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大明枭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姜榆罔等待黎重,已经等待了很久了。
本来像是情报接洽这种事情,应该交给相对与自己的关系更亲密一些的孟良来负责的。但是考虑到自己需要在环境相对陌生的孟养城保证存在感与权力,除了手下的六百部队,即两个营之外,自己身边也需要人来撑住场面,不至于在其他军官面前落了威风。
身手眼色更为机敏的孟良因此被留了下来,而是派黎重前往莽古堡等待消息。
在黎重临走前,姜榆罔和他交代了不少事情。
一开始,姜榆罔其实只是想着简单说两句话,把要紧的事情说清楚了就好,但是随着讲述到真正关键的内容后,翻涌起来的不安的情绪让他还是多说了许多。
比如有很大的可能,黎重根本等不到蛮寺寨来的消息;而如果蛮寺寨的消息一直不来,那黎重就需要一直等下去。
诸如此类,不应该透露给手下的消息,他都没有什么顾忌地说了出来,一方面是信任黎重,另一方面也是心中的不安难以抑制。
他费劲心思建立了可能是麓川一带最发达的情报机构,有接近三百人于中任职,收集孟养一带的各种情报信心,但是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却是他感觉难以面对和承担的。
那是海量的敌军,接近十万的总人数,其中战兵至少有四万人,还不是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己方的所有守军数,加起来也不过六千之数,在这种悬殊的比例下,任何的战术失误都是导致严重的结果。
其中,最危险也最有可能发生的战术失误,就是援军的支援了。
因为江头城牵制了明军太多的注意力的缘故,在孟养城附近两百里的范围内,除了孟养城本身的守军外,几乎没有大量的明军军队驻扎,这也为援军的及时支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首先,因为战线过长的缘故,援军不可能有简单地进行高效支援的现实条件;其次,那就是江头城方向还存在大量麓川主力部队,大量的明军主力必须将全副精力投入才能保证对江头城方向的攻势进展,并不具备抽调一支部队援护孟养城的现实条件。
一旦抽调数量过大,很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江头城方向的战事出现问题,而一旦明军江头城防线溃败,那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在麓川战线的全面失败。
在这片土地上,明军实际上并不熟悉人与物。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缔造这个时代的战士们,一直在远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明军表面上是在包围麓川军,但是实际上,整个麓川势力正团团包围着明军,一旦明军在江头城的,和麓川军决战的战场上失利,整个麓川将不再畏惧和尊重明军,彼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最大的可能则是,麓川将会成为明军的最大的陷阱。
为了保证江头城的战事不出意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部队能够长时间支援孟养城,而孟养城又无法单独抵抗麓川军,这样一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发生战斗时紧急从江头城调兵,之后再尽快将部队调回江头城。
而这么做,唯一的缺陷还是在于路途上面。
麓川虽然算是中南半岛在当时最为富饶,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相比中原的平原地区,还是有许多丛林和山脉,开发度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最明显一点就在于修筑的道路。
从孟养到江头城,如果是走直线距离的话,姜榆罔估计过,可能在后来的五十公里,也就是大约一百里路的长度,这还算一个勉强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行军的长度,借助马匹,可能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行军的支援战略。
但是因为实际的麓川一带地形与道路状况,能够让大军通行的道路是绕过了莽古山的,因而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拐弯,实际上的道路长度因此被延长到了一百公里以上,合成明代的里,足足超过了两百里,已经不是快速的行军能够支援的距离了。
再加上道路情况的复杂,就算是借助马匹行军的骑兵也做不到一直高速的行进,中途许多地形根本不能骑马,这也是姜榆罔的秘理院守观厅的接引线路设计的原理,通过对沿途路段的分析,同时考量不同的路段状况和路段的长度,于其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立接引点。
在不能使用马匹通行的接引点间,往往就是要通过传令兵的人力奔袭来完成消息传递,而在路况足以支撑马匹通行的地方,则是在出发接引点和末尾接引点都建设马厩,其中以马匹来进行通行。
但是接引线的模式并不适应于大量的军队,因为大量军队的行军速度可能是非常慢的,两天能够实现都是接近于奇迹的事情了,而从他第二次向蛮寺寨发出情报开始,一直到情报中麓川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为止,总计只有刚刚过了一天的时长。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援军... -->>
姜榆罔等待黎重,已经等待了很久了。
本来像是情报接洽这种事情,应该交给相对与自己的关系更亲密一些的孟良来负责的。但是考虑到自己需要在环境相对陌生的孟养城保证存在感与权力,除了手下的六百部队,即两个营之外,自己身边也需要人来撑住场面,不至于在其他军官面前落了威风。
身手眼色更为机敏的孟良因此被留了下来,而是派黎重前往莽古堡等待消息。
在黎重临走前,姜榆罔和他交代了不少事情。
一开始,姜榆罔其实只是想着简单说两句话,把要紧的事情说清楚了就好,但是随着讲述到真正关键的内容后,翻涌起来的不安的情绪让他还是多说了许多。
比如有很大的可能,黎重根本等不到蛮寺寨来的消息;而如果蛮寺寨的消息一直不来,那黎重就需要一直等下去。
诸如此类,不应该透露给手下的消息,他都没有什么顾忌地说了出来,一方面是信任黎重,另一方面也是心中的不安难以抑制。
他费劲心思建立了可能是麓川一带最发达的情报机构,有接近三百人于中任职,收集孟养一带的各种情报信心,但是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却是他感觉难以面对和承担的。
那是海量的敌军,接近十万的总人数,其中战兵至少有四万人,还不是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己方的所有守军数,加起来也不过六千之数,在这种悬殊的比例下,任何的战术失误都是导致严重的结果。
其中,最危险也最有可能发生的战术失误,就是援军的支援了。
因为江头城牵制了明军太多的注意力的缘故,在孟养城附近两百里的范围内,除了孟养城本身的守军外,几乎没有大量的明军军队驻扎,这也为援军的及时支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首先,因为战线过长的缘故,援军不可能有简单地进行高效支援的现实条件;其次,那就是江头城方向还存在大量麓川主力部队,大量的明军主力必须将全副精力投入才能保证对江头城方向的攻势进展,并不具备抽调一支部队援护孟养城的现实条件。
一旦抽调数量过大,很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江头城方向的战事出现问题,而一旦明军江头城防线溃败,那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在麓川战线的全面失败。
在这片土地上,明军实际上并不熟悉人与物。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缔造这个时代的战士们,一直在远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明军表面上是在包围麓川军,但是实际上,整个麓川势力正团团包围着明军,一旦明军在江头城的,和麓川军决战的战场上失利,整个麓川将不再畏惧和尊重明军,彼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最大的可能则是,麓川将会成为明军的最大的陷阱。
为了保证江头城的战事不出意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部队能够长时间支援孟养城,而孟养城又无法单独抵抗麓川军,这样一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发生战斗时紧急从江头城调兵,之后再尽快将部队调回江头城。
而这么做,唯一的缺陷还是在于路途上面。
麓川虽然算是中南半岛在当时最为富饶,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相比中原的平原地区,还是有许多丛林和山脉,开发度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最明显一点就在于修筑的道路。
从孟养到江头城,如果是走直线距离的话,姜榆罔估计过,可能在后来的五十公里,也就是大约一百里路的长度,这还算一个勉强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行军的长度,借助马匹,可能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行军的支援战略。
但是因为实际的麓川一带地形与道路状况,能够让大军通行的道路是绕过了莽古山的,因而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拐弯,实际上的道路长度因此被延长到了一百公里以上,合成明代的里,足足超过了两百里,已经不是快速的行军能够支援的距离了。
再加上道路情况的复杂,就算是借助马匹行军的骑兵也做不到一直高速的行进,中途许多地形根本不能骑马,这也是姜榆罔的秘理院守观厅的接引线路设计的原理,通过对沿途路段的分析,同时考量不同的路段状况和路段的长度,于其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立接引点。
在不能使用马匹通行的接引点间,往往就是要通过传令兵的人力奔袭来完成消息传递,而在路况足以支撑马匹通行的地方,则是在出发接引点和末尾接引点都建设马厩,其中以马匹来进行通行。
但是接引线的模式并不适应于大量的军队,因为大量军队的行军速度可能是非常慢的,两天能够实现都是接近于奇迹的事情了,而从他第二次向蛮寺寨发出情报开始,一直到情报中麓川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为止,总计只有刚刚过了一天的时长。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援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