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梦幻清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营企业是金山县的半壁河山。县委、县政府采取政策驱动、环境牵动、部门联动等多项措施,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当地培育壮大了一大批财源支柱。不到一年,全县各项税收入库总额亿元,国税、地税双双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其中民营企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占入库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长期以来,金山是一个工业小县、山区穷县。针对现实情况,县委提出了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培植地方经济支柱的明确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着力优化五个环境。进一步优化政治环境,县委、县政府除表彰奖励纳税大户、劳动模范外,还注重选举优秀企业家担任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学习取经,给民营企业发放“企业权益保护牌”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并从经济上、科技上、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县直“窗口”部门完善了服务承诺制度及民营企业评审职能部门工作好坏的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各执法部门专门面向民营企业开设了执法服务工作站,对民营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做到受理优先、办证优先、审批优先;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全县上下开展人人都是平远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开放文明新形象活动。县党政领导带头,每月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广泛征求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孙锋走访了金山宏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古城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李世联。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以同胞的挚爱向灾区一次性捐款达200万元,成为民营企业中最大的爱心捐献者;当一个个土家学子因贫困面临失学时,他以企业家的责任,先后多次捐助,让他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2008年,他以辉煌的业绩、娴熟的企业管理技能,荣登金山首届“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榜首。
今年40岁的李世联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谭家山镇,与**主席的故乡隔山相望,不足百里。他从小家庭贫穷。兄弟5人,吃了上顿无下顿,勉强读完初中后辍学在家。1988年,20岁的李世联为改变贫穷的命运孤身离开故土,开始了打工生涯。没有知识,没有亲友相助,他饱尝谋生的艰辛。
一定要改变命运。经过数年努力,他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1996年,他进入矿山行业,从一名打工仔做到了业务经理。1998年,他终于一跃为老板,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有了数万元资金,他底气更足了。1年,他离开刚刚熟悉的黔州大地,只身来到中国八大锰田之一的清江金山,他要来开垦锰矿储量达1600万吨的古城锰矿这片处女地。可是,矿石的磷含量太高,提炼技术难过关。很多朋友都劝他“风险大,不要搞”继续下去会倾家荡产,就连最好的朋友也不支持他。他铁了心: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做。创业之初,他巨债缠身背水一战。看到锰矿的开发潜力,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他拿着样本到陕西、湖南、北京,一次次试验,一个个分析,一道道提炼。几趟下来,矿还未开就花掉了他一多半的积蓄。这期间,沉重的精神负担压着他,巨大的投资风险挤兑着他。但他没有退缩。如果前功尽弃,花去的38万元就打了水漂。
经过十多次化学实验,终于成功了!矿石可以进行加工提炼,搁在李四连心头的一块巨石落地了。
他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矿山。但国家要求矿业开发必须规模化、规范化开采,由于缺少资金,企业规模无法扩大,他就向银行贷,找亲友借,陆续凑了400多万元,但依然是杯水车薪。他的心凉了,继续投资吧,他实在没办法继续弄钱;放弃吧,400多万元债务怎么办?
前思后想,他决定背水一战。为了维持矿山的日常开支,他又陆续借了几百万元。一些朋友和亲戚开始躲他,债主也开始向他逼债。万般无奈下,他卖掉跟了他5年的小轿车,进出矿山靠一双脚徒步。难以想象,2002年春节,身为矿主的他,身上仅有300元现金。妻子扛不住贫穷与巨额债务的压力,与他分手了。除夕之夜,他和守矿的哥哥李建民相拥在炭火边痛哭了一场。峰回路转,办成第一家福利企业。困难没能压倒这位湘西汉子。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李世联走路在想,吃饭在想,睡觉也在想。最后,他决定再一次出去招商,引进资金和技术。他开出难以想象的优惠条件,从自己的“心头肉”矿山公司拿出股份,转让部分股权给别的企业,以此吸引客商。拥有100%所有权的他,转眼只剩下15%的股份。正是这种胆略和远见卓识,使得企业随后的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就地开采,就地生产加工,很快形成了一条龙。当年就生产出5万吨金属锰,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当地的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他终于走出困境,由穷矿主变成了富老板。2006年8月,矿山公司进行股东置换,他的股份由15%上升到60%,并购买了一家国营企业作为锰矿粗加工基地,独资开办了一个提炼加工厂。事业刚步入轨道的他开始回报社会,安排了100名残疾人就业,办成当地第一家福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瞄准海外,逐渐成为跨国企业家。我国目前的矿产业比较发达,市场接近饱和,李世联认为,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矿产事业,必须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矿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潜力相当大。如赞比亚、乌克兰、南非等都是矿业大国,但发展水平并不高。但海外投资,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他再次面临机遇与挑战。他果断加快了向海外矿产市场拓展。从2006年开始,短短两年时间就在乌克兰、赞比亚等国建立起自己的矿业基地,而且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8月,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宏信集团公司,下设两个加工厂和多家矿业公司。
李世联的决策越来越成熟,年销售额达到了10个亿,年缴税达5000多万元。创业8年,从孤身一人发展到3000多人的优秀团队,从白手起家到销售额达10个亿。他完成跨国企业家的完美嬗变。
民营企业是金山县的半壁河山。县委、县政府采取政策驱动、环境牵动、部门联动等多项措施,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当地培育壮大了一大批财源支柱。不到一年,全县各项税收入库总额亿元,国税、地税双双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其中民营企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占入库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长期以来,金山是一个工业小县、山区穷县。针对现实情况,县委提出了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培植地方经济支柱的明确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着力优化五个环境。进一步优化政治环境,县委、县政府除表彰奖励纳税大户、劳动模范外,还注重选举优秀企业家担任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学习取经,给民营企业发放“企业权益保护牌”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并从经济上、科技上、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县直“窗口”部门完善了服务承诺制度及民营企业评审职能部门工作好坏的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各执法部门专门面向民营企业开设了执法服务工作站,对民营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做到受理优先、办证优先、审批优先;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全县上下开展人人都是平远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开放文明新形象活动。县党政领导带头,每月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广泛征求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孙锋走访了金山宏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古城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李世联。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以同胞的挚爱向灾区一次性捐款达200万元,成为民营企业中最大的爱心捐献者;当一个个土家学子因贫困面临失学时,他以企业家的责任,先后多次捐助,让他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2008年,他以辉煌的业绩、娴熟的企业管理技能,荣登金山首届“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榜首。
今年40岁的李世联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谭家山镇,与**主席的故乡隔山相望,不足百里。他从小家庭贫穷。兄弟5人,吃了上顿无下顿,勉强读完初中后辍学在家。1988年,20岁的李世联为改变贫穷的命运孤身离开故土,开始了打工生涯。没有知识,没有亲友相助,他饱尝谋生的艰辛。
一定要改变命运。经过数年努力,他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1996年,他进入矿山行业,从一名打工仔做到了业务经理。1998年,他终于一跃为老板,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有了数万元资金,他底气更足了。1年,他离开刚刚熟悉的黔州大地,只身来到中国八大锰田之一的清江金山,他要来开垦锰矿储量达1600万吨的古城锰矿这片处女地。可是,矿石的磷含量太高,提炼技术难过关。很多朋友都劝他“风险大,不要搞”继续下去会倾家荡产,就连最好的朋友也不支持他。他铁了心: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做。创业之初,他巨债缠身背水一战。看到锰矿的开发潜力,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他拿着样本到陕西、湖南、北京,一次次试验,一个个分析,一道道提炼。几趟下来,矿还未开就花掉了他一多半的积蓄。这期间,沉重的精神负担压着他,巨大的投资风险挤兑着他。但他没有退缩。如果前功尽弃,花去的38万元就打了水漂。
经过十多次化学实验,终于成功了!矿石可以进行加工提炼,搁在李四连心头的一块巨石落地了。
他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矿山。但国家要求矿业开发必须规模化、规范化开采,由于缺少资金,企业规模无法扩大,他就向银行贷,找亲友借,陆续凑了400多万元,但依然是杯水车薪。他的心凉了,继续投资吧,他实在没办法继续弄钱;放弃吧,400多万元债务怎么办?
前思后想,他决定背水一战。为了维持矿山的日常开支,他又陆续借了几百万元。一些朋友和亲戚开始躲他,债主也开始向他逼债。万般无奈下,他卖掉跟了他5年的小轿车,进出矿山靠一双脚徒步。难以想象,2002年春节,身为矿主的他,身上仅有300元现金。妻子扛不住贫穷与巨额债务的压力,与他分手了。除夕之夜,他和守矿的哥哥李建民相拥在炭火边痛哭了一场。峰回路转,办成第一家福利企业。困难没能压倒这位湘西汉子。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李世联走路在想,吃饭在想,睡觉也在想。最后,他决定再一次出去招商,引进资金和技术。他开出难以想象的优惠条件,从自己的“心头肉”矿山公司拿出股份,转让部分股权给别的企业,以此吸引客商。拥有100%所有权的他,转眼只剩下15%的股份。正是这种胆略和远见卓识,使得企业随后的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就地开采,就地生产加工,很快形成了一条龙。当年就生产出5万吨金属锰,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当地的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他终于走出困境,由穷矿主变成了富老板。2006年8月,矿山公司进行股东置换,他的股份由15%上升到60%,并购买了一家国营企业作为锰矿粗加工基地,独资开办了一个提炼加工厂。事业刚步入轨道的他开始回报社会,安排了100名残疾人就业,办成当地第一家福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瞄准海外,逐渐成为跨国企业家。我国目前的矿产业比较发达,市场接近饱和,李世联认为,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矿产事业,必须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矿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潜力相当大。如赞比亚、乌克兰、南非等都是矿业大国,但发展水平并不高。但海外投资,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他再次面临机遇与挑战。他果断加快了向海外矿产市场拓展。从2006年开始,短短两年时间就在乌克兰、赞比亚等国建立起自己的矿业基地,而且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8月,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宏信集团公司,下设两个加工厂和多家矿业公司。
李世联的决策越来越成熟,年销售额达到了10个亿,年缴税达5000多万元。创业8年,从孤身一人发展到3000多人的优秀团队,从白手起家到销售额达10个亿。他完成跨国企业家的完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