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草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己的声音。
这一个多月来,让李肆头疼的问题有两个,总结而言,都不是银子数目的问题。四百万两这数目,确实不算什么,可粤商总会却有了两层要求,这是它们投资李肆,投资新朝的最初动机,李肆不得不认真审视。
第一层要求,就是公平,李肆在蛰伏期间,是按定额会费摊派到粤商总会会员身上,虽然这定额按照财力状况和所处行业等指标划分了等级,力求做到公平,但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商税目。
李肆立国后,粤商总会里就有人出声,要求将会费转变为正式的一国工商税。这要求很合理,以前的会费,那是不管经营状况的固定数额,而依照公平原则,历来都是做多大生意,就纳多少银子。历代朝廷都做不到实质公平,但形式上要做到公平,否则也不至于开列繁杂的税则。李肆以工商立国,就算大家还指望不上实质公平,可你也不能开历史倒车,连形式公平都做不到吧。
这个合理要求李肆接受了,他也一直在下功夫。中书厅之下,由之前青田工商商关部发展而来的工商署就是干这事的,重新清理之前的工商税课,力求将粤商总会的保护费模式转变为正式的一国工商税务体系。
但怎么变,都是奔着底限四百万两的工商税去的。这四百万两工商税,是将以前清廷表面上收的工商税,以及商人们的灰色负担融在了一起,对比之下,英华新朝治下的工商,似乎要比清廷治下负担沉重好几倍。
粤商总会的成员们知道这根底,也正是由这根底,他们心中那股“英华新国就是我们的国”的意念特别强烈,为此他们向李肆伸手,要权利。
这就是第二层要求,李肆也能理解,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这种事即便在清廷也很难存在,只是清廷给的是默许的灰色之权,而英华是要将义务和权利都摆在明处。
为此李肆准备好了若干权利,这些权利也是引导工商走向繁荣大发展的基础。比如免去一切境内关卡,开放之前诸多清廷管制的产业,分行业组团协商税则细目,如地方公局一般,让粤商总会逐步转向公局性质。
可让李肆始料不及的是,粤商总会要的权利,跟他给的权利几乎南辕北辙……
他们要什么?
专营、垄断、定区定业管制,直白说,李肆是黑帮大佬,他们要做一街头目。
这不仅是资本对权力的极端索取,也是清廷乃至华夏历代王朝把控工商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了,李肆不得不感叹,自己对商人的政治觉悟,真是低估得太多。他们对自己需要什么权利才最有利,可是再清楚不过。很简单嘛,以权控商,利益才能最大化,就如历代朝廷一样。
粤商总会的要求,那就是将清廷的皇商模式搬过来,他们要成拥有专营权,具备垄断地位的英华官商。
李肆给他们的权利,是一条通往开放和竞争的大道,他们不要,因为他们不喜欢开放和竞争,虽然那确实意味着做大蛋糕,可最终能不能落到自己身上,存疑。在这样一条大道上,必须得靠自己下力气打拼,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最合乎他们利益的,就是封闭、垄断,即便那是一条衰落之路。
数字都还是其次,李肆和粤商总会存在着方向上的根本分歧。
其中最为明显的实例,就是李肆要取消盐业专卖,原本在粤商总会里出力很多的广东盐商反应很激烈,宣称若是施行此策,他们宁可弃业舍家,也再不呆在英华新朝。
眼见粤商总会对李肆透出来的风很是不满,安金枝挺身而出,也表达了反对之意,从而将“反李凤潮”归在了他的掌握范围内,不至于闹到决裂的地步。但出于维持他这种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心声,安金枝也跟李肆爆发了口角,翁婿双方都很难说服对方,情况很是不乐观。
盐业就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都想以此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粤商总会想的不仅是保持专卖,还要扩展专卖,从而把自己纳入到官商体系。而李肆和天王府的工商署,目标则是减少专卖,消除官商体系,为工商大发展铺平道路。
“华夏历代,盐业都是专卖,其中不止是为获利,众多缺盐地区,没有官府筹措转运,很难吃到盐,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安金枝这话也有一定道理,华夏历代,在粮食、布匹、盐、糖和铁等领域的专卖传统,历来都包含着双重目的。一是收税,二则是实现社会管控,毕竟华夏区域太大,各地差异明显,没有中央政府的管控,这些基础生活品任由商人操纵,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前明西北地区之乱,就在于这些管控措施没有到位。而这样的思路,甚至还延续到了三百年之后。
李肆自然清楚这一点,他所立之国,更是要强化社会管控。但英华新朝的管控,跟过去历代王朝的管控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不是以专卖和管制这样的方向入手。
历代王朝在工商一事上的管控,核心思路就跟对地方农事一样,采取的也是类似田赋人头税这样的操作原则。在生产环节,将产业主当作农民,从中挑选“殷实户”,以其类同地方乡绅,连保编户。在流通环节,用“引”等类似许可权的手段来收税。盐有盐引,茶有茶引,以引控流,为此就得设大量的关卡来稽查管制。在金融和贸易领域,又设立行商,将所有的责任风险都压到民间,政府只坐收利益。
而总体的管控思路,也跟管治地方的思路如出一辙,例如满清,以层层向下的皇商、官商来统治工商天下,用专营和垄断来维持一种静态的工商社会。后世有所谓某某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在儒法社会,中央政府控制越严越细,就越无产生资本主义的可能,所以只能以暧昧的“萌芽”来糊墙。
在盐业一事上,李肆是有私心的,每个人都有若干情结,在某些事情上即便有理性认知,却还是要感情用事。关于盐,李肆就是这般私心,不要专卖!为什么?不解释……
李肆和粤商总会的争执焦点具体着落到盐业上,而李肆又动了情绪,犯倔不让,粤商总会更是视盐业为自己一整套主张的阵地,其他行业的商人们都纷纷声援盐商,双方自然是相争不下。
己的声音。
这一个多月来,让李肆头疼的问题有两个,总结而言,都不是银子数目的问题。四百万两这数目,确实不算什么,可粤商总会却有了两层要求,这是它们投资李肆,投资新朝的最初动机,李肆不得不认真审视。
第一层要求,就是公平,李肆在蛰伏期间,是按定额会费摊派到粤商总会会员身上,虽然这定额按照财力状况和所处行业等指标划分了等级,力求做到公平,但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商税目。
李肆立国后,粤商总会里就有人出声,要求将会费转变为正式的一国工商税。这要求很合理,以前的会费,那是不管经营状况的固定数额,而依照公平原则,历来都是做多大生意,就纳多少银子。历代朝廷都做不到实质公平,但形式上要做到公平,否则也不至于开列繁杂的税则。李肆以工商立国,就算大家还指望不上实质公平,可你也不能开历史倒车,连形式公平都做不到吧。
这个合理要求李肆接受了,他也一直在下功夫。中书厅之下,由之前青田工商商关部发展而来的工商署就是干这事的,重新清理之前的工商税课,力求将粤商总会的保护费模式转变为正式的一国工商税务体系。
但怎么变,都是奔着底限四百万两的工商税去的。这四百万两工商税,是将以前清廷表面上收的工商税,以及商人们的灰色负担融在了一起,对比之下,英华新朝治下的工商,似乎要比清廷治下负担沉重好几倍。
粤商总会的成员们知道这根底,也正是由这根底,他们心中那股“英华新国就是我们的国”的意念特别强烈,为此他们向李肆伸手,要权利。
这就是第二层要求,李肆也能理解,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这种事即便在清廷也很难存在,只是清廷给的是默许的灰色之权,而英华是要将义务和权利都摆在明处。
为此李肆准备好了若干权利,这些权利也是引导工商走向繁荣大发展的基础。比如免去一切境内关卡,开放之前诸多清廷管制的产业,分行业组团协商税则细目,如地方公局一般,让粤商总会逐步转向公局性质。
可让李肆始料不及的是,粤商总会要的权利,跟他给的权利几乎南辕北辙……
他们要什么?
专营、垄断、定区定业管制,直白说,李肆是黑帮大佬,他们要做一街头目。
这不仅是资本对权力的极端索取,也是清廷乃至华夏历代王朝把控工商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了,李肆不得不感叹,自己对商人的政治觉悟,真是低估得太多。他们对自己需要什么权利才最有利,可是再清楚不过。很简单嘛,以权控商,利益才能最大化,就如历代朝廷一样。
粤商总会的要求,那就是将清廷的皇商模式搬过来,他们要成拥有专营权,具备垄断地位的英华官商。
李肆给他们的权利,是一条通往开放和竞争的大道,他们不要,因为他们不喜欢开放和竞争,虽然那确实意味着做大蛋糕,可最终能不能落到自己身上,存疑。在这样一条大道上,必须得靠自己下力气打拼,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最合乎他们利益的,就是封闭、垄断,即便那是一条衰落之路。
数字都还是其次,李肆和粤商总会存在着方向上的根本分歧。
其中最为明显的实例,就是李肆要取消盐业专卖,原本在粤商总会里出力很多的广东盐商反应很激烈,宣称若是施行此策,他们宁可弃业舍家,也再不呆在英华新朝。
眼见粤商总会对李肆透出来的风很是不满,安金枝挺身而出,也表达了反对之意,从而将“反李凤潮”归在了他的掌握范围内,不至于闹到决裂的地步。但出于维持他这种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心声,安金枝也跟李肆爆发了口角,翁婿双方都很难说服对方,情况很是不乐观。
盐业就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都想以此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粤商总会想的不仅是保持专卖,还要扩展专卖,从而把自己纳入到官商体系。而李肆和天王府的工商署,目标则是减少专卖,消除官商体系,为工商大发展铺平道路。
“华夏历代,盐业都是专卖,其中不止是为获利,众多缺盐地区,没有官府筹措转运,很难吃到盐,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安金枝这话也有一定道理,华夏历代,在粮食、布匹、盐、糖和铁等领域的专卖传统,历来都包含着双重目的。一是收税,二则是实现社会管控,毕竟华夏区域太大,各地差异明显,没有中央政府的管控,这些基础生活品任由商人操纵,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前明西北地区之乱,就在于这些管控措施没有到位。而这样的思路,甚至还延续到了三百年之后。
李肆自然清楚这一点,他所立之国,更是要强化社会管控。但英华新朝的管控,跟过去历代王朝的管控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不是以专卖和管制这样的方向入手。
历代王朝在工商一事上的管控,核心思路就跟对地方农事一样,采取的也是类似田赋人头税这样的操作原则。在生产环节,将产业主当作农民,从中挑选“殷实户”,以其类同地方乡绅,连保编户。在流通环节,用“引”等类似许可权的手段来收税。盐有盐引,茶有茶引,以引控流,为此就得设大量的关卡来稽查管制。在金融和贸易领域,又设立行商,将所有的责任风险都压到民间,政府只坐收利益。
而总体的管控思路,也跟管治地方的思路如出一辙,例如满清,以层层向下的皇商、官商来统治工商天下,用专营和垄断来维持一种静态的工商社会。后世有所谓某某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在儒法社会,中央政府控制越严越细,就越无产生资本主义的可能,所以只能以暧昧的“萌芽”来糊墙。
在盐业一事上,李肆是有私心的,每个人都有若干情结,在某些事情上即便有理性认知,却还是要感情用事。关于盐,李肆就是这般私心,不要专卖!为什么?不解释……
李肆和粤商总会的争执焦点具体着落到盐业上,而李肆又动了情绪,犯倔不让,粤商总会更是视盐业为自己一整套主张的阵地,其他行业的商人们都纷纷声援盐商,双方自然是相争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