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带来了盛名,还带来了颇高的经济收益。一时间,悟真寺的骷髅宝物尽为人知。为了不使宝物出现意外,寺院派了专门的队伍对其严加看管,一般人是近不了前的。
转眼到了玄宗开元年间。
这一日,悟真寺接待了一名来自新罗的僧人,该僧自称是来大唐留学的,请求客居寺内。在当时,来自域外的留学僧人很多,往往寄居在长安、洛阳等地周边的寺院,所以悟真寺住持很痛快地答应了新罗僧人的请求。
新罗僧人住下后,每天向寺内僧众请教佛法,渐渐地,大家开始信任他,把他当成寺院的一分子了。谁知一年多以后,悟真寺的骷髅宝物突然失窃!
贞观中,有王顺山悟真寺僧,夜如蓝溪,忽闻有诵《法华经》者,其声纤远。时星月回临,四望数十里,阒然无睹,其僧惨然有惧。及至寺,且白其事于群僧。明夕,俱于蓝溪听之,乃闻经声自地中发,于是以标表其所。明日,穷表下,得一颅骨在积壤中。其骨槁然,独唇吻与舌鲜而且润。遂持归寺,乃以石函置于千佛殿西轩下。自是,每夕常有诵《法华经》声在石函中。长安士女观者千数。后新罗僧客于寺,仅岁余,一日,寺僧尽下山,独新罗僧在,遂窃石函而去。寺僧迹其往,已归海东矣。时开元末年也。(《宣室志》)
当然是那个新罗僧人所为。
实际上,如果进行推断的话,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有预谋的盗窃事件。新罗僧人入悟真寺,就是冲着宝物来的。他伪装得太成功了,欺骗了所有人。当这一天,寺内众僧下山参加一个活动而让他留守寺院时,他趁机溜入千佛殿西堂下,将装有骷髅宝物的石盒窃走。
宝物失窃后,悟真寺派人多方追查新罗僧人,朝廷也参与了追捕,但最终一无所获。后来得知:那僧人在得到宝物后,没敢在大唐停留,而是一路夜行,渡海归国了。
雨师、河神、鬼魂
下面的故事非常蹊跷,一个人在半醒半梦中被借去行雨,在迷迷糊糊中把事情办砸,最终招致了灾祸。
主人公是河南颍阳的一名里正。所谓里正,是比乡长小一些的村官,不记其姓名,只知道这一天,他去外乡拜访朋友,席间喝多了,吃完饭后,趔趄着上马,回到本村。
此时已是午后。夏日闷热,颍阳一带久旱无雨。里正在醉意中还家,他伏在马背上,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破败的少姨祠(大禹第二任妻子的祠堂)前。此时,他终于坚持不住了,从马背上翻落下来,昏昏沉沉地睡去。
当里正慢慢睁开眼时,已是黄昏时分。
他感到有些渴,嘴唇发干,举目四望,周围的景物在暗淡的光线下急剧地变化。
里正闭上眼,定了一下心神,感觉脑子清楚了一些。他听到他的马正在旁边打着响鼻,那声音让他确定自己不是在梦境里,而是身处这个真实的时刻。他想起身,但试了一下,终于没能站起来,他身子还有些软。正在这时,忽然听到有人敲祠堂的门,声音甚急。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谁?”
敲门者:“颍阳久旱,请您派一人在傍晚行雨。”
答:“庙中诸神,今天去岳庙作客了,至今未回,现在无人。”
敲门者:“祠堂门外有人醉卧,暂时叫他帮下忙,可以吗?”
答:“他只是凡间过客,怎能行雨?”
敲门者苦劝,祠堂里的人最后只好答应。
里正看到敲门者飘然行至面前,虽然自己已清醒多了,但却无法看清敲门者的面容。其周身,仿佛罩着一层光雾。
里正想到破败祠堂中传出的低沉的声音,心里不免惊悸。
迷迷糊糊中,里正感到自己已置身于空中,四周云雾迷蒙,不一会儿,有一怪兽出现在面前,身如骆驼,头似貔貅。正在他端详时,敲门人从身后将他轻轻抱上怪兽,并交给他一个长颈瓶,告诫道:“将此瓶牢牢抱紧,不要使其倾斜,瓶中自有水滴跳出。切记!”
里正似懂非懂,顺手将瓶子抱在怀中,所骑怪兽便飞上云端,开始奔腾。
里正看到瓶中有水滴不时甩出,似乎已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好奇中,他探头往下观看,隐约间看到自己的宅子。想到这一带久旱无雨,唯恐雨水不足,于是他把瓶子倾斜了一下,瓶口冲下……
行雨完毕,敲门人将里正放还。
里正只感到耳边生风,由高处跌下,落在醉卧处,见自己的身子已浸泡在雨水中。里正惊诧,恍然扑上去,与身子合二为一,随后站了起来。他似乎忘记了祠堂里的那个声音,所以很快就乘马还家了。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他想象不到的。
当里正回到村子,发现自己家的宅子已浮于水面,家人已全部被淹死。他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犯下的过错,内心百感交集,忽然,他大叫一声,纵马狂奔。
里正疯了。
颍阳里正不得名,曾乘醉还村,至少姨祠醉,因系马卧祠门下。久之欲醒,头向转,未能起,闻有人击庙门,其声甚厉,俄闻中问:“是何人?”答云:“所由令觅一人行雨。”庙中云:“举家往岳庙作客,今更无人。”其人云:“只将门下卧者亦得。”庙中人云:“此过客,那得使也。”苦争不免,遂呼某令起。随至一处。濛濛悉是云气,有物如骆,其人抱某上骆背,以一瓶授之,诫云:“但正抱瓶,无令倾侧!”其物遂行。瓶中水纷纷然作点而下。时天久旱,下视见其居处,恐雨不足,因尔倾瓶。行雨既毕,所由放还。至庙门,见己尸在水中,乃前入便活,乘马还家。以倾瓶之故,其宅为水所漂,人家尽死。某自此发狂,数月亦卒。(《广异记》)
如果不是去外村喝酒,如果不是喝多,如果不是醉卧那祠堂前,里正自然不会有此遭遇。里正在空中所骑的是头什么怪兽?祠堂中的神灵又是谁?按唐人的理解,四季下雨是有专司其职的神灵的,即雨师。
雨师是谁?说法历来不同:有的人认为是仙人赤松子,有的人认为是上天星宿中的毕星,还有人认为是一只叫商羊的大鸟。在唐朝时,由于雨师已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所以更多的人认为,掌管天下雨师的是陈天君。
传说中,陈天君手持一盂,于云雾中洒播,所到之处,大雨倾盆。这与本故事中的情景就有些近似了。是否可进行如下推断:当时,陈天君因去做客,不在祠堂内。于是求雨之人临时抓了醉卧在祠堂外的里正去行雨,不想却酿成大祸。
那么,前来求雨的人又是谁?
在唐朝,跟雨师处于同一个神仙级别的,还有河神。
下面这个有关河神的故事,同样有着意外的结局。故事发生在德宗贞元初年:“陈郡袁生者,尝任参军于唐安。罢秩游巴川,舍于逆旅氏……”
袁生曾在湖北唐安任参军,离职后四处漫游,此日来到蜀地巴川,住进一家旅店。只是他这时候还不能明白,这个无名小店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拐点。
那是黄昏时分,袁生坐在窗前,遥望山川,突然感到一种迷惘。他不知道像他这样的小人物会以怎样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墨点;或许,什么都留不下,他只是个匆匆过客,一如此番漫游一般。
正在胡思乱想时,突然有人敲门。
来客是一白衣男子,进屋后并不说话,而是直接落座:“我姓高,家住巴川郡新明县,曾在军中干过差事,现已卸任,闲游至此。”
他的经历与袁生一样,聊天中,袁生感到白衣男子聪敏异常,高出常人。
后来,白衣男子说:“我长于占卜,可算出您的过去与未来。”
那人描述袁生的过往,丝毫不差。到了夜半,白衣男子轻声对袁生说:“实话告诉您吧,我非人间之物。”
袁生:“既然非人,难道是鬼,你要祸害我?”
白衣男子摆手:“莫急,听我说。我现有一事,欲救助于您。我本是赤水河神,我的庙宇在新明县之南。去年夏天,阴雨不停,庙舍已倾,而无人过问,使我每天为日光曝晒,为风沙所侵蚀,我的塑像甚至被樵夫所侮,周围居民也视我如土!现在,我把自己的境遇告知您,如果您觉得能帮助我,我就说下去;若不能,那我就离开!如此当无遗憾。”
袁生道:“我的神啊,您既然有此愿望,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说吧,我该怎么帮你?”
河神道:“您转年当被任命为新明县令,假如能为我重建庙宇,按时祭祀,那真是我的大幸。”
带来了盛名,还带来了颇高的经济收益。一时间,悟真寺的骷髅宝物尽为人知。为了不使宝物出现意外,寺院派了专门的队伍对其严加看管,一般人是近不了前的。
转眼到了玄宗开元年间。
这一日,悟真寺接待了一名来自新罗的僧人,该僧自称是来大唐留学的,请求客居寺内。在当时,来自域外的留学僧人很多,往往寄居在长安、洛阳等地周边的寺院,所以悟真寺住持很痛快地答应了新罗僧人的请求。
新罗僧人住下后,每天向寺内僧众请教佛法,渐渐地,大家开始信任他,把他当成寺院的一分子了。谁知一年多以后,悟真寺的骷髅宝物突然失窃!
贞观中,有王顺山悟真寺僧,夜如蓝溪,忽闻有诵《法华经》者,其声纤远。时星月回临,四望数十里,阒然无睹,其僧惨然有惧。及至寺,且白其事于群僧。明夕,俱于蓝溪听之,乃闻经声自地中发,于是以标表其所。明日,穷表下,得一颅骨在积壤中。其骨槁然,独唇吻与舌鲜而且润。遂持归寺,乃以石函置于千佛殿西轩下。自是,每夕常有诵《法华经》声在石函中。长安士女观者千数。后新罗僧客于寺,仅岁余,一日,寺僧尽下山,独新罗僧在,遂窃石函而去。寺僧迹其往,已归海东矣。时开元末年也。(《宣室志》)
当然是那个新罗僧人所为。
实际上,如果进行推断的话,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有预谋的盗窃事件。新罗僧人入悟真寺,就是冲着宝物来的。他伪装得太成功了,欺骗了所有人。当这一天,寺内众僧下山参加一个活动而让他留守寺院时,他趁机溜入千佛殿西堂下,将装有骷髅宝物的石盒窃走。
宝物失窃后,悟真寺派人多方追查新罗僧人,朝廷也参与了追捕,但最终一无所获。后来得知:那僧人在得到宝物后,没敢在大唐停留,而是一路夜行,渡海归国了。
雨师、河神、鬼魂
下面的故事非常蹊跷,一个人在半醒半梦中被借去行雨,在迷迷糊糊中把事情办砸,最终招致了灾祸。
主人公是河南颍阳的一名里正。所谓里正,是比乡长小一些的村官,不记其姓名,只知道这一天,他去外乡拜访朋友,席间喝多了,吃完饭后,趔趄着上马,回到本村。
此时已是午后。夏日闷热,颍阳一带久旱无雨。里正在醉意中还家,他伏在马背上,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破败的少姨祠(大禹第二任妻子的祠堂)前。此时,他终于坚持不住了,从马背上翻落下来,昏昏沉沉地睡去。
当里正慢慢睁开眼时,已是黄昏时分。
他感到有些渴,嘴唇发干,举目四望,周围的景物在暗淡的光线下急剧地变化。
里正闭上眼,定了一下心神,感觉脑子清楚了一些。他听到他的马正在旁边打着响鼻,那声音让他确定自己不是在梦境里,而是身处这个真实的时刻。他想起身,但试了一下,终于没能站起来,他身子还有些软。正在这时,忽然听到有人敲祠堂的门,声音甚急。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谁?”
敲门者:“颍阳久旱,请您派一人在傍晚行雨。”
答:“庙中诸神,今天去岳庙作客了,至今未回,现在无人。”
敲门者:“祠堂门外有人醉卧,暂时叫他帮下忙,可以吗?”
答:“他只是凡间过客,怎能行雨?”
敲门者苦劝,祠堂里的人最后只好答应。
里正看到敲门者飘然行至面前,虽然自己已清醒多了,但却无法看清敲门者的面容。其周身,仿佛罩着一层光雾。
里正想到破败祠堂中传出的低沉的声音,心里不免惊悸。
迷迷糊糊中,里正感到自己已置身于空中,四周云雾迷蒙,不一会儿,有一怪兽出现在面前,身如骆驼,头似貔貅。正在他端详时,敲门人从身后将他轻轻抱上怪兽,并交给他一个长颈瓶,告诫道:“将此瓶牢牢抱紧,不要使其倾斜,瓶中自有水滴跳出。切记!”
里正似懂非懂,顺手将瓶子抱在怀中,所骑怪兽便飞上云端,开始奔腾。
里正看到瓶中有水滴不时甩出,似乎已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好奇中,他探头往下观看,隐约间看到自己的宅子。想到这一带久旱无雨,唯恐雨水不足,于是他把瓶子倾斜了一下,瓶口冲下……
行雨完毕,敲门人将里正放还。
里正只感到耳边生风,由高处跌下,落在醉卧处,见自己的身子已浸泡在雨水中。里正惊诧,恍然扑上去,与身子合二为一,随后站了起来。他似乎忘记了祠堂里的那个声音,所以很快就乘马还家了。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他想象不到的。
当里正回到村子,发现自己家的宅子已浮于水面,家人已全部被淹死。他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犯下的过错,内心百感交集,忽然,他大叫一声,纵马狂奔。
里正疯了。
颍阳里正不得名,曾乘醉还村,至少姨祠醉,因系马卧祠门下。久之欲醒,头向转,未能起,闻有人击庙门,其声甚厉,俄闻中问:“是何人?”答云:“所由令觅一人行雨。”庙中云:“举家往岳庙作客,今更无人。”其人云:“只将门下卧者亦得。”庙中人云:“此过客,那得使也。”苦争不免,遂呼某令起。随至一处。濛濛悉是云气,有物如骆,其人抱某上骆背,以一瓶授之,诫云:“但正抱瓶,无令倾侧!”其物遂行。瓶中水纷纷然作点而下。时天久旱,下视见其居处,恐雨不足,因尔倾瓶。行雨既毕,所由放还。至庙门,见己尸在水中,乃前入便活,乘马还家。以倾瓶之故,其宅为水所漂,人家尽死。某自此发狂,数月亦卒。(《广异记》)
如果不是去外村喝酒,如果不是喝多,如果不是醉卧那祠堂前,里正自然不会有此遭遇。里正在空中所骑的是头什么怪兽?祠堂中的神灵又是谁?按唐人的理解,四季下雨是有专司其职的神灵的,即雨师。
雨师是谁?说法历来不同:有的人认为是仙人赤松子,有的人认为是上天星宿中的毕星,还有人认为是一只叫商羊的大鸟。在唐朝时,由于雨师已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所以更多的人认为,掌管天下雨师的是陈天君。
传说中,陈天君手持一盂,于云雾中洒播,所到之处,大雨倾盆。这与本故事中的情景就有些近似了。是否可进行如下推断:当时,陈天君因去做客,不在祠堂内。于是求雨之人临时抓了醉卧在祠堂外的里正去行雨,不想却酿成大祸。
那么,前来求雨的人又是谁?
在唐朝,跟雨师处于同一个神仙级别的,还有河神。
下面这个有关河神的故事,同样有着意外的结局。故事发生在德宗贞元初年:“陈郡袁生者,尝任参军于唐安。罢秩游巴川,舍于逆旅氏……”
袁生曾在湖北唐安任参军,离职后四处漫游,此日来到蜀地巴川,住进一家旅店。只是他这时候还不能明白,这个无名小店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拐点。
那是黄昏时分,袁生坐在窗前,遥望山川,突然感到一种迷惘。他不知道像他这样的小人物会以怎样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墨点;或许,什么都留不下,他只是个匆匆过客,一如此番漫游一般。
正在胡思乱想时,突然有人敲门。
来客是一白衣男子,进屋后并不说话,而是直接落座:“我姓高,家住巴川郡新明县,曾在军中干过差事,现已卸任,闲游至此。”
他的经历与袁生一样,聊天中,袁生感到白衣男子聪敏异常,高出常人。
后来,白衣男子说:“我长于占卜,可算出您的过去与未来。”
那人描述袁生的过往,丝毫不差。到了夜半,白衣男子轻声对袁生说:“实话告诉您吧,我非人间之物。”
袁生:“既然非人,难道是鬼,你要祸害我?”
白衣男子摆手:“莫急,听我说。我现有一事,欲救助于您。我本是赤水河神,我的庙宇在新明县之南。去年夏天,阴雨不停,庙舍已倾,而无人过问,使我每天为日光曝晒,为风沙所侵蚀,我的塑像甚至被樵夫所侮,周围居民也视我如土!现在,我把自己的境遇告知您,如果您觉得能帮助我,我就说下去;若不能,那我就离开!如此当无遗憾。”
袁生道:“我的神啊,您既然有此愿望,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说吧,我该怎么帮你?”
河神道:“您转年当被任命为新明县令,假如能为我重建庙宇,按时祭祀,那真是我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