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蜀山轶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源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家原是个大家族,解放初期和几个人联合组建了一家手工制鞋作坊,在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和上海内迁合肥的企业组建成了新的制鞋厂。黄家源到了合肥后一开始一直在鞋厂上班,上世纪70年代末,不安分的黄家源从厂里出来,在家附近的安庆路粮站旁边摆了个鞋摊补鞋。补鞋的活并不是特别忙,闲不住的黄家源就想着能不能找点兼职的活干干。
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卖蚕豆。因为黄家源少年时代曾和家人在上海生活过,吃过上海的五香蚕豆,觉得味道非常好。于是,他就让老婆去粮站买了二十斤蚕豆,当时每斤的价格是一角二分。回来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加些作料放在锅里煮了后,第二天就边修鞋边叫卖蚕豆。不想引来不少人来买,特别是当时安庆路有所淮一小,学生放学一下子就卖完了。这也成了黄家源的“第一桶金”,而成本总共才二元四角钱。
初尝甜头的黄家源第二天又让老婆去买蚕豆回来加工,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只不过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接受做生意这一理念,因此黄家源一开始还常常以修鞋为掩护,偷偷摸摸地卖蚕豆。只是到后来买的人越来越多,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敢打敢拼的黄家源才彻底放弃了修鞋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卖起了蚕豆,并且立志要将自己的买卖做大做强。
上世纪80年代有部热播电视剧叫《济公》,黄家源很喜欢看,特别喜欢济公戴的那个帽子,于是他自己设计,请裁缝做了一个白色的和济公差不多的三角帽。而正是这顶特别的帽子以及那一声为了招揽顾客而喊出的独特的“一毛嘞,吃热的”吆喝声,成为了黄家源合肥“蚕豆大王”的标志。
合肥城隍庙整体改造完成后,黄家源有了专门的门面,生意更是越来越红火。制作蚕豆很辛苦,买来后需要用水泡,夏天一天,冬天甚至需要三四天。他老婆提前一天就开始筛、拣,每天黄家源凌晨三点钟开始就要掌控火候煮蚕豆、放调料,连续煮上五六个小时,家里几个孩子则帮忙粘糊盛蚕豆的纸袋子。
如此辛苦的工作劳动,还是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后来蚕豆一天能卖掉上百斤,据他女儿回忆最多一天卖了一千多块钱,黄家源累得手臂都肿了,抬不起来,而那天晚上数钱的时候真的应了一句话,“数钱数到手抽筋”,因为那时还没有大额钞票,大多数都是一毛两毛零散的零钱。上世纪80年代,四十多岁的黄家源开始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第一批“万元户”。
黄家源不是个一成不变的人,很有生意头脑,在卖蚕豆后,他又开始在城隍庙做炸干子、炸串子、八宝粥甚至开始做快餐,这些小吃都开启了合肥的先河,成为众多小吃在合肥的先驱者,因此在1987年10月举办的首届合肥市传统风味小吃展销会上,还获得了传统风味小吃展销一等奖。
时至今日,城隍庙一带他卖蚕豆特有的吆喝声“一毛嘞,吃热的”已然成了老合肥人独特的记忆。
20世纪初,黄家源受邀参加安徽春晚,节目进行过程中加入了一个小环节,当老人的一声“一毛嘞,吃热的”响起,台下不少合肥七零后已是热泪盈眶。
2003年,老人家仙逝。
家源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家原是个大家族,解放初期和几个人联合组建了一家手工制鞋作坊,在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和上海内迁合肥的企业组建成了新的制鞋厂。黄家源到了合肥后一开始一直在鞋厂上班,上世纪70年代末,不安分的黄家源从厂里出来,在家附近的安庆路粮站旁边摆了个鞋摊补鞋。补鞋的活并不是特别忙,闲不住的黄家源就想着能不能找点兼职的活干干。
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卖蚕豆。因为黄家源少年时代曾和家人在上海生活过,吃过上海的五香蚕豆,觉得味道非常好。于是,他就让老婆去粮站买了二十斤蚕豆,当时每斤的价格是一角二分。回来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加些作料放在锅里煮了后,第二天就边修鞋边叫卖蚕豆。不想引来不少人来买,特别是当时安庆路有所淮一小,学生放学一下子就卖完了。这也成了黄家源的“第一桶金”,而成本总共才二元四角钱。
初尝甜头的黄家源第二天又让老婆去买蚕豆回来加工,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只不过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接受做生意这一理念,因此黄家源一开始还常常以修鞋为掩护,偷偷摸摸地卖蚕豆。只是到后来买的人越来越多,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敢打敢拼的黄家源才彻底放弃了修鞋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卖起了蚕豆,并且立志要将自己的买卖做大做强。
上世纪80年代有部热播电视剧叫《济公》,黄家源很喜欢看,特别喜欢济公戴的那个帽子,于是他自己设计,请裁缝做了一个白色的和济公差不多的三角帽。而正是这顶特别的帽子以及那一声为了招揽顾客而喊出的独特的“一毛嘞,吃热的”吆喝声,成为了黄家源合肥“蚕豆大王”的标志。
合肥城隍庙整体改造完成后,黄家源有了专门的门面,生意更是越来越红火。制作蚕豆很辛苦,买来后需要用水泡,夏天一天,冬天甚至需要三四天。他老婆提前一天就开始筛、拣,每天黄家源凌晨三点钟开始就要掌控火候煮蚕豆、放调料,连续煮上五六个小时,家里几个孩子则帮忙粘糊盛蚕豆的纸袋子。
如此辛苦的工作劳动,还是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后来蚕豆一天能卖掉上百斤,据他女儿回忆最多一天卖了一千多块钱,黄家源累得手臂都肿了,抬不起来,而那天晚上数钱的时候真的应了一句话,“数钱数到手抽筋”,因为那时还没有大额钞票,大多数都是一毛两毛零散的零钱。上世纪80年代,四十多岁的黄家源开始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第一批“万元户”。
黄家源不是个一成不变的人,很有生意头脑,在卖蚕豆后,他又开始在城隍庙做炸干子、炸串子、八宝粥甚至开始做快餐,这些小吃都开启了合肥的先河,成为众多小吃在合肥的先驱者,因此在1987年10月举办的首届合肥市传统风味小吃展销会上,还获得了传统风味小吃展销一等奖。
时至今日,城隍庙一带他卖蚕豆特有的吆喝声“一毛嘞,吃热的”已然成了老合肥人独特的记忆。
20世纪初,黄家源受邀参加安徽春晚,节目进行过程中加入了一个小环节,当老人的一声“一毛嘞,吃热的”响起,台下不少合肥七零后已是热泪盈眶。
2003年,老人家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