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草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三十四章 朝廷、朝堂和官府
“收江南,有三步,这三步不走完,吃的就是夹生饭。”
“第一步,解决掉盐商这一类皇商官商,以我英华商贾引领江南商代,把控江南商业,这一步已经完成。如今江南的盐铁粮米等大宗生计之业,由商代到坐商,均仰仗我英华鼻息而存。”
“第二步,以海量廉价商货冲击江南,促其产业向我英华靠拢,而不是自成一体,同时推动江南资本与我英华相融。这一步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蒸汽机。陛下苦等四年,也是在等蒸汽机普及各业,可产海量廉价之货,不仅行于国中,还涌入江南。如今江南织造业已被摧垮,织户不是引入龙门乃至国中,就是转产生丝棉线,为我织造业打下手。而其他各业,都如织造业一般,正被纳入我英华产业的链环。”
范晋将英华朝堂最绝密的“江南攻略”一一道来,前两步不管是用心,还是实效,眼下都已看到,而且以英华工商为先的国策,这也算不上什么绝密之策。
但他接下来谈到的第三步,就是寻常人所难知,舆论更少谈及,谈及也难联系到江南的东西。
“第三步,是待我英华地方政制,以及金融财税制度完备。如今国中府级财政脉络已清,正在搭建梁架。省级财政开始实施,其间恶例漏洞已见得不少。听闻陛下已准备在十年开设省院,省制该已近完备。将新的地方政制移到江南,以两三年过渡,侯金融财税之制也网住江南,至少江浙两省,瓜熟落地。”
范晋谈到的第三步,正是英华“先南后北”这项国策的根基,也是“江南攻略”的大背景。
为什么迟迟不取江南?
逐走江南上层食利者,拉起下层与英华对接,这只是从工商层面吞噬江南的举措。而在政fu层面,李肆和重臣们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靠现有的地方政fu架构,难以有效管制江南。如果强行打下,只能军管。军管就得背上江南所有恩怨,所有利益冲突,同时还难以确保江南平稳转入英华内政体系。
这事所涉及的领域,英华国人还能懵懵懂懂有个概念,北面满清压根就不明白。所谓“地方政制”,不就是州县省督这些官府么?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般模样,这就跟天地一般自在,怎么可能有变化,怎么能弄出花样?
可英华就是弄出来了,这英华一国的本质,由国人的不同称谓就能看出,跟北面满清早已大不相同。
在北面,官府就是朝廷,朝廷就是皇上,虽然细义上也会有差别,但民人都是一体待之,最多分个“狗官”、“奸臣”、“圣上”。而在英华,那就得分仔细了,每个称呼所指的对象都是绝不含糊,一清二楚。
英华一国,“朝廷”现在指的是政事堂、枢密院、计司和法司几部分,而主管内政的政事堂,则被称呼为“朝堂”。“官府”,指的是县府省这几级地方,“皇上”,仅仅限于皇帝本身,或者加上中廷内廷。“乡院”、“县院”和正在搭建的“省院”又是一套架子,各不相干。而东西两院更要分清楚,因为两院的院事“选途”不同。
因此英华报纸在谈论“官府”时,北面满清专门分析英华舆情的官员下意识地跟“朝廷”和“皇上”混淆,对内容自然看得一头雾水。凡是就官府事吵嚷的,一概当作英华内乱,拍案大喜。压根就不明白,那不过是在追责地方官员,讨论地方政务。
那么英华的官府,也就是地方政fu,为什么难以管制江南?
因为英华的地方政fu是打碎了明清那一套儒法官僚体系,为服务和引领近现代社会而全新重组的,本身就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圣道五年时,还有太多问题没有解决。
这是一篇极大的文章,从英华立国到现在,历十年演变才大致成型,可见其间的曲折与艰辛。
地方政fu的重组新建,核心就是地方财税权的层级划分。英华推行官府下乡后,首先确立的是县级财政,将农税、城镇屋税和中小规模工商税给了县级地方。可随着英华连夺云贵和福建,加上工商兴盛,以县为主导的地方财政就显得太过琐碎,难以统筹管理,也出过不少监管问题。
江南今日满地关卡的情形,在圣道五年以前,英华国中也曾经出现过。虽跟满清盘剥地方的商关厘关不同,主要是核查外地商货是否完税,关卡数量也没那么多,但也造成中小工商流通不便,关卡差役借机贪腐的情况。
财权压实在了县一级地方,地方保护主义就昂然抬头,一府之内,各县税率、稽查办法各不相同,反正谋的就是一县之利。搞得那段时间,知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唐僧,日日教导下面知县“和气共济”,协调各县利益,可往往都是按下了葫芦又起瓢,而知县打架争利更成了报纸日常。不打不行,知县不动手,乡院县院的院事老爷们就要动手了。不为一县谋利的县官,要来作甚?他们可是有弹劾权的。
这事错不在地方得财权,在于分级不足,难以统筹。民间和朝堂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而且应对也非常迅速,这本就是有所预料的事。
>
第六百三十四章 朝廷、朝堂和官府
“收江南,有三步,这三步不走完,吃的就是夹生饭。”
“第一步,解决掉盐商这一类皇商官商,以我英华商贾引领江南商代,把控江南商业,这一步已经完成。如今江南的盐铁粮米等大宗生计之业,由商代到坐商,均仰仗我英华鼻息而存。”
“第二步,以海量廉价商货冲击江南,促其产业向我英华靠拢,而不是自成一体,同时推动江南资本与我英华相融。这一步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蒸汽机。陛下苦等四年,也是在等蒸汽机普及各业,可产海量廉价之货,不仅行于国中,还涌入江南。如今江南织造业已被摧垮,织户不是引入龙门乃至国中,就是转产生丝棉线,为我织造业打下手。而其他各业,都如织造业一般,正被纳入我英华产业的链环。”
范晋将英华朝堂最绝密的“江南攻略”一一道来,前两步不管是用心,还是实效,眼下都已看到,而且以英华工商为先的国策,这也算不上什么绝密之策。
但他接下来谈到的第三步,就是寻常人所难知,舆论更少谈及,谈及也难联系到江南的东西。
“第三步,是待我英华地方政制,以及金融财税制度完备。如今国中府级财政脉络已清,正在搭建梁架。省级财政开始实施,其间恶例漏洞已见得不少。听闻陛下已准备在十年开设省院,省制该已近完备。将新的地方政制移到江南,以两三年过渡,侯金融财税之制也网住江南,至少江浙两省,瓜熟落地。”
范晋谈到的第三步,正是英华“先南后北”这项国策的根基,也是“江南攻略”的大背景。
为什么迟迟不取江南?
逐走江南上层食利者,拉起下层与英华对接,这只是从工商层面吞噬江南的举措。而在政fu层面,李肆和重臣们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靠现有的地方政fu架构,难以有效管制江南。如果强行打下,只能军管。军管就得背上江南所有恩怨,所有利益冲突,同时还难以确保江南平稳转入英华内政体系。
这事所涉及的领域,英华国人还能懵懵懂懂有个概念,北面满清压根就不明白。所谓“地方政制”,不就是州县省督这些官府么?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般模样,这就跟天地一般自在,怎么可能有变化,怎么能弄出花样?
可英华就是弄出来了,这英华一国的本质,由国人的不同称谓就能看出,跟北面满清早已大不相同。
在北面,官府就是朝廷,朝廷就是皇上,虽然细义上也会有差别,但民人都是一体待之,最多分个“狗官”、“奸臣”、“圣上”。而在英华,那就得分仔细了,每个称呼所指的对象都是绝不含糊,一清二楚。
英华一国,“朝廷”现在指的是政事堂、枢密院、计司和法司几部分,而主管内政的政事堂,则被称呼为“朝堂”。“官府”,指的是县府省这几级地方,“皇上”,仅仅限于皇帝本身,或者加上中廷内廷。“乡院”、“县院”和正在搭建的“省院”又是一套架子,各不相干。而东西两院更要分清楚,因为两院的院事“选途”不同。
因此英华报纸在谈论“官府”时,北面满清专门分析英华舆情的官员下意识地跟“朝廷”和“皇上”混淆,对内容自然看得一头雾水。凡是就官府事吵嚷的,一概当作英华内乱,拍案大喜。压根就不明白,那不过是在追责地方官员,讨论地方政务。
那么英华的官府,也就是地方政fu,为什么难以管制江南?
因为英华的地方政fu是打碎了明清那一套儒法官僚体系,为服务和引领近现代社会而全新重组的,本身就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圣道五年时,还有太多问题没有解决。
这是一篇极大的文章,从英华立国到现在,历十年演变才大致成型,可见其间的曲折与艰辛。
地方政fu的重组新建,核心就是地方财税权的层级划分。英华推行官府下乡后,首先确立的是县级财政,将农税、城镇屋税和中小规模工商税给了县级地方。可随着英华连夺云贵和福建,加上工商兴盛,以县为主导的地方财政就显得太过琐碎,难以统筹管理,也出过不少监管问题。
江南今日满地关卡的情形,在圣道五年以前,英华国中也曾经出现过。虽跟满清盘剥地方的商关厘关不同,主要是核查外地商货是否完税,关卡数量也没那么多,但也造成中小工商流通不便,关卡差役借机贪腐的情况。
财权压实在了县一级地方,地方保护主义就昂然抬头,一府之内,各县税率、稽查办法各不相同,反正谋的就是一县之利。搞得那段时间,知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唐僧,日日教导下面知县“和气共济”,协调各县利益,可往往都是按下了葫芦又起瓢,而知县打架争利更成了报纸日常。不打不行,知县不动手,乡院县院的院事老爷们就要动手了。不为一县谋利的县官,要来作甚?他们可是有弹劾权的。
这事错不在地方得财权,在于分级不足,难以统筹。民间和朝堂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而且应对也非常迅速,这本就是有所预料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