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红楼重生之代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关系户也不傻,自己知道错字是要不得的,拼命提醒自己要写好,谁知大概是太紧张了,一开头就错了一笔,于是索性讨新纸再写。再写时就更小心了,都得先想好,再落笔。更本来写得就慢,这一来就更如龟速,结果还是有几个字错了要改。
说起改字,不得不说现代社会方便,改字容易,电脑上一删就好,了无痕迹,书面上也无非就是把错字划掉,补上新字就行。再讲究点的,用修正液、修正带,也不算太难。可是在古代社会,一来没有修正液这些东西,二来卷面分非常重要。如果涂一块黑,基本上跟交白卷也没什么区别了。只要考官要剔卷子,准把你的先剔出来。不用怀疑!
那你说,古代世界的人,也得要写错字吧?那怎么办呢?难道每写一个错字,都要从头再抄一次,抄到没错为止?这是大处女生生逼死另外十一个星座的悲惨地狱哪!
好消息是,古代人也不全是处女座来的。他们也得给其他星座的一条活路走。于是“挖补”技术应用而生。
所谓“挖补”,就是当您写错了字的时候,把这块墨字挖掉,再剪一张同质的白纸贴上去。因下头的墨迹已经挖掉,白纸贴上去,下头就没有墨色透出来了。整张卷面看起来就整洁了。如果襁糊再打得好,晃眼一看几乎认不出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叫襁糊呢?
诸位同学们哪!那个时代是没有胶水的。你要是不幸穿越了,可得记住。胶水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古代要粘东西用什么?襁糊。用米、面之类的粮食煮出来的。
你有没有经验,不小心把熟米饭在指间碾碎了,会觉得粘粘的?还有面糊沾在手上,也是粘得甩都甩不脱。对吧?
那么,把这些东西熬得浓浓的稠稠的,变成完全的糊状物,它就可以用来粘东西了。把年画贴墙上呀、把纸粘在一起呀,都是用这个。甚至纳鞋底时,也是先打了浓浓的襁糊,把千层布粘在一起。然后才可以纳。不然。针戳下去,布容易滑。
襁糊倒不是唯一的粘性物质。那时候也有“胶”,但不是化工厂里合成的。而是用骨头、鱼鳔等东西熬成的。称为骨胶、鳔胶等等。这种胶,比襁糊清薄,但是提取不便,用在特别精细的地方。譬如花钿,那么轻薄一小片。要粘在女人的脸上,还要尽可能粘的牢一点,襁糊又笨重、又不够牢,就要“施胶”了。这种动物胶刷在上面。干了以后,碰到湿气,又会重新恢复粘性。所以钿商们生产出花钿以后。往往直接在背面刷上胶,待干后。再发售出来。女人们买了回去,要用的时候就给它加湿。还不能直接喷水。怕喷太多水,把花钿给淹没了,也不好整。
那怎么办?她们用细细的指尖掂住花钿,放在嘴前呵气。口中的湿气把花钿背面的胶浸润了。粘性又出来了,她们就可以把它贴在脸上了。
储存预刷胶的花钿,要紧是必须保持干燥。否则,享受不到预刷胶的便利,反而眼看着那些花钿受了潮,粘在一起。有的花钿拆开清洗之后还能用,有的材质就不行了,彻底变质变色,洗都洗不出来,只好丢掉,损失就大发了。
回到文人补字这一块儿,大部分用的还是襁糊,不是胶。
可能很多读书人都没钱,觉得还是襁糊划算。可能胶的粘性太强了,一不小心没粘对地方,反而难办。可能他们不想把笔墨雅事跟女人呵花钿混为一谈。总之约定俗成,文人们考试,带的都是襁糊。
还往往是家里自己打的襁糊。
古人们结婚早,读书却久长。读书人能去考试时,几乎都有老婆了。于是打襁糊就成了读书娘子们的必备功课。不然就是他们的娘动手。就跟日本的妈妈们准备爱心便当盒似的。谁家的襁糊打得匀稠、墨盒放得稳健,那个读书人把考篮挎进考场时,就特别有面子。
今天来应试的这关系户,带来的襁糊倒是可以的,无奈他手笨何!
当下看他又要挖、又要剪、又要粘、又要补,手忙脚乱,纸头也揉出了皱痕、染上了襁糊痕。还好襁糊的粘性较弱,也比较容易抹去。这要是胶,他一张卷子就得粘上打不开了。
看他弄一个字,已觉人生漫长。他还要再改下去?那简直天荒地老,不知如何才到头了!
收卷的劝他:“相公,别补了。再补下去,反而更难看。你就这样交罢。”
关系户不肯答应,另索纸要写。收卷的都要哭了:“相公已经另要过一张了。原本就是两张为限。您看谁是要第三张的?”
关系户又羞又恼,收卷的怕他成了怒,连忙道... -->>
这关系户也不傻,自己知道错字是要不得的,拼命提醒自己要写好,谁知大概是太紧张了,一开头就错了一笔,于是索性讨新纸再写。再写时就更小心了,都得先想好,再落笔。更本来写得就慢,这一来就更如龟速,结果还是有几个字错了要改。
说起改字,不得不说现代社会方便,改字容易,电脑上一删就好,了无痕迹,书面上也无非就是把错字划掉,补上新字就行。再讲究点的,用修正液、修正带,也不算太难。可是在古代社会,一来没有修正液这些东西,二来卷面分非常重要。如果涂一块黑,基本上跟交白卷也没什么区别了。只要考官要剔卷子,准把你的先剔出来。不用怀疑!
那你说,古代世界的人,也得要写错字吧?那怎么办呢?难道每写一个错字,都要从头再抄一次,抄到没错为止?这是大处女生生逼死另外十一个星座的悲惨地狱哪!
好消息是,古代人也不全是处女座来的。他们也得给其他星座的一条活路走。于是“挖补”技术应用而生。
所谓“挖补”,就是当您写错了字的时候,把这块墨字挖掉,再剪一张同质的白纸贴上去。因下头的墨迹已经挖掉,白纸贴上去,下头就没有墨色透出来了。整张卷面看起来就整洁了。如果襁糊再打得好,晃眼一看几乎认不出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叫襁糊呢?
诸位同学们哪!那个时代是没有胶水的。你要是不幸穿越了,可得记住。胶水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古代要粘东西用什么?襁糊。用米、面之类的粮食煮出来的。
你有没有经验,不小心把熟米饭在指间碾碎了,会觉得粘粘的?还有面糊沾在手上,也是粘得甩都甩不脱。对吧?
那么,把这些东西熬得浓浓的稠稠的,变成完全的糊状物,它就可以用来粘东西了。把年画贴墙上呀、把纸粘在一起呀,都是用这个。甚至纳鞋底时,也是先打了浓浓的襁糊,把千层布粘在一起。然后才可以纳。不然。针戳下去,布容易滑。
襁糊倒不是唯一的粘性物质。那时候也有“胶”,但不是化工厂里合成的。而是用骨头、鱼鳔等东西熬成的。称为骨胶、鳔胶等等。这种胶,比襁糊清薄,但是提取不便,用在特别精细的地方。譬如花钿,那么轻薄一小片。要粘在女人的脸上,还要尽可能粘的牢一点,襁糊又笨重、又不够牢,就要“施胶”了。这种动物胶刷在上面。干了以后,碰到湿气,又会重新恢复粘性。所以钿商们生产出花钿以后。往往直接在背面刷上胶,待干后。再发售出来。女人们买了回去,要用的时候就给它加湿。还不能直接喷水。怕喷太多水,把花钿给淹没了,也不好整。
那怎么办?她们用细细的指尖掂住花钿,放在嘴前呵气。口中的湿气把花钿背面的胶浸润了。粘性又出来了,她们就可以把它贴在脸上了。
储存预刷胶的花钿,要紧是必须保持干燥。否则,享受不到预刷胶的便利,反而眼看着那些花钿受了潮,粘在一起。有的花钿拆开清洗之后还能用,有的材质就不行了,彻底变质变色,洗都洗不出来,只好丢掉,损失就大发了。
回到文人补字这一块儿,大部分用的还是襁糊,不是胶。
可能很多读书人都没钱,觉得还是襁糊划算。可能胶的粘性太强了,一不小心没粘对地方,反而难办。可能他们不想把笔墨雅事跟女人呵花钿混为一谈。总之约定俗成,文人们考试,带的都是襁糊。
还往往是家里自己打的襁糊。
古人们结婚早,读书却久长。读书人能去考试时,几乎都有老婆了。于是打襁糊就成了读书娘子们的必备功课。不然就是他们的娘动手。就跟日本的妈妈们准备爱心便当盒似的。谁家的襁糊打得匀稠、墨盒放得稳健,那个读书人把考篮挎进考场时,就特别有面子。
今天来应试的这关系户,带来的襁糊倒是可以的,无奈他手笨何!
当下看他又要挖、又要剪、又要粘、又要补,手忙脚乱,纸头也揉出了皱痕、染上了襁糊痕。还好襁糊的粘性较弱,也比较容易抹去。这要是胶,他一张卷子就得粘上打不开了。
看他弄一个字,已觉人生漫长。他还要再改下去?那简直天荒地老,不知如何才到头了!
收卷的劝他:“相公,别补了。再补下去,反而更难看。你就这样交罢。”
关系户不肯答应,另索纸要写。收卷的都要哭了:“相公已经另要过一张了。原本就是两张为限。您看谁是要第三张的?”
关系户又羞又恼,收卷的怕他成了怒,连忙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