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三国之大同社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国的易学在历史上有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汉朝,后人对这一时期的易学统一称为“汉易”,这时期的易学以象数为主。另一个时期为宋朝,后人对这一时期的易学统一称为“宋易”,这时期的易学以易理为主。
汉朝的易学师承于孔子,渊源比较清晰。最有名的就是京房了,他创造的六爻卜法(有名火珠林),在二十一世纪仍然是一个主流的易学预测方法,不过却已经失去了孔子的卜法了。
东汉末年也有几位有名的易学家,不过此时春秋正盛的只有郑玄了。郑玄字康成,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他师事第五元先后,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为满足,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州,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学无止境,越学反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人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马融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门徒上千,长年追随在身边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亦达50人以上。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了7年,因父母老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回山东故里。马融此时已经感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甚至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等到郑玄拜别而去,马融又妒忌郑玄的才学,害怕郑玄的名头盖过自己。于是准备率领门人子弟追杀郑玄,出发时卜了一卦来预测郑玄的行踪。这时郑玄心中隐隐不安,于是细心推测,得知是马融正要追杀自己。郑玄深知身陷杀局,如果没有良策,自己必死无疑。然而对方人多势众,又是本土本乡熟悉地形。而自己身单力薄、人在旅途,人生地不熟,呼天不应,呼地不灵。
郑玄口中念到人在旅途,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拱桥,想到马融深通易学,必然会通过占卜来预测自己的行踪。于是心生一计,来到桥下,凝神静气,收敛心神坐在河边将脚上木屐放在水面上,从而形成了“旅之艮”的象数。西周初年姜子牙救弟子武吉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用假象而待文王之卜,其实道家、方士和巫师之流的替身之法的原理与此同出一撤。
这时马融卜了一卦,果然是“旅之艮”,大笑着对左右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入木,此必死矣。”于是马融收兵不去追杀。郑玄得以瞒天过海,逃脱杀机。郑玄回到家乡后一面耕田以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此时的郑玄因为是杜密的故吏,因此也遭到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在建宁四年(171年)被朝廷禁锢了。
... -->>
中国的易学在历史上有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汉朝,后人对这一时期的易学统一称为“汉易”,这时期的易学以象数为主。另一个时期为宋朝,后人对这一时期的易学统一称为“宋易”,这时期的易学以易理为主。
汉朝的易学师承于孔子,渊源比较清晰。最有名的就是京房了,他创造的六爻卜法(有名火珠林),在二十一世纪仍然是一个主流的易学预测方法,不过却已经失去了孔子的卜法了。
东汉末年也有几位有名的易学家,不过此时春秋正盛的只有郑玄了。郑玄字康成,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他师事第五元先后,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为满足,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州,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学无止境,越学反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人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马融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门徒上千,长年追随在身边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亦达50人以上。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了7年,因父母老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回山东故里。马融此时已经感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甚至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等到郑玄拜别而去,马融又妒忌郑玄的才学,害怕郑玄的名头盖过自己。于是准备率领门人子弟追杀郑玄,出发时卜了一卦来预测郑玄的行踪。这时郑玄心中隐隐不安,于是细心推测,得知是马融正要追杀自己。郑玄深知身陷杀局,如果没有良策,自己必死无疑。然而对方人多势众,又是本土本乡熟悉地形。而自己身单力薄、人在旅途,人生地不熟,呼天不应,呼地不灵。
郑玄口中念到人在旅途,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拱桥,想到马融深通易学,必然会通过占卜来预测自己的行踪。于是心生一计,来到桥下,凝神静气,收敛心神坐在河边将脚上木屐放在水面上,从而形成了“旅之艮”的象数。西周初年姜子牙救弟子武吉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用假象而待文王之卜,其实道家、方士和巫师之流的替身之法的原理与此同出一撤。
这时马融卜了一卦,果然是“旅之艮”,大笑着对左右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入木,此必死矣。”于是马融收兵不去追杀。郑玄得以瞒天过海,逃脱杀机。郑玄回到家乡后一面耕田以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此时的郑玄因为是杜密的故吏,因此也遭到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在建宁四年(171年)被朝廷禁锢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