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汉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崔州平在潘阳的小院儿内住了两天。争得潘阳同意后,他也毫不见外地坐在众学子中,听了潘阳两天授课。
首日是潘阳给学子们教授算学,是多位数的除法。他明白地听到授课内容中运用了九九乘法表,却发现与他所知的算学完全不同。
书写的数字、算术符号、除数、被除数、商以及列式计算等,一概勾勾叉叉,七扭八弯,在他眼中就如同天书,却又明显可以感觉出简便快捷。
随堂练习时,学子大多都在沙盘里演算和记录。崔州平发现,虽是初学,思维敏捷学子的计算速度,远胜一般人的算筹计算。
亦能感觉出,山村孩童异常的刻苦好学。每逢遇到潘阳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时,学子们均会拿出毛笔在竹简上记录,然后仔细收好。
学子们的毛笔各式各样,崔州平见后心中好奇,待到课间求取若干来细观,那笔却是自制的,蘸水后在案几上书写几笔,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稍加揣测疑窦便生,制笔之术民间并无流传,却不知在此地为何人所授。再三询问,一众学子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但看学子无意间流露的眼神,崔州平暗自揣测制笔之法应为潘阳传授,若非如此,学生恐不得制笔自用。
后在潘阳口中才得以证实,不禁在心底高看一眼,此子心底宽阔,绝非敝帚自珍之辈。
次日潘阳教授对联的基本写作,仔细讲解了上下联的对仗公整、平仄及押韵要求,又教授一篇对联歌诀与学子诵读: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崔州平听罢便已记下,心内甚感惊奇!对仗公整、平仄押韵等并不违背时下流行的“赋”。但仅用两句做成上下两联这种文体,崔州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此刻亦不便作任何评判。
崔州平经两日听课,另有一事不解。潘阳每开始授课时,便将教案上一简陋沙漏倒置。及至三刻,便停下授课。允许一众学子更衣方便,或在院内嬉戏玩耍。
问及潘阳为何不是如同别的先生一般,一个时辰方歇息,并言道:“学问精进贵在一专,心无旁骛始一而终,岂非学习之道。”
答曰:“学子年幼,此时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精力集中且专注学习的时间仅有三刻,若强行延长学习时间,等若强行灌输,只能事倍功半而已,于事无补。不若休息一刻,稍待其精力恢复,再行学习效果更佳。”
崔周平听罢此论,欲待反驳,却无依据,只得作罢。
再度品茗座谈,崔州平疑惑,学堂中为何不以经史子集为教材,岂不知那对一众学子日后的学问精进更加有利。
潘阳坦言:村中各家送孩童进学,多为家族中产业考量,即使有个别高瞻远瞩者,对学子的期盼也不过是为官为吏,学问之论,非彼辈追求。
再者小村偏僻,附近无处购买经书。自己亦非世家子弟,未尝用心研读过经史子集,对各方面学问仅是有所涉猎而已,教授学子的多为一些杂学,常怀忧惧,生怕误人子弟。
然客居此间,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至于教学仅是勉强为之,日后村中若聘得学问精深先生,或可提高诸学子学问,自当让贤。
对潘阳的此番言语,崔州平揣测其并非完全是自谦之语。一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心思却跃然而出。
近两日交谈的话题甚多,这潘阳外表看去虽平平无奇,却是腹内自有锦绣,经常能谈论出一些与常人不同的见解。
仅就自己晌午才听过的对联歌诀而言,就不是常人能作出的。反而... -->>
崔州平在潘阳的小院儿内住了两天。争得潘阳同意后,他也毫不见外地坐在众学子中,听了潘阳两天授课。
首日是潘阳给学子们教授算学,是多位数的除法。他明白地听到授课内容中运用了九九乘法表,却发现与他所知的算学完全不同。
书写的数字、算术符号、除数、被除数、商以及列式计算等,一概勾勾叉叉,七扭八弯,在他眼中就如同天书,却又明显可以感觉出简便快捷。
随堂练习时,学子大多都在沙盘里演算和记录。崔州平发现,虽是初学,思维敏捷学子的计算速度,远胜一般人的算筹计算。
亦能感觉出,山村孩童异常的刻苦好学。每逢遇到潘阳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时,学子们均会拿出毛笔在竹简上记录,然后仔细收好。
学子们的毛笔各式各样,崔州平见后心中好奇,待到课间求取若干来细观,那笔却是自制的,蘸水后在案几上书写几笔,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稍加揣测疑窦便生,制笔之术民间并无流传,却不知在此地为何人所授。再三询问,一众学子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但看学子无意间流露的眼神,崔州平暗自揣测制笔之法应为潘阳传授,若非如此,学生恐不得制笔自用。
后在潘阳口中才得以证实,不禁在心底高看一眼,此子心底宽阔,绝非敝帚自珍之辈。
次日潘阳教授对联的基本写作,仔细讲解了上下联的对仗公整、平仄及押韵要求,又教授一篇对联歌诀与学子诵读: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崔州平听罢便已记下,心内甚感惊奇!对仗公整、平仄押韵等并不违背时下流行的“赋”。但仅用两句做成上下两联这种文体,崔州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此刻亦不便作任何评判。
崔州平经两日听课,另有一事不解。潘阳每开始授课时,便将教案上一简陋沙漏倒置。及至三刻,便停下授课。允许一众学子更衣方便,或在院内嬉戏玩耍。
问及潘阳为何不是如同别的先生一般,一个时辰方歇息,并言道:“学问精进贵在一专,心无旁骛始一而终,岂非学习之道。”
答曰:“学子年幼,此时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精力集中且专注学习的时间仅有三刻,若强行延长学习时间,等若强行灌输,只能事倍功半而已,于事无补。不若休息一刻,稍待其精力恢复,再行学习效果更佳。”
崔周平听罢此论,欲待反驳,却无依据,只得作罢。
再度品茗座谈,崔州平疑惑,学堂中为何不以经史子集为教材,岂不知那对一众学子日后的学问精进更加有利。
潘阳坦言:村中各家送孩童进学,多为家族中产业考量,即使有个别高瞻远瞩者,对学子的期盼也不过是为官为吏,学问之论,非彼辈追求。
再者小村偏僻,附近无处购买经书。自己亦非世家子弟,未尝用心研读过经史子集,对各方面学问仅是有所涉猎而已,教授学子的多为一些杂学,常怀忧惧,生怕误人子弟。
然客居此间,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至于教学仅是勉强为之,日后村中若聘得学问精深先生,或可提高诸学子学问,自当让贤。
对潘阳的此番言语,崔州平揣测其并非完全是自谦之语。一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心思却跃然而出。
近两日交谈的话题甚多,这潘阳外表看去虽平平无奇,却是腹内自有锦绣,经常能谈论出一些与常人不同的见解。
仅就自己晌午才听过的对联歌诀而言,就不是常人能作出的。反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