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亮剑之军工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望。
对于这次作战,他最担心的就是八路军保存实力将人员及时撤回山区,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有效打击八路军主力并扩大战果了。
冈村宁次实施所谓的“鱼鳞式包围阵”战术,其实也有将八路军主力困住的意思。
他希望用一重重兵力将游击队、民兵,或是一部份八路军围困在包围阵内。
八路军主力为了营救这些被围困的部队,势必会赶来增援或帮助友军突围,其结果就是有更多的八路军被围困在这鱼鳞式包围阵中。
用华夏的话说,就是所谓的“围点打援”战术。
只不过冈村宁次不是“围点”,而是撒了一张“大网”。
此时冈村宁次一听说重川力志碰到了八路军主力,想当然的就以为八路军上当了,当即对重川力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八路军主力!”
同时又命令跟在第九混成旅团后的第37师团:“加快行军速度赶往赵家峪,以一部增援赵家峪,其余兵力从侧翼突破,迅速完成对赵家峪的合围!”
冈村宁次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误判及错误的命令葬送了第九混成旅团一个大队,同时也使第37师团死伤惨重。
八路军构筑的反斜面工事就担心日军不进攻,日军要是不进攻,八路军就会因为炮火不足拿日军没办法。
日军一进攻,而且还是误判形势的以为八路军主力集中在赵家峪,其它地方都是小股部队,于是就是不要命的往前冲。
这么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就是在反斜面战术面前损兵折将。
此时的重川力志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
原本他也以为八路军是在撤退……这不仅是因为他习惯了往常八路军一打就撤的战术,更因为八路军已经撤出山顶阵地。
如果不是撤退,又怎么会主动放弃山顶阵地这样的必争之地?
但很快重川力志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是日军在正斜面冲锋的过程遭到对方稳定的、精确的打击:迫击炮炮弹,手榴弹,一批接着一批的从另一侧往这一面投,给冲锋的日军造成惨重的伤亡。
这不像是一支撤退的部队能组织起来的火力。
其次,当日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手榴弹好不容易攻上山顶阵地后,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枪林弹雨。
如果敌人撤退了,当然不可能留下这么多兵力,也不可能组织起这么严密的防御。
此时的态势对八路军就十分有利了。
战士们早已事先将山顶阵地朝向反斜面这一侧的植被和灌木连根拔起,能被鬼子利用的藏身处填平,能做掩体的石头要么推到山下要么用炸药炸碎。
此时日军一攻上山顶阵地,那就是赤裸裸的暴露在战士们的枪口下。
敌人距离才不过五十米,像个靶子一样站在面前,而八路军战士却一个个都躲在构筑好的工事里,前头还有草丛和灌木掩护……
用李云龙的话来形容,就是:“他娘的,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从没打过这么舒畅的仗!我就奇怪了,往常一个个活蹦乱跳的鬼子,一到这反斜面工事前咋都跟耗子见了猫似的一动都不敢动了!”
其实这哪里是鬼子“不敢动”,而是反斜面工事让鬼子没地躲。
说起来鬼子也有地躲,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到正斜面至少就可以躲避子弹的威胁。
问题是后方有重川力志在那盯着,他不断的挥舞着指挥刀叫喊:“吉田大队,进攻!为帝国尽忠的时候到了!”
于是日军冲上来一批被打掉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又被打掉一批……
寻常战斗使用复装子弹想要命中敌人是十分困难的,但在反斜面工事上却变得轻松简单。
甚至还可以说在这距离上复装子弹的威力超过原装子弹。
原因是三八大盖子弹穿透力强且弹道稳定,命中目标后往往是来个对穿,前面多大的洞后面也多大的洞。
复装子弹就不同了,它的弹头由手工制作极为粗糙,而且是穿透力极差的圆头弹,这基本就是现代的达姆弹,受了一发不仅无法穿透还可能因为铁的质量问题碎成几块……这可就是发发要命个个追魂啊!
重川力志也很无奈。
因为冈村宁次那边已经下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八路军主力”。
“拖住”的意思就是不断进攻,否则一旦脱离接触让八路军主力从容撤退,他该怎么跟冈村宁次交代?
因此重川力志只能不断的催促着日军士兵发起进攻。
反斜面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进攻的日军士兵一被打倒,尸体就滴溜溜的沿着斜面往下滚,一滚就滚到战士们的工事前……这几乎就是给战士们送枪送子弹的。
日军大队的直接指挥官叫吉田尺森,他看着自己部下一队队冲上去又一队队的消失,心下不忍,就向重川力志建议道:“少将阁下,我们可以先考虑解决敌人的迫击炮和手榴弹,这样对我军之进攻或许更有利!”
重川力志听着认为有理,就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对,吉田君,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是!”吉田尺森应了声,就带着部队上去了。
吉田尺森先组织火炮压制敌人迫击炮。
虽然他们看不到敌人火炮的位置,但是集中起整个大队的曲射炮朝对面一阵狂轰滥炸,乘着这时再组织一队士兵朝手榴弹投掷来的位置反投手榴弹。
吉田尺森的想法很简单。
敌人的手榴弹是从这方向投来的,我方将手榴弹从相应的位置反投回去,肯定会将敌人投手炸死炸伤。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批批日军士兵冒死将手榴弹一波接着一波的投了过去,却始终无法阻止对面手榴弹投过来。
这让吉田尺森大惑不解。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望。
对于这次作战,他最担心的就是八路军保存实力将人员及时撤回山区,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有效打击八路军主力并扩大战果了。
冈村宁次实施所谓的“鱼鳞式包围阵”战术,其实也有将八路军主力困住的意思。
他希望用一重重兵力将游击队、民兵,或是一部份八路军围困在包围阵内。
八路军主力为了营救这些被围困的部队,势必会赶来增援或帮助友军突围,其结果就是有更多的八路军被围困在这鱼鳞式包围阵中。
用华夏的话说,就是所谓的“围点打援”战术。
只不过冈村宁次不是“围点”,而是撒了一张“大网”。
此时冈村宁次一听说重川力志碰到了八路军主力,想当然的就以为八路军上当了,当即对重川力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八路军主力!”
同时又命令跟在第九混成旅团后的第37师团:“加快行军速度赶往赵家峪,以一部增援赵家峪,其余兵力从侧翼突破,迅速完成对赵家峪的合围!”
冈村宁次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误判及错误的命令葬送了第九混成旅团一个大队,同时也使第37师团死伤惨重。
八路军构筑的反斜面工事就担心日军不进攻,日军要是不进攻,八路军就会因为炮火不足拿日军没办法。
日军一进攻,而且还是误判形势的以为八路军主力集中在赵家峪,其它地方都是小股部队,于是就是不要命的往前冲。
这么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就是在反斜面战术面前损兵折将。
此时的重川力志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
原本他也以为八路军是在撤退……这不仅是因为他习惯了往常八路军一打就撤的战术,更因为八路军已经撤出山顶阵地。
如果不是撤退,又怎么会主动放弃山顶阵地这样的必争之地?
但很快重川力志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是日军在正斜面冲锋的过程遭到对方稳定的、精确的打击:迫击炮炮弹,手榴弹,一批接着一批的从另一侧往这一面投,给冲锋的日军造成惨重的伤亡。
这不像是一支撤退的部队能组织起来的火力。
其次,当日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手榴弹好不容易攻上山顶阵地后,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枪林弹雨。
如果敌人撤退了,当然不可能留下这么多兵力,也不可能组织起这么严密的防御。
此时的态势对八路军就十分有利了。
战士们早已事先将山顶阵地朝向反斜面这一侧的植被和灌木连根拔起,能被鬼子利用的藏身处填平,能做掩体的石头要么推到山下要么用炸药炸碎。
此时日军一攻上山顶阵地,那就是赤裸裸的暴露在战士们的枪口下。
敌人距离才不过五十米,像个靶子一样站在面前,而八路军战士却一个个都躲在构筑好的工事里,前头还有草丛和灌木掩护……
用李云龙的话来形容,就是:“他娘的,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从没打过这么舒畅的仗!我就奇怪了,往常一个个活蹦乱跳的鬼子,一到这反斜面工事前咋都跟耗子见了猫似的一动都不敢动了!”
其实这哪里是鬼子“不敢动”,而是反斜面工事让鬼子没地躲。
说起来鬼子也有地躲,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到正斜面至少就可以躲避子弹的威胁。
问题是后方有重川力志在那盯着,他不断的挥舞着指挥刀叫喊:“吉田大队,进攻!为帝国尽忠的时候到了!”
于是日军冲上来一批被打掉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又被打掉一批……
寻常战斗使用复装子弹想要命中敌人是十分困难的,但在反斜面工事上却变得轻松简单。
甚至还可以说在这距离上复装子弹的威力超过原装子弹。
原因是三八大盖子弹穿透力强且弹道稳定,命中目标后往往是来个对穿,前面多大的洞后面也多大的洞。
复装子弹就不同了,它的弹头由手工制作极为粗糙,而且是穿透力极差的圆头弹,这基本就是现代的达姆弹,受了一发不仅无法穿透还可能因为铁的质量问题碎成几块……这可就是发发要命个个追魂啊!
重川力志也很无奈。
因为冈村宁次那边已经下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八路军主力”。
“拖住”的意思就是不断进攻,否则一旦脱离接触让八路军主力从容撤退,他该怎么跟冈村宁次交代?
因此重川力志只能不断的催促着日军士兵发起进攻。
反斜面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进攻的日军士兵一被打倒,尸体就滴溜溜的沿着斜面往下滚,一滚就滚到战士们的工事前……这几乎就是给战士们送枪送子弹的。
日军大队的直接指挥官叫吉田尺森,他看着自己部下一队队冲上去又一队队的消失,心下不忍,就向重川力志建议道:“少将阁下,我们可以先考虑解决敌人的迫击炮和手榴弹,这样对我军之进攻或许更有利!”
重川力志听着认为有理,就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对,吉田君,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是!”吉田尺森应了声,就带着部队上去了。
吉田尺森先组织火炮压制敌人迫击炮。
虽然他们看不到敌人火炮的位置,但是集中起整个大队的曲射炮朝对面一阵狂轰滥炸,乘着这时再组织一队士兵朝手榴弹投掷来的位置反投手榴弹。
吉田尺森的想法很简单。
敌人的手榴弹是从这方向投来的,我方将手榴弹从相应的位置反投回去,肯定会将敌人投手炸死炸伤。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批批日军士兵冒死将手榴弹一波接着一波的投了过去,却始终无法阻止对面手榴弹投过来。
这让吉田尺森大惑不解。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