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草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七十四章 钟老爷的大转进
金秋之月,本就是农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月份,英华治下的农人,期待之感更为强烈。
曲江县莫山乡某处稻谷场里,高高摞起的秸秆堆透着丰收的沉意,农人们正围在一处,热烈地议论着。
“英德的山田,桑树、茶树、蓖麻,蓼蓝还有红花和栀子,什么来钱种什么,咱们的山田也该改改了。”
“朝廷特地降了这些东西的产税,比稻米番薯苞米还低,就是推着咱们去种的。”
“种子钱可以找王农正替咱们说话,年初他就在劝咱们改种,可咱们都没听。有他担保,民贷可以帮咱们赊买种子,王农正还会找懂行的人来教咱们。”
“杨局董,这事可大,您可得在乡公局上联合其他局董老爷们,跟主薄争争,让他多讨点县里的扶农钱。”
听大家说得热闹,杨局董矜持地板着脸,长长唉了一声,“明年我杨老儿还是不是局董,那可难说哦。瞧,钟老爷又来了,他可是势在必得啊。”
一个胖子穿了一身朴素的麻衣,搂着个大篮子,也没要身后的仆人出手,一边笑着,一边朝农人们发铜钱,不正是钟上位钟老爷么。
“今秋丰收,钟某人可不能忘了诸位乡亲的帮村,来来,每人十八文喜钱,祝大家年年要发,呵呵……”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不用说人家还发钱,农人们又都是憨实人,接过了钱,鞠躬点头,也不再说话,场面却冷了下来。
瞅见了杨局董,钟上位有些尴尬,他这般笼络莫山乡的人,一方面是为了消除之前邓小田事件的恶名,一方面也确实是为了莫山乡公局局董的位置。莫山乡公局现在设有十六名局董,都是有田产的农户推举出来的。这局董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却能跟乡里官员直接说话,甚至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乡里官员的决策。不止如此,县公局的局董还从各乡区镇的局董里推选,进到县公局,那可就是不官而官。不仅会监督一县官员的作为,据说年终对官员的考评,还是吏部核定官员功绩和都察院找茬审官的重要依据。
所以呢,虽说跟满清时代勾连官老爷不大一样,没办法讨到实际的好处,但从身份、名声和遏止他人朝自己伸手等等方面来看,局董这个位置,比满清时代的乡绅仕宦可值钱得多。唯一不爽的是,局董是有定额的,必须得跟人抢,而且这个局董是有产人公推,就不得不去讨好下面那些小户。
钟上位想当局董,乡里其他局董他没本钱比过,唯一的机会就是这个杨局董。此人不过是有个二三十亩地的寻常小户,靠着助人为乐的名声成了局董。钟上位觉得,再怎么助人,也比不过他用银子砸人,所以杨局董的位置,必定是他的。
此刻在农人这收买人心,却撞见了对手,钟上位自然心虚加尴尬。但他也是有历练的人了,尴尬一闪而过,大方地朝杨局董招呼道:“老杨啊,咱们乡里乡亲的,别老惦记着我钟上位的往事了。现在我已经把地租降到了五成,可别继续朝外宣扬之前的四六嘛。”
貌似认错,实际在责备杨局董害他,杨老头气得扭头不再理他。
正冷场时,一个粗浑声音响起:“哟嗬,都在这呢,到处找人找不到。张先生呢,哪个小子去唤唤张先生,有大事!要他赶紧来读报!”
只有一条胳膊的刘驿正来了,依旧是量着地一般,步伐周正地踏了过来,腰间的皮包鼓鼓的,塞满了文书报纸。
几个小子应了一声,飞奔而去,其他人则纷纷杂杂地问着到底有什么大事。
刘驿正从皮包里取出一份报纸,看那青白的纸头,就知道是官报《英华通讯》,他扫视一眼,见到了钟上位和杨局董,笑道:“这事呢,对地多的人来说有好有坏,对地少的人来说就是好事了。”
刘驿正清了清嗓子,大声道:“从圣道二年起,我英华治下,田则合并,田税调平,生田、普田和熟田,生田田税一分银,普田三分,熟田五分!”
稻谷草里,瞬间静了下来,连偷食的鸟儿似乎都被这消息惊住,再没了唧唧喳喳的鸣声。
好半天,钟上位才清醒过来,带头喊道:“万岁爷——圣明!”
众人醒转,也都叫了起来,万岁爷怎么不圣明!?原本田分九则,分得很细。最上则田税高达九分银,当然,那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田,中则田平均四分。现在这么一调,最熟的田只交五分,中则只交三分,这是大减税啊。
跟满清时代不同,英华治下,减就是减,实实在在,这就意味着农人的负担起码减轻了两成以上。而对稻谷场里这些农人来说,他们正计划转种物税优惠的作物,如果顺利的话,收入暂且不算,负担比今年几乎要低三成。
杨局董都笑得一脸灿烂,心说这个局董争不争也没什么了,这样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又是钟上位扫了大家的兴,他问道:“驿正,怕不止是这个消息吧。”
他是有心人,刚才刘驿正提醒过,估计有消息对地多之人不利,如果只是减田税的话,跟刘驿正的话可对不上。
另一个声音道:“这消息还是我来说吧,反正以后是归我管……”
众人赶紧朝此人躬身,这... -->>
第四百七十四章 钟老爷的大转进
金秋之月,本就是农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月份,英华治下的农人,期待之感更为强烈。
曲江县莫山乡某处稻谷场里,高高摞起的秸秆堆透着丰收的沉意,农人们正围在一处,热烈地议论着。
“英德的山田,桑树、茶树、蓖麻,蓼蓝还有红花和栀子,什么来钱种什么,咱们的山田也该改改了。”
“朝廷特地降了这些东西的产税,比稻米番薯苞米还低,就是推着咱们去种的。”
“种子钱可以找王农正替咱们说话,年初他就在劝咱们改种,可咱们都没听。有他担保,民贷可以帮咱们赊买种子,王农正还会找懂行的人来教咱们。”
“杨局董,这事可大,您可得在乡公局上联合其他局董老爷们,跟主薄争争,让他多讨点县里的扶农钱。”
听大家说得热闹,杨局董矜持地板着脸,长长唉了一声,“明年我杨老儿还是不是局董,那可难说哦。瞧,钟老爷又来了,他可是势在必得啊。”
一个胖子穿了一身朴素的麻衣,搂着个大篮子,也没要身后的仆人出手,一边笑着,一边朝农人们发铜钱,不正是钟上位钟老爷么。
“今秋丰收,钟某人可不能忘了诸位乡亲的帮村,来来,每人十八文喜钱,祝大家年年要发,呵呵……”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不用说人家还发钱,农人们又都是憨实人,接过了钱,鞠躬点头,也不再说话,场面却冷了下来。
瞅见了杨局董,钟上位有些尴尬,他这般笼络莫山乡的人,一方面是为了消除之前邓小田事件的恶名,一方面也确实是为了莫山乡公局局董的位置。莫山乡公局现在设有十六名局董,都是有田产的农户推举出来的。这局董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却能跟乡里官员直接说话,甚至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乡里官员的决策。不止如此,县公局的局董还从各乡区镇的局董里推选,进到县公局,那可就是不官而官。不仅会监督一县官员的作为,据说年终对官员的考评,还是吏部核定官员功绩和都察院找茬审官的重要依据。
所以呢,虽说跟满清时代勾连官老爷不大一样,没办法讨到实际的好处,但从身份、名声和遏止他人朝自己伸手等等方面来看,局董这个位置,比满清时代的乡绅仕宦可值钱得多。唯一不爽的是,局董是有定额的,必须得跟人抢,而且这个局董是有产人公推,就不得不去讨好下面那些小户。
钟上位想当局董,乡里其他局董他没本钱比过,唯一的机会就是这个杨局董。此人不过是有个二三十亩地的寻常小户,靠着助人为乐的名声成了局董。钟上位觉得,再怎么助人,也比不过他用银子砸人,所以杨局董的位置,必定是他的。
此刻在农人这收买人心,却撞见了对手,钟上位自然心虚加尴尬。但他也是有历练的人了,尴尬一闪而过,大方地朝杨局董招呼道:“老杨啊,咱们乡里乡亲的,别老惦记着我钟上位的往事了。现在我已经把地租降到了五成,可别继续朝外宣扬之前的四六嘛。”
貌似认错,实际在责备杨局董害他,杨老头气得扭头不再理他。
正冷场时,一个粗浑声音响起:“哟嗬,都在这呢,到处找人找不到。张先生呢,哪个小子去唤唤张先生,有大事!要他赶紧来读报!”
只有一条胳膊的刘驿正来了,依旧是量着地一般,步伐周正地踏了过来,腰间的皮包鼓鼓的,塞满了文书报纸。
几个小子应了一声,飞奔而去,其他人则纷纷杂杂地问着到底有什么大事。
刘驿正从皮包里取出一份报纸,看那青白的纸头,就知道是官报《英华通讯》,他扫视一眼,见到了钟上位和杨局董,笑道:“这事呢,对地多的人来说有好有坏,对地少的人来说就是好事了。”
刘驿正清了清嗓子,大声道:“从圣道二年起,我英华治下,田则合并,田税调平,生田、普田和熟田,生田田税一分银,普田三分,熟田五分!”
稻谷草里,瞬间静了下来,连偷食的鸟儿似乎都被这消息惊住,再没了唧唧喳喳的鸣声。
好半天,钟上位才清醒过来,带头喊道:“万岁爷——圣明!”
众人醒转,也都叫了起来,万岁爷怎么不圣明!?原本田分九则,分得很细。最上则田税高达九分银,当然,那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田,中则田平均四分。现在这么一调,最熟的田只交五分,中则只交三分,这是大减税啊。
跟满清时代不同,英华治下,减就是减,实实在在,这就意味着农人的负担起码减轻了两成以上。而对稻谷场里这些农人来说,他们正计划转种物税优惠的作物,如果顺利的话,收入暂且不算,负担比今年几乎要低三成。
杨局董都笑得一脸灿烂,心说这个局董争不争也没什么了,这样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又是钟上位扫了大家的兴,他问道:“驿正,怕不止是这个消息吧。”
他是有心人,刚才刘驿正提醒过,估计有消息对地多之人不利,如果只是减田税的话,跟刘驿正的话可对不上。
另一个声音道:“这消息还是我来说吧,反正以后是归我管……”
众人赶紧朝此人躬身,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