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公府表小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许是姨母教唆的。”她想了想,又觉得未必,明知道会引人猜疑,徐青萍没必要这么做,她又摇了摇头,道:“不是她。”
徐泰则吓了一跳,若有所思良久,脸色越来越青。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一句话,既叫徐彻、徐征兄弟离心,又提醒徐征不可全然信任自己的独子,可谓是字字诛心。
徐丰则抄写下这句话,当真是无心之举吗?抑或是真对父亲产生了不满?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上辈子自她知事起,南府就江河日下,看来早年间埋下的祸根已开始结出苦果。真是不明白世间的男子,亲手把女人们困囿在宅院内,难道他们每日生活在怨气滋蔓之地,就不会有一丝惊惧?
午后,阿穗喜滋滋地回来禀报,说找到两个叫阿善的,叫来一看,一个已经十七八岁,转过年去就要配小厮,另一个年纪到合适,眉眼五官却和记忆里全无相似之处,仔细一问,名字却是扇子的扇。
阿穗不好意思,连连道歉,说重新去找,冉念烟却说算了。
这段时间静下来细想,就算找到了翡清,她也不敢求外祖母把人带回府里。徐夷则认识翡清,主动把人带回去,徐夷则焉能不怀疑。
或许他早已察觉了,可冉念烟只能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她不知道徐夷则的居心,只有在徐夷则并不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平静地活下去。
饶是如此,在不得不和他相处时,依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比如昨天,外祖母房里摆饭,一向是冉念烟陪着用膳的,不知为何,老人家突然想起徐夷则,问及他的“病情”,周氏就把人带来了。
冉念烟并没心思端详他,匆匆一瞥,只见他苍白的脸,寡淡的神情,一年四季都像是病着的。
又想起慈宁宫里最后一面,彼时已是雄踞天下的权臣、令突厥始毕利可汗闻风丧胆的霸主,他依旧是那张毫无血色的脸,神情却不再是无欲无求的漠然,大概时过境迁,人也会变。
除了和徐夷则短暂的相见,别院的日子还是很悠闲的,常常是半天浸在温泉水里,半天窝在芙蓉帐里,案上琴,架上针,枕边书,自由自在。
当然,这仅仅是对冉念烟而言,徐柔则有做不完的针线,徐宝则有生不完的闲气,男孩子们更是如平日一样繁忙,府学、族学虽已冬休,可在家中大人的监视下,每日还要照常温书,大多是跟着父兄或是家中清客研读五经。
如今科举取士,除了八股文要求的四书,学子们更要在五经中选出一部专修的经典,所谓诗、书、礼、易、乐、春秋,抛开已失传的《乐经》,选取《礼记》和《诗经》的人最多,《春秋》和《易经》因内容艰深,乏人问津,却成了才子卖弄风头的途径。
冉念烟的三叔父选的就是《易经》,他常骄傲地自嘲:“来年若是落魄,尚可在白云观前卜筮自给。”
很难想到,后来真到了家门倾塌的时候,第一个奴颜婢膝地将侄女送入宫中竟是同一个人。
徐希则选了《春秋》。徐泰则正在修习《礼记》和《尚书》,以后从两者中选出更为擅长的,虽然徐德常常训斥他根本什么也不擅长,干脆不要读书,混个荫补算了。南府那边,徐丰则的《诗经》已有小成。
徐安则却是个异数,他被寡母养大,规矩甚多,不常出门,好在寡母何氏本是御史之女,受长辈教导,自幼读书,虽不以诗词见长,却熟知经典,能写时文,活脱脱一位女先生,教诲晚辈不在话下。
冉念烟也想和徐安则一起读书,很多文字她虽然能读懂,却并不透彻,若能经她点拨,必定事半功倍。
徐安则也希望能多个人陪他读书。
“若是有外人在就好了,我读书时,难免有解释不通的典故、背诵不出的文章,母亲知道了,总会重重罚我。”
他挽起袖口,露出小臂上的竹鞭抽打出笞痕。
“你若来了,我就安心了,我娘在外人面前总是很克制的。”
冉念烟一听,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何氏对青年丧夫颇为恼恨,连带出对儿子极端的控制欲望,就像共生的一般,常人很难介入他们母子之间,若是冉念烟主动提出,何氏虽不好拒绝,心里却不会情愿。
也难怪徐安则口口声声说“外人”,恐怕再何氏的心里,除了他们母子,所有人都是外人。
半个月的时间,冉念烟在书斋通读了一遍朱熹的四书集注,书后附着前人的批注册子,帮助她理解,受益良多,只是不知这是谁的笔迹,看墨痕顶多是近两年的。
年节将至,每到年底,各衙门将印绶封存与印盒中,宣告一年的终结,等到来年正月十五开印,才算是新的开始。
对于官宦之家来说,封印之后就算年节开始,在此之前,需要预先准备好三牲五谷六畜,一是为了祭祀祖先,二是筹备过年的花用。
田庄里的管事送来年尾的账目,母亲还是寿宁侯府的命妇,账册自然要送到她面前过目,可因她身子不好,父亲着令洪昌誊写了一份送给冉念烟,他并不认为七岁的女儿能看懂,此举不过是做个形式,借此让她们母女安心,侯府还是她们的家,这一点并不会因之前的种种矛盾而改变。
冉念烟摊开比自己手掌大上许多倍的账册,默然叹气。
父亲的确是想做个八面玲珑的好人,叫所有人都满意,岂知好人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而非在做错后委曲求全。
单说这账目,明面上做得好,实际上收成已不如去年,可今年的雨水不去年要好,若不是因为母亲无心管理田庄,被下面心术不正的管事们钻了空子,就是父亲亲自做了手脚。
冉念烟留下账册,先压下此事,父亲既然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想必能有所收敛,起码在母亲分娩前不要再出风波,他们夫妻间的情分已和母亲孱弱的身体一样,经不起半点折腾。
账册送来后,外祖母将何氏唤来饮茶,席间说起这件事。
真正面临大事时,她只和何氏商量,一是因为何氏行事稳重,心思活络,二是因为何氏没有丈夫,也就没了计较之心,更叫人信得过。
“他是在提醒咱们,问彤毕竟是他的妻子,迟早要回到侯府的。”
何氏道:“母亲应该早就清楚吧,已嫁人的女儿,无论如何是留不住的。”
她不也是这样,年纪轻轻没了丈夫,守着儿子虚度一生罢了,有时想想她也算幸运,徐径生前亦是个才子,还来不及老去、来不及变心,总算留给她一个可堪回忆的背影。
外祖母道:“留不住也要留,只要不和离,我的女儿我还是能保住的。”
她的话说的缓慢而沉重,连她自己也明白,她终不能陪女儿一生一世,她去后,三个儿子如何对待他们的姐妹?起码二爷徐德的态度很明显。
何氏道:“倘或寿宁侯府那边有异动,有嘉德郡主在,她总归会保住问彤的。只是在此之前不要惊动她,免得消息传进宫里,惊动了万岁,记下咱们两家的错处,那可不是玩笑。”
听泉在门外禀报,密云田庄上的韩管事送来皮货和野物,外祖母叫周氏拿对牌领人进来,却听门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周宁跪在门外,哭嚎道:“老太太,宫里传话,老太后薨了!”
☆、第三十二章
>
“也许是姨母教唆的。”她想了想,又觉得未必,明知道会引人猜疑,徐青萍没必要这么做,她又摇了摇头,道:“不是她。”
徐泰则吓了一跳,若有所思良久,脸色越来越青。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一句话,既叫徐彻、徐征兄弟离心,又提醒徐征不可全然信任自己的独子,可谓是字字诛心。
徐丰则抄写下这句话,当真是无心之举吗?抑或是真对父亲产生了不满?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上辈子自她知事起,南府就江河日下,看来早年间埋下的祸根已开始结出苦果。真是不明白世间的男子,亲手把女人们困囿在宅院内,难道他们每日生活在怨气滋蔓之地,就不会有一丝惊惧?
午后,阿穗喜滋滋地回来禀报,说找到两个叫阿善的,叫来一看,一个已经十七八岁,转过年去就要配小厮,另一个年纪到合适,眉眼五官却和记忆里全无相似之处,仔细一问,名字却是扇子的扇。
阿穗不好意思,连连道歉,说重新去找,冉念烟却说算了。
这段时间静下来细想,就算找到了翡清,她也不敢求外祖母把人带回府里。徐夷则认识翡清,主动把人带回去,徐夷则焉能不怀疑。
或许他早已察觉了,可冉念烟只能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她不知道徐夷则的居心,只有在徐夷则并不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平静地活下去。
饶是如此,在不得不和他相处时,依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比如昨天,外祖母房里摆饭,一向是冉念烟陪着用膳的,不知为何,老人家突然想起徐夷则,问及他的“病情”,周氏就把人带来了。
冉念烟并没心思端详他,匆匆一瞥,只见他苍白的脸,寡淡的神情,一年四季都像是病着的。
又想起慈宁宫里最后一面,彼时已是雄踞天下的权臣、令突厥始毕利可汗闻风丧胆的霸主,他依旧是那张毫无血色的脸,神情却不再是无欲无求的漠然,大概时过境迁,人也会变。
除了和徐夷则短暂的相见,别院的日子还是很悠闲的,常常是半天浸在温泉水里,半天窝在芙蓉帐里,案上琴,架上针,枕边书,自由自在。
当然,这仅仅是对冉念烟而言,徐柔则有做不完的针线,徐宝则有生不完的闲气,男孩子们更是如平日一样繁忙,府学、族学虽已冬休,可在家中大人的监视下,每日还要照常温书,大多是跟着父兄或是家中清客研读五经。
如今科举取士,除了八股文要求的四书,学子们更要在五经中选出一部专修的经典,所谓诗、书、礼、易、乐、春秋,抛开已失传的《乐经》,选取《礼记》和《诗经》的人最多,《春秋》和《易经》因内容艰深,乏人问津,却成了才子卖弄风头的途径。
冉念烟的三叔父选的就是《易经》,他常骄傲地自嘲:“来年若是落魄,尚可在白云观前卜筮自给。”
很难想到,后来真到了家门倾塌的时候,第一个奴颜婢膝地将侄女送入宫中竟是同一个人。
徐希则选了《春秋》。徐泰则正在修习《礼记》和《尚书》,以后从两者中选出更为擅长的,虽然徐德常常训斥他根本什么也不擅长,干脆不要读书,混个荫补算了。南府那边,徐丰则的《诗经》已有小成。
徐安则却是个异数,他被寡母养大,规矩甚多,不常出门,好在寡母何氏本是御史之女,受长辈教导,自幼读书,虽不以诗词见长,却熟知经典,能写时文,活脱脱一位女先生,教诲晚辈不在话下。
冉念烟也想和徐安则一起读书,很多文字她虽然能读懂,却并不透彻,若能经她点拨,必定事半功倍。
徐安则也希望能多个人陪他读书。
“若是有外人在就好了,我读书时,难免有解释不通的典故、背诵不出的文章,母亲知道了,总会重重罚我。”
他挽起袖口,露出小臂上的竹鞭抽打出笞痕。
“你若来了,我就安心了,我娘在外人面前总是很克制的。”
冉念烟一听,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何氏对青年丧夫颇为恼恨,连带出对儿子极端的控制欲望,就像共生的一般,常人很难介入他们母子之间,若是冉念烟主动提出,何氏虽不好拒绝,心里却不会情愿。
也难怪徐安则口口声声说“外人”,恐怕再何氏的心里,除了他们母子,所有人都是外人。
半个月的时间,冉念烟在书斋通读了一遍朱熹的四书集注,书后附着前人的批注册子,帮助她理解,受益良多,只是不知这是谁的笔迹,看墨痕顶多是近两年的。
年节将至,每到年底,各衙门将印绶封存与印盒中,宣告一年的终结,等到来年正月十五开印,才算是新的开始。
对于官宦之家来说,封印之后就算年节开始,在此之前,需要预先准备好三牲五谷六畜,一是为了祭祀祖先,二是筹备过年的花用。
田庄里的管事送来年尾的账目,母亲还是寿宁侯府的命妇,账册自然要送到她面前过目,可因她身子不好,父亲着令洪昌誊写了一份送给冉念烟,他并不认为七岁的女儿能看懂,此举不过是做个形式,借此让她们母女安心,侯府还是她们的家,这一点并不会因之前的种种矛盾而改变。
冉念烟摊开比自己手掌大上许多倍的账册,默然叹气。
父亲的确是想做个八面玲珑的好人,叫所有人都满意,岂知好人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而非在做错后委曲求全。
单说这账目,明面上做得好,实际上收成已不如去年,可今年的雨水不去年要好,若不是因为母亲无心管理田庄,被下面心术不正的管事们钻了空子,就是父亲亲自做了手脚。
冉念烟留下账册,先压下此事,父亲既然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想必能有所收敛,起码在母亲分娩前不要再出风波,他们夫妻间的情分已和母亲孱弱的身体一样,经不起半点折腾。
账册送来后,外祖母将何氏唤来饮茶,席间说起这件事。
真正面临大事时,她只和何氏商量,一是因为何氏行事稳重,心思活络,二是因为何氏没有丈夫,也就没了计较之心,更叫人信得过。
“他是在提醒咱们,问彤毕竟是他的妻子,迟早要回到侯府的。”
何氏道:“母亲应该早就清楚吧,已嫁人的女儿,无论如何是留不住的。”
她不也是这样,年纪轻轻没了丈夫,守着儿子虚度一生罢了,有时想想她也算幸运,徐径生前亦是个才子,还来不及老去、来不及变心,总算留给她一个可堪回忆的背影。
外祖母道:“留不住也要留,只要不和离,我的女儿我还是能保住的。”
她的话说的缓慢而沉重,连她自己也明白,她终不能陪女儿一生一世,她去后,三个儿子如何对待他们的姐妹?起码二爷徐德的态度很明显。
何氏道:“倘或寿宁侯府那边有异动,有嘉德郡主在,她总归会保住问彤的。只是在此之前不要惊动她,免得消息传进宫里,惊动了万岁,记下咱们两家的错处,那可不是玩笑。”
听泉在门外禀报,密云田庄上的韩管事送来皮货和野物,外祖母叫周氏拿对牌领人进来,却听门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周宁跪在门外,哭嚎道:“老太太,宫里传话,老太后薨了!”
☆、第三十二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