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草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三十二章 敌已临门,时不我待
“朱家……于华夏有功有过,没必要再承载什么了,老夫我也没必要登台,就以段家子的身份老死吧。关于老夫之事,就天知地知,你我二人知。”
段宏时无比感慨,李肆更是心绪激荡,他这老师,才是真正的襄王之后,早年为了进一步深藏血脉,将自己儿子段允常过继给段家兄长。现在要重立襄王一脉,段宏时感觉亏欠段家太多,就想让段雨悠嫁给李肆,返继段家。
“五六岁的时候,被族人从长沙带着去广东,却因为忠贞营刘国昌,也就是你舅祖爷入英德阻住。说起来,我们师徒相遇,也是上天早已注定。”
段宏时拈须笑着,李肆静静倾听。
“在英德一户人家寄住了两年多,之后那户人家偶然得知我朱氏身份,为免泄露,就跟着我们背乡离井,去了长沙。”
“老夫与那户人家的小女青梅竹马,长大后也成了一段姻缘。之后岳父母亡故,就跟妻子扶柩回了英德,以英德为家。”
“上天对老夫早定重罚,或许不仅因为我是朱家后人,还因为我总想着要弄明白,朱明何以亡国,华夏何以陷于夷狄。妻生子后不久病亡,我就将儿子带回长沙,过继给段家兄长,然后潜心向学。”
“孔孟,老庄,宋儒,明儒,圣贤书钻透,再学法家,涉杨朱,经手吏事,虽有小成,却总还觉隔着一层,后来遇上了你,这才天地通透。”
段宏时看向李肆,认真地道:“近日由雨悠此事,我又恍悟,之前你我所定立明禅让之策,太过粗疏。朱明与英华,就像我和你,并非禅让那般直接可承,所以……”
李肆点头:“我跟很多人谈过,包括军中之人,也发现之前想得太简单了些,不过老师放心,就如你隐下此秘一样,朱明到英华,这段历史要怎么相连,我也有了新悟。”
“说到新悟……”
段宏时取过一本书,封皮上写着《官府两论》。
“你让安家姑娘转译的这些欧人之论,跟我们所提天主道的天人之伦很是契合,也如你所言,欧人工商兴旺,天主道所言之天人之伦,当会很快在我英华深入人心,可麻烦就在于……”
他皱起了眉头,显然很为自己所料的某个前景担忧。
“此类欧人之论,跟黄顾王三贤的虚君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怕不过十数年后,三贤之流挟内外思潮而起,将如东林党一般,把持朝政,问鼎权柄。到那时,你所持君权为何,又该以何而争?”
老师毕竟是老师,看事就是这么透彻。段宏时拿的《官府两论》,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写的《论政府》。在这两篇论文里,洛克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公民社会的原理,为之后的社会契约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肆早前所建的通事馆,不仅开始尝试初步的外交运作,还负责引入欧人知识,而李肆前世是文科出身,在这个时代,哪些书籍最具意义,他大致有数。开列了相应人名和书单,由安九秀专门组织人翻译。除开科学之类,哲学方面也很是注重,像是霍布斯的《利维坦》和洛克等人的书籍,都通过英国商人作了引进。
科学方面的书籍,李肆着力推广,而哲学方面,特别是对后期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的那些书,李肆转给段宏时和薛雪为首的天主道研究者们,作为内部参考资料,刻意禁绝了外传。
之所以这么谨慎的原因,是李肆觉得天主道还欠缺很多东西,段宏时的担忧也正是这点。欧人在否定君权神授,正在酝酿启蒙运动,要进一步摆脱君权,让国家政治结构继续蜕变,可华夏这边却不能学着干。人家那君权本就是有限的,政治格局跟华夏不是一个路数。而英华所倡天主道,在君权和“人”权之间,衔接还存在问题。
直白说,李肆不要君父,那就丢掉了董仲舒所完善的君权天授。那么英华君主又该有什么法统,来确立自己和上天的联系,来立这君王之位?
李肆虽有方向,段宏时也划出了轮廓,但远未完善。而就在此时,三贤书院最近的动作,特别是在立明禅让一事上的表现,让李肆认识到,英华的另一个敌人,正在渐渐成型。
这是英华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个敌人,原本在明末就已经崛起了,那就是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的晚明新儒。他们的学术思想来自东林学派,这一学术思想的社会基础,则是工商繁盛,对束缚在身上的朱明皇权很是不感冒的江南。
现在英华重工商,抑官儒,这一派倡导虚君的新儒自然就冒了出来。他们不愿意脑袋上还压着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想要以儒家取自道家的“无为而治”,“不与民争利”等等工具来掌控权柄。从政治得利面来说,这一派日后必将跟工商融汇。从思想派别来说,这一派的未来将会倡导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跟着官儒一道推动立明禅让,是这“三贤党”的初生萌动。
从思想的大方向上来说,三贤似乎是先进的,可这思潮只能让最活跃的工商得利。即便是李肆将英华推进到工商大发展的大时代里,这个方向终究无法代表所有阶层的利益。
&n...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敌已临门,时不我待
“朱家……于华夏有功有过,没必要再承载什么了,老夫我也没必要登台,就以段家子的身份老死吧。关于老夫之事,就天知地知,你我二人知。”
段宏时无比感慨,李肆更是心绪激荡,他这老师,才是真正的襄王之后,早年为了进一步深藏血脉,将自己儿子段允常过继给段家兄长。现在要重立襄王一脉,段宏时感觉亏欠段家太多,就想让段雨悠嫁给李肆,返继段家。
“五六岁的时候,被族人从长沙带着去广东,却因为忠贞营刘国昌,也就是你舅祖爷入英德阻住。说起来,我们师徒相遇,也是上天早已注定。”
段宏时拈须笑着,李肆静静倾听。
“在英德一户人家寄住了两年多,之后那户人家偶然得知我朱氏身份,为免泄露,就跟着我们背乡离井,去了长沙。”
“老夫与那户人家的小女青梅竹马,长大后也成了一段姻缘。之后岳父母亡故,就跟妻子扶柩回了英德,以英德为家。”
“上天对老夫早定重罚,或许不仅因为我是朱家后人,还因为我总想着要弄明白,朱明何以亡国,华夏何以陷于夷狄。妻生子后不久病亡,我就将儿子带回长沙,过继给段家兄长,然后潜心向学。”
“孔孟,老庄,宋儒,明儒,圣贤书钻透,再学法家,涉杨朱,经手吏事,虽有小成,却总还觉隔着一层,后来遇上了你,这才天地通透。”
段宏时看向李肆,认真地道:“近日由雨悠此事,我又恍悟,之前你我所定立明禅让之策,太过粗疏。朱明与英华,就像我和你,并非禅让那般直接可承,所以……”
李肆点头:“我跟很多人谈过,包括军中之人,也发现之前想得太简单了些,不过老师放心,就如你隐下此秘一样,朱明到英华,这段历史要怎么相连,我也有了新悟。”
“说到新悟……”
段宏时取过一本书,封皮上写着《官府两论》。
“你让安家姑娘转译的这些欧人之论,跟我们所提天主道的天人之伦很是契合,也如你所言,欧人工商兴旺,天主道所言之天人之伦,当会很快在我英华深入人心,可麻烦就在于……”
他皱起了眉头,显然很为自己所料的某个前景担忧。
“此类欧人之论,跟黄顾王三贤的虚君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怕不过十数年后,三贤之流挟内外思潮而起,将如东林党一般,把持朝政,问鼎权柄。到那时,你所持君权为何,又该以何而争?”
老师毕竟是老师,看事就是这么透彻。段宏时拿的《官府两论》,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写的《论政府》。在这两篇论文里,洛克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公民社会的原理,为之后的社会契约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肆早前所建的通事馆,不仅开始尝试初步的外交运作,还负责引入欧人知识,而李肆前世是文科出身,在这个时代,哪些书籍最具意义,他大致有数。开列了相应人名和书单,由安九秀专门组织人翻译。除开科学之类,哲学方面也很是注重,像是霍布斯的《利维坦》和洛克等人的书籍,都通过英国商人作了引进。
科学方面的书籍,李肆着力推广,而哲学方面,特别是对后期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的那些书,李肆转给段宏时和薛雪为首的天主道研究者们,作为内部参考资料,刻意禁绝了外传。
之所以这么谨慎的原因,是李肆觉得天主道还欠缺很多东西,段宏时的担忧也正是这点。欧人在否定君权神授,正在酝酿启蒙运动,要进一步摆脱君权,让国家政治结构继续蜕变,可华夏这边却不能学着干。人家那君权本就是有限的,政治格局跟华夏不是一个路数。而英华所倡天主道,在君权和“人”权之间,衔接还存在问题。
直白说,李肆不要君父,那就丢掉了董仲舒所完善的君权天授。那么英华君主又该有什么法统,来确立自己和上天的联系,来立这君王之位?
李肆虽有方向,段宏时也划出了轮廓,但远未完善。而就在此时,三贤书院最近的动作,特别是在立明禅让一事上的表现,让李肆认识到,英华的另一个敌人,正在渐渐成型。
这是英华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个敌人,原本在明末就已经崛起了,那就是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的晚明新儒。他们的学术思想来自东林学派,这一学术思想的社会基础,则是工商繁盛,对束缚在身上的朱明皇权很是不感冒的江南。
现在英华重工商,抑官儒,这一派倡导虚君的新儒自然就冒了出来。他们不愿意脑袋上还压着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想要以儒家取自道家的“无为而治”,“不与民争利”等等工具来掌控权柄。从政治得利面来说,这一派日后必将跟工商融汇。从思想派别来说,这一派的未来将会倡导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跟着官儒一道推动立明禅让,是这“三贤党”的初生萌动。
从思想的大方向上来说,三贤似乎是先进的,可这思潮只能让最活跃的工商得利。即便是李肆将英华推进到工商大发展的大时代里,这个方向终究无法代表所有阶层的利益。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