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大明枭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问题一直到了明朝的灭亡也没有解决,甚至从吃空饷等方面看来,是变本加厉了。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时候对明军实力的误判,即在真实情况下,明军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在战场上,明军根本不具备人数优势。
为了维护广阔的疆域与广大的附属国利益,以及维持内部的稳定,大量的明军在各处防守,作战,而具体到每一点,许多情况下可能都是在以少击多。
第二个问题,则是武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从当初的三分之二的火铳配备程度,到了英宗时期,就只剩下一半了,而这还是派往麓川战场的,可能是明军最精锐的部队的武备水平。
姜榆罔曾经思考过,如果说在明代初期的三分之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火器配备水平的话,那么随着时间推移,火器水平是在不断进步的,到了英宗时期,部队配备火器的比例应该上升才对,为什么不升反降呢?
其实答案也不难明白,还是因为英宗没有解决宣宗战略选择带来的负面影响,明军组织和武备状况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卫所出现大量逃兵,军队人数严重不足,而相应的武备水平也在不断下降。
英宗时期的明军,已经不再是那一支伟大的军队了,纠结谁对谁错没有意义,因为就算姜榆罔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也已经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他仍旧没有能力改变更早的过去,只能寄希望于未来。
而因为姜榆罔知道后来的历史,他知道在后来的明代两百年间,明军的水平还在下降。姜榆罔很难直接得到当时战场上军队中实际的火器配备率与火器使用情况,毕竟这些东西与各个火器制造工场和军队中的负责人有很大的关系,史书里具体的直接数据很少。
但是他可以通过史书中武器的调配记录情况,来从侧面进行反推当时的火器配备与使用情况。这并不是某支军队的具体数据,但是却是一方战场的平均数据,而且具有更高的客观性,不受单独将领和军队负责人的影响。
姜榆罔在穿越之前,去了解这段时期的明代军力时,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火器配备水平的研究的。而从火器配备水平中,也就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证明明军军队水平的各方面数据。
他主要查询的数据就是抓住了一个角度:明军在某个时间段调往战场的武器数量。随着战争的长时期推进,新配备的武器往往是配备给新派往战场上的士兵的。
而把这种调往战场的武器数量的运输时间放长到一个时代的尺度,这些武器就是用于给这一整个时代的士兵配备的,也就是这一个时代的士兵的平均武器配备水平。
姜榆罔从这个角度进行调查后,所得到的数据主要有两个,第一:从万历四十六年一直到天启元年,明朝运往辽东战场上的武器情况;第二,辽东战争期间,明朝运往辽东战场上的武器情况。
这两点结合起来,差不多就是整个辽东战争期间,在辽东战场上的明军士兵的平均武器使用状况了。
姜榆罔对这两个数据进行了结合起来后的总结分析,的出来的结果是颇为惊人的,那就是在辽东战场上,明军所装备的鸟铳只有不到一万支。如果考虑到所有的枪类火器的话,在炮兵之外的士兵所能使用到的火枪大约在五万支左右,结合松锦之战中明军的人数,大约十三万,而火枪的数量可能有未统计到的,万历之前时代积累下来的火器,最终明军的火器配备率可能还是维持在一个百分之五十的状态。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是没有太大的改变,既没有进步,但也谈不上退步太多。但是首先第一点,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部队的基本火器配备水平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可能是不进反退,这是让人感到愤怒的退步。
虽然这个时代大体上还是火绳枪的时代,而并没有完全进入到燧发枪时代。燧发枪的大规模装备要到十七世纪中叶,那时明朝已经灭亡,所以从技术上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革。
但是虽然没有大的变革,小的进步还是非常多的,火绳枪之间随着技术的差异也逐渐出现先进火绳枪与落后火绳枪之间的代差,随着火绳枪技术的进步,军队对火绳枪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的。
而明军的这种配备水平的停滞不前,从一个方面来讲就是一种相对的落后,没有尽快及时地拥抱技术的进步,随之提高自己的配备水平,改变姿态,而是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程度上,这是明朝军队发展到最后,实力依然薄弱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火器的细节配备上,也是因为这种整体上落后思想,导致火器的装备在细节上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也可以说,明代在军事上的忽视,导致了火器使用上存在很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体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于火器的使用选取。
&... -->>
这个问题一直到了明朝的灭亡也没有解决,甚至从吃空饷等方面看来,是变本加厉了。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时候对明军实力的误判,即在真实情况下,明军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在战场上,明军根本不具备人数优势。
为了维护广阔的疆域与广大的附属国利益,以及维持内部的稳定,大量的明军在各处防守,作战,而具体到每一点,许多情况下可能都是在以少击多。
第二个问题,则是武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从当初的三分之二的火铳配备程度,到了英宗时期,就只剩下一半了,而这还是派往麓川战场的,可能是明军最精锐的部队的武备水平。
姜榆罔曾经思考过,如果说在明代初期的三分之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火器配备水平的话,那么随着时间推移,火器水平是在不断进步的,到了英宗时期,部队配备火器的比例应该上升才对,为什么不升反降呢?
其实答案也不难明白,还是因为英宗没有解决宣宗战略选择带来的负面影响,明军组织和武备状况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卫所出现大量逃兵,军队人数严重不足,而相应的武备水平也在不断下降。
英宗时期的明军,已经不再是那一支伟大的军队了,纠结谁对谁错没有意义,因为就算姜榆罔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也已经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他仍旧没有能力改变更早的过去,只能寄希望于未来。
而因为姜榆罔知道后来的历史,他知道在后来的明代两百年间,明军的水平还在下降。姜榆罔很难直接得到当时战场上军队中实际的火器配备率与火器使用情况,毕竟这些东西与各个火器制造工场和军队中的负责人有很大的关系,史书里具体的直接数据很少。
但是他可以通过史书中武器的调配记录情况,来从侧面进行反推当时的火器配备与使用情况。这并不是某支军队的具体数据,但是却是一方战场的平均数据,而且具有更高的客观性,不受单独将领和军队负责人的影响。
姜榆罔在穿越之前,去了解这段时期的明代军力时,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火器配备水平的研究的。而从火器配备水平中,也就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证明明军军队水平的各方面数据。
他主要查询的数据就是抓住了一个角度:明军在某个时间段调往战场的武器数量。随着战争的长时期推进,新配备的武器往往是配备给新派往战场上的士兵的。
而把这种调往战场的武器数量的运输时间放长到一个时代的尺度,这些武器就是用于给这一整个时代的士兵配备的,也就是这一个时代的士兵的平均武器配备水平。
姜榆罔从这个角度进行调查后,所得到的数据主要有两个,第一:从万历四十六年一直到天启元年,明朝运往辽东战场上的武器情况;第二,辽东战争期间,明朝运往辽东战场上的武器情况。
这两点结合起来,差不多就是整个辽东战争期间,在辽东战场上的明军士兵的平均武器使用状况了。
姜榆罔对这两个数据进行了结合起来后的总结分析,的出来的结果是颇为惊人的,那就是在辽东战场上,明军所装备的鸟铳只有不到一万支。如果考虑到所有的枪类火器的话,在炮兵之外的士兵所能使用到的火枪大约在五万支左右,结合松锦之战中明军的人数,大约十三万,而火枪的数量可能有未统计到的,万历之前时代积累下来的火器,最终明军的火器配备率可能还是维持在一个百分之五十的状态。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是没有太大的改变,既没有进步,但也谈不上退步太多。但是首先第一点,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部队的基本火器配备水平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可能是不进反退,这是让人感到愤怒的退步。
虽然这个时代大体上还是火绳枪的时代,而并没有完全进入到燧发枪时代。燧发枪的大规模装备要到十七世纪中叶,那时明朝已经灭亡,所以从技术上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革。
但是虽然没有大的变革,小的进步还是非常多的,火绳枪之间随着技术的差异也逐渐出现先进火绳枪与落后火绳枪之间的代差,随着火绳枪技术的进步,军队对火绳枪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的。
而明军的这种配备水平的停滞不前,从一个方面来讲就是一种相对的落后,没有尽快及时地拥抱技术的进步,随之提高自己的配备水平,改变姿态,而是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程度上,这是明朝军队发展到最后,实力依然薄弱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火器的细节配备上,也是因为这种整体上落后思想,导致火器的装备在细节上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也可以说,明代在军事上的忽视,导致了火器使用上存在很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体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于火器的使用选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