的「他」并不是他──有些无奈,可一旦静下心来细细思量,便又感觉这样的遭遇于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保护的方式。
以前的他单纯无知,不晓得君王的爱宠会为他引来多少敌意,全赖父皇的百般照料庇护才得以顺利长大。而如今么,尽管萧宸因为连日高烧昏迷、对中毒事件的首尾不甚清楚,却也知道他「年寿不永」、「恐一生缠绵病榻」的病况多半已传遍了前朝后宫。若后续事态的发展仍如前世那般,他病弱归病弱,却也能迎来好一段消停日子……所谓祸福相倚,不外如是。
更别提有前生的经历在,他的身子要想痊愈,也仅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这一点,还要从父皇为他寻来的那名奇人异士说起。
自打他出事以来,父皇明里暗里为他寻医访药的功夫始终不曾搁下,作为帝王耳目监察天下的潜龙卫任务单上更时时挂着一条「寻访名医」。只是下在他身上的毒药性太奇也太烈,纵使太医院方面不仅有他的毒血、更有后来从「凶手」处搜检出来的剩余毒药可供试验,可集结了无数名医会诊试验的结果,却是将用来试药的五名死囚折腾死了三个,侥幸活下来的两人也落得一个瘫痪、一个疯了的下场,又让太医们如何敢将这些「解毒手段」往金尊玉贵兼且年幼体弱的二殿下身上试?
也亏得萧宸出身皇室,更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嫡子,这才得以用无数补元益气的珍贵药材保住小命,勉强活到了十六岁上、等到了期盼已久的转机。
带来转机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主持会诊之事,却因始终没能觅得解决之法而告老还乡的孙医令。
孙医令当年自请离宫,不仅是为了堵悠悠众口以示负责,也是想着自己身为医者,在寻访同道之人上或许比潜龙卫更为有利,兴许有机会寻得有能力救治二殿下的奇人异士。
而他也确实找着了……尽管这位奇人的身分,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这位奇人并非如他初时所想、是一名将毒理药理钻研到极致的医者,而是一名仅仅称得上「粗通医理」的老人。
老人自称岐山翁,据说是颇有声望的江湖名宿,武功不说天下第一、也绝对在前三之数。只是他武功再高、实力再强,也终究敌不过千军万马,却是不幸于二十多年前北雁入关时痛失了爱子。在那之后,他便一直潜心于团结江湖人士联手抵御外敌,及至十六年前卫平、镇北二军成功光复河山,于江湖上名望一时无量的他才功成身退,以一个普通田家翁的身分隐姓埋名地住到了岐山山脚下。
岐山翁见多识广,气势不凡,在这岐山脚下一住十多年,虽从来无意收揽人心,却仍隐隐成了这十里八方之地引为倚仗的主心骨。邻近的大小村庄若遇有村中耆老无从解决的纷争,往往都会送到他这里请他代为调停。岐山翁当年能成功联合江湖各大势力一同抗击北雁,除了确实一心为公、全无私心,也是因为他处事调停甚为公允之故。当年用来节制、协调各江湖势力的手段用来处理邻里事务或许有些大材小用,但岐山翁本就是厌倦那些个腥风血雨和势力斗争才会在功成之后就此引退,对自己这把牛刀被用来杀鸡之事自没有分毫不满。
也因着这些百姓的信任和倚重,岐山翁得知村中开始有时疫扩散后,立即当仁不让地为这些熟识的村民出外寻医访药……碰巧告老后四处云游的孙医令当时正在县城里统筹处理防疫事宜,双方因而结识,更在几度往还后因性情投契而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当然,以孙医令的医德和曾经的身分,这「无话不说」的内容自然不包括帝王的私隐在内。但萧宸的毒是他的一大心病、更是他年纪一大把却仍四处云游的主因,故一次把酒谈心、听岐山翁说完他早年丧子的伤心事后,有所触动的孙医令也在酒酣耳热之际遮遮掩掩地同好友说出了这么件平生憾事。
为免泄漏宫闱秘辛,他只说自已以前在一个大户人家里做过供奉,颇受当家老爷的信任和重用。大户人家的腌臜事从来少不了,老爷虽然治家严谨,但夫人早逝、贵妾的娘家势力又大,以至于老爷一时不防,教那贵妾寻机下手毒害了放在心尖上捧着护着的嫡子。
他说那嫡子虽侥幸未死,但因毒入脏腑,全靠老爷四处搜罗各种名贵药材才能吊住性命;饶是如此,这孩子从小到大也是大病小病不断,生生将一个从小敏慧聪睿的孩子磨去了灵气和锐意,虽鲜少面露愁容,却仍掩不住由骨子里透出的抑郁和黯然。因那孩子性情极好,他后来虽请辞了供奉之位出外云游,却始终不曾放弃过寻找治愈那孩子的方法。无奈数年寻医问药下来,虽也结识了不少能人,却无人有办法在不伤害到病人的情况下解除那孩子体内的毒性。
孙医令会说起这些不过是在抒发心底的无奈和遗憾,其实并不奢望、也不认为好友能有办法解决这个在他心底压了十年的问题。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再三确认他口中的倒楣嫡子只是中毒伤了身子之后,岐山翁沉吟半晌,竟冒出了一句「不如让我试试」。
这话来得突然,但挂心二殿... -->>
待到萧宸年纪渐长,萧琰便开始带着他看书认字。认字的「道具」依旧是他御案上仿佛永远批不完的奏折,而他也总会在教导爱儿认字的同时尽量用浅显的字句说一些朝堂上的事,间或对上奏之人的书法做个简单的品评。萧宸本就生得聪慧,有他这样带着,便也懵懵懂懂地知晓了何谓家国、何谓天下,然后在父皇写满期许的目光中一点一点明白了自己日后将要背负的责任。
简而言之:在还不知道「太子」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萧宸便已有身为一国储君的自觉了。
萧琰是克复江山的中兴之主,众所公认的明君,有他言传身教,众臣需要担心的也只是这位小殿下会不会被宠坏了而已。萧琰同样在意这一点,所以心下便有不舍,却还是在爱子信誓旦旦地说要「长大」、「独立」时同意他搬了出去,却不想因此让人钻了空子,让爱子吃下了那盘掺毒的桂花糕。
以萧宸出事之后的身体状况,再想让他继承大位便不是眷宠、而是催命符了。是故萧琰纵有不甘,却仍只得做出了相应的姿态,开始将视线往其余诸子身上放,又迎了小楼氏入宫,只盼能多一人好好照拂这个因他的轻忽而失去了健康的爱子。
而对育有皇子的后宫妃嫔而言,萧宸既已无缘大位,便不再构成威胁,自然也乐得在明面上与这个圣宠不衰的皇二子为善。
可萧琰虽暂时熄了让爱子继位的心,却始终不曾放弃找寻治愈爱子的方法──在他想来,萧宸就算只做一个闲散王爷,也得有个健康的身子才能活得开开心心。如此十年下来,萧宸自个儿都已经认了命,他却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寻寻觅觅十年后终于找到了能够治愈爱儿的奇人异士。
据高人所言,因当年的余毒滞留身体太久,萧宸就算康复,身子骨也依旧比常人更禁不起劳累。但相比之前见不得风、受不得凉,且一劳累就会高烧不退的状态,这样的状况无疑已经好上太多太多了,是以父子二人都颇觉惊喜,更有几分难以言说的庆幸。
──那个时候,不论是萧琰还是萧宸,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好事」,最后会反过来成为萧宸的催命符。
回想前生、对照今时,萧宸固然对自己又一次着了那盘桂花糕的道──尽管吃下点心的「他」并不是他──有些无奈,可一旦静下心来细细思量,便又感觉这样的遭遇于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保护的方式。
以前的他单纯无知,不晓得君王的爱宠会为他引来多少敌意,全赖父皇的百般照料庇护才得以顺利长大。而如今么,尽管萧宸因为连日高烧昏迷、对中毒事件的首尾不甚清楚,却也知道他「年寿不永」、「恐一生缠绵病榻」的病况多半已传遍了前朝后宫。若后续事态的发展仍如前世那般,他病弱归病弱,却也能迎来好一段消停日子……所谓祸福相倚,不外如是。
更别提有前生的经历在,他的身子要想痊愈,也仅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这一点,还要从父皇为他寻来的那名奇人异士说起。
自打他出事以来,父皇明里暗里为他寻医访药的功夫始终不曾搁下,作为帝王耳目监察天下的潜龙卫任务单上更时时挂着一条「寻访名医」。只是下在他身上的毒药性太奇也太烈,纵使太医院方面不仅有他的毒血、更有后来从「凶手」处搜检出来的剩余毒药可供试验,可集结了无数名医会诊试验的结果,却是将用来试药的五名死囚折腾死了三个,侥幸活下来的两人也落得一个瘫痪、一个疯了的下场,又让太医们如何敢将这些「解毒手段」往金尊玉贵兼且年幼体弱的二殿下身上试?
也亏得萧宸出身皇室,更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嫡子,这才得以用无数补元益气的珍贵药材保住小命,勉强活到了十六岁上、等到了期盼已久的转机。
带来转机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主持会诊之事,却因始终没能觅得解决之法而告老还乡的孙医令。
孙医令当年自请离宫,不仅是为了堵悠悠众口以示负责,也是想着自己身为医者,在寻访同道之人上或许比潜龙卫更为有利,兴许有机会寻得有能力救治二殿下的奇人异士。
而他也确实找着了……尽管这位奇人的身分,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这位奇人并非如他初时所想、是一名将毒理药理钻研到极致的医者,而是一名仅仅称得上「粗通医理」的老人。
老人自称岐山翁,据说是颇有声望的江湖名宿,武功不说天下第一、也绝对在前三之数。只是他武功再高、实力再强,也终究敌不过千军万马,却是不幸于二十多年前北雁入关时痛失了爱子。在那之后,他便一直潜心于团结江湖人士联手抵御外敌,及至十六年前卫平、镇北二军成功光复河山,于江湖上名望一时无量的他才功成身退,以一个普通田家翁的身分隐姓埋名地住到了岐山山脚下。
岐山翁见多识广,气势不凡,在这岐山脚下一住十多年,虽从来无意收揽人心,却仍隐隐成了这十里八方之地引为倚仗的主心骨。邻近的大小村庄若遇有村中耆老无从解决的纷争,往往都会送到他这里请他代为调停。岐山翁当年能成功联合江湖各大势力一同抗击北雁,除了确实一心为公、全无私心,也是因为他处事调停甚为公允之故。当年用来节制、协调各江湖势力的手段用来处理邻里事务或许有些大材小用,但岐山翁本就是厌倦那些个腥风血雨和势力斗争才会在功成之后就此引退,对自己这把牛刀被用来杀鸡之事自没有分毫不满。
也因着这些百姓的信任和倚重,岐山翁得知村中开始有时疫扩散后,立即当仁不让地为这些熟识的村民出外寻医访药……碰巧告老后四处云游的孙医令当时正在县城里统筹处理防疫事宜,双方因而结识,更在几度往还后因性情投契而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当然,以孙医令的医德和曾经的身分,这「无话不说」的内容自然不包括帝王的私隐在内。但萧宸的毒是他的一大心病、更是他年纪一大把却仍四处云游的主因,故一次把酒谈心、听岐山翁说完他早年丧子的伤心事后,有所触动的孙医令也在酒酣耳热之际遮遮掩掩地同好友说出了这么件平生憾事。
为免泄漏宫闱秘辛,他只说自已以前在一个大户人家里做过供奉,颇受当家老爷的信任和重用。大户人家的腌臜事从来少不了,老爷虽然治家严谨,但夫人早逝、贵妾的娘家势力又大,以至于老爷一时不防,教那贵妾寻机下手毒害了放在心尖上捧着护着的嫡子。
他说那嫡子虽侥幸未死,但因毒入脏腑,全靠老爷四处搜罗各种名贵药材才能吊住性命;饶是如此,这孩子从小到大也是大病小病不断,生生将一个从小敏慧聪睿的孩子磨去了灵气和锐意,虽鲜少面露愁容,却仍掩不住由骨子里透出的抑郁和黯然。因那孩子性情极好,他后来虽请辞了供奉之位出外云游,却始终不曾放弃过寻找治愈那孩子的方法。无奈数年寻医问药下来,虽也结识了不少能人,却无人有办法在不伤害到病人的情况下解除那孩子体内的毒性。
孙医令会说起这些不过是在抒发心底的无奈和遗憾,其实并不奢望、也不认为好友能有办法解决这个在他心底压了十年的问题。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再三确认他口中的倒楣嫡子只是中毒伤了身子之后,岐山翁沉吟半晌,竟冒出了一句「不如让我试试」。
这话来得突然,但挂心二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