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房宫》。
[34]历史学家袁刚先生即持此论,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5]日本历史学家气贺泽保规即持此论,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6]对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含糊其词;袁刚的《隋炀帝传》认为是杨广授意杨素,由张衡动手杀隋文帝于病榻;胡戟《隋炀帝的真相》则认为是张衡擅自或在杨素的指使下谋杀了隋文帝,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杨广在事后默认许可。
[37]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8]请参看陈璧显主编《中国大运河史》。
[39]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40]请参看赵翼《廿二史札记》,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41]赵翼《廿二史札记》即称: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42]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政策的概念,系由陈寅恪先生提出;杨勇与杨广的路线斗争,则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43]三阶教和天台宗都是中国佛教宗派。三阶教又名普法宗,创始人是隋代的信行。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创始人是陈朝的智顗(读如以)。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二十三日,智顗在江都城内扬州总管府为杨广授菩萨戒。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禁三阶教。
[44]杨勇被废是在开皇二十年(600)十月初九,距离高颎罢官刚好整整一年。罢免高颎的理由非常牵强:征高丽不力。实际上,高颎一开始就是反对发动这场战争的,战争失败本应由文帝负责。
[45]见《隋书·高颎传》。
[46]高颎被免还有一个原因,即隋文帝怀疑他与杨勇结党。因为隋文帝将东宫的卫戍部队调往自己身边时,也遭到高颎反对。此外,在隋文帝那里说高颎坏话的还有独孤皇后和汉王杨谅。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
[47]这是三阶教遭到的第一次打击。此后,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重申了禁令。唐德宗时,有复兴迹象。唐末宋初,完全湮灭。
[48]杨广继位以后,高颎被重新起用,但是终于被杀。杨素则在大业二年病死,死前拒绝服用隋炀帝所赐药物,只求一死。请参看《隋书》之《高颎传》、《杨素传》。
[49]实际上在开皇十年,隋文帝仍然坚持关中本位政策。但到开皇二十年选择杨广为太子时,便已经决定了转换政治路线的大政方针。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50]据《魏书·李冲传》,孝文帝拓跋宏曾对李冲说,意欲从北到南开凿大运河跨过黄河直达淮河,并认为这是“军国之大计”。
第二章
[1]据《新唐书·高祖皇帝本纪》,当时造反起义者凡四十九处,其中称帝者四人,称王者八人,遍布全国各地。
[2]新旧《唐书》皆称,李渊为了对付隋炀帝的猜忌,尽力韬晦。
[3]见《旧唐书·裴寂传》,《新唐书》之《高祖纪》与《裴寂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4]最早对这段历史的官方说法表示质疑的是汪篯先生,见《汪篯隋唐史论稿》。现在,唐史被贞观史臣篡改已几乎是学界共识。袁刚《隋炀帝传》即称晋阳起兵的首谋毫无疑问是李渊,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也称晋阳起兵的策划者首推李渊。
[5]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6]袁刚《隋炀帝传》认为此案是李渊主动勾结裴寂,勇敢地住进炀帝行宫,以示挑战。这个说法,似乎也矫枉过正。
[7]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8]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9]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另,李渊勾结突厥一事在正史中极其隐晦,真相大白是由于陈寅恪先生的考证。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10]见《旧唐书·李密传》。
[11]本节所述玄武门之变及相关史实无另注者,全部依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2]事见《旧唐书·太宗本纪》,并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该书对玄武门之变有很精辟的分析,本书亦有引用,不另注。
[13]据《旧唐书·淮安王神通传》,唐太宗称李神通为叔父。
[14]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内还是之外?本书倾向于认为是在门外,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15]此番问答,《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有“高祖意乃安”五个字,却被《资治通鉴》删去,从而掩盖了李渊心中有鬼的历史真相。在细节上做手脚,是司马光的一贯伎俩。
[16]裴寂其实是太子党,一直站在李建成一边,而且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刘文静诬陷致死。李世民即位后,仍以开国元勋待之。但到贞观三年,裴寂被认定有该死之罪四条,从宽处理判处流放。
[17]此段综合了新旧《唐书》之《隐太子建成传》和《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8]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继位为帝。作为太上皇,李渊活到贞观九年五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
[19]关于这个时间的考证,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20]这是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隋炀帝远游江左,所以卒丧邦家;唐高祖速据关中,所以独成帝业。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1]以上描述据《周书》之《突厥传》、《宇文测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据《周书·突厥传》,阿尔泰山又名金山,金山的形状类似于兜鍪(读如谋),而当地人把兜鍪叫做突厥,突厥由此得名。
[22]以上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23]请参看杜祐《通典》卷一百九十七。
[24]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25]颉利可汗是启民可汗三子。启民可汗去世后,长子继位,是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去世后,儿子尚小,弟弟继位,是为处罗可汗(并非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西突厥的全称泥撅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去世后,始毕可汗的儿子仍小,由三弟继位,是为颉利可汗。
[26]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27]关于这次突厥的入侵,新旧《唐书》均称起兵是在七月,日期不详。但《资治通鉴》将突厥军进武功、京师戒严和太宗登基,一并记在同一天,即八月九日。
阿房宫》。
[34]历史学家袁刚先生即持此论,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5]日本历史学家气贺泽保规即持此论,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6]对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含糊其词;袁刚的《隋炀帝传》认为是杨广授意杨素,由张衡动手杀隋文帝于病榻;胡戟《隋炀帝的真相》则认为是张衡擅自或在杨素的指使下谋杀了隋文帝,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杨广在事后默认许可。
[37]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8]请参看陈璧显主编《中国大运河史》。
[39]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40]请参看赵翼《廿二史札记》,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41]赵翼《廿二史札记》即称: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42]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政策的概念,系由陈寅恪先生提出;杨勇与杨广的路线斗争,则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43]三阶教和天台宗都是中国佛教宗派。三阶教又名普法宗,创始人是隋代的信行。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创始人是陈朝的智顗(读如以)。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二十三日,智顗在江都城内扬州总管府为杨广授菩萨戒。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禁三阶教。
[44]杨勇被废是在开皇二十年(600)十月初九,距离高颎罢官刚好整整一年。罢免高颎的理由非常牵强:征高丽不力。实际上,高颎一开始就是反对发动这场战争的,战争失败本应由文帝负责。
[45]见《隋书·高颎传》。
[46]高颎被免还有一个原因,即隋文帝怀疑他与杨勇结党。因为隋文帝将东宫的卫戍部队调往自己身边时,也遭到高颎反对。此外,在隋文帝那里说高颎坏话的还有独孤皇后和汉王杨谅。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
[47]这是三阶教遭到的第一次打击。此后,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重申了禁令。唐德宗时,有复兴迹象。唐末宋初,完全湮灭。
[48]杨广继位以后,高颎被重新起用,但是终于被杀。杨素则在大业二年病死,死前拒绝服用隋炀帝所赐药物,只求一死。请参看《隋书》之《高颎传》、《杨素传》。
[49]实际上在开皇十年,隋文帝仍然坚持关中本位政策。但到开皇二十年选择杨广为太子时,便已经决定了转换政治路线的大政方针。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50]据《魏书·李冲传》,孝文帝拓跋宏曾对李冲说,意欲从北到南开凿大运河跨过黄河直达淮河,并认为这是“军国之大计”。
第二章
[1]据《新唐书·高祖皇帝本纪》,当时造反起义者凡四十九处,其中称帝者四人,称王者八人,遍布全国各地。
[2]新旧《唐书》皆称,李渊为了对付隋炀帝的猜忌,尽力韬晦。
[3]见《旧唐书·裴寂传》,《新唐书》之《高祖纪》与《裴寂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4]最早对这段历史的官方说法表示质疑的是汪篯先生,见《汪篯隋唐史论稿》。现在,唐史被贞观史臣篡改已几乎是学界共识。袁刚《隋炀帝传》即称晋阳起兵的首谋毫无疑问是李渊,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也称晋阳起兵的策划者首推李渊。
[5]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6]袁刚《隋炀帝传》认为此案是李渊主动勾结裴寂,勇敢地住进炀帝行宫,以示挑战。这个说法,似乎也矫枉过正。
[7]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8]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9]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另,李渊勾结突厥一事在正史中极其隐晦,真相大白是由于陈寅恪先生的考证。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10]见《旧唐书·李密传》。
[11]本节所述玄武门之变及相关史实无另注者,全部依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2]事见《旧唐书·太宗本纪》,并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该书对玄武门之变有很精辟的分析,本书亦有引用,不另注。
[13]据《旧唐书·淮安王神通传》,唐太宗称李神通为叔父。
[14]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内还是之外?本书倾向于认为是在门外,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15]此番问答,《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有“高祖意乃安”五个字,却被《资治通鉴》删去,从而掩盖了李渊心中有鬼的历史真相。在细节上做手脚,是司马光的一贯伎俩。
[16]裴寂其实是太子党,一直站在李建成一边,而且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刘文静诬陷致死。李世民即位后,仍以开国元勋待之。但到贞观三年,裴寂被认定有该死之罪四条,从宽处理判处流放。
[17]此段综合了新旧《唐书》之《隐太子建成传》和《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8]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继位为帝。作为太上皇,李渊活到贞观九年五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
[19]关于这个时间的考证,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20]这是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隋炀帝远游江左,所以卒丧邦家;唐高祖速据关中,所以独成帝业。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1]以上描述据《周书》之《突厥传》、《宇文测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据《周书·突厥传》,阿尔泰山又名金山,金山的形状类似于兜鍪(读如谋),而当地人把兜鍪叫做突厥,突厥由此得名。
[22]以上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23]请参看杜祐《通典》卷一百九十七。
[24]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25]颉利可汗是启民可汗三子。启民可汗去世后,长子继位,是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去世后,儿子尚小,弟弟继位,是为处罗可汗(并非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西突厥的全称泥撅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去世后,始毕可汗的儿子仍小,由三弟继位,是为颉利可汗。
[26]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27]关于这次突厥的入侵,新旧《唐书》均称起兵是在七月,日期不详。但《资治通鉴》将突厥军进武功、京师戒严和太宗登基,一并记在同一天,即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