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上回苏黎忽然登门拜见,又云有事相求,林如海目光一闪,瞅了苏黎半日,微微一笑,只请苏黎落座,又命下人上茶。
苏黎不过四十上下年纪,鬓边已见银丝,神色间满是忧愁苦闷之意,他只比林如海大六岁罢了,瞧着却似老了十多岁一般,他意欲再说,门上半旧红毡软帘一挑,连忙住嘴,却见一个穿红着绿的丫鬟端着喜鹊登梅红雕漆小茶盘进来,将其上托着官窑填白脱胎茶碗放在自己旁边的梅花小几上,又有两个丫鬟布上几色鲜果细点。
待丫鬟们退下,林如海方开口说道:“兄有话不妨直言,你我之间亦不必拐弯抹角了。”
苏黎端起茶碗润了润口,涩然道:“只恨当年未听兄谏,以至于有今日之祸。”他们在金陵相交数年,谈天论地,无话不说,自也曾经提过诸位皇子夺嫡之争,他素敬林如海之人品见识,对此谨记在心,哪里料到终究是世事无常,还是被牵扯其中。
林如海挑眉道:“我也有些疑问,前儿你送信来,只说京城诸般消息,连王子腾和叶停见面都说了,如何不提你南下之事?若我早知,也当心里有数。”
苏黎摇了摇头,叹道:“送信之时我尚未南下,待得后来,便是想通信,也不能了。”
林如海心念一转,便即明白了苏黎的心意,他是不想连累自己,不由得皱了皱眉,问道:“既然如此,何以今日忽然过来?我瞧贺信贺大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莫非他叮嘱了你什么,方许你过来?”
苏黎淡淡一笑,道:“不过就是叮嘱我说服你一同辅佐殿下罢了,你也知道你如今位高权重,若投到殿下门下,多少官员任你左右?江南一带可有许多官员都是另外几位皇子的人呢。我今日已经脱身不得了,哪里肯连累你一起?”
林如海心中登时为之一宽,却有觉得有几分叹惋,苏黎如此人品,偏生竟到这样的地步,不过还没到绝境,遂问道:“那你今日所为何来?”
苏黎肃然道:“我年将半百,又逢此事,不知将来之前程如何,只求你多多照看些妙玉。”
林如海听了这话,顿时心头一凛,他虽已知道妙玉便是苏黎之女,但是此时从苏黎口中知晓,总觉得有几分不祥之兆,道:“妙玉是何人?”
苏黎叹道:“妙玉即我女苏妙青玉。我这次南下,一则是奉旨南下处理公务,二则已送她去姑苏蟠香寺带发修行了,她乳名青玉,学名苏妙,因此法名便取为妙玉。蟠香寺的住持原与内子有旧,又极精演先天神数,说我女命中当入空门,或可逃脱此难。”
林如海不由得责备道:“事情还没到那一步,你就这样狠心?青玉才多大?如何受得了青灯古佛之苦?离开父母,便是救得性命,你又怎知她是否愿意呢?”
当今太子乃是宣康帝元后嫡子,他被立为太子,乃至于将来登基为帝,都是众望所归。宣康帝重嫡轻庶,嫡皇子既在,诸位庶皇子别想登基,便是林如海亦觉得理所当然。若说林如海心中属意何人继承皇位,按伦理纲常,自然非太子莫属,其他文人亦如此想,多拥护太子,尤其是太子殿下文武双全,人品俊雅,实非其他皇子可与之比拟。便是最终登上皇位的九皇子,论文治武功,为人处世,仍远不及太子殿下。
林如海想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他原说过,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也就是拥护太子殿下的人多了,让宣康帝自觉皇位岌岌可危,夜不安枕,方日渐打压太子殿下,和皇位相比,亲儿子算得了什么?因此太子殿下只觉得宣康帝对他不满了,要重用其他日渐长成的兄弟了,何况当今皇后还有一子呢,虽是继后之子,亦是嫡皇子,太子殿下顿时急不可耐地拉拢势力以稳固储君之位,如此一来,愈发令宣康帝忌惮,终被废除,乃至于郁郁而终。
宣康帝晚年最看重九皇子,未尝不是因为九皇子年轻好掌控,又因九皇子母族不显,九皇子本身又不曾结党营私,在朝中几乎无人拥护,不会威胁皇位,只是他没想到九皇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心狠手辣,反而效仿唐太宗,迫使他退位。
如今太子殿下虽较往年略觉浮躁,然而仍是十分出色,旁人又不知他将被废,因此拥护者众多,只是林如海自始至终觉得理应效忠宣康帝,而非私心拥护皇子,故不肯与之亲近。
苏黎不知林如海心中将太子殿下如今的处境想得明明白白,苦笑一声,道:“我就青玉这么一个女儿,爱得如珠如宝,哪里舍得送她出家?不过是夺嫡之争向来你死我活,如今愈发厉害了,前儿圣人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我既入太子门下,少不得替殿下谋划一番,若是有朝一日殿下登基,我自然亦是平步青云,若是败了,我便死无葬身之地,何苦带着青玉涉险?”
林如海问道:“当日你信誓旦旦地说不牵扯其中,如今却是何故?”
苏黎似觉一言难尽,又喝了一口茶,方低哑着嗓子道:“说来话长,一时没什么头绪,倒不如不说,没的让你为我担忧。我生平最佩服的人非你莫属,如今也只能求到你跟前了。”
林如海道:“你放心罢,有我在一日,力所能及之下,定会护得令千金周全。”
苏黎听了倒更觉感动,起身行礼,道:“如此多谢了。”
林如海忽生疑问,道:“你送令千金回南出家,难道太子殿下未曾怀疑?”
苏黎坐回原处,仰脸想了想,道:“青玉虽较往年好了些,到底仍是体弱多病,我便将当年和尚的话说了,此事当时人尽皆知,便是打听,亦能打听得到,何况当年又替青玉买了许多替身儿,太子殿下派人打听清楚,再没有怀疑的道理。如今我只是奉旨南下方送青玉回南,内子仍同我一起回京,我又未有疏远太子殿下的意思,太子殿下更不会怀疑了。”
林如海暗暗点头,如今太子殿下仍是风光无限之时,人人争相奉承巴结拥护,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会有人如自己这般远着他,何况苏黎还不是如此呢。
苏黎叹道:“那日送青玉出家,主持说于我而言,此为大劫,真真不知道将来如何了。”
见苏黎言谈举止形容神态如此颓废,林如海不由得想到宣康帝退居上阳宫后,虽是太上皇,晚景依旧颇有几分凄凉,到底他受宣康帝恩典极多,苏黎偏又是他好友,反倒是新帝登基后不久自己亡于任上,病情多由官场倾轧而来,就算义女将来会成为皇后,或者能给自己家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他也不愿意因此违背心意,去做趋炎附势之人,忍不住提点苏黎道:“依我说,太子殿下就是太急了些,若本本分分,说不得终能得偿所愿。”
苏黎眼睛一亮,他素知林如海足智多谋,忙问道:“何出此言?”
林如海犹豫了一下,想到九皇子如今年纪尚幼,离太子被废还有好些年,虽不知将来如何,但是仍旧将太子殿下的处境细细与他说明,道:“太子殿□边便是没有一个能替殿下出谋划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能看明白圣人的心意,反倒是倚仗权势耀武扬威者居多,平白给太子殿下招了多少怨气?你心中想想,若你有儿女,你尚康健,你儿女已对你的家业虎视眈眈,你心中该当如何想?寻常家业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的位置呢?”
林如海心中已经想过其中的厉害了,不管将来是太子登基,还是九皇子登基,对他而言,都是一般无异。他如今既不会依靠义女成为皇亲国戚,也不会因知后事而提前投诚九皇子,因此所作所为都无愧于心。若是今日自己对苏黎之言,能让太子有所了悟自然极好,或可救苏黎一命,亦或能解眼前之噩,若是太子依旧一意孤行,只能叹一声命中注定了。
苏黎若有所思,不住打量林如海,他这才知道,林如海到底凭什么做到盐课御史的职位,就凭着他把宣康帝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凭着他的本事,恐怕也会连任罢?
细思林如海所言,苏黎蓦地骇然失色,半日不语。
林如海淡淡一笑,道:“太子殿下如今行事已经失了分寸,身边的心腹又总是撺掇着他争权夺利,拉拢文武百官,长此以往,你道圣人当真不在意?便是再疼这个儿子,心里也有了芥蒂,如何还能容他继续如此?动摇国本?”
苏黎连忙问道:“你说该当如何?”
话一出口,苏黎便觉不妥,苦笑道:“我原说了,不欲你牵扯其中,你今日提点于我,已是大善,我何苦再为难你?以你的见识,若是太子殿下知晓,怕是当真要拉拢你了。”他是极聪明的人,只听林如海几句提点,便知该当如何作为,如此之问,不过想知道林如海是否和自己所想一样罢了,而且他也不能十分确定太子殿下是否会听进谏言。
林如海笑道:“我只对圣人尽忠,亦只对朝廷尽忠,余者皆不必再提,便是你出面,我亦如此作答。倒是你,到了此时此刻,你仍不肯同我说如何入了太子门下么?”
苏黎想了想,叹道:“说到底,还是我自己的脾气太古怪了些。”
林如海闻言一怔,面露不解之色,只见苏黎笑了笑,道:“我在京城,本为御史,虽有监察之职,但是一向孤高自许,真真得罪了不少人。虽也有几个同僚说得上话,终究不及你我的交情,好在吃酒赏花,日子倒也恬淡。偏生那一日,我带青玉出门赏花,碰到了太子殿下。我原不知道他是太子,我初至京城时,太子恰被圣人派往边关巡察了,故未见过。我同太子殿下因一株绿牡丹结缘,做了几首诗,言谈契合,于诗词书画上许多见解颇为相似,便成了知己,再没想到他竟是太子,待我知道后,便是疏远也已经来不及了。”
那时,人人都认为他是太子极看重的人物,不然不会送他许多亲笔字画,他们却不知都是自己和太子相识那些时日里太子兴之所至留下的。
林如海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苏黎本就是这样的性子,太子殿下投其所好,先成莫逆,便是再疏远,旁人也不会相信,何况苏黎不是那样因权势就疏远的性子,想罢,道:“太子殿下虽忙于公务,但文治武功都是数一数二的,听说尤其擅长丹青,一幅字画千金难求。”
苏黎一脸苦笑,道:“可不就是因为那些千金难求的诗词画作,方成了今日的局面。”
林如海道:“既已如此之久,何以这几年的书信里你从来不提?”
苏黎淡淡地道:“几年前太子殿下性子倒好,虽是交好,我亦没打算拥护太子殿下,只论诗词书画,但也认为太子殿□为嫡出皇子,又是太子,理应继承皇位,倒也一心帮衬了太子殿下一些。不料近来太子殿下性情大变,暴躁易怒,我便是想说与你知道,也已经不敢了,怕牵扯到你,谁知你竟成了盐课御史,在太子殿下欲拉拢的官员中你排在首位。”
说到这里,苏黎长长叹了一口气,他虽然预料到太子殿下前景不妙,但是事已至此,他没道理东摇西摆,反投他人去,只好和太子殿下同生共死罢了。
林如海低头理了理袖口上镶嵌的玄色狐狸风毛儿,脸上仍是温文儒雅的笑意,清俊如昔,不见半分焦急忧虑之色,口内道:“我做这盐运使时便知道会遇到这些事,今日即使没有你,也有别人来拉拢,你不必如此。”
语气略略一顿,问道:“你们此来,便为这个?”
苏黎连忙摇了摇头,道:“我原是奉旨南下处理公务,如今已色、色妥当,回程路经此地,不过贺信此来却不独此事。太子殿下手里用钱的时候好多着呢,这回让贺信过来,便是从吴越那里提一笔银子回去,约有五万两。”
林如海嗤笑一声,略带几分讽刺,道:“好大的手笔,五万两,不止一次了罢?”
苏黎点头道:“当初吴越向太子殿下投诚,便说一年孝敬太子殿下白银五万两,另有许多古玩奇珍,每年圣人万寿,皇后千秋,便不必太子殿下十分破费了,屈指算来,已经好几年了。除了吴越,还有一个姓海的盐商,名唤海成,又有一个姓崔的盐商,名唤崔飞扬,和吴越出的数目一样,无甚差别。因此这一回,贺信便为了这些银子东西来的。”
按着苏黎的说法,太子殿下一年便能从江南得到近二十万两银子去,其中必然不只这三人,另外还有好些呢,林如海想到此处,忽然笑道:“我教你一个乖,不妨回去劝着太子殿下些,与其用这些银子拉拢培养自己的势力,不如孝敬圣人老爷,听说如今国库空虚,各处天灾*不断,需要银子的地方多着呢,圣人也在为银子发愁,若得太子殿下解困,焉能不对太子殿下另眼相看?平常太子殿下再对兄弟友爱些,哪个做父亲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和和睦睦呢?只要圣人看重太子殿下,将来什么不是太子殿下的?端的看是否能忍罢了,俗话说,百忍成金。何必今日非要拉拢这个,培养那个?尽为自己谋利?反让圣人忌惮?”
顿了顿,林如海压低了声音,悄悄道:“说句不好听的话,太子殿下如今只是储君,并非天子,还做不得这天下的主儿,一宫一殿一权一势皆是圣人所赐,既为圣人所赐,收回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到那时,没了圣人的宠爱,太子殿下还剩什么呢?”
苏黎叹道:“你这些话,真真是金玉良言,难怪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谁也不理,只效忠圣人,反倒看得更明白些。只是不知道这些话,太子殿下是否能听得进去。”
林如海轻笑,道:“太子殿下此时听进去,还不算晚。”
苏黎听到这里,顿时悚然一惊,毕竟他和太子殿下在诗词书画上确为知己,不忍太子殿下当真落到一无所有的下场,看了林如海半晌,连忙起身再次拜谢,不提贺信让他极力拉拢林如海一事,反而就此告辞,踏雪返回。
林如海也未留饭,送走苏黎后,负手转身回房。
他已尽心尽力,亦无愧于心,若是太子殿下听得进去,继而改正,熬到圣人退位,或者驾崩,那便是他有天子之命,也许宣康帝晚年更好些。若是听不进去,依旧一意孤行,那就是说九皇子则是真龙天子,太子殿下也怨不得圣人心狠,怨不得九皇子能忍。
太子殿下如今的性子虽不如从前,但是料理朝政公务仍旧游刃有余,刚柔并济,除了自己拉拢势力外,其他处事也还公正,倒没做过因私忘公之事,即便面对自己极为厌恶的人也不曾恨之欲死,不失为明君。相比太子殿下而言,九皇子做事的手段就稍有不如了,起先未曾管过一国之事,登基后方渐渐历练出来,精明果断,心狠手辣,刻薄寡恩,喜欢的恨不得捧到天上,不喜欢的恨不得死无葬身之地,哪怕后者无辜,许是手段太凌厉了,过犹不及。不过,按林如海看来,两者都可做得明君,谁登基他都不在意,端的看谁有命,谁无运罢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林如海并不在意,他自始至终都是起于宣康帝,得恩于宣康帝,若是将来自己为新帝所不容,辞官回乡做个田舍翁便是,横竖这一辈子原就是额外得来的,和夫妻和乐儿女双全相比,什么金钱权势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途中看着灯光下的点点雪花,愈发灵动,林如海摇头微笑,虽然九皇子登基,赵安被封为皇后,能给自己家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他并认为非得如此。林如海摊手接了几片雪花,刚落至掌心便即融化,正如这权势二字,若是子孙无能,只依靠他人,终有冰消瓦解的一日。
及至到了房中,却隐隐听到黛玉的哭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林如海不由得加快脚步,迅速抢进房中,只见贾敏和林睿都围着黛玉,道:“这是怎么了?玉儿哭什么?”
贾敏顿时如同得了凤凰一样,连忙抱着黛玉便要递给他,道:“还能如何?自打醒了就盯着门口瞧,见进来一个人不是老爷,就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可巧快到年下了,一个又一个地来人回事,竟都不是老爷,她便恼了,怎么哄都不得。”
听到林如海说话的声音,黛玉立刻止住了哭声,露出笑容来,眼角还挂着点点泪珠,晶莹无比,但是一双小手却往林如海的方向伸去。
林睿身着秋香色灰鼠褂子,在一旁耷拉着脑袋,妹妹果然更亲近父亲,居然不理他。
林如海闻言,连忙脱下外面已落满雪花的貂皮袍子,换了一件半新不旧的家常棉袍,又在熏笼前烤了烤,待身上热乎了,方伸手接过黛玉抱在怀内,黛玉开怀一笑,趴在林如海肩膀处闭上眼睛,再也不见哭声了。
贾敏见状笑道:“可恨这个小人精,真真是伶俐得不得了,想是知道老爷最疼她,她便常让老爷抱她?若是我恼了,待她长大了,瞧我给她买胭脂香粉不给!”
黛玉听见贾敏说话,扭头咿咿呀呀,满脸无辜。
林如海登时笑了,自抱着黛玉坐在搭着半旧青缎灰鼠椅披的椅子上,道:“玉儿不怕,明儿你娘不给你买胭脂花粉,爹爹给你买,买上几车子上好的。”
贾敏失笑道:“听老爷说的,谁一年擦几车胭脂花粉?便是一辈子也擦不完。”
黛玉晚间已经换了一件嫩黄小袄,葱绿棉裤,浑身不见半点金玉银饰,更衬出凝脂般的雪肤来,看在林如海眼里,心里爱得什么似的,面上现出几分洋洋的得意,道:“就凭咱们女儿这般的模样,便是不施脂粉,也是举世无双。”
贾敏听了,向林睿道:“你可不许学你父亲,好像别人家没有美人似的。”
林睿早在黛玉哭声止歇之际跑到林如海身边站着了,浑没听到贾敏的话,他手里拿着一串银铃在黛玉跟前晃动,一时往左,一时往右,晃得黛玉眼珠随着银铃转动,伸手去抓。
那银铃一串九只,用红绳穿着,每一只银铃都不过小指头大小,打造得精致无比,且铃身上还命工匠镂刻了折枝花卉,并些唐诗宋词,每一只银铃上的花卉和诗词都不同,或是水仙,或是腊梅,又有牡丹和玫瑰、海棠等,更显得清雅非常。
林睿逗了黛玉好一会儿,见她扁了扁嘴,快要哭了,方松手把银铃放在她手中。
林如海只含笑看着一双儿女顽闹,至摆饭时起身,去吃饭时方向贾敏开口道:“苏大人家的千金已送到姑苏蟠香寺带发修行了,法名妙玉,明儿你记得写信回姑苏,托几家女眷多照应些,我也跟别人说一声,免得让人欺负了她去。”
贾敏讶然道:“好端端的,怎么竟送青玉出家去了?原先他们可是说过不会如此的呢。”
林如海此时并未回答,至晚间入睡之际,方于枕畔细细告诉了贾敏,并没有说太子势颓并自己提点等事,只说苏黎自觉京城不甚平安,送妙玉回乡避祸,待一切安好后再接她回去。此言非林如海杜撰,按苏黎爱女之心,若是平安无事,自然会令女儿还俗回家,不然,既云出家,何必带发修行,须知唯有道姑方带发修行,女尼却是须得梯度的。
贾敏倒赞叹了几日,次日一早,果然派人去姑苏送信,托人照应妙玉不提,与此同时,林如海亦听说苏黎并贺信等人已经启程回京了。
林如海自始至终未曾再见苏黎和贺信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心知苏黎确实将自己的话放在了心上。吴越却是跌足长叹,忍不住惋惜不已,若是林如海亦投到太子门下,他们便同是太子的人了,此后还怕他在扬州为难了自己不成?
吴夫人闻言,好一番劝说道:“话虽如此,可也有一样,他们崔家和海家也是太子的人呢,到时候林大人偏向谁好?倒不如现今一视同仁的好。”
吴越这才收了面上的惋惜之色,点头笑道:“你说得不错,我倒忘记他们两家了。再过二三个月便是林大人千金的周岁了,咱们得挑些世上没有的稀奇东西送去,听闻林大人极疼此女,爱如珍宝,竟越过了唯一的哥儿,咱们得上些心。”
吴夫人一眼瞥见旁边侍立的几个纤弱美貌女子,名为养女,实则都是特特调、教了用来取乐的,有送出去的,也有没送出去留作吴越自己享用的,留在家里的这几个,着实扎眼了些,眼珠一转,遂道:“讨好了林姑娘有什么用?不过是个没满周岁的女娃儿,便是知事... -->>
话说上回苏黎忽然登门拜见,又云有事相求,林如海目光一闪,瞅了苏黎半日,微微一笑,只请苏黎落座,又命下人上茶。
苏黎不过四十上下年纪,鬓边已见银丝,神色间满是忧愁苦闷之意,他只比林如海大六岁罢了,瞧着却似老了十多岁一般,他意欲再说,门上半旧红毡软帘一挑,连忙住嘴,却见一个穿红着绿的丫鬟端着喜鹊登梅红雕漆小茶盘进来,将其上托着官窑填白脱胎茶碗放在自己旁边的梅花小几上,又有两个丫鬟布上几色鲜果细点。
待丫鬟们退下,林如海方开口说道:“兄有话不妨直言,你我之间亦不必拐弯抹角了。”
苏黎端起茶碗润了润口,涩然道:“只恨当年未听兄谏,以至于有今日之祸。”他们在金陵相交数年,谈天论地,无话不说,自也曾经提过诸位皇子夺嫡之争,他素敬林如海之人品见识,对此谨记在心,哪里料到终究是世事无常,还是被牵扯其中。
林如海挑眉道:“我也有些疑问,前儿你送信来,只说京城诸般消息,连王子腾和叶停见面都说了,如何不提你南下之事?若我早知,也当心里有数。”
苏黎摇了摇头,叹道:“送信之时我尚未南下,待得后来,便是想通信,也不能了。”
林如海心念一转,便即明白了苏黎的心意,他是不想连累自己,不由得皱了皱眉,问道:“既然如此,何以今日忽然过来?我瞧贺信贺大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莫非他叮嘱了你什么,方许你过来?”
苏黎淡淡一笑,道:“不过就是叮嘱我说服你一同辅佐殿下罢了,你也知道你如今位高权重,若投到殿下门下,多少官员任你左右?江南一带可有许多官员都是另外几位皇子的人呢。我今日已经脱身不得了,哪里肯连累你一起?”
林如海心中登时为之一宽,却有觉得有几分叹惋,苏黎如此人品,偏生竟到这样的地步,不过还没到绝境,遂问道:“那你今日所为何来?”
苏黎肃然道:“我年将半百,又逢此事,不知将来之前程如何,只求你多多照看些妙玉。”
林如海听了这话,顿时心头一凛,他虽已知道妙玉便是苏黎之女,但是此时从苏黎口中知晓,总觉得有几分不祥之兆,道:“妙玉是何人?”
苏黎叹道:“妙玉即我女苏妙青玉。我这次南下,一则是奉旨南下处理公务,二则已送她去姑苏蟠香寺带发修行了,她乳名青玉,学名苏妙,因此法名便取为妙玉。蟠香寺的住持原与内子有旧,又极精演先天神数,说我女命中当入空门,或可逃脱此难。”
林如海不由得责备道:“事情还没到那一步,你就这样狠心?青玉才多大?如何受得了青灯古佛之苦?离开父母,便是救得性命,你又怎知她是否愿意呢?”
当今太子乃是宣康帝元后嫡子,他被立为太子,乃至于将来登基为帝,都是众望所归。宣康帝重嫡轻庶,嫡皇子既在,诸位庶皇子别想登基,便是林如海亦觉得理所当然。若说林如海心中属意何人继承皇位,按伦理纲常,自然非太子莫属,其他文人亦如此想,多拥护太子,尤其是太子殿下文武双全,人品俊雅,实非其他皇子可与之比拟。便是最终登上皇位的九皇子,论文治武功,为人处世,仍远不及太子殿下。
林如海想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他原说过,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也就是拥护太子殿下的人多了,让宣康帝自觉皇位岌岌可危,夜不安枕,方日渐打压太子殿下,和皇位相比,亲儿子算得了什么?因此太子殿下只觉得宣康帝对他不满了,要重用其他日渐长成的兄弟了,何况当今皇后还有一子呢,虽是继后之子,亦是嫡皇子,太子殿下顿时急不可耐地拉拢势力以稳固储君之位,如此一来,愈发令宣康帝忌惮,终被废除,乃至于郁郁而终。
宣康帝晚年最看重九皇子,未尝不是因为九皇子年轻好掌控,又因九皇子母族不显,九皇子本身又不曾结党营私,在朝中几乎无人拥护,不会威胁皇位,只是他没想到九皇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心狠手辣,反而效仿唐太宗,迫使他退位。
如今太子殿下虽较往年略觉浮躁,然而仍是十分出色,旁人又不知他将被废,因此拥护者众多,只是林如海自始至终觉得理应效忠宣康帝,而非私心拥护皇子,故不肯与之亲近。
苏黎不知林如海心中将太子殿下如今的处境想得明明白白,苦笑一声,道:“我就青玉这么一个女儿,爱得如珠如宝,哪里舍得送她出家?不过是夺嫡之争向来你死我活,如今愈发厉害了,前儿圣人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我既入太子门下,少不得替殿下谋划一番,若是有朝一日殿下登基,我自然亦是平步青云,若是败了,我便死无葬身之地,何苦带着青玉涉险?”
林如海问道:“当日你信誓旦旦地说不牵扯其中,如今却是何故?”
苏黎似觉一言难尽,又喝了一口茶,方低哑着嗓子道:“说来话长,一时没什么头绪,倒不如不说,没的让你为我担忧。我生平最佩服的人非你莫属,如今也只能求到你跟前了。”
林如海道:“你放心罢,有我在一日,力所能及之下,定会护得令千金周全。”
苏黎听了倒更觉感动,起身行礼,道:“如此多谢了。”
林如海忽生疑问,道:“你送令千金回南出家,难道太子殿下未曾怀疑?”
苏黎坐回原处,仰脸想了想,道:“青玉虽较往年好了些,到底仍是体弱多病,我便将当年和尚的话说了,此事当时人尽皆知,便是打听,亦能打听得到,何况当年又替青玉买了许多替身儿,太子殿下派人打听清楚,再没有怀疑的道理。如今我只是奉旨南下方送青玉回南,内子仍同我一起回京,我又未有疏远太子殿下的意思,太子殿下更不会怀疑了。”
林如海暗暗点头,如今太子殿下仍是风光无限之时,人人争相奉承巴结拥护,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会有人如自己这般远着他,何况苏黎还不是如此呢。
苏黎叹道:“那日送青玉出家,主持说于我而言,此为大劫,真真不知道将来如何了。”
见苏黎言谈举止形容神态如此颓废,林如海不由得想到宣康帝退居上阳宫后,虽是太上皇,晚景依旧颇有几分凄凉,到底他受宣康帝恩典极多,苏黎偏又是他好友,反倒是新帝登基后不久自己亡于任上,病情多由官场倾轧而来,就算义女将来会成为皇后,或者能给自己家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他也不愿意因此违背心意,去做趋炎附势之人,忍不住提点苏黎道:“依我说,太子殿下就是太急了些,若本本分分,说不得终能得偿所愿。”
苏黎眼睛一亮,他素知林如海足智多谋,忙问道:“何出此言?”
林如海犹豫了一下,想到九皇子如今年纪尚幼,离太子被废还有好些年,虽不知将来如何,但是仍旧将太子殿下的处境细细与他说明,道:“太子殿□边便是没有一个能替殿下出谋划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能看明白圣人的心意,反倒是倚仗权势耀武扬威者居多,平白给太子殿下招了多少怨气?你心中想想,若你有儿女,你尚康健,你儿女已对你的家业虎视眈眈,你心中该当如何想?寻常家业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的位置呢?”
林如海心中已经想过其中的厉害了,不管将来是太子登基,还是九皇子登基,对他而言,都是一般无异。他如今既不会依靠义女成为皇亲国戚,也不会因知后事而提前投诚九皇子,因此所作所为都无愧于心。若是今日自己对苏黎之言,能让太子有所了悟自然极好,或可救苏黎一命,亦或能解眼前之噩,若是太子依旧一意孤行,只能叹一声命中注定了。
苏黎若有所思,不住打量林如海,他这才知道,林如海到底凭什么做到盐课御史的职位,就凭着他把宣康帝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凭着他的本事,恐怕也会连任罢?
细思林如海所言,苏黎蓦地骇然失色,半日不语。
林如海淡淡一笑,道:“太子殿下如今行事已经失了分寸,身边的心腹又总是撺掇着他争权夺利,拉拢文武百官,长此以往,你道圣人当真不在意?便是再疼这个儿子,心里也有了芥蒂,如何还能容他继续如此?动摇国本?”
苏黎连忙问道:“你说该当如何?”
话一出口,苏黎便觉不妥,苦笑道:“我原说了,不欲你牵扯其中,你今日提点于我,已是大善,我何苦再为难你?以你的见识,若是太子殿下知晓,怕是当真要拉拢你了。”他是极聪明的人,只听林如海几句提点,便知该当如何作为,如此之问,不过想知道林如海是否和自己所想一样罢了,而且他也不能十分确定太子殿下是否会听进谏言。
林如海笑道:“我只对圣人尽忠,亦只对朝廷尽忠,余者皆不必再提,便是你出面,我亦如此作答。倒是你,到了此时此刻,你仍不肯同我说如何入了太子门下么?”
苏黎想了想,叹道:“说到底,还是我自己的脾气太古怪了些。”
林如海闻言一怔,面露不解之色,只见苏黎笑了笑,道:“我在京城,本为御史,虽有监察之职,但是一向孤高自许,真真得罪了不少人。虽也有几个同僚说得上话,终究不及你我的交情,好在吃酒赏花,日子倒也恬淡。偏生那一日,我带青玉出门赏花,碰到了太子殿下。我原不知道他是太子,我初至京城时,太子恰被圣人派往边关巡察了,故未见过。我同太子殿下因一株绿牡丹结缘,做了几首诗,言谈契合,于诗词书画上许多见解颇为相似,便成了知己,再没想到他竟是太子,待我知道后,便是疏远也已经来不及了。”
那时,人人都认为他是太子极看重的人物,不然不会送他许多亲笔字画,他们却不知都是自己和太子相识那些时日里太子兴之所至留下的。
林如海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苏黎本就是这样的性子,太子殿下投其所好,先成莫逆,便是再疏远,旁人也不会相信,何况苏黎不是那样因权势就疏远的性子,想罢,道:“太子殿下虽忙于公务,但文治武功都是数一数二的,听说尤其擅长丹青,一幅字画千金难求。”
苏黎一脸苦笑,道:“可不就是因为那些千金难求的诗词画作,方成了今日的局面。”
林如海道:“既已如此之久,何以这几年的书信里你从来不提?”
苏黎淡淡地道:“几年前太子殿下性子倒好,虽是交好,我亦没打算拥护太子殿下,只论诗词书画,但也认为太子殿□为嫡出皇子,又是太子,理应继承皇位,倒也一心帮衬了太子殿下一些。不料近来太子殿下性情大变,暴躁易怒,我便是想说与你知道,也已经不敢了,怕牵扯到你,谁知你竟成了盐课御史,在太子殿下欲拉拢的官员中你排在首位。”
说到这里,苏黎长长叹了一口气,他虽然预料到太子殿下前景不妙,但是事已至此,他没道理东摇西摆,反投他人去,只好和太子殿下同生共死罢了。
林如海低头理了理袖口上镶嵌的玄色狐狸风毛儿,脸上仍是温文儒雅的笑意,清俊如昔,不见半分焦急忧虑之色,口内道:“我做这盐运使时便知道会遇到这些事,今日即使没有你,也有别人来拉拢,你不必如此。”
语气略略一顿,问道:“你们此来,便为这个?”
苏黎连忙摇了摇头,道:“我原是奉旨南下处理公务,如今已色、色妥当,回程路经此地,不过贺信此来却不独此事。太子殿下手里用钱的时候好多着呢,这回让贺信过来,便是从吴越那里提一笔银子回去,约有五万两。”
林如海嗤笑一声,略带几分讽刺,道:“好大的手笔,五万两,不止一次了罢?”
苏黎点头道:“当初吴越向太子殿下投诚,便说一年孝敬太子殿下白银五万两,另有许多古玩奇珍,每年圣人万寿,皇后千秋,便不必太子殿下十分破费了,屈指算来,已经好几年了。除了吴越,还有一个姓海的盐商,名唤海成,又有一个姓崔的盐商,名唤崔飞扬,和吴越出的数目一样,无甚差别。因此这一回,贺信便为了这些银子东西来的。”
按着苏黎的说法,太子殿下一年便能从江南得到近二十万两银子去,其中必然不只这三人,另外还有好些呢,林如海想到此处,忽然笑道:“我教你一个乖,不妨回去劝着太子殿下些,与其用这些银子拉拢培养自己的势力,不如孝敬圣人老爷,听说如今国库空虚,各处天灾*不断,需要银子的地方多着呢,圣人也在为银子发愁,若得太子殿下解困,焉能不对太子殿下另眼相看?平常太子殿下再对兄弟友爱些,哪个做父亲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和和睦睦呢?只要圣人看重太子殿下,将来什么不是太子殿下的?端的看是否能忍罢了,俗话说,百忍成金。何必今日非要拉拢这个,培养那个?尽为自己谋利?反让圣人忌惮?”
顿了顿,林如海压低了声音,悄悄道:“说句不好听的话,太子殿下如今只是储君,并非天子,还做不得这天下的主儿,一宫一殿一权一势皆是圣人所赐,既为圣人所赐,收回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到那时,没了圣人的宠爱,太子殿下还剩什么呢?”
苏黎叹道:“你这些话,真真是金玉良言,难怪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谁也不理,只效忠圣人,反倒看得更明白些。只是不知道这些话,太子殿下是否能听得进去。”
林如海轻笑,道:“太子殿下此时听进去,还不算晚。”
苏黎听到这里,顿时悚然一惊,毕竟他和太子殿下在诗词书画上确为知己,不忍太子殿下当真落到一无所有的下场,看了林如海半晌,连忙起身再次拜谢,不提贺信让他极力拉拢林如海一事,反而就此告辞,踏雪返回。
林如海也未留饭,送走苏黎后,负手转身回房。
他已尽心尽力,亦无愧于心,若是太子殿下听得进去,继而改正,熬到圣人退位,或者驾崩,那便是他有天子之命,也许宣康帝晚年更好些。若是听不进去,依旧一意孤行,那就是说九皇子则是真龙天子,太子殿下也怨不得圣人心狠,怨不得九皇子能忍。
太子殿下如今的性子虽不如从前,但是料理朝政公务仍旧游刃有余,刚柔并济,除了自己拉拢势力外,其他处事也还公正,倒没做过因私忘公之事,即便面对自己极为厌恶的人也不曾恨之欲死,不失为明君。相比太子殿下而言,九皇子做事的手段就稍有不如了,起先未曾管过一国之事,登基后方渐渐历练出来,精明果断,心狠手辣,刻薄寡恩,喜欢的恨不得捧到天上,不喜欢的恨不得死无葬身之地,哪怕后者无辜,许是手段太凌厉了,过犹不及。不过,按林如海看来,两者都可做得明君,谁登基他都不在意,端的看谁有命,谁无运罢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林如海并不在意,他自始至终都是起于宣康帝,得恩于宣康帝,若是将来自己为新帝所不容,辞官回乡做个田舍翁便是,横竖这一辈子原就是额外得来的,和夫妻和乐儿女双全相比,什么金钱权势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途中看着灯光下的点点雪花,愈发灵动,林如海摇头微笑,虽然九皇子登基,赵安被封为皇后,能给自己家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他并认为非得如此。林如海摊手接了几片雪花,刚落至掌心便即融化,正如这权势二字,若是子孙无能,只依靠他人,终有冰消瓦解的一日。
及至到了房中,却隐隐听到黛玉的哭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林如海不由得加快脚步,迅速抢进房中,只见贾敏和林睿都围着黛玉,道:“这是怎么了?玉儿哭什么?”
贾敏顿时如同得了凤凰一样,连忙抱着黛玉便要递给他,道:“还能如何?自打醒了就盯着门口瞧,见进来一个人不是老爷,就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可巧快到年下了,一个又一个地来人回事,竟都不是老爷,她便恼了,怎么哄都不得。”
听到林如海说话的声音,黛玉立刻止住了哭声,露出笑容来,眼角还挂着点点泪珠,晶莹无比,但是一双小手却往林如海的方向伸去。
林睿身着秋香色灰鼠褂子,在一旁耷拉着脑袋,妹妹果然更亲近父亲,居然不理他。
林如海闻言,连忙脱下外面已落满雪花的貂皮袍子,换了一件半新不旧的家常棉袍,又在熏笼前烤了烤,待身上热乎了,方伸手接过黛玉抱在怀内,黛玉开怀一笑,趴在林如海肩膀处闭上眼睛,再也不见哭声了。
贾敏见状笑道:“可恨这个小人精,真真是伶俐得不得了,想是知道老爷最疼她,她便常让老爷抱她?若是我恼了,待她长大了,瞧我给她买胭脂香粉不给!”
黛玉听见贾敏说话,扭头咿咿呀呀,满脸无辜。
林如海登时笑了,自抱着黛玉坐在搭着半旧青缎灰鼠椅披的椅子上,道:“玉儿不怕,明儿你娘不给你买胭脂花粉,爹爹给你买,买上几车子上好的。”
贾敏失笑道:“听老爷说的,谁一年擦几车胭脂花粉?便是一辈子也擦不完。”
黛玉晚间已经换了一件嫩黄小袄,葱绿棉裤,浑身不见半点金玉银饰,更衬出凝脂般的雪肤来,看在林如海眼里,心里爱得什么似的,面上现出几分洋洋的得意,道:“就凭咱们女儿这般的模样,便是不施脂粉,也是举世无双。”
贾敏听了,向林睿道:“你可不许学你父亲,好像别人家没有美人似的。”
林睿早在黛玉哭声止歇之际跑到林如海身边站着了,浑没听到贾敏的话,他手里拿着一串银铃在黛玉跟前晃动,一时往左,一时往右,晃得黛玉眼珠随着银铃转动,伸手去抓。
那银铃一串九只,用红绳穿着,每一只银铃都不过小指头大小,打造得精致无比,且铃身上还命工匠镂刻了折枝花卉,并些唐诗宋词,每一只银铃上的花卉和诗词都不同,或是水仙,或是腊梅,又有牡丹和玫瑰、海棠等,更显得清雅非常。
林睿逗了黛玉好一会儿,见她扁了扁嘴,快要哭了,方松手把银铃放在她手中。
林如海只含笑看着一双儿女顽闹,至摆饭时起身,去吃饭时方向贾敏开口道:“苏大人家的千金已送到姑苏蟠香寺带发修行了,法名妙玉,明儿你记得写信回姑苏,托几家女眷多照应些,我也跟别人说一声,免得让人欺负了她去。”
贾敏讶然道:“好端端的,怎么竟送青玉出家去了?原先他们可是说过不会如此的呢。”
林如海此时并未回答,至晚间入睡之际,方于枕畔细细告诉了贾敏,并没有说太子势颓并自己提点等事,只说苏黎自觉京城不甚平安,送妙玉回乡避祸,待一切安好后再接她回去。此言非林如海杜撰,按苏黎爱女之心,若是平安无事,自然会令女儿还俗回家,不然,既云出家,何必带发修行,须知唯有道姑方带发修行,女尼却是须得梯度的。
贾敏倒赞叹了几日,次日一早,果然派人去姑苏送信,托人照应妙玉不提,与此同时,林如海亦听说苏黎并贺信等人已经启程回京了。
林如海自始至终未曾再见苏黎和贺信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心知苏黎确实将自己的话放在了心上。吴越却是跌足长叹,忍不住惋惜不已,若是林如海亦投到太子门下,他们便同是太子的人了,此后还怕他在扬州为难了自己不成?
吴夫人闻言,好一番劝说道:“话虽如此,可也有一样,他们崔家和海家也是太子的人呢,到时候林大人偏向谁好?倒不如现今一视同仁的好。”
吴越这才收了面上的惋惜之色,点头笑道:“你说得不错,我倒忘记他们两家了。再过二三个月便是林大人千金的周岁了,咱们得挑些世上没有的稀奇东西送去,听闻林大人极疼此女,爱如珍宝,竟越过了唯一的哥儿,咱们得上些心。”
吴夫人一眼瞥见旁边侍立的几个纤弱美貌女子,名为养女,实则都是特特调、教了用来取乐的,有送出去的,也有没送出去留作吴越自己享用的,留在家里的这几个,着实扎眼了些,眼珠一转,遂道:“讨好了林姑娘有什么用?不过是个没满周岁的女娃儿,便是知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